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黃義明定計退安南

第二十九章:黃義明定計退安南

第二十九章:黃義明定計退安南

劉惠恕

且說次日一早,前日在好古城邦主議事大廳參會的六部尚書、各城城主、各軍主將、好古城尉孫瑛蕙、第二軍主將錢壯壯與副將程識禮,以及陪同第四軍主將孫甜甜(緬王妃)前來參加會議的緬王子哥娑尼,重新來到好古城邦主議事大廳共議抗擊安南入侵之策。黃義明道:

安南原本中華故土,參之文獻,古安南人原居中國東南沿海,屬百越(同粵)族之一支雒越人之後。此見於《漢書地理志》所記:“今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支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會稽,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又見於見《呂覽貴因篇》與《淮南子原道訓》所記:“其俗本裸,文身被發,不制衣裳。”“禹之裸國,裸入衣出。”又見於萬震《南州異物志》所記:其地“在廣州之南,交州之北。恆出道間,伺候行旅,輒出擊之。利得人食之,不受其財貨,並以其肉為餚菹。”等等。從這些記載可見:安南人原本野蠻落後,有裸身、食人的惡習。其得已開化,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出兵平嶺南“百越人”居地,設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在今安南中部與北部。秦末,秦將趙佗割據嶺南,建“南越國”。至漢武帝時(前111年),攻滅“南越國”,在其境設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安南中部與北部。由此時直至五代晚期一千餘年,安南舊地均在中國曆朝的直接管轄之下。

安南得以立國,始於後晉天福四年(940年)交趾人吳權趁中國處於五代亂世時,割據交趾自立,稱“交趾王”。吳權死後,交趾出現“十二使君”割據混戰。此後有將領丁部平定“十二使君”之亂,自稱“萬勝王”,於宋太祖開寶元年稱帝,建“大瞿越”政權,后遣使向北宋王朝請封,被封“交趾郡王”。其後宋太宗時,大將黎桓篡權,建立黎氏王朝。至宋真宗時,又有閩人李公蘊奪取黎氏朝政建立李朝。李朝改國號為“大越”,並於宋神宗熙寧八年起兵十萬,分水、陸兩路犯我中華,連克欽州(今廣西靈山)、廉州(今廣西合浦)、邕州(今廣西南寧)三地,屠我邊民十萬人。次年(宋熙寧九年),宋將狄青率軍反擊,打到越境富良江邊,李朝仁宗(李乾德)請降、稱臣,但又轉而西征金邊(柬埔寨)、南掌,攻打暹羅,稱霸南亞。

時至大明永樂朝,安南初為陳朝當政。有權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又向明室隱瞞此事。更有胡季犛之子胡漢蒼以權理安南國事的名義,向剛繼位的明成祖朱棣上表,謊稱陳朝子孫絕滅,請求明冊封其為安南國王被允。但事隔未久,有陳朝王裔前往明廷控訴胡氏暴虐及侵擾明境與鄰國占城事。明成祖聞之大怒,派兵五千護送陳朝王裔返安南複位,不意途中遭胡季犛軍伏擊,全軍復沒,陳室王裔被俘並被凌遲處死。明成祖聞之益怒,以“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為理由,派兵兩路進攻安南,時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明軍勢如破竹,於永樂六年(1406年7月)入安南,次年(1407年在5月)俘胡氏父子。由於陳朝王裔已滅絕,無人可繼位,明成祖便根據安南舊吏“原復古郡縣”的請求,將安南地名改為“交址”,設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管理方式,重新把安南納入中華版圖。

但交趾地區叛亂不斷,永樂十八年(1418年2月7日),清化省藍山鄉鄉霸黎利在家鄉發動“藍山起義”,至明宣德元年(1426年),黎利在崒洞之役中,敗明徵夷將軍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敗明朝援軍,擊殺大將柳升。王通見大勢已去,一邊與黎利議和,一邊向明廷通報戰況。時明廷正需對蒙古用兵,無力兩頭兼顧。次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以“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為由,宣佈從安南撤兵,結束了明王朝對越南20年的統治。黎利則發佈《平吳大誥》,正式稱帝,建立后黎朝。但仍對明室保持表面上的臣服態度,四年一貢。當時雙方國界,大致以大賭咒河(今越南黃樹皮縣和河江以南)一線為界,諒山、越池、文安、安州以北之山地屬中國,以南之平原地區屬安南。而時至明亡清初,三藩之亂正熾,安南王顯然認為中原已亂,其背叛中華,入主中國的機會已到,於是興兵從大賭咒河(位於越南黃樹皮縣和河江以南)推進到小賭咒河(現雲南馬關城外),又屯兵於鎮南關南門之下向清軍叫戰。

