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全國書展總結會上的講話
※在參加全國書展總結會上的講話註釋標題本文原載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宣傳工作》增刊第55期。
這次川版書參加全國書展,取得成功。中央有關領導同志、許多作家和學者、首都新聞界,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和鼓勵。
這次書展,我們的宣傳工作是做得好的,這對我們參加書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拿出以二十二套叢書為主的一千五百多種書參加展出。所以新聞界說川版書具有“名牌多,成系列,有重點”的特色。《人民日報》(海外版)說“天府之國成為出版大家”。
這一千五百多種書,絕不僅是這一兩年的成績,而是粉碎“四人幫”后近十年來所出的書的大檢閱。我們歷來不贊成把成績單算在出版社頭上,這是出版系統(編、印、發、物)全體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不能忘記老同志的功勞。剛才袁明阮同志特別提到已去世的崔之富、田伯萍、任善才同志,表達了大家共同的心情。我還要說,以明阮同志為首的老出版局黨組的成員、老人民社黨委的成員,以及出版、印刷、發行部門許多已離、退休和退居二線的同志,都為川版書的發展做出過貢獻。我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新聞界重點介紹了一些出版社,其中包括四川。全國出版界是有競爭的,你追我趕,相當激烈。這是好事,有利於出版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努力工作,要爭取使川版書成為全國第一流的圖書。但不要隨意說哪一個出版社的書居第一或第二,也不要為人家一兩句評論就高興得不得了,或者情緒又“一落千丈”。因為全國的出版界並沒有評比條件,也沒有評選委員會,我們也不可能了解全國所有出版社的情況。我一直主張,對兄弟出版社的優點,要好好學習,對我們的長處,決不要自滿。有關這方面的言談,要鼓勁,不要泄氣。
川版書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貫徹了黨的出版方針。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是貫徹出版方針的一個關鍵問題。小平同志去年提出,“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這是我們工作的指導方針,也是有關兩個效益的準確提法。早在1979年,著名詩人馮至曾稱讚四川出版社“是出版家,不是出版商,也不是出版官”。我們也表示“要當出版家,不當出版商”。有時也說“要當社會主義出版家,不當資本主義出版商”。我認為,這兩個說法的意思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的出版工作有“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針。過去、現在對這個提法,有不同意見,我看可以討論。我只是不贊成把它當作所謂極左的東西來批判。我們可以不放棄這個形象的說法,但準確的說法還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過去我們說“要講經濟核算,但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也是符合這個精神的。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我們的薄弱環節和缺點。剛才同志們說了,例如,有些好選題沒有抓住。有些書質量不高,作者工作時緊時松,出書周期長,書籍裝幀有所下降,紙張質量差,等等。我們參加書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差距,迎頭趕上。各單位要認真組織參加書展的同志,聯繫工作實際進行討論,還可以寫成短文,刊在社內辦的《交流》上。對外界的讚揚,也要冷靜分析,也有不合實際的。有家報紙稱讚四川、湖南,其中說到“他們的另一個突出的長處是出書快,二十萬字一本書平均僅用一百天即可出版,居全國之首”。我看,說湖南可以,四川受之有愧。
全國第一次圖書展覽,對川版書畫了一個句號。這是檢閱近十年來出的圖書。如何面對第二次全國書展呢?這要靠我們從現在做起,不斷拿出高質量的圖書來。不僅要保持“名牌多,成系列,有重點”的優勢,而且還要發展。崔之富同志過去主張每年都要有“新套套”(這當然不是把已有成效的系列書丟掉),這是對的,不要把它當成錯誤主張來批判。迎接第二次全國圖書檢閱,使我們面臨一個新的起點。這一個新形勢,如果認識不到,靠過去的成績吃飯,一定會落後。袁明阮同志提議從總結二十二套叢書入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以便擬定新的規劃。我完全贊成他的意見。
四川人民出版社安慶國剛才講,過去我們有兩個突破,第一個突破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第二個突破是實現專業化,分社。他問,第三個突破是什麼?大家期待着有新的奮鬥目標。我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但的確要有新的奮鬥目標。過去,明阮同志和老出版局黨組提出,要把四川建設成全國的重要出版基地之一。這是一個要求很高的奮鬥目標。我們可以討論,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才能實現這些條件。這能否成為第三個“突破”,大家都可以議論,這不是今天要決定的問題。榮貴同志提出,今年要把編、印、發及分社后出現的矛盾理順,改革要配套。分社固然是必要的,但分了以後,還要強調聯合。只有聯合起來,許多工作才能更好開展,川版書才會有較強的競爭能力。我們要按榮貴同志的意見辦,同時考慮“七五”規劃總的目標。
