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勝敗

第29章勝敗

而孝文帝英年早逝之後,朝政迅速敗,朝中貪橫行,權臣擅權,苛捐雜稅,賦役勞役繁重,各地的起也是如火如荼,六鎮起,只是社會矛盾的一次大爆發。

當六鎮瀰漫起烽煙之時,居住在洛陽的皇室貴族早已腐化墮落,很快,六鎮起迅速波及了整個中原大地,最終,北魏政權被瓦解,形成了東魏和西魏兩大政權。

東魏地處在華北以及沿海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實力最強,其掌門人便是高歡,高歡實際上繼承了六鎮絕大部分的實力。而西魏地處關中,經濟欠發達,人口也不多,其掌門人便是宇文泰。

由於高歡和宇文泰都是出自六鎮起之中,他們都是鮮卑化的,對孝文帝原先的漢化改革也是極力排斥的,因而,東魏和西魏建立之初,胡風盛行。

高歡祖籍渤海,屬於渤海高氏,祖上是名副其實的漢人,雖然血緣上是漢人的血統,但高歡以鮮卑人自居,別人也把高歡當做鮮卑人來看待。總而言之,高歡是一個被鮮卑化了的漢人。

然而,這並不僅僅是高歡一個人如此,整個高家都是如此。高洋的妻子叫做李祖娥,出自漢家大族趙郡李氏,當時有很多人反對李祖娥當皇后,他們認為李祖娥身為漢人根本不配母儀天下(“漢婦人不可為天下母”)。而高洋的太子高殷因為有“漢家性質”,高洋一度想廢掉高殷。可以說,整個高家是徹底胡化的,對於漢人都是有極深的成見的,矛盾很深。

而東魏北齊的鮮卑大族們的勢力也都凌駕於漢人之上,而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實際上一直伴隨着東魏北齊的歷史,這不僅是矛盾,更是社會矛盾,例如當時漢族文官崔季舒等人的被殺,就是這種胡漢矛盾的政鬥爭的一大表現。

而我們反觀宇文泰,宇文泰同樣也是出自六鎮軍,也是鮮卑化的軍,西魏建立之初的政策也是興胡排漢的,這和高歡並無兩樣。不過,宇文泰雖然表面上反漢化,但他對於漢人並不敵視,而是用一種包容的姿態去吸納對方。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蘇綽,他本是漢族知識分子,卻受到了宇文泰的格外賞識,而蘇綽給宇文泰提出的《六條詔書》,實質上是一種儒家治國思想的體現,宇文泰本人更是對《周禮》推崇備至。如此一來,東魏和西魏、北周和北齊對於漢化的態度就一目了然了。

在宇文泰的改革中,每一項改革其實都是披着鮮卑化的外衣,實質上卻是在走孝文帝漢化的老路。事實上,在西魏胡化和漢化其實是并行其道的,換種說法,宇文泰這就相當於是對當時胡漢文化進行了一次大整合。

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八柱國的人員成分,除了宇文泰本人和皇室元欣之外,宇文泰手下是六個柱國,其中有三人全都是漢人,分別是李虎、李弼、趙貴,漢人竟然佔到了一半的比例。

而到了周武帝宇文邕時代,宇文邕的大力滅佛,實質上是把儒家思想放到了首位,確定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統治思想。同時,宇文邕繼承和發揚了宇文泰的改革之策,對於人才也同樣是不拘一格的,不分胡漢,比如他最信任的大臣王軌,便是出於漢家大族太原王氏。

而真正導致北齊衰落,北周強大,以致最終北周滅齊的根本原因,正在於對胡漢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方式上,無疑宇文家族在這一點上要比高家做得高明很多,因而勝敗的天平必然是傾向於宇文家族,這就是歷史的必然。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歷史的偶然因素,以及一些個人的因素。如果坐在北齊皇帝寶座上的是宇文邕一樣的明君,坐在北周皇帝寶座上的是高緯一樣的昏君,歷史將走向何方,我們根本無法預判。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一切勝敗皆有憑證。神秘的黑衣人

