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發展
子胥回來了。姜成不但沒有削他,反而還好好地獎賞了他。
雖然是有所預期,但是,子胥帶回來的東西還是大大震驚到了小姜成。
太土豪了。
糧食,種子,皮毛,布匹,兵器,農具。。。。。應有盡有,大車小車,肩挑人扛,一路上延綿不絕。
不單單是物資,還有人員。
一整套行政班子,從神教天官,卿士寮各部主管,甚至中層法官,底層衙役什麼都配備齊全。十幾個方國基本都遷移了過來。中高層官員是最積極地趕過來向姜成表忠心的。畢竟,新來的隨侯自己家族有大把的人員等着上位呢。跟到姜成這裏繼續當官,還是留在隨州做老百姓?不需要考慮吧?
為什麼獎勵?因為子胥完美地領會到了姜成的心思。
首先,他誇張地宣傳了姜成的英明神武,天生麗質,呃,不對,是天資聰慧。把突遇殺手,救助難民,千里返鄉,臨危定策等等當成了一個個傳說故事,真真假假,都是姜成的功勞。跟着姜成那是絕對正確的選擇,說得是指天劃地,口沫橫飛。弄得老家的那幫親戚都有點懷疑,也就離開家鄉一年多,你確定那個人是我們家小成而不是神仙下凡?
第二,他誇張地宣傳了周軍的狠毒殘暴,殺人如麻。有上萬難民的故事作為註腳,那當然也說得是繪聲繪色,恐怖陰森,身臨其境。。。。。如果不跟着姜成走,留在隨州,那分明就是廁所里點燈籠----找死。
在子胥的努力下,積極冒險的,心思靈動的,迫不得已的,盲目跟風的等等各色人群都開始往南遷移。少說有二十萬人開始出發或者已經在路上了。
姜成這些天已經不怎麼管具體政務了,一股腦都扔給了國相姜圭。自己一門心思在廣袤的江漢平原上撒了歡地遊盪。在這裏,他看到了山羊,鹿,兔子,野豬,鱷魚,大象,甚至犀牛。比後世逛動物園好玩多了。除了沒有獅子和長頸鹿,姜成又一次想起了非洲草原童子軍的梗。
另外他還迷上了二隻小狗狗。這是姜仲海送給他的。說是在野地里發現的,狗媽媽被什麼動物咬死了,被遺棄在草叢裏。是的,就是那個侯府大總管。不知道是不是關進地窖的後遺症,這小子這些天把姜成伺候得非常好,諂媚得不要不要的。姜成也因此好好體驗了一把貴族花花公子的生活。架鷹掣狗,前呼後擁,橫行鄉里,簡直不要太爽。
相比起姜圭,子聚財等人的不讓人省心,這種拍馬屁的小人物實在太討人喜歡了,有機會再關一次地窖?
聚財的不省心是姜成自找的。那天,看到工匠蓋房子時,幾十個人吭哧吭哧費力抬着房梁往上架,姜成忍不住找了兩木匠,設計了一套滑輪組,四五個人操作,輕輕鬆鬆就吊起一根木頭。從此以後,聚財天天跑過來諮詢姜成,一會磚窯改進方案,一會是崗樓設計,一會是公共廁所的數量與佈點甚至道路的走向也來問,姜成開始還耐心地和他商議,按後世的經驗給出意見。直那天看見聚財拿着一張大門的平面圖,er跑過來諮詢雕刻什麼花紋的時候,實在忍不住一腳把他給踢了出去。
姜圭的不省心就完全是老頭的頑固守舊了。
百年大計,教育先行。姜成看到遷移過來的居民中,小孩子越來越多,就安排人準備開設學堂。關於這個,老頭倒是挺積極的,人員,經費,場地等等都一路綠燈。到了學生招生範圍,學習內容的時候,老頭和姜成頂起了牛。
姜成認為是不分貴賤,哪怕是奴隸的孩子,只要年齡合適,就可以來學習。老頭那是堅決反對,文字是貴族的特權,只有貴族士大夫的子女才能受教育。即使你把奴隸的孩子招進了學堂,那些擔任老師的神教天官們也不肯教。多次爭執無果后,姜成妥協了,招生範圍到平民,自由民截止。只要你不是奴隸,都可以把適齡的七到十二歲的孩子送來讀書,學費全免。
不分男女。這點倒是出乎姜成的意料。商朝的女人,雖然不是說能頂半邊天,但是,整個社會對女人沒有半點歧視,只要你有能力,哪怕上戰場當將軍都行。姒琴的偶像,先王武丁的王妃,婦好,就曾經統領大軍,打敗入侵的鬼方人,還俘虜了上萬奴隸。
關於學習內容,兩人的分歧更大。貴族的各種禮儀,神教祭祀的繁瑣規矩等等是姜圭教育的重中之重。姜成則希望給小孩子自然科學的啟蒙,各種人文學科淺嘗即止。兩人又爭論了好多天,姜老頭甚至拉來好多人給自己當說客。姜成氣得冒煙,七到十二歲,後世的小學生而已,學那麼些禮儀、規矩,生生地摧殘祖國的花朵啊。結果聚財在身後幽幽地接了句:“當年大王想要改革時,吵得比這凶多了。”