總社和各出版單位都要真正做到以多出好書(包括印製、發行)為工作重心,要把大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出好書上。年初,開了選題工作座談會,根據中央和省委指示,再一次強調端正業務指導思想,提高圖書質量。最近,總社幾個社長研究,為加強抓好出書,決定每一季末召開一次會。各直屬出版社把自己這一季度出的書展出來,讓大家來看出了些什麼書,質量如何,有沒有重點,裝幀設計,印製質量,出版周期,發行數量,圖書宣傳等等問題。出版、印刷、發行、物資幾方面都參加,能解決的問題就當場解決,還可以起到互相觀摩、促進的作用。此外,裝幀設計、校對工作,也要專門開會,以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
要發展我們的事業,必須要加強團結。過去,老出版局黨組和老人民社黨委的同志不僅有事業心,而且很團結。這是取得成績的重要保證。現在,新老交替,人員變動大,分社和其他改革,必然有新的矛盾和某些失誤,同志們關心這些事,有不同意見,是完全正常的。工作中有缺點,應該歡迎批評,關鍵是要從發展出版事業的大局出發。都要有團結的願望,要造成一個寬鬆、和諧、互相諒解、支持的氣氛。即使意見不一致也不要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錯了就改。千萬不要意氣用事,說些傷感情的話,影響團結。
振奮精神是十分重要的。要有事業心,要有幹勁。要加強信息工作。信息不靈,當然做不好工作。有了信息,還要有一股勁。不要互相埋怨,不要灰心失望,不要總嫌“時間遲了”,加緊幹嘛。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干,沒有晚的時候。這次書展的宣傳工作,幹得比較好,就是一個證明。領導班子的成員和各處室領導,要起表率作用。領導當然要抓大事,但有不少具體事都關係到全局,領導要過問。例如,圖書的陳列,刊登廣告,是大事還是小事?有的出版社,無論圖書陳列或刊登廣告,都看不出(或看不清)編輯意圖,甚至得罪作者。人民社老黨委有個好傳統,關鍵時刻領導要在第一線,該管的要管,不要怕挨罵。
1986年5月22日
附川版圖書出川記註釋標題本文原載1986年4月《四川日報》,為全國書展的系列報道。
◎牛泊
出版工作改革奏鳴曲
在首都中國革命博物館大廳內,全國圖書展覽剛剛舉行了開幕式,在陳列川版書的書架或出售川版書的櫃枱前,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或爭購“走向未來”叢書、“小圖書館”叢書,或對《張大千臨橅敦煌壁畫》畫冊愛不釋手。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撫摸着“中醫醫學”叢書,稱讚四川科技出版社為振興中醫作出了可貴的努力!另一中年史學家望着浩瀚的《古今圖書集成》驚呼:川版圖書確實氣派!在川版書的座談會上,楊尚昆、鄧力群、張愛萍等中央領導同志為之題詞或發表談話,稱讚四川出版工作做得好,有特色。
川版圖書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的出版方針。
1976年前,地方出版社的方針是:地方化、群眾化、通俗化。突出政治,圍繞中心,配合運動,宣傳典型,是出書的指導思想。1949年以來的十七年中,川版圖書出書面越來越窄,四川作者的一些文藝、科技著作源源外流。197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得到了《周總理詩十七首》書稿,但地方出版社能不能出這本書,卻引起大家的疑惑。當時,出版社領導當場拍板,決定出這本書。《周總理詩十七首》發行后,社會效果很好;接着他們又出版了《在彭總身邊》……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實際工作中開始突破“地方化、群眾化、通俗化”的方針,在“立足本省、面向全國”方面邁開了步伐。這在全國出版界掀起了波瀾。湖南和東北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同時把眼光投向全國範圍,力爭出版一些有思想、有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書籍。
1986年4月,全國書展期間新聞界評川版書集報
四川人民出版社圖書廣告
1979年底,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在湖南長沙舉行。形勢的發展對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出版系統要不要打破條塊分割進行改革,要不要在競爭中提高出版質量,等等,一個又一個問題,提上了這次會議的議程。
在小組討論會上,許多同志支持地方出版社“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的出版方針,但爭論很大,意見不統一。當會議進行到大會發言,最後一個發言代表是四川人民出版社負責人,當他念出發言題目《突破“三化”是形勢發展需要》時,會場活躍起來。他說,形勢的發展已經對出版工作提出挑戰,我們要面對現實下力氣解決粉碎“四人幫”后出現的“書荒”問題。他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和口腔醫學書,以及出版“現代作家選集”等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為例,說明地方特點和面向全國二者的統一性,說明一切有價值的書籍都包含着地方性與全國性意義;不應該把發揮地方出版社的積極性帶來的出版部門之間新的關係看作反常現象。他的發言贏得會場熱烈的掌聲。
推出一大批名作