我們今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俯察歷史的成敗得失。

相比較而言,古人是不幸的,因為古人往往很難解釋清楚歷史演變的規律,他們會把歷史的興亡歸結於君王的德行、臣子的忠奸,以及天命的安排。

而古代人所信奉的莫過於天,他們相信上天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於是,讖語、星象、天災等等就成為了預示國家興亡的象徵,如果國家五穀豐登,那麼就預示着國家興盛,如果國家天災不斷,那就預示着上天的警告或懲罰,比如斛律光之死,與其說是死在韋孝寬之手,不如說是死於古人的天命觀。

在南北朝的後期,就流傳有這樣一條預言——“亡高者黑衣”。

這條預言是怎麼來的,按照《北齊書》裏面的記載,是出自一名術士之口,這條預言的意思是,將會有一位黑衣人降臨到人世,最終滅亡高家。

當時正是東魏時期,高歡當權,這條預言所針對的無疑就是高歡一家。

高歡本人非常迷信,這條神秘就像瘟神一般時時刻刻在高歡的耳邊回蕩,讓高歡坐卧不寧,高歡總是在想,這個黑衣者到底是誰。

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寺林立,大量的人口投身於佛寺之中,因而南北朝時期僧人遍地。按照當時佛家的習俗,僧人所穿衣服的顏色,就是黑色。

因而,“亡高者黑衣”這裏的“黑衣”極有可能指的就是寺院裏的僧人。從此,高歡對身着黑衣的僧人非常反感,每次出行都不願和僧人碰面。

不過,這裏的黑衣人在當時來看,未必就是指僧人,與東魏遙遙相望的西魏,所崇尚的顏色就是黑色,因為西魏是水德,水德崇尚黑色。

這就涉及到中國古代一套非常重要政學說——五德始終說。

要解釋五德始終說,那就要先了解一下五行,首先我羅列一下五行與顏色和方位的一一對應關係:

木,主青,主東方

火,主赤,主南方

土,主黃,主中央

金,主白,主西方

水,主黑,主北方

五行學說的誕生時間非常古老,五行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在《尚書·洪範》,因而,五行的產生時間絕對要比《尚書》更加古老和久遠。

戰國時期,齊國人鄒衍最先提出了五德始終說,五德所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德性。鄒衍將五行的相生相剋的關係,應用到了王朝的興衰更迭上,每一個王朝都代表這一種德性,朝代的更迭,也就意味着五德的一次相生或者相剋的過程,這也就成為了後世王朝證明自己合法性的一種理論依據

北魏拓跋氏自稱是黃帝之後,所以北魏建國之時為土德,崇尚黃色。一直到了北魏孝文帝漢化時期,孝文帝開始重新議定德性,認為北魏承襲的是晉朝的歷史,晉朝是金德,金生水,因而北魏應該是水德,崇尚黑色。

到了北魏末年,六鎮起,天下大亂,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

宇文泰認為自己的西魏才是正朔,所以仍然承襲北魏的水德,崇尚黑色。同時,宇文泰小字黑獺,帶有黑字,而且史書載宇文泰“生而有黑氣如蓋”,“背有黑子”,種種異象都暗示着宇文泰和黑色有着不解之緣。

與宇文泰相對立的高歡,把持東魏政權,他認為東魏才是正朔,所以也承襲北魏的水德。按理說,水德尚黑才對,但是高歡偏偏要崇尚黃色。至於高歡為什麼要崇尚黃色,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推測,可能是因為高歡反對孝文帝漢化,所以高歡便尊奉北魏初期的尚色黃色。

由此看來,“亡高者黑衣”的預言,似乎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預示着宇文家才是滅亡高家的罪魁禍首。

但是,歷史的答案果真如此嗎?誰才是真正的黑衣人

事實上,高歡時期根本就沒有“亡高者黑衣”的預言,《北齊書》所記載高歡忌諱黑色,以及高歡每次出門都不願意和僧人碰面,這些記載都不可信。

因為一些佛家典籍比如《續高僧傳》記載,高歡對於僧人的態度是非常友好的,甚至於多次接待僧人來鄴城問話,並且對僧人盛情招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唐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章勝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