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華夏文明五千年,母系文化終貫穿

第七章、華夏文明五千年,母系文化終貫穿

第七章、華夏文明五千年,母系文化終貫穿

望月樓上,包武德坐在任賢齊辦公桌后的太師椅上,仰着頭望着天花板,心中暗暗想着當前的局勢,對於如今突如其來的經濟大衝擊,確實是他不能預料到的。

這部書開篇說了,范二毛、朱宦臣、包武德、常厲堅被一陣旋風吹走,穿越到七世紀未的後期,這個時期在歷史上是啥時候?正是武則天當皇帝的後期。

要說這穿越也沒個準頭,並非你想穿越到什麼年代就是什麼年代,中國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你知道一陣旋風會把你吹到哪朝哪代呢?這玩具也沒個準頭,吹到哪朝算哪朝,無論吹到哪朝哪代,人只要活着就得生活不是嗎?

不過有一條是鐵定的,就是你在當朝或是當官的、或是當老闆的、或是打工的、或是當謀士、或是算命的,無論你穿越到啥朝代,你該幹啥還得幹啥,該啥命還是啥命,並不能改變。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聽臣下說有個叫武則天的小姑娘,剛剛十四歲,據說長得儀容嬌艷,舉止不凡,於是便召入宮中,一看果真如傳言,便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便習稱武媚娘。

這女孩從637年入宮,到697年左右,歷時六十年一直在宮中生活,只649年李世民駕崩之後,按照宮廷慣例被移入長安感業寺為尼,至651年被李治再度招入宮中,這中間有三年是在皇宮外度過的。其餘57年的人生都是在皇宮中度過的,這其間經歷才人、昭儀、皇后、天後到皇帝的人生過程,最終成就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惟一的女性皇帝,為大唐的中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說為啥大唐就出了個武則天,說來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有關。當時中國經歷魏晉南北朝五百年的紛爭戰亂,北方和西北少數民族大舉入主中原,當時的中國文化可不是後來明清時期儒家一統天下的天下。

唐朝初期受北方游牧文化的熏陶很重,政治上受道教和北方薩滿教的影響較深,對母儀天下和後宮干政普遍接受,而道教和薩滿教又都是來自巫術的**崇拜,是母系陰性文化的根。

這就為同樣來自陰陽二元文化儒教進入唐朝的政治意識形態奠定了基礎,為唐朝中後期儒家盛行帶來了便利。

唐朝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可以用政治開明、社會開放、文化繁榮來形容。

在唐朝儒釋道三教並立,早期道教盛行,中期佛教盛行,後期儒學盛行,現在回看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唐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明、最開放、最繁榮和最鼎盛的時期。

唐滅后一直到明朝建立又經歷五百年左右的戰亂紛爭,當代人所謂的“臟唐臭漢”“臟唐亂宋”之說,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中國人看歷史都是直觀思維,經驗思維,不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客性、客觀、公正地看問題,這也是東方文化打不過西方文化的根本原因。

原因是東方文化是二元母系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三元父系文化,文化層次上要低於西方文化。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人還在一味盲目地推進漢文化,其實這樣做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這裏面有一個重大原因,這是當代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的,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不願認同的嚴重問題。

那麼這個重大的嚴重問題是什麼?

就是所有中國人崇尚和標榜的貫通上下五千年的漢文化是陰文化!是母性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起源於陰性母系文化,並始終貫通上下五千年歷史。

而陰性母系文化是二元直觀文化,在中國境內的儒釋道三教文化其實都是二元直觀陰性母系文化。

而二元直觀陰性母系文化最大弊病就是直觀看待問題,對立、反正、敵我、二二的看待事物。這種思維方法有軌道性、反覆性、規律性,並始終站在一條軌道上反覆運行,不左就右,不前進就倒退。直觀看待事物,不反就正,正反兩面看問題,並往往將自己置身事物之中,成為事件中的一方,或敵我相相,或敵我對立,或敵我不分,或你中有我,或我中有你,沒有客觀公平的三方對角互動的責任意識,並因此將整個文明置於一個反覆循環的歷史進程之中。

導致整個文明反覆循環,處於一個破壞、重建、再生、繁榮、衰敗、滅亡,再破壞、再重建、再再生、再繁榮、再衰敗、再滅亡的怪圈之中,形成周而復始的規律性的歷史循環進程。

這也是儒家學子們一直想剔除,而永遠也剔除不掉的因根文化,所以也導致儒家文化被興起,又被拋棄,而後又是被拾起,再被啟用,再興旺,后又再被拋棄的怪圈。

而西方文化在蘇格拉底出現之後,蘇格拉底用哲學來拋棄母系文化的因根,完全站上父系文化的台階,站上三元客性文化的台階,成就了陽性男權客觀文化的兩千多年輝煌歷史。

但是古代中國人始終也沒有擺脫擺二元直觀母系文化和陰牝崇拜的束縛,究其實質還是與孔子的儒家文化沒有擺脫二元直觀母系文化的束縛有關,儒家文化的根是陰陽直觀對立文化,缺失第三人客性文化的支撐。

正是:

華夏文明五千年,母系文化終貫穿。

反覆循環入怪圈,破壞重生再重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唐宋元的風水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唐宋元的風水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華夏文明五千年,母系文化終貫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