“十年浩劫”使一批文學巨匠備受屈辱,他們的作品也毀於一旦。要不要讓年輕人知道“五四”以來,曾使一代青年猛醒,砸碎封建牢籠迎接新時代的文學作品?要不要恢復茅盾、巴金、老舍、冰心、丁玲、沈從文等著名作家的形象?四川出版社回答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讓“百人”選集叢書與讀者見面。
1982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專程到上海,敲開了巴金的大門,與其商議出版《巴金選集》事宜。隨之以很快速度——僅九個月時間,出齊了擁有三百多萬字的《巴金選集》十卷本(包括平裝、精裝),收入了《家》《春》《秋》《霧、雨、電》《海的夢》《春天裏的秋天》《憩園》《第四病室》《寒夜》和三十二個短篇小說及散文創作二百一十八篇。創造了全國出版史上少有的出版速度。巴老不僅修改和校訂了選集,並在其《後記》中說:“我嚴肅地進行了這次編輯工作,我把它當做我的後事之一,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好它。”
1980年,我省出版社的同志到北京聽說曹禺的《王昭君》一劇發表后還沒出書,便主動登門拜訪,並約定在三個月內出版《王昭君》單行本。由於曹禺對《王昭君》一書出版周期特別是裝幀設計感到非常滿意,決定與四川出版社講“生死戀”,把自己的全部著作交四川出版社出版。這樣,四川又先後出版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家》《明朗的天》《膽劍篇》以及新成集子的《論戲劇》。
四川出版社對老作家的誠意和其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一大批老作家都願意讓他們出自己的書。這樣他們又先後出版了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丁玲、沈從文、蕭乾、沙汀、艾蕪等幾十位老作家的選集。一大批老作家作品的重新出版,使廣大讀者有機會目睹“五四”以來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畫卷,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時,他們還出版了“當代作家自選集”叢書、《報告文學》叢書、《收穫》叢書和小說選,使一大批中青年作家的作品能有機會與廣大讀者見面。與此同時,一大批著名畫家的畫集也相繼問世。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大千臨橅敦煌壁畫》《于右任書法》《中國版畫家選集》《中國漫畫家選集》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981年,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到成都訪問,四川文藝出版社的一位編輯與她建立了通信聯繫。1984年她從國外來到上海時帶來了新作《千山外,水長流》,將這一書稿交給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錢穆是當今客居台灣的一位著名中國儒學學者。巴蜀書社曾屢經周折徵得錢穆同意,出版他在港、台期間所撰寫的一批學術著作《論語新解》。該書的出版,給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帶來了新機。
規模宏大的系列叢書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蜚聲海內外的“走向未來”叢書,是“五四”科學精神的延續,是十年來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物。叢書提供了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互相滲透這一發展趨勢中的新理論、新思想、新知識,它提出的全方位思維方式將在社會性格與觀念現代化上培養一代新人。
20世紀80年代初,李致陪同作家高纓(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三)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參觀
20世紀80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部分“當代作家自選集”叢書
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有關人員在京聚會,確定了及時介紹世界新思潮和新興邊緣交叉科學,及時反映國內湧現出的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富有創見性的研究成果,並着手編輯出版一百本的“走向未來”叢書。這部叢書的作者、編委、編輯橫跨十幾個省市,其隊伍和規模相當宏大。
“走向未來”叢書的出版,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1985年北京大學召開了“走向未來”叢書討論會;在浙江、上海相繼成立了“走向未來”叢書讀書俱樂部。國外留學生、老山戰士以及山區裏的小學教員紛紛寫信求購。武漢一農民自辦小報專題宣傳此書。一些年輕人把這套叢書當作新婚禮品奉送。在短短兩年時間裏,“走向未來”叢書出版二十六種,印數二百六十六萬冊。在讀者中,出現了爭購這套系列叢書的熱潮。
當今中國之改革從農村開始,而四川科技出版社在傳播科技知識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979年,他們預見到農村改革的勢頭,開始計劃編輯出版一百種的《農村多種經營》叢書。這套叢書,僅《社員專業戶栽桑養蠶》發行七十九萬冊,《籠養雞與雞病防治》發行五十萬冊。該叢書還介紹了水果、蔬菜、銀耳等種植業栽培防治技術,和長毛兔、雞鴨、奶牛、奶山羊、肉用牛、魚苗魚種運輸、雞的人工孵化等養殖業技術。六年時間裏這套叢書出版八十多種,發行逾六百萬冊。造就了省內外成千上萬的專業戶、重點戶。在樂山、內江,致富后的農民把豐收的柑橘成筐成筐地挑進當地新華書店,感謝書店為他們發行有關多種經營的叢書。
