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序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穿越唐宋,與詩詞名家做朋友

站在人生第一本書的節點上,回望來時路,發現自己對唐詩宋詞的熱愛,始自童年時父親買回家的那本《唐詩三百首》。

依然清晰地記得,書中開篇第一首是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當時讀小學的我尚不會讀“葳蕤”二字,卻並不妨礙我隱約感知其所散發出的蔥蘢與生機。隨着書頁徐徐翻動,那一首首蘊含無限文字之美與意境之美的詩篇,像光一樣照進我的生命。

當年的小女孩就此沉迷其間,每日自發背誦加抄寫,還嘗試着結合書中的簡單註釋將其翻譯成白話文。自己研究尚覺不過癮,還強行拉了幾個小夥伴一起,放學后常搬一張方桌到灑滿餘暉的院子裏,大家圍坐一周,琢磨着某句詩該如何翻譯才恰當。你來我往,各抒己見,彷彿一場學術研討會。如今遙想,仍覺幸福感滿溢。

彼時的我,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無知頑童,但唐詩已然帶我領略了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令我知道姑蘇是“人家盡枕河”,塞外是“八月即飛雪”。

我自幼對江南無限神往,起因即是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不到三十字,整個江南卻飛進了我的心,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如今我定居在旖旎水鄉,離不開這首詞所激發的深切嚮往。

除了“潤物細無聲”般地在幼小心靈中根植詩意和遠方,詩詞還令這個小女孩感受到很多奇妙的、以當時的閱曆本不該有的人生之境。如同豐子愷所說:“讀了‘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便做了思念故園的人,或江樓相憶者之一人,而無端地興起離愁;讀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便會想起過去的許多的春花秋月而無端地興起惆悵……”

年幼的我,就這樣通過一首首詩詞進入各色人生,感受他人的悲歡。而隨着年歲漸長,在紅塵中奔走,才漸漸明白詩詞最妙處還在於我們終究會發覺,原來我們自己的悲歡同樣可在詩詞中一一得到印證,並從中獲得無窮的安慰。

當愛情來臨,我們開始懂得有一種心情叫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當我們攀上高山之巔,俯瞰群峰,也會不由自主地吟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人生某時,於斜陽柔光中眺望波濤浩渺的湖海,我們會發現有一種意境只能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

有時候一篇詩詞,甚至可以陪我們度過一段艱難時光。多年前的某個春天,我與熱戀的愛人別離,而後異地相處一年,當時的種種瑣碎如今都已模糊,依然記在心間的是如下詩篇:

梨花落盡柳花時,庭樹流鶯日過遲。

幾度相思不相見,春風何處有佳期。

當時這首《與崔十五同訪裴校書不遇》被我一遍一遍地書寫,以現在老夫老妻的狀態回看,會禁不住啞然失笑:熱戀的人可真酸!

但在那個充滿離愁別緒的春天,它卻像一位知我心意的密友,給我無盡撫慰。

此外,猶記得初至江南的某個雨夜,于思鄉難眠中想到柳永的“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之句,馬上就感覺自己不再孤獨,原來這份心情千年前的古人早已有過啊!

是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們終究會在某個時刻與讀過的詩詞重逢。唯有當我們處於相似的情景下,與作者產生深切的同感與共鳴,我們才會明白詩詞之妙:它豐富了我們尋找知音的方式,讓生命中很多難以傾訴的苦痛與渴望,在其中得到排解和寄託。

由此我常想,既然當詩詞之境與我們的現實經歷產生重疊之時,帶給我們的感觸才最深刻,那我們日常學習詩詞、鑒賞詩詞時為何不將其儘力還原到詩人曾經的生活中呢?可惜在很多詩詞鑒賞書中,往往只學術性地講評一首詩的整體風格和結論,如風格是沉鬱或豪放的,結論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痛苦或超脫苦難的曠達等等諸如此類。

而詩人到底是如何懷才不遇,又是如何超越苦難的呢?多數讀者並不知情。這樣的形式產生的共情往往有限,也就很難令人真正地熱愛詩歌、沉迷詩歌。其實,每一首詩詞都是古人靈魂的歌唱,是有感而發的心緒抒懷。

欣賞詩詞的最佳方式,還應是通過把握詩人的人生,去感知他的靈魂,去體會他的性格,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觸碰到詩人文字背後的情感、胸襟和旨趣。

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我們在小學時就學過,幾乎每個人都耳熟能詳: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年幼時讀這首詩,能感受到的只是李白坐的船行進速度很快,沿途風景很美,他的心情很不錯。但當後來我開始研讀詩人生平,知道這是李白歷經坐牢和流放,九死一生后在赦還的路上寫下時,我的感受開始變得不一樣:原來此詩不只是簡單的旅途記事,更表達了絕處逢生、重獲自由的極度喜悅!

當我再將其與李白一生的際遇相結合,知道此時的李白已將近六十歲,兩次從政都以失敗告終,人生理想已全部落空,卻還能寫出這等歡暢飛揚的快意之句時,內心不由得豪氣升騰:這是一個多麼樂觀、可愛又自信的人啊!

你看,將詩還原到詩人具體的生活中,我們才能真切感受到詩篇背後李白那永不言棄的人生態度。所以說,讀詩的本質是讀人。

讀懂了李白的狂放不羈、自信豪放,我們就知道為什麼他筆下能揮灑出那些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詩篇;理解了李商隱的內向細膩、多愁善感,就會明白為何他的愛情詩總是那麼情致深蘊,觸動人心;了解了王維大起大落、看盡繁華的一生,就會懂得為何晚年的他會寄情山水、寵辱不驚。

同樣,如果不清楚蘇軾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奔走潦倒與波瀾曲折,我們如何領悟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與曠達?不懂辛棄疾金戈鐵馬、收復河山的平生夙願,又如何體會他詩詞背後那份壯志難酬、痛拍欄杆的失意與無奈?不將李清照甜蜜幸福的前半生與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做比較,就不會發現俏皮活潑的李三瘦骨子裏原來是那麼剛強與獨立。

詩詞千年來魅力不減,正是源於文字背後這些各具性情的靈魂表達。世界如此之大,而我們個人的觸點卻如此之小。詩人的遭遇我們無法一一親歷,但他們的心情我們體會了、理解了,我們跟着他們跌宕起伏的一生一起哭一起笑,便可跨越古今,實現心靈的交流與人生況味的疊加。這便是我寫作詩詞人物誌的初衷。

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筆還原每一位詩人的人生歷程,探究他們的心靈世界。讓喜愛詩詞的人能夠真正走近他們,理解他們,從中找到知音,找到共鳴,也找到力量。

在接下來的文字中,我會帶着大家一起穿越唐宋,與每一位詩詞名家做朋友。和他們共歷悲歡浮沉,一起見證那一首首流傳千古的錦繡篇章是在何種境遇下譜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人心與詩情的合一,做到既懂人又懂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開啟這趟穿越千年的詩意旅程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多值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間多值得
上一章下一章

序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