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瓦棺貝冢
內心苦澀的董肆欽,瞬間眼眶就濕潤了,他是堂堂男兒,很少有流淚的時刻,但這一刻,他終於控制不住地在最愛的女人面前,放聲大哭一場。哭完后,擦乾眼淚,讓莫暄翮留在岸上,自己獨自潛入湖底,找到了一顆碩大而光亮的龍珠,是在激烈打鬥過程中,老蛟龍被董肆欽一劍刺中頭部,狂亂中將龍珠吐了出來,落入天湖池中。之前八條孽龍的龍珠都已被他們收集齊。
藉著龍珠發出的光亮,董肆欽在湖底搜尋了個遍,卻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的寶貝,看來老蛟龍主要是靠蒼梧山的鐘靈之氣吐納修鍊,而非憑藉了什麼易寶。老蛟龍實力不弱,對付它和八條孽龍足足花了長達九年的時間,只是莫暄翮四人都知道,這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實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若是當初神宿托體的我們,何至於如此不堪……”上了岸的董肆欽不勝唏噓,卻見莫暄翮無奈地笑了笑,“命中注定如此,有什麼辦法。”
他倆互相攙扶着也下了山,三峰石下臨時搭建的屋子裏,皋陶也已經來了。當他見到舜帝,又向趙楠燭、扶侖問清楚事情原尾后,心裏分外難過,“沒想到啊,上次見你們時,你們還是二十歲出頭年輕人的樣子,再見你們,卻都已白髮染霜,和我這老頭子差不多了,還有帝君,哎,老帝君呀,都怪老臣來遲了,來遲了!”
皋陶匍匐在舜帝床前,不住地嚎啕,其情之切,其意之厚,令觀者無不動容。舜帝命趙楠燭和扶侖一左一右將皋陶攙扶起來,話起了別後之情。莫暄翮和董肆欽回來后,向舜帝稟明情況,舜帝聽后,自覺大事已成,心裏瞬間就崩塌下去了,口中喃喃念着娥皇、女英還有商均的名字,那也是他最後的牽挂。然後,舜帝突然口吐殷紅的鮮血,頭腦昏昏沉沉,然後撒手倒在了床沿上,一時間滿室俱是痛哭之聲。
中途舜帝有醒來過一次,大家都知道不過是迴光返照,臨終之時,皋陶問他有何吩咐,他喘着氣,艱難地一字一頓道,“我死後,汝等不可厚葬,只需選三峰石下的一處黃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切記,切記!”
言畢,他讓皋陶扶他起來,抬首指了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便咽了氣,從此龍駕歸天。舜帝死後,蒼梧山的百姓為舜帝刻了一塊達三千斤重的龍碑,立在了三峰石下。
本來按照舜帝意願,將其埋葬在三峰石就好,但皋陶卻不這麼想,上到三峰石上觀察了一番,搖了搖頭,覺得此地太過險惡,並非舜帝這樣的一代聖明帝君理想埋骨之地,對莫暄翮四人建議遷至附近的大陽河邊為好。
莫暄翮四人都不置可否,只言聽憑皋陶處置。起靈這天,由於重達三千金的龍碑太過沉重,皋陶安排的三十個壯漢都抬不動,如今的莫暄翮四人也是愛莫能助。正在眾人發愁之際,突然,眾人看到九隻體型較大的白鶴從空中飛臨,又有兩頭威武雄壯的大象不知從地上走了過來,發出地動山搖般的響聲,大家都驚呆了,誰都沒有發出聲音,都獃獃看着。
只見兩頭大象用它們長大的鼻子,一下子捲起墓碑就走,並由白鶴在前方引路。反應過來的眾人趕緊跟了上去,當走到位於熊家山的黃龍洞前時,從洞中走出了一位白髮長須的老者,捋着須哈哈一笑:“生在姚墟,興於媯水,定都蒲阪,死於蒼梧。白鶴引路,大象治喪,千年龍魂,何處為葬。”
剛說完,老者就化身為一條張牙舞爪的黃龍,氣勢洶洶,不讓葬在此處。兩頭大象只好繼續往前走,翻過了馬蹄坳,穿過了大桑塘,來到一座造型奇特的大石岩前。大家仰頭一望,見那大石岩有兩三百丈之高,巍巍然聳立長天,看着十分有氣勢。
更神奇的是,大石岩的形狀似一條巨龍,龍角、龍眼、龍鬚、龍牙俱全,栩栩如生。岩下的西邊有兩口龍泉,都是清泉噴涌,如煙似霧,水流激石間,浪驚雷奔。就在此時,一匹矯健如飛的白色駿馬奔馳到岩頂,瞬間化作一位仙人,用亂石堆出了一頂王冠和一條玉帶,然後就消失不見。
“這裏才真是龍潛鳳棲之地啊!”隨着皋陶一聲感嘆,於是,大象將龍碑往地上一放,碑隨即自動入地三尺,端端正正地立在了大石岩前面的中間位置。當舜帝的龍體下了石坎之後,眾人砌上瓦棺,又見成群的憑宵雀從四面八方銜來無數紫蚌殼,放滿了瓦棺,由此而成“瓦棺貝冢”。據說那些憑宵雀都是神鳥,自丹州而來,吐五色之氣,氤氳如雲,擅於羣飛銜土成丘墳。
