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第十回 我救陰大化 你來救王倫(上)
第十三部第十回我救陰大化你來救王倫(上)
話說從少年林易之開始就一直對林易之有恩的土地公爺爺趙山陽,當得知了林易之一行尋找陰大化、柳青華的原因之後,遂拈着長及肚臍的紅鬍子對着林易之緩緩說道:
“這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如若我不出面,閻王爺定會與陰大化死磕到底,禍及陰小花、柳青華,甚至於你和林弦超!這樣子安排吧,我出面去為陰大化求情,若有需要的話,我來做證保出他們幾個。而你,要幫我救出一人!”
“土地公爺爺,若這樣子安排的話,那敢情好!但不知您讓我救出何人?”
“王倫!”
“王倫?這個是何許人也?”
且說由於宋朝重文抑武,導致軍備薄弱,常吃敗仗。
俗話道:
“弱國無外交”。
宋朝無論是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在外交上可圈可點的成效不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少,而真正稱得上卓越外交家的更是寥塞無幾。
其中,屈指可數者只有曾瓦解遼、夏聯盟的富弼,使遼過程中“舌戰群儒”的沈括,使金被拘十五年不變節而被宋高宋稱為“雖蘇武不能過”的洪皓等二三人而已。
但除了這三位科舉正途出身的博學鴻儒之外,還有一位非科舉出身的官僚落魄子弟,他以一己之力,滿腔豪情,在南宋對金的弱勢外交中慷慨請行,在許多高官大吏戰戰兢兢之際冒死出使,在金國盛氣凌人的危險境地之中據理力爭,在金國威逼利誘之下斷然拒絕,保持了士大夫的高尚氣節,他就是南宋外交官王倫。
王倫(1084-1144年),字正道,大名府莘縣(今山東聊城莘縣)人,他是北宋名相王旦弟弟王勖的玄孫,算得上世家子弟。
不過,這個世家到王倫這輩已經家道中落,他年輕時候由於家貧無業,浪蕩於開封、洛陽一帶。
王倫為人俠義,鋤強濟弱,好打抱不平,因此多次犯法,許是因為名門出身,抑或情有可原,終於僥倖過關。
王倫一直以祖上王旦宰相為榮,有着重振家聲的理想,無奈時辰未到,機遇不來,年過四十,王倫還是一事無成。
靖康元年國十一月(1127年1月),北宋首都汴京失守,就在剛剛就任皇帝的宋欽宗不斷派人到金營求情的過程中,京城百姓對當朝禦敵不力致國都城破義憤填膺,紛紛擁到了皇宮宣德門前聚集,大吵大鬧,亂作了一團。
面對成群結隊的老百姓,宋欽宗張皇失措,身邊的大臣亦面露驚慌之色,君臣們你望我,我望你。
平日裏滿嘴江山社稷的士大夫,不但怕金人的鐵騎,還怕百姓的咒罵,竟然無人敢前去安撫百姓。
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之際,當時無官無職還不名一文的王倫,毫不猶豫地擠到宋欽宗跟前大聲說道:
“臣能處理好此事。"
宋欽宗在這群情憤憤,無人能用之際,見有人主動請纓,遂大喜過望,趕忙解下隨身所佩寶劍賜給王倫,劍到如同皇帝到,讓他攜劍前去平息事態。
王倫接劍后卻說道:
“臣雖有劍,但無官職,人家怎麼能信服呢?”
宋欽宗聽后,讓左右取紙筆寫下“王倫可任兵部侍郎”字樣,交給王倫。王倫接過皇帝書寫的紙片,如同護身符,小心收好后,帶領一班弟兄們,走到那群上訪的百姓中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一會兒工夫,老百姓的思想竟然被他做通了,也不吵,也不鬧,不久之後就散了,宋欽宗也感到十分驚奇。
然而,當王倫拿着皇帝的手書向朝廷請職要官之時,狀元出身的宰相何栗卻認為,王倫不是科舉出身,功勞也不大,驟升為兵部侍郎這樣一個從三品要職,太不符合朝規了,所以只同意給他修職郎---一個從八品而又沒有具體職務的虛銜散官。
王倫雖然心中有氣,但也只能忍了,因為他心懷重振家族聲望的信念,總想找機會出頭,如今既然有了一個做官的機會,順利進入了體制內,他決定好好珍惜。
靖康二年(1127)正月,破城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金國隨後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另以原北宋宰相張邦昌為皇帝,成立了偽楚政權,管理黃河以南的廣大中原地區。
四月,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滅亡了。
當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是為南宋高宗。
宋高宗登基后,金人便迅速集結軍隊再次南侵,欲把這個剛剛草創的王朝消滅在萌芽中。宋高宗一面倉皇逃竄,一面派出一支支求和的隊伍,北上金國求和。當時,金宋敵對,劍拔弩張,去求和的不是被扣押就是被處決求和如同去赴死。
究竟誰願意蹚這種有去無回的渾水呢?!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推薦,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