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散兵游勇

第十六章 散兵游勇

唐家老宅內,爭吵討論出的主意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言應請郡兵前來剿匪,也有說應請新野劉皇叔前來剿匪。立時便有人反對,有道是兵過如匪,決不可前門拒狼後門入虎,請郡兵前來剿匪。

亦有言此地離新野縣城與襄陽均路途遙遠。荊州與新野縣裏派兵前來剿匪於時間上趕不及。更有人斷定上庸郡也不會派兵剿匪。盜若匪必來,如之奈何?

有人建議組織鄉勇,抗擊山匪。立即便有人問:何人可領兵出戰?立時便鴉雀無聲無人應承,不免又擺出了個難題。

潘陽坐在一邊,默默觀看並不參與討論。

爭論了許久,也未能得出一個穩妥的意見。

唐豕耳聽着堂上的爭吵,一直在廳堂中緩緩地轉圈兒踱步。待到議論逐漸止住了,才下定決心走到潘陽面前,深施一禮,沉聲說道:“先生定有辦法,解救本村於水火中,還望不吝賜教。我唐村必有大禮相謝,決不食言!”

潘陽連忙起身離座,拱手施禮:“族長客氣了,既然身在此處。就沒有躲避的道理。盡心竭力維護村中的安寧,卻是本分。”

“山中盜匪短期內不來,但無法斷定彼輩何時來襲擊本村。”

堂中眾人聽的凝聲靜氣,不作打擾。

“吾等需在村中做幾件事,設若官兵不剿匪,吾等亦須有所準備才是,絕不可做砧板上的魚肉。”

盤點一下村中現有的武裝力量。除了前段時間,匆忙組建的治安巡邏隊,有十個鄉勇以外,就剩下唐家各房中,還有幾個看家護院的家丁,略有些勇力,其餘再無防禦力量。

隨後潘陽還了解到,村中有兩戶村民為獵戶,父子共有五人做獵手。有兩張獵弓,兩張竹弓,幾把獵叉。平日依靠在後山射獵或捕捉些野物、採擷些山貨與人交換糧米維持生計,日子過的很艱難。

村中目前第一要務便是要組建可與土匪交戰的鄉勇,依靠村中現有的巡邏隊,顯然不行。

潘陽提出組建鄉勇的建議,廳堂中唐家各房主事之人,經過短暫的交流后,總算是達成一致。

畢竟公產中歷年還有一些積蓄,這兩年出息增加不少,特別是去年沿河邊作坊租用地,更是收入頗豐。畜養三五十個鄉勇一年半載,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本村依山而建,後山雖非崇山峻岭,但卻是溝深林密,蛇蟲鼠蟻眾多,本村人輕易不入後山,砍柴草都不深入山中,尋常人若不得路徑,根本無法進村。

因此,本村的防衛的重點全在前村。那條原本窄淺的小溪,經過疏浚,和近半年的不斷取土燒磚,在豐水的春夏秋三季,離開了幾座近期才建成的小橋,基本無法過河。

由此可見前村的防衛重點,就在於幾座跨河的小橋。

幾座小橋的橋面需要重新改造,改做成可以提起升降的弔橋橋面板。橋面平日裏平鋪,若有需要,提吊起橋面板,隔絕交通。

潘陽提出:村中尚需打造幾架竹制大床弩,架設於橋頭,以作輔助守衛之用。

村中守衛力量薄弱,弓弩是極好的防衛利器。急切之間製作角弓已然不及,亦無處購買,且村中並無弓手,多製作簡易竹木弩弓亦可禦敵。

按廳堂中的議定:村中鄉勇以槍兵、弓弩兵各半。

潘陽粗略盤算,僅止勉強夠用而已,五十個鄉勇還是少了些,但小村人數僅千餘口。鄉勇再多些,唐家各房長老就不願意了。

如果事到臨頭,兵勇確實不夠用,再臨時徵召輔兵便是。

村內作坊及溪流的規劃本就是潘陽所做,在各處應做如何的防禦佈置,自然交代的明明白白。

最終,經唐家各房長老商議,共舉唐家族長唐豕,為防匪抗盜事宜之總管,在此期間一應鄉勇指揮調度、人力安排、器械準備、作坊中器物製作均由需族長統一司令,任何人不得違抗。若有不從者,唐氏全族共擊之。