陵墓建造完畢之後,皋陶在此結廬為庵,本欲長期在此守陵,但帝禹繼位之後,江淮一帶的諸方國對之所有不滿,政局尚未穩定,是以連續派人前來請皋陶歸朝協助處理政務。在莫暄翮四人的勸說下,皋陶只好先回朝理政。
為幫助帝禹穩定人心,皋陶其後多次巡視江淮,向各方國、部落宣揚帝禹的豐功偉績,終使淮夷畏威懷德,一致擁戴帝禹,為華夏盛世的開創立下不朽功勛。本來皋陶是帝禹定下的大位繼承第一人選,但皋陶卻先於帝禹逝世,故而帝禹又把繼承人定為伯益,但帝禹死後,伯益與姒啟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爭鬥,最終伯益身死而姒啟繼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公天下”的禪讓制消亡,進而轉變為“家天下”的君主世襲制。
朝堂上聽到舜帝崩逝的消息后,無論是帝禹還是大臣,都涕淚滿面,哀慟無已。群臣商議后,定前天下共主媯重華的謚號曰“舜”,史稱舜帝、帝舜或虞舜。帝禹下令,三個月內蒲阪無論官民,一律渾身縞素,百業暫歇,以念舜帝。
話說皋陶被帝禹召回后,當晚舜帝同時託夢給守陵的莫暄翮、趙楠燭、扶侖、董肆欽四人,要他們三更時分秘密起棺,將他的屍身抬至三峰石上天湖池邊。四人醒來,彼此一講舜帝託夢,都似了悟,瞬即着手動身起棺。
等到將舜帝的屍身抬到三分石上,莫暄翮四人正躊躇着該怎麼辦,卻見天上突然閃現數道電光,直直地垂下來,將整個三峰石包裹在內。更驚異的是,三峰石裂開,他們的下方塌陷出一個虛幻的地宮,其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電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舜帝的屍身、莫暄翮四人及天湖池一起全都吸了進去,從此消失不見,三峰石又迅速合攏,恢復了原狀。而那五座伏象聖杯,則化作五道炫彩如練的光芒,盤旋縈繞在整座宮殿四周,就像築起了堅牢不破的結界。
這三峰石,也就是後世所稱的三分石。
話說舜帝死後,某一天夜裏,娥皇和女英都夢到了舜帝。夢中的舜帝乘坐瑤車,左右霓施、羽蓋擁護,莫暄翮四人隨侍在側,自天空降下。舜帝從瑤車中走出,拉着娥皇、女英的手道,“二位夫人,我已不在人世,還望你們不要悲傷,照顧好均兒。”
言罷,舜帝及莫暄翮四人都已不見。第二天一早醒來,娥皇和女英相對而泣,不免都十分焦灼,忙請來嬴夔商議。嬴夔神情悲切,告訴他們昨夜莫暄翮也給自己託夢了,給他道歉說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要他好好活下去。
就在當天,他們收到了舜帝崩逝於蒼梧之野的消息,傳信的人還帶來了舜帝給娥皇、女英的遺囑,“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緣則不離,率則不勞。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聽到如此噩耗,娥皇、女英頓覺天旋地轉,明白什麼都不在了,舜帝帶着她們幾十年的恩愛相親一去不返了。兩人渾身哆嗦,哭昏過去好幾回,悲痛程度不亞於她們的嬴夔,和侍女們寸步不離地照顧,每個人的身心都備受摧殘和煎熬。
在有一次哭昏醒來后,娥皇、女英讓帶信的人帶路,與嬴夔、侍女一起離開湘山,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蒼梧山。但因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幾度迷路后,才兜兜轉轉來到三峰石下。
在那裏,他們遇到了一白髮老翁,老翁告訴他們舜帝帶領百姓們歷經九年,憤斬九條孽龍,最終負傷身亡,葬於峰下。帶他們看了瓦棺貝冢之後,老翁就消失了。
娥皇、女英抬首仰望三峰石,但見山峰岩縫間,有清泉脈脈下瀉,如瀑布垂練,峰頂有浮雲繚繞,給人如夢似幻之感。想到舜帝已逝,逝世前竟未能陪伴在側,不免萬分哀傷,在此哭了七天七夜。勸了多次勸不住她們,侍女們也跟着哭,嬴夔也只得悉心在側守護。娥皇、女英的悲痛,嬴夔能夠感同身受,可他的苦,卻又有誰知,誰能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