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

“啟稟陛下,微臣愚鈍,剛剛鄧尚書所言的‘科舉制’,太過於深奧,一時之間,並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之深意,還望陛下贖罪。”

此話一出,皇帝.曹丕的心中也不禁冷笑了數聲,但是他的臉上依舊平常如故。不過,司馬仲達(司馬懿,字仲達)這招推諉之法,倒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如果自己不是對他知之甚深的話,但凡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都要被他這幅“恭謹”的樣子給欺瞞過去了。

當然他剛才所說的也並不全是假話,鄧艾所首創的“科舉制”確實深奧無比。如若換成常人的話,沒有個數天的鑽研,是斷然不能夠理解其中之深意的,但是他司馬仲達卻不在這常人之列。

如果說,這承明殿之內,只有寥寥數人能夠在第一次聽科舉制,便能知曉其中深意的話,那他司馬仲達必然是這寥寥數人之一。

可見到司馬仲達如此言語,皇帝.曹丕並沒有去揭穿他的謊言,而是又將目光轉向了另外一位同樣身着一品硃色官府的重臣,“長文(陳群,字長文),你對此事如何看待啊?”

被點名的陳群聞言微微一怔,隨即也是扭扭捏捏的走將出來,並同樣支支吾吾的說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智力大不如從前,這科舉之制博大精深,老臣一時尚不能參透其中之深意,因此不敢妄言,還請陛下贖罪啊。”

此話說完,那陳群納首便拜,似乎是在為自己的愚笨深深愧疚自責呢。只是,事實是真是假,眾臣的心中都跟明鏡似的,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那司馬仲達能夠位列聰慧的寥寥數人之一,這改創了“九品官人法”的陳長文,自然也當仁不讓能夠進入位列了。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成為曹魏四友了。

皇帝.曹丕看着地上跪着的昔日最為親密的兩位故友,心中也不禁長嘆了一聲。

曹魏四友說白了也就是曹丕.曹子恆時任魏王士子的時候,最為最近的四位好友,這四人分別是吳質.吳季重,朱鑠[shuo].朱彥才,陳群.陳長文,以及司馬懿.司馬仲達。

其中一人因遭受天妒,已經於早年病故,便是那朱鑠[shuo].朱彥才了。吳質.吳季重也已經在數年前,先他們而去了。曹丕也正是因為有這四人的存在,才能夠順利的當上魏王世子,以至於後期登基為帝。

現如今這曹魏四友,也只剩下了他司馬仲達和陳長文兩人了。在數年前,行三省六部制之時,司馬仲達率先脫離了此間隊列,現如今這陳長文恐怕也要離開了。

雖然皇帝.曹丕心中早就有這方面的準備了,可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依然會感到特別的失落、惋惜和痛苦。

心情萬般沉悶之下,皇帝.曹丕卻沒有失去了理智,而是輕輕甩了一把寬大的衣袖,似乎是在發泄心中的情緒,也似乎是在表示自己心中的佈滿,也或許是向眾臣表示自己對推行科舉制堅定的信念。

見到如此冷場,龍階下文臣之首的江陵王.曹植,隨即便想要走將出來,可很快他便被那龍階之上的兄長給制止了。

只見那皇帝.曹丕喜怒不溶於色的繼續朗聲說道,“也罷也罷,這科舉之制確實有些深奧,不禁是長文你和仲達不能參透,朕也尚有些迷糊。這樣吧,今日就先議到這裏了。士載?(鄧艾,字士載)”

“微臣在。”

“退朝之後,你差人將這科舉制謄抄一下,給諸位臣公沒人的府上都送去一份兒。”

“微臣遵旨。”

“好了,那今日就先這般了,退朝之後,諸位臣公回家好好研習一下這科舉之制,三日後朝會之上,你我再好好商議便是,退朝吧。”

說完這句話后,曹丕也便不再啰嗦,隨即站起身來,向著後方走去了,承明殿內也頓時響起了小黃門那嗓音特殊的山呼之聲。

皇帝既然已經離去了,殿內的眾臣們自然也就沒有待得必要了,隨即便想着起身離開。

此時他們的心中早已經炸開了鍋,其餘眾人雖然沒有司馬仲達和陳長文這麼聰慧,但是關於鄧艾剛剛所解說的科舉制,每個人多多少少也都能理解幾分。

能夠站在這承明殿之上的,又有哪個是沒有幾把刷子的呢?