好吧,姜成再次妥協。把孩子們分成兩個年級,七到十歲,學三年啟蒙教育,以姜成的教材為主,后二年,以姜老頭他們的傳統教育為主。
雙方都認為自己佔了便宜,老頭認為,十歲前的小屁孩反正啥也不懂,不好教,后二年才是重中之重。姜成也暗自得意,當我把底子打好了,各種天文地理,生活百科,不比你的那些禁錮人的繁瑣破規矩吸引人?孩子們自然會選擇。
說到教材,文字是關鍵。這次姜成打死不妥協,也不出門看動物了,老老實實呆在屋裏十來天,生生憋出了一本《字典》。姜成選了將近一千個簡體字,代替了姜老頭他們的那種彎彎繞繞的甲骨文。當然,姜成也偷了很多懶,比如“他”,就一個,不管什麼她,它,祂。一個“他”字全部代替。這樣,普通人日常使用就那麼一千多個字,認全了,完全可以看懂公文,相互交流等等,不再是睜眼瞎就足夠了。
“就按照這個來,你找幾個人配合我做好註釋,我先給神官老師上課。圭伯父,你看啊,字典需要隨時增補,還有好多字沒收錄進來,以後其他字,我聽你的,行不行?”
把這些破事安排的七七八八后,二個月過去了。到了六月,天氣越來越熱,姜成不喜歡睡原來的草席,把那兩木匠找了回來,指導他們打造了一幅麻將席。就是用麻繩將一個個事先打磨好的小竹片串起來而已。結果引發無數貴族爭搶學習,都想要竹涼席,那兩木匠也成為了全城最受歡迎的人。
姜成是大為後悔,虧死了,沒有知識產權的嗎?損失好多錢啊。姜成氣不過,把秋宮的姜余找了過來,得問問經濟的事情了。現在是有隨侯府的百年積蓄,以後呢?至少要盈虧平衡,可持續發展才是王道。後世,二代偉人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反攻中原,首先得有錢,沒錢還玩個鎚子?
通過姜余的介紹,姜成了解到,侯國的收入主要有兩塊,一個是田賦。
侯國是大地主,佔有全國所有土地,然後再將田地分給底下各個方國,通過方國收取田賦。一個方國基本就是一座城或者叫鄉鎮。人們白天出城耕作樵採,晚上回到城裏,抱團取暖,躲避野獸。侯國實行的是二級管理機制,各個方國以下就鞭長莫及了。
另外一塊收入就是貿易。
商人以商立國。六百年前,商人崛起,靠的也是跋山涉水做生意。很快聚集了大量錢財,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夏王朝的方方面面。然後才有成湯立商,鳴條大戰。
每個諸侯基本都有貿易商行。除了溝通內部各個方國之間,還相互做生意,交易各地特產。一些大的商行通過經營食鹽,青銅,絲綢等賺得盆滿缽滿。交易方式主要是以物易物,至於貨幣,除了青銅和玉之外,居然還在使用大量的貝殼。
三百餘年前,大冶發現了銅礦。姜成的老祖宗們,通過壟斷青銅貿易,集聚了大量財富,然後再敬獻給商王超額稅賦,這才有了隨侯國的誕生。隨州盆地又卡在江漢平原輸往中原貿易通道的重要節點上,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在的青銅貿易除了中原,還遠銷到了巴、蜀、庸等西南方向的各個蠻國。
“侯爺,其實,周武王給侯爺的封地“應城”也不錯。那裏有鹽礦。只不過開採難度大,產量很小,知道的人很少。”姜余偷偷提醒道。
封地?姜成差點忘了,自己對外的身份是曾伯。只不過姜成對內,自己給自己封了個明侯,這樣大家就繼續侯爺長侯爺短的叫着。真正應該叫的是伯爺。姜成讓出隨州,命令族人遷移,對外宣傳的就是遷到曾伯的封地去安家。當然實際上是來長江邊的武漢築城。可是外人不知道啊,特別是千里之外的中原朝廷。南宮家正在接手隨州的土地,來的主要是手下管事,家族精英還在幫武王打仗搶東西呢,只要你聽話走人,我管你去哪。
姜成砸了砸嘴,鹽可是好東西啊,必需品呢,後世的大鹽商,哪個不是富可敵國?至於私鹽鹽梟,菊花香陣透長安的黃某人可是差點滅了大唐帝國。嗯,得去應城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