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首級

第32章首級

吳明徹大喜,找來了北齊的降兵,讓他把這個胡人的相貌畫了出來,再拿給蕭摩訶看,又親自斟酒給蕭摩訶壯行。

蕭摩訶一飲而盡,轉身馳馬向齊軍隊衝去,他將上演一幕真實版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只見齊軍中的胡人首領挺身而出,站在陣前十幾步路,彎弓搭箭,拉滿了弓,箭在弦上,箭矢瞄準了陳陣前的蕭摩訶,轉瞬就要射出。

所有的齊兵都認為,眼前的這個陳朝將軍即將命喪黃泉。

就在此時,蕭摩訶突然駕馬入陣,手裏揮舞着鐵銑(類似於長矛),如同閃電一般沖向齊軍。

蕭摩訶衝著胡人首領的腦門直刺過去,對方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腦袋就已經開花了。

看着首領倒下,整隻敢死隊都被震住了,整個齊軍也都鎮住了,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蕭摩訶速度之快,力量之驚人,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對於這個倒霉催的胡人,我只想用《莊子》裏面的一句話來安慰他的靈魂——“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在短暫的震驚之後,十幾個胡人一窩蜂似的沖了上去,個個都是肌肉男,一個個摩拳擦掌,向著蕭摩訶撲了過去。

十多個壯漢如同銅牆鐵壁一般,把蕭摩訶圍在了中間,蕭摩訶卻異常地淡定,在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膽怯。

蕭摩訶再一次揮起了手中的鐵銑,蕭摩訶以一當十,只用了片刻的功夫,就把這十多個胡人全部斬殺。

死人的鮮血正在地上流淌,戰場的氣氛也隨之肅殺到了極點。

北齊軍最精銳的胡人軍團,居然被蕭摩訶一個人如此輕鬆地撂倒了,在場圍觀的群眾全都看呆了。

當所有人發獃完畢之後,陳朝的軍隊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來,而尉破胡和他的北齊軍卻如同潰堤的蟻穴一般,被陳衝殺得七零八落。

十萬對十萬的對等兵力,最終卻成了一邊倒的局勢,可以說,一個軍隊的士氣,對於戰爭的勝負非常重要,而這一戰功勞最大者無疑就是蕭摩訶。

吳明徹和蕭摩訶就如同是陳朝的一對雙子將星,一個智勇雙全,一個勇猛無敵,有此二人指揮,何愁北伐不勝。

軍一路趁勝追擊,連捷,所到之處,周圍郡縣全都望風歸降,戰線也一路向前推進,一直推進到了壽春城下。

王琳之死(1)

在今天的安徽省中部,有一座很普通的小縣城,它就是壽縣,也就是我們所要說到的壽春,當時也叫壽陽。

如今這裏只是一座小城,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南北對峙的時代,這裏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是赫赫有名的軍事重鎮,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裏。

此時坐鎮壽春的人,叫做王琳,對於吳明徹和蕭摩訶來說,這個人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王琳,字子珩,會稽山陰人,他本是梁朝人,出身於兵家,這樣的出身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卑賤的,因為兵家在當時來說,就是世代都要服從兵役的士兵,除了當兵別無選擇。

然而,一件小事的發生立刻讓王琳的人生發生巨大跨越,這件事就是王琳的兩個姐妹成為了蕭繹的寵妃。

當時的蕭繹,還是一位藩王,但這並不妨礙王琳的平步青雲,由於和蕭繹有了這層裙帶關係,王琳還是少年之時便追隨於蕭繹的左右,且很快成為了一名部隊裏的將軍。

如果按照正常的仕發展的話,王琳只能從底層的士兵做起,但是此刻全然不同了,王琳第一次參軍便是以一個將軍的身份出現的。

也許你會覺得利用裙帶關係上位很丟人,但是,這在當時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當時是士族社會,達官顯貴之人生來就比常人高人一等,你想靠個人打拚闖出一片天,那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對於王琳來說,裙帶關係只是給他起了一個踏板的作用,王琳卻絕非是依靠裙帶關係起家的。

