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印象

致公印象

致公印象

◎盧子貴

“致公”,是四川文藝界朋友對李致的昵稱。大約是因為他一貫平易近人,從不擺官架事,不大主張別人稱他什麼長,故有此稱呼。人們還以為,若稱他李老,但與馬識途老相比似嫌“嫩”了;若稱老李,又嫌隨便了點,表達不出對他的一種情懷。於是,選擇老與不老之間的一個稱謂——致公,似覺較為貼切。也許還因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四川省委宣傳部分管文藝的副部長李亞群,才華橫溢,很關心和愛護作家藝術家,人們稱之曰“亞公”。現在李致也是分管文藝的副部長,稱他為“致公”,一前一後,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我認識致公,大約是他將要從四川團省委上調團中央工作,當時他來到四川省委與分管宣傳文教的書記杜心源告別,他們交談很親切。其時我在心源同志身邊工作。我看見他一頭蓬鬆黑髮,戴一副寬大眼鏡,年輕氣壯,風度翩翩,說話之間,頗有一些儒雅之風。他離開后,一貫愛惜人才的杜心源對我說:“這樣有才華又肯實幹的人才,四川留不住,實在可惜。”多年以後,致公又從團中央調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在他的策劃和組織下,出版了一大批很有影響、很有價值的圖書。心源同志面對這一大批圖書,不無感慨地說“在北京工作過的人是不一樣,視野寬闊,思路靈活,關係又廣,把全國知名作家的作品弄到四川來出版,給四川增添了光彩。”

上世紀80年代初,四川省委宣傳部發動部內人員提建議,誰來任分管文藝的副部長,我們好幾位同仁一致推薦李致。不久,名單公佈,居然事已成真。一天,我在省委宣傳部辦公樓附近偶然碰到了致公,他對我說:“你要到電視台工作,我祝賀你。在業務部門工作,大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接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對我說:“你跟省委領導很熟悉,拜託你向他們說一說,讓我不到宣傳部,仍在基層工作,如果如願,我給你磕響頭。”他態度誠懇,不是客套。不禁使我大為驚異。因為前不久當時分管宣傳文教的書記聶榮貴已找我談過話,要我留在宣傳部任分管報刊宣傳部的副部長,不料後來又有了變化,我的思想還有些想不通。這真有點像錢鍾書在《圍城》中所說:“有的不想進城,有的不想出城。”聽了致公這一席話,我當然不會去向領導反映他不願去宣傳部,因為這不僅是組織的決定,也是我們的意願,但卻使我的思想開了竅,決心走出“圍城”。以後的事實證明,致公的話,說得很對,在基層確實可以多作些實事。

致公到宣傳部分管文藝,廣播電視文藝也屬於分分管,恰恰成了我的頂頭上司。他這位領導很特別,對我們不是實行管卡壓,嚴批評,而是鼓勵、支持、理解和幫助。用他的話說:“鼓勵為主”。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四川電視台正在播放香港製作的長篇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我們過去沒有播放過這類武打片,因為改革開放才引進了這部片子。播放時收視率很高,可謂萬人空巷。不料,突然上面傳來消息,要清除精神污染,電視劇《霍元甲》也是被清除之列。因為片中展現了霍元甲娶小老婆,吸鴉片。我們想不通,立即向致公彙報,說明我們的看法。我們認為這部片子主題思想正確,是宣傳愛國主義的,霍元甲在比武擂台上一拳擊倒驕橫跨扈、不可一世的俄羅斯大力士,大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粉碎了“東亞病夫”的誣衊。至於娶小老婆和吸鴉片,在那個歷史時代不能算作什麼大問題。致公很同意我們的看法,他說:“任何文藝作品都應由人民群眾來檢驗,如此受群眾歡迎的片子,不能簡單化處理。我將向領導彙報。”據說這件事還在省委常委會議上議過,隨後省委分管宣傳文教的書記、宣傳部長等一批領導親自到電視台審查此片。在那種形勢和氣氛之下,真有些誠惶誠恐,我已作了最壞的打算。殊不知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領導們同意不修改繼續播放。這說明致公等一批領導,很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關於清除精神污染,“其興忽下焉,其亡忽焉。”不了了之,再也無人問津。如果當時聽到風就是雨,來一番興師問罪,不僅給我們的工作帶來被動和麻煩,而且還會造成群眾思想混亂,以為又要搞什麼整人的運動了。

