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低看嘴巴

智商高低看嘴巴

閑來無事,講個故事。故事有點恐怖,恐怖的原因在於涉及人命。人命不止一條,而是三條。尤為可惜的是,三條人命皆不普通。不普通在哪?在於他們都是滿腹經綸、口若懸河、才氣橫溢的謀士!這三位謀士,不是死於同一個日子,也不是死於同一個罪名,但卻死於同一人之手。三位謀士名叫許攸、孔融、楊修,致他們於死地的兇手,姓曹名操。

許攸死得最早,因此先來說他。這個許攸,原系袁紹帳下謀士。袁紹親率雄兵10萬,前往官渡尋戰曹操時,許攸即向袁紹提議”突襲曹方空城許都”之計。假如袁紹採納此計的話,那麼《三國演義》一書中的主角之一曹操,極有可能落敗、甚至慘死於官渡那個地方。

其實,作為雄居北方大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的霸主,袁紹不納許攸之計,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袁紹接下去又做了一件讓許攸痛心疾首的事一一無視許攸哀求,拒絕寬宥觸犯刑律、罪該處斬的許攸家人。許攸就寒心,寒心的他毫不猶豫地連夜投奔曹營,向曹操呈送了一份”見面禮”。這份”見面禮”的全稱,叫做”奇襲烏巢糧庫”。深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之理的曹操,二話沒說,即予實施,從而讓三國歷史的走向,變成了時下人們口口相傳的這番模樣。

自此之後,許攸就以”功臣“自居,無論人前背後,不是吹噓官渡之戰中那個“四兩撥千斤”的奇妙詭計,就是張揚自己在曹軍攻打袁紹老巢鄴城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先前,曹操將許攸這些言行,歸於文人吹牛之列,睜眼閉眼,愛聽不聽。及至得悉許攸在”吹牛”時,除了竭力宣傳”沒有我,曹家安能進入鄴城”之外,還常把他的小名”阿瞞“也掛在嘴上時,終於忍無可忍了。這一日,許攸又在鄴城東門,重演故伎,就在他搖頭晃腦、信口雌黃時,曹操的貼身侍衛許褚,抽刀上前,將其砍了!

許攸既去,就道孔融。這個孔融,名氣極大,大就大在他在兒提時就懂得禮讓。仰仗“讓梨”故事中所蘊含的”正能量”,孔融成為時下小學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習典範。有人據此謔言:讓了一個梨,尚且如此,那個說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混帳話的慈禧太后,豈不可以編進”宇宙教材”了嗎?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讀者,特別是編輯,千萬不要當真。但不當真不等於就會平安無事。事實上,基於人類理解層面的複雜性、差異性、多面性,有些玩笑,開着開着,就會變味,一旦變味,輕則產生矛盾,重則會出人命!比如孔融,他在得悉曹操與其子曹丕之妻甄氏走得太過近乎的傳聞后,寫了一篇語焉不詳的感想,交於曹操審讀。曹操看罷此文,就問孔融何意?孔融答:”只是開個玩笑罷了。”其實,對於能夠寫出《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蒿里行》等高質量詩篇的曹操而言,孔融這種影射式的伎倆,實屬掩耳盜鈴般可笑。公元208年,孔融又開了幾個有關”孝道”方面的玩笑,因於這些玩笑,有違曹操的世界觀,孔融之命,旋即休矣。

接下去輪到楊修。楊修這人,非常聰明。比如曹操在新建宅邸的門扉上寫了一個”活”字,他就囑咐工匠將門略微修窄一些,因為”活”字位居門框正中,寓意門太”闊”了;又比如曹操在別人送來的點心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字,置於案頭。楊修見之,將點心分給大家,並解釋”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再比如曹操考量文史家蔡邕書於浙江省上虞”曹娥碑”上的”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含義,楊修立馬道出那是”絕妙好辭”四字。

就我看來,最是彰顯楊修聰明的事例,當推他破譯”雞肋”口令。《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正為進退不得煩惱,適逢廚師送來雞湯。曹操一邊拔弄碗中雞架,一邊發獃。這時部將夏侯惇入內,詢要今夜營中口令。曹操就下意識地說了”雞肋”兩字。楊修獲知,即囑隨身軍士收拾行裝,等待歸令。這事很快傳開,整個軍營立馬出現撤離前的倉促亂象。探清原因后的曹操,就給楊修安了個”擾亂軍心”的罪名,予以處斬。

相比於狂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許攸的自我陶醉、孔融的自以為是、楊修的自作聰明,純屬自找苦吃!事實上,許攸、孔融、楊修三人之所以遭遇殊途同歸的結局,就在於他們一直沒對信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曹操予以戒備或忌憚。佐證這一說法之人,當推謀士徐庶。徐庶早年效力劉備,因建樹豐碩,令曹操頭疼不已。為了讓徐庶為己所用,曹操採用軟禁徐母之招,逼使徐庶離開劉備。供職曹營后的徐庶,從此以後自湮才能,不再議事、謀計、獻策,這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歇後語的由來。因於徐庶的沉寂,無損曹操的顏面與追求,因此曹操始終沒有為難於他。

行文至此,有個細節不得不說,那就是許攸、孔融、楊修三人,都屬”半路出家”之人一一許攸事奉袁紹多年,因保護不了觸犯死罪的家人,方投曹營;孔融原系漢獻帝的近臣,因”挾了天子”的曹操變為丞相,方事曹營;楊修是袁紹的嫡親外甥,因與曹植有着特殊友情,方進曹營。明眼人一看就知,不說許攸、孔融、楊修的口無遮欄,光沖那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履歷,就足以讓生性多疑的曹操,滋生”必欲除之而後快”之念。

結論:表面看來,致許攸、孔融、楊修三人於死地的兇手是曹操,但就我看來,真正的”兇手”,卻是他們的”嘴巴!”正是因為三人違拗了”話多必失,沉默是金”的古訓,方才遭遇如此下場。說句不上枱面的話,許攸、孔融、楊修在”閉嘴”這方面的智商,還不及眼下某些守口如瓶的秘書、司機、小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孝與不孝生死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孝與不孝生死繞
上一章下一章

智商高低看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