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光緒大婚,親政無權

第八章 光緒大婚,親政無權

更新時間:2012-05-07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台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

反觀當時大清朝的洋務派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大清王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

無論是日吞琉球,還是法佔越南,李鴻章都深切意識到,列強的威脅來自海上。因此,從同治年起,他就積極倡議建立近代化的海軍。

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並輔以沿海陸防,形成海防戰略。中法戰爭后,鑒於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為了改善“有海無防”的局勢,無論是慈禧太后還是滿漢群臣都認為該大力發展水師力量。

於是,在光緒十一年成立了海軍衙門,由醇親王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為會辦。利用這個機會,北洋水師建設成軍。

成軍后的北洋海軍,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在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與此同時,李鴻章加緊旅順、大沽、威海等海軍基地的建設,以加強海防。但是,把持戶部,並且與李鴻章有仇的翁同龢,以經費支絀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購炮,自此,北洋水師的建設陷於停頓、倒退的困境。

雖然有翁同龢的掣肘,但得益於李鴻章的深謀遠慮,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即使歐美列強也不得不放緩了侵略腳步。

但北洋水師也只不過是大清王朝的迴光返照而已。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軍隊外強中乾,紀律鬆弛。絲毫不知日本已經悄悄把屠刀舉起,就等着時機成熟之際在大清王朝的頭頂上砍一刀了。

和滿朝文武的內鬥不同的是,在這個老大帝國,卻有一個“小小”的“孩子”正在為改變歷史而做着艱難的努力。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何念祖四歲。

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做為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被賞賜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銀六萬兩。並進封醇王的諸子:載灃為鎮國公,載洵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奕譞義子何念祖——鳥毛沒有!

四歲大的何念祖發育的很快,個頭已經同六歲大的載灃一邊高。但也變得更加“頑皮”,“好動”。

經過一年的相處,載灃與何念祖之間已經建立了牢牢的關係。擁有幾十年生活經驗的何念祖已經輕易的擺平載灃,基本上已經達到令載灃“言聽計從”的地步。

光緒大婚之後,同年開始了名義上的“親政”。

醇親王府出了光緒皇帝,按理說如今的醇親王府正是最風光的時候,可是不知道為何,醇親王奕譞卻嚴命府中上下一定要低調做事,不要輕易招惹是非。

而何念祖也不止一次的從奕譞眼中看到深深的憂慮。

王府中人對奕譞的命令感到有些不以為然,但也不敢違背王爺的命令,只是在背後頗有埋怨。在醇親王府,可能何念祖是唯一一個在內心世界上懂得奕譞的人了。

現在的醇親王府看似因為光緒皇帝的親政而榮光無限。但不要忘了慈禧對權力的**是何等的強烈!

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4歲的載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從這一天起,光緒就被慈禧抓在手裏,或當作爭奪權利的利器,或作為顯示威嚴的權杖,更多的情況下,則當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擺設,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

按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規矩,皇帝16歲就要臨朝親政。隨着光緒年齡的增長,他的大婚和親政逐漸臨近,慈禧撤簾歸政把大權交給光緒皇帝之事已不可迴避。可慈禧既不甘心,又無可奈何,於是預作佈置,對光緒帝權力多方限制,仍由她在暗中操縱朝政。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9歲的光緒帝舉行大婚典禮。但皇后的人選卻是慈禧選定的,根本就容不得光緒皇帝選擇。

皇后不是別人,正是慈禧親弟弟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

這個皇后容貌醜陋,馬臉高額,瘦弱駝背,突眼露齒。光緒極為不滿,但也無奈。慈禧選自己的侄女為皇后,為的是朝政交給光緒后,還能利用皇後來控制和操縱皇帝,起碼可以通過皇后監視和掌握皇帝的一舉一動。

慈禧雖“歸政”,但仍實掌大權。光緒臨朝親政后,55歲的慈禧表面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實則權勢依舊,裁決政事,一如既往。

她一方面處處限制光緒的權力,國家重要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辦理。一方面又通過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親信太監李連英等人,暗中監視光緒的行蹤。並規定:光緒每隔一日,必須親往頤和園向她彙報政務,聽候訓示。以致光緒經常披着星星來,頭頂月亮去,飽受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隨時請示,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光緒的政治抱負不能得以實現,日久天長,精神更加抑鬱,情志愈益不暢,舊病不去,又添新愁。

