第2章 第二章
第二章/2022.5.10
高長松家位於高老莊村口,沿着河道往內走能看見連片的麥田。
高老莊的庄是村莊的庄,庄內只有三十多戶人家,其中大半都姓高,次多人姓於,再往後才是其餘小姓。
高長松牽着高香蘭沿河岸走,高香蘭靠內,他走外道,眼下日頭升高,陽光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
高香蘭一點都不鬧騰,她在這條路上走過無數次,午間,她要給在田間勞作的爹送蒸餅。
可真論她跟高長松同走卻不常有,非農忙時期,高長松都要去隔壁鎮上學,一大清早就出門了,她碰不上。
走着身後遙遙傳來“十二郎”的呼聲,高長松立刻回頭,看面孔黝黑憨笑着的高澈道:“六郎最近可安好?”
高香蘭也嚴肅這一張小臉問候:“晨安。”
高老莊風俗近乎於唐,唐人彼此稱呼往往是姓氏加上排行,這村上但凡是姓高的,都有點曲折的血緣關係,你是我的二表嫂,我是你的三姑奶奶之類,年紀最大的父老家存着族譜,每當有人家添丁,總要往族譜上添筆,村人根據族譜上的前後順序排行。這高澈是高長松的鄰居的鄰居,行六,高長松跟他同輩,行十二,一般稱十二郎。
高澈此人身量不高,身板卻很壯實,性格憨厚可親。他前年同隔壁村的於四娘成親,去年得了個大胖閨女,因此看高香蘭也喜歡得緊,還專門彎腰跟她打招呼說“晨安”。
等立起來后又向前跨步同高長松并行,面帶擔憂之色道:“十二郎最近可好?”
高長松點頭道:“大致已安頓下來,今日終於得空到田上看看。”
高澈這人還是很淳樸的,或者說高老莊整體都民風淳樸,村民沒有壞心,這裏也沒有遊手好閒的人,在高長松家驟然蒙難后,他們幾乎是舉全村之力一起幫扶,男的幫忙料理喪事,幫種田地,女的則帶高香蘭她們仨姐妹,怕她們夜裏哭,甚至陪她們睡覺,眼下事情過去,還隔三差五送個雞蛋來給他們補補。
要知道在這年代,雞蛋是很金貴的。
高長松說自己好,高澈卻不這麼覺得,他擔憂道:“十二郎何時準備去鄉校?”
他口中的鄉校就是高長松求學的地方,高太公為將這兒子培育成才,特意花了一大筆錢送他去讀書。
當然,學校好不到哪裏去,所謂的鄉校就是鄉鎮設立的官辦校,教學質量其實是比較一般的。
高老莊上讀過鄉校的人並不多,一不是每家每戶都願意送兒子去念書的,還有就是有些人讀了,成績卻不怎麼樣,高長松因成績好讓高太公在庄內很是長臉。
關於這事,高長松卻早有決斷,他說:“蒙大人恩,讀過幾年書,可我自認資質愚鈍,無法更進一步,我本就想同他說明年的束脩不必送去,哪想到有這一遭,眼下我只想撫養妹妹長大,是不會再去讀書的。”
這裏的“大人”可不是說別的,唐代民間都稱自己的父親為“大人”。
*
其實,高長松在了解了一下成為留學生的概率后就不抱希望了。
烏思藏國雖說每年會派人到大唐當留學生,選中他的概率卻太低太低,要是他沒記錯的話,日本的遣唐使每年也就二三十個,新羅的公費留學生就十個不到。
他其實對烏思藏國的大小沒什麼概念,可最多也就跟新羅半斤沒八兩吧,也就是說全國最多就十個人能當公費留學生去大唐學習,回來當官的。
以他淺薄的思想來看,這十個名額都不夠大官兒子填補的,或許會有民間人脫引而出,可那一定是很有才華的人,他自己在小小的鄉學都不能當第一,更別說其他了。
更何況,高長松對自己吟詩作對的能力一點都沒有信心,他是現代人,又不是中文系的,背的古詩僅限於高考篇目,其中還有大半還給老師了。
他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能在學霸的海洋中殺出來,當留學生肯定是行不通了。
可惜人與人的想法不能共通,高澈跟高香蘭聽見這話都認為他是因家境驟降,不願給人增負擔,因此不肯讀書了,高澈口笨嘴拙,想要勸卻不知從何說起,高香蘭更是宛若晴天霹靂,整個人都呆住了。
高澈嘴唇開合,像吐泡泡的金魚,最後囁嚅道:“若很是艱難,我與四娘也可出一份力。”
高長松卻笑着婉拒道:“我委實不是那塊料,六郎的好意我心領了。”
看高長松面帶洒脫的微笑,高澈未免唏噓,卻因大家都是普通農戶,也說不了如何幫襯,只想對方的際遇不過是生死有命,自己最多不過晚上給他家送幾枚雞蛋罷了。