在侯景之亂中,他聚攏了一批盜匪,依靠這些盜匪迅速壯大自己,協助王僧辯平叛,立有戰功。

而且,王琳此人非常有哥們義氣,《北齊書·王琳傳》記載:“琳果勁絕人,又能傾身士,所得賞物,不以入家。麾下萬人,多是江淮□盜。”

盜匪本就是亡命之徒,但是,王琳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鎮住所有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人格魅力。正是由於王琳體恤部下,且又賞罰分明,因而部下對他都忠心不二。

後來王琳因罪被梁元帝蕭繹下獄,王琳的部下們群情激奮,甚至用極其血腥的方式,將梁元帝派來的使者折磨致死,最後挫骨揚灰,其目的就是讓梁元帝釋放王琳、

對於這群穿着軍裝的土匪來說,他們只認王琳一人,朝廷要殺王林,他們絕對不幹。當時的形勢一度劍拔張,梁元帝甚至要派王僧辯的部隊前去征討,但卻久攻不下,梁元帝不得已,最終還是釋放了王琳。

江陵被攻陷,梁元帝蕭繹也被殺害,王琳便投靠了北齊,並且在郢州擁立蕭庄為帝,因為蕭庄是梁元帝的孫子,是梁元帝僅存的骨肉。從此,王琳便利用這彈丸之地,和陳朝進行着殊死抗爭。

王琳勢單力弱,但是卻有很多的百姓和將士死心塌地追隨於他,只因為王琳的非凡的人格。

這種人格,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叫做義,用兩個字來概括叫做義氣,用四個字來概括叫做義薄雲天。

王琳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反陳復梁,雖然梁元帝對自己十分猜忌,但是王琳卻對蕭繹死心塌地,他不惜依附北齊。

王琳在和陳霸先反覆較量的過程中,陳霸先最終被活活拖死,而王琳卻仍然頑強地活着。

不過,最終王琳還是敗了,敗在了陳文帝手裏,他無路可去,最終投降了北齊。

老實說,王琳到了北齊,完全是寄人籬下,但是,他在北齊卻依然有眾多的兄弟誓死追隨於他,北齊朝廷對王琳的待遇也不低。

雖然王琳投靠了北齊,但是他對陳朝的仇恨卻從未忘記,他一直在等待反撲的機會。

就在吳明徹北伐進軍之時,王琳便追隨尉破胡,一同到了前線作戰,王琳事先勸說尉破胡要提防吳明徹的軍隊,不可輕易開戰,最好用長遠的計策來對付吳明徹。

事實上,尉破胡把王琳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最終,十萬北齊大軍潰敗,王琳單騎突圍,僅以身免。

王琳逃脫之後,便被北齊安排駐守在了壽春,任務就是抵抗陳,但是,吝嗇的高緯沒有給王琳一兵一卒。高緯想,不是聽說王琳這個人很有人格魅力嗎,那你就自己募兵吧,肯定有人幫你打仗,我就不給你派兵了。

很快,吳明徹的軍隊打到了壽春,王琳寡不敵眾,根本無法正面交戰,只能據城而守。

但是,這難不倒吳明徹,吳明徹很快想出一個辦法,這個辦法雖然老套但卻實用——水淹。

一時間,壽春城內的百姓,死了有十分之六七,再加上水腫的人,那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北齊對王琳也沒有坐視不管,派出了一位叫做皮景和的將領來支援壽春,士兵人數有幾十萬。

然而,皮景和卻在壽春城三十裡外的地方駐足不前,原因很簡單,他怕吳明徹。

陳朝軍隊也慌了,看着皮景和的幾十萬大軍趕到,壽春城卻遲遲無法攻克,前有堅城,後有救兵,陳根本無法應付。

吳明徹卻並不緊張,他對手下的人說道:“兵貴神速,抓緊攻城吧,皮景和如果要進攻我們,他早就進攻了,也不會一直裹足不前,他肯定是害怕我們,不敢與我們交戰,大家專心攻城就是了。”