兒子親政,父親又是實權人物,這種父子間的強強組合更是令慈禧感到寢食不安。醇親王奕譞正是察覺到慈禧的這種心理,同時也感覺到慈禧一定會對他下手,這才整日愁容滿面的。

果然,光緒正月份剛剛大婚親政,到了二月份奕譞就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打擊。

在慈禧的秘密安排下,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鑒輯覽》,大意是說: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皇帝的親生父親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當定親生父親的名號,加上徽號;而且一般臣子過繼為別人的後代,還可以根據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眾臣議定醇親王的稱號禮節。

明面上看,這是吳大澄在拍光緒皇帝與醇親王的馬屁,可實際上呢,卻是以慈禧為首的后黨對光緒,醇親王等人的捧殺。捧得越高,摔得就越狠。

現在由於光緒名義上的親政,已經使帝黨佔據了統治大清帝國的大義,加上醇親王掌管海軍衙門,手握實權,所以倉促之間慈禧也不敢過度打壓帝黨。吳大澄的密奏既是慈禧對醇親王奕譞的捧殺與試探,同時也未嘗沒有敲打的意思。

醇親王在宮內也有許多耳目,當吳大澄的密奏出現在宮中時,他也很快得知了上面的內容。

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慈禧繼恭王之後的眼中釘肉中刺,慈禧必除自己而後快。而他又不像恭王那樣在滿清皇室中那樣無與倫比的威望,哪怕是鬥不過慈禧,至少能保平安。

奕譞知道,一旦有人讓那位老太太記恨上,那他唯一的結局自然不言而喻。

經過一個多月戰戰兢兢的生活的,不到五十歲的奕譞頭髮在一個月之內白了一半,最後,無計可施的奕譞終於決定上奏慈禧,以表示自己的忠心,絕不敢和慈禧爭權的心愿。

可密奏遞了上去,奕譞苦等了一個多月,宮裏還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就好像吳大澄從來沒有上過那道密奏,自己也從來沒有被慈禧猜忌過一般。靜的簡直讓人發瘋。

可這樣的寂靜在奕譞看來更加危險,慈禧越是不表態,就越能說明慈禧是鐵了心的要對付自己了。

經過苦思,奕譞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暫時“犧牲”自己兒子光緒,暫時穩定住慈禧。

三年前,也就是光緒十二年,為了保護根基全無的光緒皇帝,奕譞不得不違心的上疏請願,請慈禧於皇帝親政后再行訓政數年。而慈禧也利用以奕譞為首的朝廷大臣提供的台階,最終選擇了“訓政”這種形式,以此繼續把持國家政權。

“訓政”這一名目不僅容易掩人耳目,而且時間可長可短。在這種體制之下,慈禧操縱光緒帝,支配國家政權,跟原來的垂簾聽政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對於慈禧來說,在所謂的光緒帝親政以後,她獲得了“訓政數年”的機會,實質上就是慈禧繼續臨朝稱制。可是光緒帝日漸長大的年齡並沒有給慈禧提供充分的訓政時間,如今光緒已經大婚,慈禧更沒有繼續“訓政”下去的理由了。

奕譞想出來暫時緩解后黨與帝黨之間衝突的辦法就是——繼續讓慈禧訓政!

跟年輕氣盛的光緒帝不同,醇親王奕譞看得更深遠些。在奕譞看來,光緒與慈禧之間最大的優勢就是光緒還年輕。年輕就意味着光緒可以從容的耗盡慈禧的生命,隨着慈禧一天天衰老,國家政權無疑最終屬於年輕的光緒帝,只是由於慈禧的存在,光緒帝登頂權力巔峰的過程會漫長和坎坷一些。

雖然這種做法有些對不住兒子,但這畢竟是最最穩妥的一種方式,繼保全了自己,又避免了兒子和慈禧之間的直接衝突。

果然,在奕譞拉攏了禮親王等人再次上奏請求慈禧繼續訓政之後,經過一番言不由衷的“懇請”和“辭讓”,終於確定了今後的權力格局——慈禧以“訓政”的方式繼續把持政權。

對於奕譞的審時度勢,慈禧太后非常滿意,自然也投桃報李,便停止了對奕譞的小動作。

為了使兒子能順利地走完漫長、坎坷的“登頂”之路,奕譞又煞費苦心,加快了對頤和園的修建。

奕譞知慈禧多年來有一個夢寐以求的願望,就是搬出紫禁城,住到湖光山色的園林中去。

紫禁城建於明朝,建築壓抑單調,裏面清規戒律繁多,清朝皇帝大多不願意生活在其中。所以,從康熙開始,在熱河營建了避暑山莊,在北京西郊營建了三山五園。雍正、乾隆等歷代君王除了冬天和舉行典禮以外,基本住在園中。