兩人寒暄幾句就此別過,各往田間去了。
*
高香蘭一直悶悶不樂,哪怕風穿過田野撲上她的臉,都沒讓她重展笑顏,她拉着高長松的手,亦步亦趨跟着走。
忽的,她只感到自己身軀騰起,不由自主抓住高長松胸前的衣襟,扭頭看去,眼前的視野也開闊了。
春小麥抽出了修長的枝,近處是無邊的麥田,當風吹過時,那些綠油油的麥稈向一個方向盡數倒去,田中的鳥被驚到似的,撲稜稜地飛走了。
更遠是山,山間被雲霧所籠罩,山上的綠樹已看不真切,像一幅水墨畫。
高長松將她抱得很高,看見這樣一幅景色,哪怕是再憂慮都會生出一絲心曠神怡之感,只見高香蘭扭頭,忽對高長松慎重道:“等我長大,一定會掙很多錢?到時候大兄定要去讀書。”
高長松問她:“你準備怎麼掙錢。”
高香蘭答:“跟阿媽一樣織布。”她悄聲道,“阿母先前教過我好幾種花樣子。”
有這等“雄心壯志”當然要鼓勵一番,於是高長松在高香蘭的腦袋上揉了一氣,成功讓她好不容易綁好的小啾啾炸開。
……
基礎任務-拓展根據地:
一家之主的你怎能不熟悉自己的根據地?去巡視自己的財產吧!
獎勵點數:3點
恭喜你,任務完成!
三點成功落入囊中,高長松也對自家的田的大小有了清晰的認知,唐代實行的是均田制,按照人口分田,每個成年男丁在18歲後會分100畝田,其中80畝是口分田,20畝是永業田。
口分田是當人死後就要收回的田地,永業田則可以代代相傳。
此外,戶主還會被額外分50畝田地。
一般的婦女與未成年人是不得分田的,高長松家算上前任開墾、遺留下的田地,一共有240畝地,其中屬於高太公的80畝口分田,在今年秋收后要收還國家。
240畝在高老莊算“富戶”了,高太公一個人種不完,還雇田少的農夫一起種。
高長松是不準備自己種田的,他這小身板用高太公的話來說就不是種田的料,此外,對如何掙錢,他也有些想法。
高長松的眼神聚集在田野上。
高老莊的作物比較單一,除了小麥就是豆,他們這天氣比較寒冷,如果往後個幾百年,那為了產量種馬鈴薯是最好的,放現在就只有小麥了,至於豆子,這撒一把就能活的東西,家家戶戶都會種。
一是在災年能夠飽腹,二則是種豆肥田,跟小麥交替着種,不至於將地里的養分都吸走了。
高長松的落點就在豆子上。
感謝他大學時代看過的雜七雜八小說,以他本人手作狂魔、基建愛好者的個性來看,看種田文那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點家還是jj的種田文中,做豆腐跟製糖都屬於你方唱罷我登場,若沒通過它們掙錢,就不是正經種田文。同理還有肥皂、玻璃等物也會在中後期出現,為男主or女主帶來大筆財富。
而且,豆腐這玩意本是在宋代中期才推行的,他若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想要推行豆腐還真有點難,需知番茄明朝就傳入中國,可因它色澤艷麗,被百姓認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幾百年後才端上餐桌。
可在吳承恩的世界觀中,豆腐現已走入大唐的千家萬戶,哪怕是他們這等邊陲小國,也是有豆腐的,高太公帶他去其他城鎮趕集時便買過一方豆腐回家,他們家煮過後配大醬食用,眾人讚不絕口。
至於豆腐的做法,當然是一家一戶從不外傳,知識是寶貴的財富,是不流通的,菜譜都代代相傳,更不肖說是食材加工法,對此各家都諱莫如深,也不會來探究旁人家是如何知道的。
心隨意動,只聽見叮的一聲,列表任務再度更新。
經濟-經營類任務:
來到烏斯藏國后,你終於要開始大幹特干,挖掘第一桶金了,我們的種田之路正式開啟,快點搜集原材料,點亮做豆腐的技能吧!
獎勵點數:50點
豐厚的獎勵讓高長松吃了一驚,他不禁想,自己的掘金計劃應該能成功吧?
畢竟,種田文都這麼寫的。
作者有話要說:玻璃、肥皂、豆腐、白砂糖……
還有什麼是種田文必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