吳明徹的判斷非常準確,軍圍困了壽春城三個月,皮景和也在壽春城外待了三個月,硬是不敢前進一步。

王琳以一人之力據守孤城,沒有援兵,沒有糧食,整整守了三個月,最終城陷被擒。吳明徹本想把王琳送到建康,讓陳宣帝來發落,但是,王琳剛一被擒,就接二連三有很多將領為王琳求情。

吳明徹不得已,只好處死了王琳,只因為王琳這個人實在是聲望太高、人氣太高,萬一在押解途中士兵嘩變,那就不好辦了。

王琳被殺之後,所有的人,無論士兵還是農夫,認識的人還是不認識的人,全都痛哭流涕,哭聲如雷。甚至有一個老人自備了酒肉前來祭奠王琳,卻只能收斂到王琳的一灘血跡。

王琳的故事並沒有隨着他的死而結束,王琳的頭顱被送到了建康,陳宣帝下令將王琳的頭顱懸挂在健康城的鬧市之中,陳宣帝的這一做法,刺痛了無數人的心。

就在這時,一個人突然站了出來,此人是王琳老部下,叫做朱瑒。

朱瑒向朝廷上表,請求朝廷寬恕王琳,將王琳的首級下葬。朱瑒的上表言辭懇切,陳宣帝最終應允了這一要求,並將王琳的頭顱從鬧市中取下,交還給了朱瑒。

朱瑒帶着王琳的頭顱,來到了壽春的八公山,將王琳的屍首合為一處,風光下葬。參與埋葬王琳的人,除了朱瑒之外,還有數千人之多,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王琳的舊部。

安葬完王琳之後,朱瑒並不滿足,他不僅要為王琳安葬,還要為王琳爭得應有的榮譽,他決定去鄴城,他要向北齊的皇帝討要王琳的追封。

最終,北齊追贈王琳為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謚號忠武王。

王琳如果地下有知,我相信他絕對可以瞑目了,他有這樣一幫願意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死也值了。

每當讀史書看到王琳的故事時,我總是會不經意地想到另外一個英雄人物,他就是楚漢時期的田橫。

秦末,田儋、田橫、田榮兄弟作為齊國後裔揭竿而起,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統一了天下,此時的田橫手下只有五百人,便一起逃到了海上,居住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嶼後世稱之為田橫島。

劉邦聽說之後,便派使者前去赦免了田橫的罪過,並徵召田橫入朝。

田橫因為此前烹殺了酈食其,無顏面對劉邦,同時也不願寄人籬下對劉邦稱臣,在距離洛陽三十里的地方,自刎而死。

臨死此時,田橫託付他身邊的兩位壯士,讓他們把自己的頭顱送給劉邦,劉邦看到田橫頭顱不禁潸然淚下

而這兩位壯士在安葬完田橫之後,又另外在田橫墓邊挖了兩個洞穴,雙雙自刎,倒在洞穴之中,追隨田橫而去。田橫自殺的消息傳來,島上的五百壯士痛苦欲絕,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自殺殉葬,一齊追隨田橫的亡魂而去。

後世的人給這個不知名的荒島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田橫島,如今它就位於山東即墨的東部海域之上。

看完王琳和田橫的故事,我總是會想起一句古語——士為知己者死。

你遇到過這樣的人嗎?不是愛情,也不是親情,更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而你甘願為他付出一切,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祖珽和他的“空城計”

壽春是淮南的第一重鎮,攻克壽春也就基本意味着,吳明徹已經將淮南之地收入囊中。

皮景和在壽春城外早就待膩歪了,他看到壽春城被攻克,王琳被俘,便立刻調轉馬頭,撤軍而去。

皮景和領軍回到鄴城之後,高緯封賞他為尚書令,又給予了豐厚的賞賜,原因是皮景和沒有損傷一兵一卒,全軍安全地撤退回了鄴城。

領軍外出野營了三個月,對王琳見死不救,然後安全回家,這也算是功勞?也能受到封賞?這真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

面對意見不同者,陳宣帝選擇了一種簡單而粗暴的方式。陳宣帝當即下令,將蔡景歷貶為豫章內史,從中央貶到了地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唐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章首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