但是對於原則問題,致公毫不馬虎,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國門洞開之後,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在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的同時,也混進來一批黃色錄像片,一時黃毒泛濫。中央指示,對黃色錄像片要進行認真清理和審查,分別處理,堅決清掃和打擊黃毒。省上由宣傳部、廣電廳和公安廳組成審查小組,由致公牽頭,我和公安廳一位廳長參加。以審查小組的意見,作為各地清查處理黃片的依據。致公不遺餘力,一直堅持審查到底。

致公的工作作風很有特點。他講話言簡意賅,講得很實在,從不含糊,模楞兩可。他說真話,從不說套話、空話、假話和廢話。他很尊重和愛惜別人的時間,在他講話的桌面上常常放着一個小鬧鐘,不時看看,是否超過預定的時間。這個小鬧鐘,就是他不講長話、不開長會的一個標誌。對於此事,我請電視台記者專門拍了一個短片,播放后反響很好,人們從這個小鬧鐘上得到了啟示。

當時,四川電視台準備把四川現代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分批搬上屏幕,這既可以鍛煉電視藝術隊伍,提高文學底蘊,又可以把四川宣傳出去。對此,致公不僅支持,而且給予很多幫助。在拍完十集電視連續劇《紅岩》之後,四川台與上海台合作,將巴老的激流三部央:《家》《春》《秋》搬上屏幕,在創作劇本和拍攝過程中,致公不辭辛勞,曾兩度帶領我們劇組幾位同行前往上海,拜訪巴老,得到了巴老的親切教誨,使十九集長篇電視連續劇《家·春·秋》得以順利完成,在四川、上海和全國播放后,反響很大,評價很高。

對拍攝現代題材的電視劇,致公更是非常支持,多次與編劇、導演交談,進行鼓勵。在拍完《長江第一漂》之後,又準備拍攝《長城向南延伸》。四川台與南極科學考察委員會合作,先派人去南極體驗生活,寫齣劇本,然後組織攝製組隨科考船前往南極拍攝。這個劇組出發前,致公親臨指導,並幫助解決困難。拍完回國時,致公又同我們一起前去青島碼頭,迎接從南極歸來的遠征壯士,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致公與他們一一親昵擁抱,問寒問暖,給劇組同仁以巨大的鼓舞。電視劇《長城向南延伸》在北京召開首播新聞發佈會,通過致公,請到了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參加。張部長十分讚賞地說:“四川最近拍攝了三部好電視劇,就是‘三長(即《長江第一漂》《長征號今夜起飛》和《長城向南延伸》,很有新意和創意,尤其是這部《長城向南延伸》,大大揚了國威,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你們不僅有‘三長’,‘兩短’也不錯(指兒童電視劇《小佳佳》和《男子漢虎虎》),希望你們繼續努力。”這兩部電視兒童劇,也是在致公多次鼓勵和關懷下拍攝出來的。

我退下來以後,踱步在散文的天地里。恰巧致公也有此同好,他寫的散文隨筆不斷見諸報刊,可謂風生水起,佳作迭出,並一連出版了好幾本散文集。我們四川散文學會許多活動都請他參加,他有請必到,並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和鼓勵,他還與不少散文作者結交成好朋友。前不久,在成都舉辦的第二屆川渝散文論壇,我們請致公並通過他請馬識途老一同參加,他們的精彩講話,對大家是很大的鼓舞。不少文友說:“馬老和致公,是四川散文創作的支持者和鼓舞者。”

我和致公住家地址,相距很遠,只有在開會時才見面,總覺得意猶未盡,無法在一起促膝談心。於是近幾年來相互約定,一個月通一次電話,彼此能通通信息,交換交換看法。每次在電話上交談都很愉快。因為對文藝的發展態勢和今後的走向,彼此的看法,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們為新人新作品的出現而歡欣鼓舞,也曾為一些問題比如有些作品低俗庸俗等問題而感到擔憂,但是,我們都一致認為,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的,前途光明。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朝前看,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2009年4月開頭

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曼雲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
上一章下一章

致公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