論述及此,黃義明又道:現安南兵已抵鎮南關下,擁十萬之眾卻並不積極攻關。以我之見,其真實意圖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亦即明面上是要打鎮南關,真實意圖則是要偷襲我江心坡邦都好古城。其之所以如此,是怕直接攻打鎮南關,與清廷正面開戰,則我五倫邦斷其後路,是以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而安南要取好古城,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借道南掌,渡南康河,過孟臘,渡湄公河,借道緬邦,翻越萊別山,取八莫,沿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水路,取密支那,再進攻好古城。這是明路,亦是捷徑。另一條則是沿南掌與中國接壤之林間小道、緬甸與中國接壤之林間小路,翻越高黎貢山脈之尖高山,渡梅恩開江,偷襲好古城。此條路是迂路,亦是險徑。但是我料定安南人必走此路,因為其走前路捷徑,則必然驚動緬邦與南掌,而緬邦與南掌現皆我盟國,必不允其借道。而此二國即便允許安南借道,也會驚動我邦早做準備。

言說及此,黃義明道:我現將安南入侵意圖為諸位做如上解析,不知諸位可否認同?另外有何退敵妙策?兵部尚書楊忠良道:元帥分析精道,不敢二議,不知元帥能否將雙方兵力對比狀況相告?

黃義明道:安南地形狹長靠海,南北共萬里,可謂物阜民豐,舉傾國十萬之兵來襲我,當非難事。而以我邦兵力計:在好古城草創八軍,因盧桂生先此屠城,軍中初皆女子。一軍主將趙鳳英,副將孫瑛蕙;二軍主將錢壯壯,副將周秀蘭;三軍主將關向雲,副將吳華明;四軍主將孫甜甜,副將鄭玉輝;五軍主將李近芳,副將王佳蘭;六軍主將周潁,副將馮曉嵐;七軍主將吳愛梅,副將陳思靜;八軍主將鄭秋菊,副將衛斯斯。八軍草創,怕兵多傷農,初不欲多,每軍人數初定為一千二百五十人,全軍合一萬人。這也是我邦用以征戰的主力軍。此後一軍副將孫瑛蕙任好古城尉,副將由宋倩雯替。取大戲台後,二軍副將周秀蘭任城尉,主將錢壯壯婚後,其夫君程識禮另帶五百家兵任副將。三軍主將關向雲婚後,其夫君楊曉黎帶五百家兵任副將,五倫邦至此時始有男兵。下毒鼠關后,朱鍵深帶五百男軍任趙鳳英一軍副將,原三軍副將吳華明任毒鼠關城尉。下正壺關后,四軍副將鄭玉輝領城尉之職。取反壺關后,五軍副將王佳蘭調任城尉。第一軍主將趙鳳英在打反壺關時負傷,其夫君朱鍵深陪同前往天目山治傷,一軍主將職由原該軍副將宋倩雯暫領,副將職由原朱鍵深山莊主管馬力田暫領。得緬邦贈地后,第四軍主將孫甜甜帶領本部兵馬,隨同緬王子哥娑尼赴密支那城營建王府,併兼任大沙江上段千里之防事。孫福祿、趙財壽二公子攜新婚公主,同赴毛淡棉遵、木各具二城任城尉之職。助南掌新王填塔拉復國后,五軍主將李近芳嫁為王后,率本部兵馬助守南掌王新贈之地,因杜近芳時在宮中不便,又讓韓秀秀任五軍副將,代領駐地之兵。

敘說及此,黃義明道:此外,自好古城副城尉樊海江回鄉召慕后,我邦始以男兵充任城防軍,而自克鯨山後,陸續有敵方降兵被我邦召作城防軍使用,但具體數目不詳,均由各城城尉掌控,未被充入正八軍之數。上舉為我邦立軍概況,楊尚書可立冊為紀,老八軍中副將現多調任城尉,有尚未及補立副職者,亦煩楊尚書與各軍將領相商,從新科武進士中遞補缺額,並及后得緬邦、南掌新地所設二十五城當立城尉者,一併註冊,以便日後統一調遣。

楊忠良道:聽元帥所述,原立八軍,僅有萬人,另加程識禮、楊曉黎、朱鍵深所添男丁各五百人,全軍也僅有一萬一千五百人。另加錢壯壯、程識禮之二軍用以運糧,不能參戰;孫甜甜之第四軍駐緬邦新得之地不能參戰;杜近芳之第五軍駐南掌新得之地不能參戰;元帥手中可直接調用軍隊僅一軍、三軍、六至八軍共七千人數。元帥雖用兵如神,妙算無遺策,但僅以五倫邦七千兵力抗擊安南國十萬大軍亦顯艱難。且抗敵衛邦、開疆闢土,全靠女兵,吾等男子顏面又何在?屬下為元帥計,欲抗安南,當下急務,莫過於擴軍。

黃義明問道:如何擴法?

