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 第八章 甩鍋的學問

風起洛陽 第八章 甩鍋的學問

陳瞻真思考着,車外響起陳伯的聲音,將陳瞻拉回現實:“公子,鄴城快要到了,等會您是直接去見裴刺史嗎?”

“嗯,準備好文書名刺,如今事情緊急,想必裴刺史也不會在意那些虛禮,今天應該就能見到。”

在這個時代投遞名刺,拜訪尊者/長者有一整套成熟的交往拜訪禮儀規範,持文刺上門求見,至少也要提前三天預約才算不失禮。

當然眼前這件事算是“緊急軍情”可以插隊,想來裴刺史也急着來和他“對口供”,想趕快給洛陽彙報,把這件事搶先定性,以防拖得太久被政敵“惡人先告狀”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陳瞻在投了名刺沒多久就被接見了。

裴濟十分和氣,相貌清瘦,面容儒雅,看上去倒是一臉正氣,彷彿一位謙謙君子,忠厚長者,和之前表文里展現出的老奸巨猾有些對不上號,真是人不可貌相。

陳瞻見面先行了禮,隨後裴刺史續了親戚關係,然後就到了肉戲,兩人開始互相試探對口供。

裴濟笑得很親切,彷彿真的是一個欣慰於後輩初長成的叔父:“明遠賢侄,當年我與你父曾於洛陽一晤,言賢侄有良平之才,然人皆不解其意,如今賢侄以少勝多,擊退劉猛,上報天子,下救黔首,你父見了定是欣慰的,誰知陳兄竟然……唉……”

裴濟一開口就以“賢侄”而非官位稱呼陳瞻,擺明了是要拉關係,不是官場上的公事公辦。之後又講了一個自己慧眼識珠,發掘陳瞻的故事。

所以儘管陳瞻確信這事並沒有發生,但是他必須認下。

這種事兒只能說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剛好一拍即合。

裴濟給自己刷了識人的美名,又可以借陳瞻首先抗擊反賊減輕自己討賊不利的罪責。

陳瞻獲得了快速上升的途徑,直接升到六百石,不用在底層磋磨。

而且既然裴濟提到了自己死了的父親,他陳瞻作為一個孝子。自然是要做出一些姿態來,於是陳瞻避席下拜:

“世叔謬讚了,瞻只是有一些微末之材,若不是世叔拔擢於微末,當默默於眾人之間。家君在時也時常提起世叔雅量高質,洞見明遠,能識常人所不能識之事,故常以此事激勵瞻,希望瞻能有朝一日配得起世叔當日所言。”

見對上了口供,裴濟鬆了一口氣,他還擔心陳瞻是一個愣頭青,立了一些功勞便不可一世,如今看來倒是孺子可教。

那麼倒是可以讓他來談談劉猛之事,看看能不能說出一些不知道的細節,好方便他推卸責任:“此次劉猛之亂賢侄如何看?”

如此倒是正中陳瞻下懷,陳瞻略一思索開口:“世叔此問,瞻試為一言,以瞻愚見,劉猛之亂究其根本還是閹黨遺禍,如今使君任職冀州掃清閹豎之腐臭,劉猛害怕使君洞見明遠,識破了他們陰謀於是便趁日食為禍。”

“使君有識人之明,洞見於未然之前,然初到冀州,受閹黨專權,下屬見事不明,故被劉猛得逞。劉猛叛亂之後,使君雷厲風行,處事果決。縱白璧微瑕,也是前任留下的閹黨遺禍。”

《Yes》黨派過多就是有這個壞處,那就是出了事情沒人負責。

君不見後世米粒煎,兩黨交替執政,出了事就說這是四年前前任乾的,現在爆發不過是積重難返,自己欲扶大廈於將傾,勉勵補救,以至於雷今年才爆發,所以鍋是前任的,自己也是無力回天啊。

聞言裴濟眼前一亮,這小子的想法倒是與他暗合。

如此一來他任期內出現的謀反,就可以推到前任刺史所在的閹黨頭上。

是前任閹黨黨羽招兵買馬,是前任閹黨黨羽暗中資助叛上作亂,至於為什麼現在劉猛之亂才爆發出來?當然是因為前任閹黨執政上下沆瀣一氣,欺上瞞下,等他來冀州才發現這個問題。

這樣他就不算黨爭清除異己,逼反劉猛。而是劉猛早就打算造反,只不過之前冀州都是閹黨黨羽將這件事瞞得滴水不漏,直到他上任冀州事情敗露,才心虛倉促起兵。

再加之他發現陳瞻,藉著陳瞻首先組織起有效反抗,他也可以分擔“首先發現劉猛謀逆,預先派人遏制劉猛進攻,事發之後立即平叛”的領導功勞。

所以他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這個計劃簡直完美,唯一的漏洞就是,在北平,嚴封等人操之過急放跑了劉猛,導致他們不算徹底平定叛逆。

