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中興之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躬身自省,時刻反思

勵精圖治,中興之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躬身自省,時刻反思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按照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時的舊制,每年的年度財務會議都基本是在正月十六日召開,內容包括:審核上年的財政決算,研究批准本年的預算。以洪武三十一年為例,在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十六日召開的年度財務會議上,皇帝主持,六部尚書參與,審核洪武三十年的財政決算,研究並決定洪武三十一年的預算。

這種決算和預算顯然是不夠合理的,決算和預算應當在上年年末就做出決策,這樣才能在大方針上對朝廷事務進行更加合理的統籌,所以李修遠對它進行了修改,將原本定於建文元年正月十六日的年度財務會議提前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也是李修遠為什麼堅持要讓全國十三省和在京大小九卿十八衙門將各自衙門的年終總結彙報全部直接上呈到東暖閣的原因。

如此一來,皇帝的工作量無疑要增加許多,但李修遠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唯有這樣,他才能夠更加簡潔明了的對大明王朝的整體概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了解,然後針對各種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

只不過李修遠不能肯定這些報告中究竟有多少是完全真實的。這也難怪,在大明通訊如此落後的情況下,各地各府官員為了自家政績從而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偽造和瞞報的事例絕對少不了,李修遠遠在京城,難以及時了解各地的情況,不免為他們這種欺上瞞下的行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好在李修遠如今已對大明的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大致情況都熟知於心,加上他讓全國十三道監察御史也呈交了一份各省的報告,兩者相互結合之下,弄虛作假的官員再想要瞞天過海,難度無疑要變大了許多。

“各省與各大衙門的年終彙報朕都已經仔細閱讀過,總的來說,在眾卿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較之以往有一定的進步。”李修遠坐在乾清宮的大殿上,望着站在殿上的京城大小九卿十八個衙門的掌職者,沉聲說道。

“全國土地清查的任務尚未結束,水利交通的修繕建設還在進行,大量移民墾荒的工作也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當中,以及即將進入尾聲的兩賦造冊。這些工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物力、財力都十分巨大,朕雖然對此抱了極大的期望,但不希望眾卿為了急於求成而粗糙行事,以致事倍功半,功虧一簣。從各省呈交上來的彙報奏本中,朕已經看到有少數官員為了提升年終政績而弄虛作假的惡劣行為,具體官員名單暫不公佈,稍後朕會交予都察院進行再度核查,一經查實,罰俸半年,嚴重者則官降一級。在此,朕只忠告眾卿一句話:老老實實為官,踏踏實實做事,否則一失足必將成千古恨。”李修遠有若實質的目光從各個屏氣凝神的官員臉上一一掃視而過,揚了揚手中的一道由李修遠自己本人總結的摺子,毫不客氣的說道。

“洪武三十一年是一個重要轉折的一年,太祖高皇帝於五月得天恩召,,朕以弱冠之年承繼帝位,幸得諸卿齊心協力相助於朕,不僅未使百事蹉跎,反而更上一層樓,朕心甚慰,若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有之,其心足慰。”李修遠毫不掩飾的流lu出自己對這些朝廷重臣的感謝之意,拿起龍案上一份標記有‘戶部洪武三十一年總賬冊’的賬本,向眾人示意了一下,接著說道。

“洪武三十一年,天下本色田賦稅糧收麥33085125石,布948426匹,絲352631匹,棉花326467斤,摺合米為三千兩百餘萬石,軍屯租為米八百五十萬石,共計折米三千九百五十萬石,折算白銀為一千零七餘萬兩(按洪武三十年的算法,米糧鈔皆折錢二百五十文計算),比之洪武三十年新增八十萬兩。戶部太倉年總收入兩百餘萬兩。(太倉指的是單純的國庫收入,按全國稅收的五分之一擇取,其餘的稅收則分攤到全國各地去了,不經中央朝廷管制。)”

當皇帝念完這一連串數據時,在場官員的臉上都情不自禁的lu出了幾分訝異和欣喜之色,訝異的是誰也沒想到今年太祖駕崩,新皇即位,不僅沒有使國家走下坡路,反而還有明顯增長,實是大出意料之外。此外他們之所以會這般難掩心中喜色,蓋因這個新增的八十萬兩,無疑代表了他們這一年來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然就噌噌的直往上漲。