楊忠良道:程識禮、楊曉黎、朱鍵深原統男兵,可各擴充至一千五百人,若與該軍女兵合兵,一軍可得三千人。另者,現女兵獨自成軍者,可一律補以男兵一千五百人數,另委新科武進士為副將統領,如此,則元帥現可調用之五軍總人數,可增至一萬五千人。此外,元帥定製,新建城池,城尉統兵不得超出三千之數。現可增至四千人,其中一千人為替中央軍代訓,隨時可根據元帥指令,調撥八軍以補不足。如此一來,五倫邦原有好古城、圭道城、勞康城,大戲台、毒鼠關、正壺關、反壺關七城,現又新添緬邦、南掌新得之地二十五城,合共三十二城,每城新增可供中央軍隨時調譴人數一千人,便是即時增添新軍人數三萬一千人,與元帥原統一萬五千兵相合,即擁有隨時可調遣軍隊人數四萬六千人。不知元帥認為此法可好?

黃文明道:楊尚書所云增兵之法雖妙,只是不知新增兵力軍糧安出?

戶部尚書程好義道:元帥不必為此費心。根據中、緬兩邦盟約:“五倫邦年付十萬兩白銀給緬邦為禮金,緬邦回贈等價大米為回禮。”緬邦地溫產大米,軍糧不夠,我邦還可以加金向緬邦增購,此是其一。其二是數日前我遇見奇技館方知命館長,據其相告:年前他發現了一種高產水稻,畝產可達百石,且一年可三熟,並已栽種成功,可以叫士兵屯田自種以補軍糧之缺。詳情可問方館長本人。

黃義明聽罷十分高興,說道:快請方館長來議事廳一敘。好古城尉孫瑛蕙聽罷,立即策馬前往奇技館將方知命館長請至。方知命來到館中先向黃義明及其他人請安。黃義明道:先生不必客氣,快請坐下,談一下你所發現的高產水稻事。

方知命道:承蒙邦主信任並委以重任,屬下夙夜猶思,以圖報恩。年前在郊外田間行走,忽然發現一稻穗“鶴立雞群”,不僅長得高大,且稻粒均已經成熟。屬下好奇,將稻種藏起,回城后在館外另闢空地裁種,不意稻種三個月即可成熟,一年可栽三季,且畝產竟可達百石。而現城郊其他稻種,一年僅可一熟,畝產僅有二至三石。也就是說此種早熟稻若得推廣,每年畝產可達三百石,較現郊外尋常稻種年產量可超出一百倍。現此早熟稻已栽三季,所積稻種足夠分發士兵屯種。早已想將此事秉報元帥,只因元帥忙於戎務,不得見面,今日有幸蒙召,特此秉告。

黃義明聽罷大喜,道:我每遇戰事,即愁軍糧。糧少,無以養兵,征糧多,又怕激起民變。現得先生此神稻,何愁逆倫邦不平。日後平定逆倫邦,不會忘記給先生記功。

方知命連道:元帥謬讚,屬下愧不敢當。聽說元帥拓地新得二十五城,連同我江心坡舊七城,合三十二城。吾即回館將早熟稻種分三十二份分包,以便元帥發放諸軍屯種。

黃義明道:如此則先行謝過先生,並煩返館前先赴醫館一行,代我向張子賢神醫問候,感謝他數度救治傷患士兵,為國分憂。我以後若有暇,必前往探望。方知命諾聲連連退去。而黃義明討伐逆倫邦的事業之所以能在短短數年間成功,除因其本人武功卓絕外,與他尊重文人、善待下屬,體民苦楚,肯集思廣議有着分不開的關係,正是由於受到黃義明人格的感召,凡與他共事過的人,均願意為之出力。

且說方知命走後,議政會議繼續舉行。黃義明道:方才楊尚書與程尚書所言甚要,解決了抗擊安南國入侵的兵、糧所缺問題。並煩楊尚書待方館長將糧種送到后,及時分發將行新之新任二十五城及吾江心坡舊七城城長城尉,囑付士兵闢田屯種以解決軍糧所缺問題,待日後稻種有豐,可售與周邊百姓,屬其共種,以提高我邦糧儲。此外,楊尚書適才所言擴軍之法,請速頒令讓各城尉執行。隨後,黃義明又道:

安南國入侵,抗擊之法有四:當務之急是派軍越過尖高山,守住猴橋。此處為上尖高山險徑,亦為安南人慾襲江心坡必經之地。我當年由中國雲南入緬,即經此處上的尖高山。現安南人擁重兵遠道而來,利在速戰;而我五倫邦兵少地近,利在堅守。只要吾軍能守住猴橋,使敵軍不得越尖高山渡梅恩開江,江心坡可保無虞。此是其一。

