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
土坯房已經明顯傾斜,幾根成人手臂粗的木樁撐着才沒有立刻坍毀,不知道它還能否撐過今年。
兩間茅屋面積約有八十來平方,外屋是正廳和廚房,裏屋是卧室;
李古岩看着眼前的兩間茅屋,真怕睡着后被埋在裏面,感覺還沒之前睡草堆睡安全;
李古岩暗嘆:“不管怎麼說也算是有個家了”
兩扇腐朽的木門被李古岩用手推開發出咯吱咯吱聲響。
門板的下方不知道是被老鼠咬的還是被村裡淘氣的小朋友砸的,已經缺失了幾塊木板。
進入屋內,房樑上接着密密麻麻的蜘蛛網,還有一股死老鼠的味道鑽進了李古岩的鼻腔。
正堂留有一個四方桌和幾條長凳,上面已經積滿了灰塵,還有一粒粒黑色老鼠屎。
走進裏屋一張木製老式木床寬大而厚重側面還刻有精緻的花紋,散發出歷史的氣息。
兩間茅屋面積總計約有八十來平方,前屋的正廳和廚房約有五十來平方,裏屋約有三十來平方。
在離前屋十幾米的地方,能看到還剩一半殘破土牆,證明原來這裏還有間茅屋。
“岩子,你今天怎麼這麼衝動,要是分不到地,以後你吃啥啊。”
“等再過段時間我再和劉書記私下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會計楊老三拎着一床被褥走進李古岩家。
這床被褥還是會計楊老三回家和媳婦好說歹說,才讓家裏那口子同意的。
“真不用給我分地的,叔叔嬸嬸們也不容易,我一個大活人哪怕是給別人家幫忙做農活,也能得些口糧養活自己。”李古岩看着會計楊老三有些無奈的表情,回應道。
嘴上這麼說,心裏暗道:“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更何況還是打農活”。
“你說那些人怎麼能這樣呢,我也是外姓人,我爺爺在六零年的時候跟着我爸逃荒來到黃岡村,也是劉書記上咱們家上工才有飯吃的,那時候劉書記還是大隊會計。”會計楊老對那些人的行為,不解道。
“三子哥,那時的你家是不是幹活比其他人都賣力啊?”李古岩問道。
“那是當然,當年村子收留我們家時,我們一家人都很感激,幹活當然會比其他人賣力。”說到這裏會計楊老三好像明白了。
會計楊老三也是經歷“大鍋飯”時代,那時的田地還沒分田到戶,所有的田地都是公家的。
各家各戶又窮得連吃飽飯都成問題,大家為了省點力氣,回家就能少吃點,那是一個比一個會偷懶。
既然是公家的田還能有人賣力幹活,可不就欣然接受楊老三一家人了。
但現在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地都已經到家家戶戶手裏了,要是還來分地,那就是在他們碗裏搶食吃。
“三子哥,村裡叫三子的太多了,要是有幾個叫三子的在一起,我也不好稱呼”李古岩撓頭尷尬道。
“我叫楊老三,當時村幹部給上戶口的時候也沒問我大名叫什麼,直接就按楊老三這個名字給報了戶口。”楊老三無賴道。
起名字在後世可是大事情,哪家不給小孩想個十個八個名字備用。
李古岩暗嘆:“還好告訴劉書記我的全名了,別回頭給自己直接填個傻子那就搞笑了。不行,回頭還得和劉書記再囑咐聲”。
陸陸續續又有村民過來幫忙,家裏富裕點的也送了些日用品過來。
“李哥,我也來幫忙了”胡梅用小板車推了一整袋大米、雜糧等,還有一壇鹹菜。
楊老三、胡梅還有村裏的一些老人送完東西后並沒有走,也一起幫忙整理李古岩家。
牆壁、屋頂已經殘破不全,李古岩和楊老三主要負責給房子補洞。
楊梅和幾個村裡老人整理着家裏的雜物,把一些還能用的傢具簡單修復后,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一些已經損壞無法修復的傢具、雜物全部扔到後院。
在楊老三、胡梅等一群熱心村民的幫助下,終於在天黑前勉強把屋子收拾得可以住人。
“小岩,今天晚上到我家吃,下午來的時候我就讓你嫂子多做了些晚飯”。
“胡妹子,也去我家吃吧。”楊老三拍拍身上的灰塵,笑道。
“我就不去了,累死了,還有一身的灰,還是早點回家洗洗睡覺了。”轉頭又道:“楊哥,去縣裏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叫我哦”。
“嗯好的,那你就趕緊回去吧,看在你今天這麼辛苦的份上一定叫你一起,放心吧”李古岩哈哈笑道。