只是他們還來不及享受這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時,皇帝接下來的一句話卻如同一盆冷水般澆滅了他們心中的喜悅。

“才新增八十萬兩,太少了。”李修遠看着總賬上記載的賬目,大為感慨道。

以上這個數據對於相對於洪武三十一年以前算是略有所增長,但相較於歷史上的永樂鼎盛時期,卻相差極遠,整整差了一千萬兩左右。其中田賦收入比永樂多百分之十六,但歷史上永樂時期的軍屯租米卻比目前大明整整多出了16450000石,僅占永樂時的四分之一。這個數據上的巨大差距讓李修遠感覺到了自己現在要做的還遠遠不足。

雖然在他成為皇帝后,就一直在貫徹新的技術和方法,甚至將《天工開物》一書刊印全國,使大明百姓儘可能的掌握一些比較科學合理的技術,還大力興修水利交通,在軍屯地區建立賞懲制度用以刺激軍民勞作的積極性,盡量為社會民生的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但這一系列舉措下來,卻只為國家增收了八十萬兩白銀而已,可說與他的期望相差甚遠,讓李修遠的信心和動力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擊。

不過與此同時,李修遠也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並非有了先進技術就一定能迅速發展起來的,起碼需要一個緩衝過渡的適應期,一旦適應期過去,基礎變得紮實牢固,就完全可以開始以火箭般的速度騰飛竄起。

而且朱元璋在洪武朝的三十一年時間裏一直休養生息,已經為大明打下了一個相當結實的基礎,李修遠只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加把勁添一股力,要達到甚至超越歷史上永樂盛世的鼎盛時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此外李修遠還注意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由於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了解社會底層農民百姓的疾苦,所以導致了一種怪異的現象:國窮民富。這種富不是一般層面上的某些國民的富裕,而是指絕大部分農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甚至略有富餘。

毫不誇張的說,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農民能像洪武時期的農民這樣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所以把洪武時期稱之為中國古代農民的“黃金時代”絲毫不為過。

而‘永樂盛世’卻恰恰與之相反,雖然不是絕對的國富民窮,但與洪武時相比,農民百姓的境況必定存在着相當大的差異。換一句話說,之所以會出現‘永樂盛世’,除了明成祖朱棣自身的才能之外,更大的原因得歸功於洪武朝和建文朝所打下的堅固基礎。

而且明成祖朱棣在他們的基礎上,5征蒙古,6下西洋,興建了北京城(世界上最大的皇城),編撰了永樂大典(同樣要大把花錢的),疏通了京杭運河,在南京建造了一座大報恩寺(與萬里長城一同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迹,僅寺里的琉璃塔一項就花費了248萬兩白銀,費時二十年。)等等一共十一件大事,最終創造了為人津津樂道盛極一時的‘永樂盛世’(比著名暴君隋煬帝(興建東都,3征高麗,興建運河,數下江南。)做的還要多)。

然而‘永樂盛世’背後導致的結果卻是把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祖孫兩人儲存數十年的國力消耗精光,導致國力大幅度衰減,疆域版圖收縮,明王朝開始正式走下坡路,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可說是為大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李修遠想要的並不是歷史上朱棣所創造的那種浮於表面的‘永樂盛世’,而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強盛帝國。至於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夠實現這個願望,誰也不知道,但已足以成為支撐李修遠為之奮鬥的強大動力。

通過連日來對各方面情況的了解,李修遠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己在繼任皇位之後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漏。於是開始躬身自省,陳思己過,把錯漏和不足之處詳細列了一份表單,用以督促和提醒自己,避免在未來的時間裏繼續犯下相類似的錯誤。

李修遠知道,自己在皇帝的這條路上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若是不能時刻反思保持警惕心理,遲早有一天也會不可避免的在至高無上的權利中迷失本性,從此墮落。vq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帶着超腦回明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帶着超腦回明朝
上一章下一章

勵精圖治,中興之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躬身自省,時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