其二則是:安南人屯兵鎮南關下卻並不攻關,只是虛張聲勢以迷惑我軍不為備。若清兵真能出關擊敵,則安南兵不能首尾相顧。但清廷正耽於三藩之亂(1673—1681年)方興正熾,必不肯出關助我。但我有辦法另請重兵出關助我。即有李來亨子侄李小虎,聚眾重占茅麓山九連坪(今湖北興山西北)與山邊百里平原地,號稱“后十三家軍”,擁兵二萬,欲“反清復明”。清兵以二十萬眾相圍。而我師侄劉宏業與李小虎有舊,曾前往助戰退清兵,並授以諸葛武侯“九宮八卦陣”法,在山下新得之地廣設迷障。現清兵不敢入山,李小虎亦不敢出山。此成為清廷心腹之患。我若致函清帝,請其赦免李小虎“反清”罪,許其出鎮南關擊安南人自贖以為國立功,清帝必准。而李小虎與我師侄劉宏業有舊,請其出關擊安南人必允。若李小虎能擁兵出關擊安南人,安南兵不能首尾兼顧,必敗。

其三,安南國地勢如一條扁擔挑兩頭筐,中腰細長。而南掌國東界與之相鄰。南掌有一條林間小道直通安南中腰,現為我第五軍主將、南掌王后李近芳所控。若由南掌出兵沿林間小道東擊安南中腰,安南必潰。我邦與南掌王,有出兵助其復國之恩,其曾答出兵助我擊安南,我若求其舉兵助李近芳擊安南中腰,南掌王必准。

其四,安南尾部近湄公河入海口有重鎮西貢,為安南舊都。若請我第四軍主將、緬王妃孫甜甜自密支那將水師出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入海口,經安達曼海,出馬六甲海峽,繞抵南海湄公河口襲西貢,安南首尾不能相救,必降。

言畢,黃義明道:上舉為抗安南四策,不知諸位以為如何?與會者皆曰:元帥妙算無遺策,無異議。黃義明道:既然諸位無異議,我便下達作戰指令了:

其一,請第三軍主將關向雲與副將楊曉黎率本部兵馬午後即渡恩梅開江,上尖高山,務必在安南兵抵達前搶佔猴橋,據險扼守,不得讓安南兵提前搶佔尖高山。請一軍代主將宋倩雯、代副將馬力田率一軍為後援。安南兵人眾,只可智取,節節阻擊,切不可讓安南兵在空曠處展開兵力,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我在處理完致函清帝請李小虎出兵鎮南關事宜后,會率六軍主將周潁,副將馮曉嵐;七軍主將吳愛梅,副將陳思靜;八軍主將鄭秋菊,副將衛斯斯前來支援你們。關向雲、楊曉黎、宋倩雯、馬力田起身齊道:遵令。兵部尚書楊忠良道:新科武舉榜眼呂鵬程武功卓絕,可撥兵馬五百請其為先鋒將。黃義明道:好!

黃義明又道:其二,可飛鴿傳令第五軍主將杜近芳整頓所轄兵力,準備沿南掌通往安南的林間小道,出擊安南中腰。若兵力不足,可與南掌新王借兵。待我軍在尖高山阻擊安南攻勢初勝后,我會親率六軍、七軍、八軍前為後援。兵部尚書楊忠良道:新科武舉狀元何耀輝武功卓絕,可撥五百兵馬為先鋒將。黃義明道:好!

黃義明又道:其三,請第四軍主將孫甜甜率本軍兵馬並督毛淡棉遵城尉孫福祿、木各具城尉趙財壽共組水師,自密支那沿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至出海口,經安達曼海,出馬六甲海峽,繞抵南海湄公河口遠襲西貢。第四軍主將孫甜甜起身道:遵令!而陪同緬王妃出席議政會議的緬王子哥娑尼起身道:我願意與父王借兵一萬,陪同王妃共同出擊安南國都西貢城。黃義明道:如此則黃某先行謝過,但王子將兵,只能殿後,切不可以身犯險,否則我將無法向令父交代。孫甜甜插嘴道:師傅放心,我會督本軍居前衝鋒,決不會讓王子犯險。兵部尚書楊忠良道:新科武舉探花施靜安武功卓絕,可撥兵馬五百請其為先鋒將。黃義明道:好!

當眾將各自領命散會後,黃義明開始低頭草擬致李小虎、致康熙帝以及致師侄劉宏業的信函。

2021年11月23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義明定南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黃義明定南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黃義明定計退安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