李古岩轉頭感激地看向楊老三,笑道:“我就不矯情了,正好去品嘗嫂子的手藝”
經過整個下午的集體勞動和交流,幾人也變得不再那麼生疏了。
“小岩,我知道劉書記準備讓我接他的班,可是讓我記賬還行,讓我管理一個村子大幾百號人,我是真不行啊”會計楊老三拍着身上的灰塵,嘆道。
“三子哥,你是不會管村裡人,還是不想管村裡人”李古岩反問道。
“說實話,我不喜歡管人,管人太複雜了,這些年在劉書記的教導下也嘗試改變自己,學習如何去管理好一個村子,可是你也看到了今天中午的開會現場”。
“我管不住那些人,也不想管那些人,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做村會計自在”楊老三答道。
李古岩看着楊老三,安慰道:“三子哥,其實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路,不用一味地做別人心目中的自己”。
“如果你想好了,真的不接劉書記的班,最好找個時間和書記說清楚,這樣你也不用為難自己去迎合別人,書記那裏也能早點物色新的人選,不是嗎?畢竟劉書記年紀已經不小了,最多在做村書記三五年肯定要退下的”李古岩建議道。
半天的接觸中,李古岩還是比較認可眼前的楊老三,並不想看到楊老三就這樣為了迎合別人為難自己。外面的世家那麼精彩,有機會還是走出去見識下的好。
來到楊老三家,今天吃的是紅薯稀飯,還煮了幾個雞蛋,桌子上還有醬豆角。
現在農村晚上基本都是吃稀飯,菜也就是蘿蔔、白菜,幾乎天天吃頓頓吃,只有來客人的時候,才會煮幾個雞蛋。
楊老三給李古岩以及自家的兩個娃一人夾了個雞蛋,兩夫妻並捨得多煮幾個給自己吃。
“三子哥,這兩天我準備去縣城一趟,你去嗎?”李古岩說話的同時,看兩個孩子已經吃完了碗裏的雞蛋,就把自己碗裏的雞蛋夾給了孩子。
“準備去找樹苗嗎?”楊老三問道。
對於種植梨樹的事情,楊老三還是很上心的。
楊老三家有兩個娃,父母也漸漸年紀大了,肩上的擔子很重,如果有賺錢的路子他是不想放棄的。
“是準備去找找,順便看看能不能把紡織廠的棉花錢要回來”李古岩點頭道。
“棉花錢估計沒戲,等老大小學畢業估計都沒戲”楊老三指着大兒子,無奈搖頭道。
“說不定這次廠里就有錢了呢,”李古岩沒有過多解釋自己在答應劉建軍去要賬時,就想好了幾套要賬方案。
“說的也是”楊老三扒着碗裏的稀飯,回應道。
李古岩在楊老三家吃完后又去河裏洗了個澡,便回家休息了。
一下午的勞動讓李古岩身體很是疲憊,但此時他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久久無法入睡。
躺在床上的李古岩,回憶起華國近代發商業展史。
由於這段時期經歷了太多的動蕩,經濟和技術都已經落後國外發達國家很多年。
要想彌補這一差距,不僅需要國家領導人的正確指引,更需要每位國民的不懈努力。
李古岩結合後世記載和今世的親身經歷,回憶起華國從“大鍋飯”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專利購買”到“自主研發”。
這些變化都是凝聚了國家、民族努力后的智慧結晶。
八十年代國家努力地尋找,符合當前國情的經濟發展道路。
八十年代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年代,還是一個野蠻年代,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高速發展就會給很多企業創造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就像後世的著名企業家說的“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說的是行業風口。
那麼現在的李古岩就是站在國家風口,結合後世的記憶如果再不飛起來,那真是不如豬了。
但風停的時候呢,那些站在風口的豬會摔下來嗎?
大概肯定是會的,如果不能在飛起的這段時間,由豬進化為蒼鷹,那麼等風停的時候他們會摔得粉身碎骨,只有成為真正的蒼鷹才能在風停的時候,還能繼續翱翔着俯視大地。
李古岩看着屋頂,眼皮越來越重,慢慢地陷入睡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