即便是他們再怎麼傻,鄧艾所說的那句“天下士子,無門楣之別,無貧賤之分,皆可投碟自盡”,他們還是明白是什麼意思的。

而且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意思就是說。在這科舉制之下,人才引進和官員再也就不用公卿大臣的推薦了。最為重要的是,從此之後中正官手中的權力將大幅度的被削減。而各大名門望族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那些個寒門士子,將會逐漸的進入各州府衙,甚至朝堂中樞,與他們分庭抗禮,這也是在座的大部分人所不能夠接受的。

舉個例子:以前的那些個好似臭丘八的寒門士子,要想上升進入朝堂,則需要來拜會自己,由自己為其引薦。這樣的話,他們便是自己的半個門人,然後假如風光榮耀了的話,則必然是需要念自己昔日之恩情的。

而州府和朝堂中有好的位置,自然也是自己家族的子弟優先挑選,挑完了之後,再施捨給那些個寒門子弟。

現如今,鄧艾一紙論策,竟然要將這些全部廢除,這又怎麼能忍呢?

自己族上辛辛苦苦數十年,甚至百餘年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現如今的積累。自己的子孫後代們,享受享受,佔一些優勢不也是應該的嘛?

他鄧艾,當年不過是一個貧賤出身的微末小吏,還是司馬仲達大人引薦才有了今天的高位。可他竟然敢背信棄義,置往日恩情於不顧,妄想讓天下的賤民們都翻身給自己氏族搶飯碗,這還得了?

只不過,這鄧士載用的乃是陽謀,看樣子甚至皇帝陛下都對他的這個“科舉制”青睞有加,是得好好想想相關的對策了。

承明殿內的大臣們,畢竟還是名門望族出身的居多。

比如,司空兼戶部尚書陳群,以及他的兒子征北將軍你=.陳泰,便是出身潁川名門陳氏;御史中丞兼禮部尚書司馬仲達,則是出身河內司馬氏;

太祖武皇帝時的荀彧、荀攸叔侄,現如今的荊州刺史.荀惲[yun],則是出自潁川荀氏;刑部尚書.崔琰,出身清河崔氏;故丞相.鍾繇和現京兆尹.鍾會,出身潁川鍾氏;徐州刺史.王凌,出身太原王氏;青州刺史.諸葛誕,出身琅琊諸葛氏;

等等這些個出身名門的眾臣們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地方上的州郡府衙,主要的位置也都在這各大氏族門閥手中。

像吏部尚書.鄧艾和征南將軍.滿寵以及幽州別駕.詹台,這些出身低微的重臣,畢竟還是少的。

當然,在朝廷中樞和地方上還有一支實力不容小覷的隊伍,那便是當今皇帝陛下的家族,曹氏一族,以及與曹氏一族關係非彼尋常的夏侯一族。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在本朝,說這曹氏一族乃是天下最大的氏族,一點兒都不為過。

如果將天下官吏選拔比作一張大餅的話,在今日之前,這張大餅的十之八九都是在各大名門望族手中掌握的,從今天開始,或許就不一定了。

自己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即便是陳群、司馬懿這樣的曹魏故友,恐怕也不能夠再忍受了吧。

所以,現在的他們心中早已經忍不住要趕快回去,一同商議商議該如何面對這場暴風雨了。只是礙於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這二位重臣還在殿內,不好發作罷了。

假如不是忌諱這二位,此時的承明殿恐怕早就已經吵作一團了。

可就在此時,一道聲音突兀的在殿中響起了,“鄧艾大人,果然大才。這科舉一制,恐怕要將天下氏族之路給堵死了呀。”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

於是乎眾人紛紛向那聲音來源之處看去,只見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恰逢入京年拜的揚州刺史.賈充.賈公閭。

即便是向來與世無爭的鄧艾聞言,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可就當他想要開口反駁之時,卻有人先他一步開口了,“賈公閭,你這是何意?就連陛下都說這科舉制乃是利國利民之策。陳長文大人和仲達大人都還不曾有所質疑,你怎敢如此不敬?

難道說你一個小小的荊州刺史,竟然比陛下和兩位大人還要聰慧有謀嘛?”

司馬懿和陳群二人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剛剛在殿上的推諉之詞,現如今竟然成為了他人的口實。

二人本想出言反駁,可是待看到了那說話的人之後,又將心中的話活生生的咽了下去。

因為那位開口為鄧艾鳴不平的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天下文臣之首,江陵王.太傅兼尚書令的曹植.曹子健。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還政於朝之歸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還政於朝之歸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