但是裴濟也知道,這件事也不可能真的那麼順利,到朝中閹黨一派肯定不會這樣輕鬆地認了罪名。

因為他並沒有抓到劉猛,沒有對方提前謀反的證據,這件事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閹黨肯定會死咬着是他逼反劉猛不放。

但是他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清流們即使出於打擊閹黨的考慮也不會將他棄之不顧啊。

所以,雙方博弈下來,他還是要但一些責任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先被冷處理,在此事過後調離冀州,以後找個理由退休再難升遷罷了。

不過裴濟也知道這種結局也算不錯了,至少比之前的丟掉官職下獄甚至牽連家人好很多。

尤其是陳瞻尚不及弱冠,還未出仕,對於朝中那些彎彎繞,能看到這裏已經是才思敏捷了。

誰知就在這時陳瞻繼續說道:“只是此事之中瞻尚且有一事不明,故而心中有一猜測,但是需要借調終山郡錢糧賬目一閱方能確定。”

裴濟對此不抱希望,但也不欲在這件事上為難陳瞻,便揮手叫來了廊下候着的兩個軍士:

“你么兩個去找薄曹,把最近三年來的終山郡錢糧賬冊都搬過來,給陳從事瞧一瞧。”

不一會兒軍士便抱着兩厚摞賬本到了正廳,“啪”地一聲,賬本被撂在桌上,揚起一陣灰塵。

裴濟見此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不好意思在陳瞻這個後輩面前承認自己的無能,只能以甩鍋前任為自己找補:

“閹黨為禍,法紀廢弛,后劉猛為禍,州中官民皆齊心籌備平叛,人手不足,所以如今這些賬冊也沒有整理,賢侄要找什麼,自行查閱,不必過於急切。”

大雍朝的行政效率再一次刷新了陳瞻的認知,但是如今有求於人,他只能恭順地說道:

“瞻知世叔所難。瞻略通術數,可自行整理,到明日便能見分曉,世叔宵衣旰食,不必在意這些微末之事,等明日瞻驗證猜想再來稟報世叔。”

數是君子六藝,是士人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所以他陳瞻作為一個合格的世家子弟,掌握一些數學常識十分合理。

其實中國古代的數學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像得那麼落後。

或者說中國古代數學的落後,指的是由平民教育未普及造成的平均計算能力低下,世家子弟或者專業人士的數學基礎是不差的。

《九章算術》中早就出現了方程及勾股等實用數學小技巧,而九九乘法表更是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出現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時代(東漢桓靈時期)劉洪將發明的珠算,進一步簡化計算工具,使得人們的計算能力產生了一次飛躍。

所以除非你穿越的是商周時期,那種想要靠背九九乘法表或者解方程震驚古人的劇情,完全是異想天開。

此外,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簡化數字符。

這套數字符脫身於算籌“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寫起來也不算複雜。

唯一的缺點就是一個字符分了好幾筆,不能一筆寫完。

不過這點也不是沒辦法解決,到時候據此化簡一些便可,比如把“二”連筆寫成“2”,“三”連筆寫成“3”,完全沒必要特意搞出阿拉伯數字。

當然這個世界中劉家沒得天下,所以作為魯王宗室的劉洪自然也就沒了。

所以要用算盤還需要陳瞻現場“發明”,眼下陳瞻要使用計算工具還得用算籌。

有那個時間擺算籌,都夠他他心算好十幾次了。

而且他不是有系統嗎,擺着那麼大個超算不用白不用,而且還能多線程,同時輸入,計算,輸出,豈不美哉。

所以陳瞻果斷選擇心算(系統),反正這些計算都不複雜,只是勝在繁瑣,對於計算機來說總的計算量並不很大。

所以交給精通浮點計算的系統十分合理,他如今只負責將信息輸入系統就可以了。

當然在外人看來,陳瞻左手賬冊,右手紙筆,一目十行,時不時便將賬冊翻過一頁,在手邊空白的本子上記下一筆,不用算籌便運算如飛,端的是才思敏捷。

當然這也得益於這個時代的賬本都是手寫,所以字比較大,兩大摞的內容也就相當於後世一厚本。

三個時辰之後到了掌燈時分,陳瞻揉了揉酸疼的眼睛,長舒一口氣,抬起頭來。

在入夜之前,他終於還是來得及算完了最後一本賬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到亂世當謀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穿到亂世當謀士
上一章下一章

風起洛陽 第八章 甩鍋的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