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召開“走向未來”叢書編者作者讀者座談會,圖為部分與會代表合影。前排:左五馮國元、右四楊忠學、右三張慎修、左三陶河清;後排:左三安慶國、左四唐正宇、左五傅強、右四傅瑜、右三曾瑩、右一文宣
正當“走向未來”叢書為走向現代化吶喊,《農村多種經營》叢書為農村致富開路時,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也在為少年兒童製作一把金鑰匙,打開知識的寶庫,出版了“小圖書館”叢書。
以金鑰匙和尖房子為統一封面圖案裝幀的“小圖書館”叢書從知識結構上把四川少兒讀物出版工作推向新的階段。
為了編好這套叢書,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從1982年起就到農村、工廠、機關、學校調查,並約請作家、老教育家、兒童教育專家推薦書目。這套一百二十種的“小圖書館”叢書內容廣博,有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外國文學、自然科學知識、思想品德修養、社會科學知識等六大類,編選精當,注意引導,裝幀精美。現已出版八十餘種。在全國書展上,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尚昆、國務委員國防部長張愛萍、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中顧委常委伍修權等,一致讚揚這套叢書。沙汀、秦兆陽也專門寫文章推薦“小圖書館”叢書。
“走向未來”叢書書影
在積累文化上下功夫
20世紀80年代,中國正經歷着由封閉社會向開放時代過渡的轉變,走向未來需要大量吸收、引進外來科學文化知識。歷史的連續性和繼承性要求出版界要把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發揚光大。四川辭書出版社和湖北辭書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的巨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漢語大字典》,是我國文化建設上的一項重點工程。
《漢語大字典》是周恩來同志和鄧小平同志批准編寫的。胡耀邦同志也專門作過批示。1975年起,四川、湖北兩省數百名專家、教授和專業工作者為編撰這部巨型字典嘔心瀝血地工作。《漢語大字典》是漢語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目前此書已全部編纂完成並陸續出版發行。
四川巴蜀書社是全國古籍出版社的一枝新秀,它成立僅三年時間,但出版了或正在出版《古今圖書集成》《道藏輯要》等一大批極有價值的重點書籍,引起了國內及港台學術界的重視。最近該社與川大古籍所正在編纂的《全宋文》(三千萬至五千萬字),工程之浩大為地方出版社所鮮見。
浩如煙海的《古今圖書集成》,為我國現存最大一部百科全書式綜合性類書,由清代陳夢雷纂修,蔣廷錫等編校而成。全書一萬部,共一億六千多萬字,記載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清初的自然、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生活。巴蜀書社不惜工本,毅然與中華書局合作重印《古今圖書集成》,並新編簡明索引,對全書進行統一編碼,實為發揚中國文化,光大祖國學術之壯舉。目前該書正陸續與讀者見面,預計兩年內可全部出齊。四川科技出版社不怕虧本,組織出版的“中醫醫學”叢書,預計出版二十六種,現在已出十四種。其中《中醫學基礎》《中醫五臟病學》印數達四十六萬五千多冊,《中醫五臟病學》一書,是我國第一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五臟病學專著。此外,該社出版的《四川自貢大山鋪中侏羅紀恐龍動物群》(一)(二),分別討論、論證了鹽都龍的地層地理分佈,和華陽龍的分類系統及劍龍起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卧龍大熊貓》是世界第一部在自然條件下考察大熊貓的專著。由四川科技出版社與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圍棋》,全書近一百萬字,洋洋大觀。
《漢語大字典》(八卷本),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在偉大的中國文化史中,藏族的歷史佔有重要地位。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的《青史》(藏文版),記述了1470年以前西藏歷史,對藏族起源,吐蕃王朝興衰,佛教在西藏傳播及其各教派的創立和發展等,都有所涉獵。該書為藏文典籍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受到中外學術界高度重視。
20世紀80年代,巴蜀書社出版的一批古籍圖書:《道藏輯要》(二百一十八冊)、《古今圖書集成》(八十二冊,與中華書局合作出版)
《青史》(藏文版,上、下冊),郭·循努白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可以說,“名牌多,成系列,有重點”是近年來四川出版界貫徹“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的出版方針的具體體現。1979年以來,四川共有一百八十七種圖書在全國和省內獲獎。有一千五百種約六十萬冊圖書向海外發行。1985年,四川出版的新書品種比1980年增長百分之二百二十九,總冊數增長百分之八十二點八。四川出版事業迎來了百花競艷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