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都是大唐人
書房陷入沉默,高表仁蹙眉思索良久才開口道:“殿下,臣有一言。”
“但說無妨。”
“近年來,聖上主張輕徭薄賦、藏富於民,而薛延陀將起,恐禍與大唐,此時聖上恐怕不會贊同殿下攻打倭國的計劃。”
李恪倒是忘了這一茬,雖然他離開長安時獻上“推恩令”,但現在想必還在發酵階段。
“那依你而言呢?”
“臣以為當請聖上下國書一封,讓倭國劃出一地,使大唐代為治理,將這塊地名為‘師範地''。”
“好主意,”李恪稱讚后又意識到一個問題:“只是這樣你讓父親天可汗的面子往哪擱?”
李恪又提醒道:“父親如果覺得失了面子,你和我都逃不了。”
書房又陷入沉默,高表仁左想右想也想不出辦法,本來想要倭國劃地給大唐管理,就是為了壓迫倭國人。
但是明目張胆的壓迫又會讓李世民在諸國失了面子。
當初說好的是大唐幫忙治理,結果治理變成了壓迫,不知道的還以為大唐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呢。
“我倒有一個方法,”李恪猶豫着:“就是不知道行不行。”
高表仁眼巴巴的看着李恪,你倒是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行不行。
“如果,我的前提是如果倭國答應劃出一地給我們管理,我們可以發行新的貨幣,僅在此地流通,抬高貨價,同時設立邊境封鎖線,數年之內不允許除大唐官方的一切人進出。”
“這樣,居民沒有錢,只能給我們打工,用我們給的錢買我們提供的食物。”
“當然,當地居民肯定不夠,這就需要從其他地方將原住民遷移過來。”
“所以,在此之前,應當大力宣揚,”李恪想了想,在地圖上畫了個圈:“就叫大唐共榮圈好了。”
高表仁聽的心驚肉跳,真狠啊,這不是讓倭國天皇將治下百姓賣進黑窯子嗎。
“對了,”李恪想到:“咱們去是為了教化倭國民眾的,可不是去壓迫他們的。”
“要讓倭國高層講漢禮、穿漢服、識漢字。”
“上行下效,這樣倭國百姓也只能跟着學。”
“如此,倭國則名存實亡。”
“到那時,大唐在倭國設立‘大唐都護府'',徐徐圖之,百年後,倭國則納入大唐版圖之中。”
李恪越說越興奮,手猛地一拍桌子:“高句麗、新羅、百濟皆是如此。”
“數百年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高表仁被李恪一番話所感染,高聲喝到:“臣願為殿下所驅馳。”
唐朝人似乎對開疆闢土有一種病態的狂熱,李世民如此,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如此。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傳承,就如同樹斷了根,人丟了魂。李恪這招狠,直接從根子上下手,將異國居民改造成大唐百姓。
李恪最早聽說這個惡毒的法子還是在華夏悲慘的近代史上,二十世紀的倭國使用過這招。李恪不過是提前一千三百年年,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罷了。
更何況現在倭國文化才剛起步,這一招使過去,倭國百年後就納入大唐版圖,屆時大家都是唐朝人。
提前一千三百年實現“大唐共榮”,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李恪想着不禁笑出聲,笑聲越來越大,笑夠了才問高表仁:“高兄,你覺得如何呢?”
高表仁毫不猶豫:“殿下大才。”
“好,如此,你回去便啟程吧,我會寫信密奏父親,但此事在父親恩准之前不得傳六耳,你記住了嗎?”
“是,臣謹記。”
高表仁告退,回去的路上他越想越奇怪,李恪怎麼對倭國敵意這麼大,簡直是恨不得啖其肉、飲其血。
想到李恪的出身,難道李恪想要打下倭國,當個遠封倭國的封疆大吏?
他趕緊收斂心神,這種天家大事可不是他這種小刺史能參與的,他聽命就好,上面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高兄,”高表仁一回驛站房間,同行的人都湊上來問道:“蜀王殿下怎麼說?”
“諸位,恕高某無法如實相告,殿下說此事得聖上恩准之前不得傳六耳。”
聽了高表仁的話,房間裏一片唉聲嘆氣,壯漢這時問道:“高兄,我只問你一句,蜀王之計,我等無恙否?”
高表仁囁嚅幾下,最終還是說道:“無恙。”
“好,”壯漢應道:“諸位,既然如此,我等便要相信高兄,現在大家啟程,回長安復命。”
壯漢是新州折衝府果毅都尉,也是這次的隨行武官,他的話也很有威信力。
高表仁一行回長安至少要七八天,李恪在書房整理措辭寫密奏,吩咐快馬加鞭送到李世民手中。這種事肯定得讓李世民先知道,給他幾天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