慈禧早年在圓明園中跟咸豐帝有過一段短暫但刻骨銘心的愛情生活,愛情的結晶就是同治皇帝,慈禧因此改變了命運。出於對青春的懷念和對舒適生活的嚮往,修復圓明園就成了她魂牽夢繞的理想。為此她曾在同治末年大力推動修復圓明園的計劃,但遭到滿朝大臣的一致反對,理由十分簡單——沒錢。

據估算,修復的經費至少需要兩千萬兩白銀。經過太平天國戰爭的打擊,國家百廢待興,用錢的地方很多,所以,慈禧不得不壓抑起強烈的**,仍在紫禁城中“蝸居”。

光緒帝不開竅,但他爸爸奕譞看出了這一點,而且,這不光是為了討慈禧的歡心,園子建成后慈禧在那裏遊山玩水,也免得在紫禁城中指手畫腳,光緒執政或許能順利些。

為了儘快能讓老佛爺入住頤和園,奕譞甚至不惜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這座頤和園修建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御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而醇親王卻一言不發,“鞠躬盡瘁”地繼續修建任務。

其實,光緒對頤和園修建十分矛盾,他不願意在國家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浪費大筆金錢,更不願言不由衷地討好皇太后,但礙於生父的一片苦心,再則想到慈禧搬出紫禁城,也油然而生一種當家做主的衝動。

而在這個問題上,翁同龢也敏銳的看出修建頤和園的好處,更看出了奕譞的良苦用心。翁同龢自然希望自己的學生早日掌握實權。

於是,按師傅翁同龢的指點,光緒為這座即將竣工的園林題寫了匾額“頤和園”作為厚禮獻給了慈禧。慈禧笑得合不攏嘴,告訴皇帝要勤政典學,克己愛民,把大清國治理得蒸蒸日上,那才是最好的禮物和最大的孝心。

光緒名義上親政之後,起初慈禧是很不放心的,怕光緒皇帝違背她的意願,通過幾個月的觀察,她欣慰地看到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皇帝基本上能遵從她的意志。於是,自然的對光緒的看管變得有些疏鬆起來。

不過長期把持朝政,現在乍一“放鬆”下來,慈禧還真有些不適應了。

近來,慈禧時常感到多夢厭食、心煩氣躁、她令太醫仔細會診,結果是:老佛爺並沒有什麼疾病,多夢厭食是心不寧靜造成的,需靜心調養才是。

聽了太醫的忠告,慈禧自己也在琢磨:“是啊,我睡不安、吃不下,皆是一心惦着朝政。自從進宮以來就沒停止過爭鬥,早年與嬪妃鬥爭,後來與肅順爭鬥,再後來與恭親王爭鬥、與皇后爭鬥、與親兒子爭鬥。鬥來鬥去,死的死、亡的亡,罷免的罷免。鬥來鬥去連我也斗的累了。”

突然間,慈禧想到自己一直牽腸掛肚的園子,同時也可能是被長期的政·治鬥爭搞得疲憊不堪,想短暫的休息一下,放鬆一下。

於是,慈禧對光緒皇帝說:“皇上親政之後,尚能勤於朝政,臣民皆擁戴皇上,也不枉哀家的精心栽培。如今,哀家實感心累,欲往頤和園,皇上是什麼意思。”

光緒自從當上皇帝之後,日夜苦盼的就是慈禧的這句話。一聽這話,光緒皇帝龍顏大悅,但他立刻又掩飾住了自己的感情,他恭敬的說:“親爸爸撫養兒子多年,才有兒子的今天,如果親爸爸住進頤和園,只恐孩兒不勝重任。”

慈禧溫和的笑着說:“皇宮與頤和園這麼近,來回十分方便,皇上可以每隔三五日便去頤和園給哀家請安呀!”

光緒心想:“只要你能離開皇宮,遠離朝政,你提什麼要求都可以,朕是一國之君,總不能長期受制於你吧。你一走,朕便可以大展宏圖了。”

可嘴上還是說:“既然親爸爸心意已定,兒子也不敢勉強。只是兒子畢竟少不更事,遇到重大朝政,孩兒一定向親爸爸稟告,或許還要煩勞親爸爸回宮處理朝政。”

光緒說的非常好聽,慈禧聽后感覺非常高興,但還是敲打了光緒一番。她一語雙關,平靜的說:“皇上請放心,哀家不會不管你的,哀家雖住進了頤和園,但心永遠留在皇宮裏,這天下,永遠還是咱么大清的!”

慈禧在最後一句話上加重了語氣,只是強調天下永遠是“大清”的,而不是光緒的。

光緒聽后心中凌然,更加小心起來。而慈禧見到光緒的反應也越為的得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清梟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清梟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光緒大婚,親政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