潘陽潘博彥,為唐村共聘之謀主,全面參贊防匪抗盜之一應事宜。

潘陽第一個獻策便是建言族長,安排口齒伶俐之人,在全村宣講盜匪之事,無需隱瞞,但亦不誇大。

務必使村中各人,明了實際情況。如此,可以安定人心,不打亂當前的生活秩序,有利於後續的器械生產與防盜行動順利展開。

立時便有人質疑這一獻策。主張應儘力隱瞞消息,不使村中騷亂。潘先生跪坐唐豕一旁,那特意新增的案幾之後,目視唐豕一言不發,並不做辯解。

一番思考之後,唐豕決定聽從潘先生的建言,安排多人在村中宣揚講解,安撫眾人。

事後證明正如先生所言,村中的景象波瀾不驚。生活節奏除因初聞消息稍顯慌亂外,不久便歸於平靜。只是村東頭的打穀場上,日漸熱鬧了起來,那你在招募兵勇。

應召的兵勇不幾日便招足五十個,很快便滿員了。唐豕安排自家護院的頭領唐驢兒做這隊兵勇的隊率,依舊由兩個老卒操練。

小小的山村,有了幾分熱氣騰騰、保衛鄉梓的景象。

幾日後,潘陽去打穀場上看兵勇操練。只見眾人衣着打扮,五花八門花里胡哨。

有光頭扎髮髻的,有扎緇巾的,還有戴斗笠的。有赤腳的,有穿草鞋的,也有穿着麻鞋的。

打扮最為齊整的,反倒是先前招入巡邏隊的四五個輕俠和兩個後來徵召的獵戶子弟。

輕俠個個頭扎緇巾,身穿麻衣短褐,腳蹬麻鞋。手中均持有一條齊眉的棍棒。

兩個獵戶子弟,除了身上麻布衣服穿着整齊外。手中各持一條獵叉,是除了兩個老卒唐六子、唐魚兒手中制式長槍外最犀利的武器。

兵勇們的訓練內容,出乎了潘陽的預料。這五十個兵勇被分作五隊,在進行隊列訓練,只是訓練的口令,與後世大相逕庭。

隊列訓練的要求似乎也不同。對隊伍的整齊劃一要求並不高,更講究的是統一的前進後退與轉向,注重各隊之間的協調和統一。

不是說隊列訓練是後世軍人的訓練科目么,潘陽真的有些懷疑自己所聞所見了。

訓練休息之餘,潘陽招唐六子、唐魚兒近前交談,得知二人原為北軍普通士卒,隊列演訓是按原軍中方法操練,但並不明了為何如此。

問了一些北軍兵營中的事情得知,官兵們也是一天只吃兩頓。五天一操練就是比較勤奮的。

就如同兩個老足說的那般,十天半月不操練也是平常事。在營中三年,也就只發過一次軍服。配發的盔甲在逃回家鄉的路途中,早已賣給大戶人家換錢了。

問獵戶子弟與其他人,為何應招做兵勇,大多數回答均是當兵勇有糧吃。問眾人操練苦不苦?答曰三五日一訓,不如何苦,只是可惜,不操練時沒有飯食,若天天操練就好了。

好在不操練時可以回家務農,巡邏隊的兵勇就好命,天天有飽飯吃。

潘陽聽罷一時無語,如此只為吃飽飯的兵勇,若遇那盜匪來襲,真的可以指望他們擊退盜匪保衛鄉里?

潘陽有些凌亂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漢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章 散兵游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