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平凡

第26章平凡

宇文邕首先下詔,對被冤殺的斛律光做了平反,並且指着斛律光的名字說:“如果此人還在,朕絕不可能會站在這裏!”

高緯聽了這番話,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是悔恨,是自責?不過,更大的可能則是沒有感想,因為高緯早已麻木冷血慣了。

宇文邕又連續下詔,宣佈廢除了高緯的一切苛政,並且還把官府佔有的田地分發給百姓。

楚漢時期,儒生酈食其就對劉邦說過一句至理名言——“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打土豪,分田地,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有地種,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吃上飯,這就是宇文邕為這裏的老百姓所做的利民之舉。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你不得天下誰得?

宇文邕在百忙之中,還特意拜訪了兩個特殊的人。

第一個人叫做熊安生,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大儒,文壇巨匠。

什麼是經學呢?經學就是專門研究儒家典籍和學說的一門學科,凡是精通這門學問的人,覺得稱得上是儒學大師了。而熊安生尤其精通三門儒家典籍,分別是《周禮》、《禮記》以及《孝經》。

當周武帝宇文邕率軍進入鄴城之時,熊安生卻讓他的家人仔細打掃家門,家大惑不解,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周皇帝重道尊儒,他一定會來找我。”

果不其然,當宇文邕進入鄴城不久,便立刻登門拜訪。宇文邕對於熊安生的名氣早有耳聞,敬仰之情猶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一見面,熊安生正準備行叩拜大禮,宇文邕卻一把拉住熊安生的手臂,不允許他跪拜,而且同榻而坐,暢談國家大事和治國方針。

兩人相見恨晚,一時間,竟有着不完的話,聊了大半天,宇文邕才從熊安生的家中道別,臨走還特意賞賜了熊安生高檔的出行工具——“安車駟馬”,就如同今日的寶馬奧迪。而宇文邕也從熊安生的身上,深刻學習到了很多治國之道。

宇文邕第二個拜訪的人,叫做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輔,是當時北齊的大才子,自幼便顯示出超乎常人的文采,就連當時朝中的諸多權貴,都成為了他的粉絲,其中就包括那位任城王高湝。

宇文邕本以為李德林跟着高緯跑了,沒想到李德林還在城中,宇文邕欣喜若狂,宇文邕連忙派人前去安撫並召見了李德林,並讓人帶話說:“我這次平齊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你。”就這一句話,徹底收服了李德林的心。

李德林隨即面見了宇文邕,宇文邕一見到李德林,就問這問那,並且拉着李德林不放他回家,讓他在自己身邊留宿了三天三夜,這才放李德林回家。

對於李德林來說,這一次與宇文邕的親密接觸,是他人生的一大契機,從此,李德林將不斷活躍在歷史舞台之上。

宇文邕當時正處於風起雲湧公元六世紀,六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宇文邕是真正愛惜和重視人才的人。

宇文邕對於這兩位人才的招撫和收納,也再一次印證了宇文邕的執政理念,表面上看是人才強國,實質上則是以儒治國。信都平叛

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鄴城,也生擒了高緯的一家老小,也收服了他想要的人才,但是,宇文邕還不能鬆懈,大量的善後工作還在等着宇文邕來處理。

最為首要的,便是清除殘餘勢力。

北齊雖然覆亡了,但是在地方上還有不少手握重兵的武裝力量,這些武裝力量的能量並不大,而且也非常分散,但是如果彼此聯絡捲土重來,宇文邕剛剛取得的勝利果實,也極有可能被顛覆,宇文邕絕不能坐視不管。

對宇文邕威脅最大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任城王高湝,一個是新上任的滄州刺史高孝珩。

高湝,高歡第十子,也是高歡的眾多兒子中唯一一個還活着的,輩分上來說,他是高緯的叔叔。高緯在潛逃的過程中,派自己的親信斛律孝卿給高湝遞交傳國玉璽,最後斛律孝卿把玉璽送給了宇文邕。高湝對此完全不知,可以說,高湝是“被即位”的。

而高孝珩,我們也很熟悉,他是高澄的兒子,高緯的堂兄,就是他在鄴城裏急得發狂,大吵大鬧要帶兵和宇文邕作戰,最後卻被趕出了鄴城,前往滄州任職。

高孝珩來到滄州,連口熱茶都沒喝,就忙着搜羅了五千兵馬,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有人總比沒人強。

高孝珩帶着這五千兵馬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目的地是信都(冀州境內)。

與此同時,高湝也帶領着自己的人馬直奔冀州而去。

很快,高孝珩和高湝在信都會合了,為了彼此共同的信念,為了高家的榮譽,為了他們的骨子裏共同流淌着高家的血液,他們將為北齊做出最後一次抗爭。

經過一番招兵買馬,同時也由於二人巨大的號召力,高孝珩和高湝的隊伍迅速擴展到了四萬人。

面對這股四萬人的武裝隊伍,宇文邕採取了軟硬兩手準備。

軟的一手是,令高緯寫了一封勸降信,高緯是高湝和高孝珩的老領導,由老領導來主動勸降,這比任何人來勸降作用都大。

後世的宋太宗親政北漢,最後北漢皇帝劉繼元只能無奈投降,然而皇帝都投降了,卻有一個武將寧死不降,此人就是楊業,戲曲中著名的楊老令公。

面對負隅頑抗的楊業,宋太宗便把劉繼元叫了出來,讓劉繼元親自去勸降自己的部下楊業。

楊業面對自己的領導劉繼元,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痛哭流涕,對着北面拜了又拜,然後卸去盔甲,主動向宋太宗投降。

可見,由老領導去勸降老部下,這一招非常奏效,但是這也有一個前提,前提就是這個部下是非常忠於自己的老領導。

光看戲曲楊家將就知道,楊業那是忠臣的楷模,歷史上也確實是忠肝義膽,因而楊業只能在一番痛哭流涕之後,向宋太宗投降,可是,此時的高孝珩和高湝會對高緯忠心一片嗎?

宇文邕把高緯寫好的這封勸降信交給了兩個人,一個是齊王宇文憲,一個是隨國公楊堅。

同時,由這二人統率北周大軍前往,如果高孝珩和高湝看到高緯的勸降信投降了,那就啥也不說了,如果不投降,那就領兵一舉滅了它。

這就是宇文邕硬的一手準備。楊堅,又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到了,楊堅甚至在幕後有些不耐煩了,他才是這段歷史真正的主角。

雖然楊堅是以主帥的身份出現在這次東征伐齊的隊伍之中,但是,楊堅的戲份兒確實有點打醬油的味道,雖然跟着宇文邕從平陽,一路到了晉陽,又從晉陽,一路到了鄴城,但就是沒有太多表現自己的機會。

到了鄴城之後,楊堅本以為自己將以零的出鏡率,為自己的這次東征之旅畫上句號,卻沒想到,宇文邕突然給了自己這樣一個光榮的歷史使命。

說起來,這還得要感謝高孝珩和高湝,不是他們瞎折騰鬧革命,楊堅恐怕真的沒機會上鏡了。

楊堅和宇文憲領完任務,就率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很快來到了信都城下。

面對宇文邕派出的大軍,高孝珩和高湝並不畏懼,在信都城外擺開陣勢,準備迎敵。

看着高孝珩和高湝這嚴陣以待的陣勢,宇文憲和楊堅感覺到,對方看來是做好死戰的準備了,不過,宇文邕安排的任務還得照辦,勸降信還是得送。

投降書被遞交到了信都城中的高孝珩和高湝,兩人默契地對視了一眼,然後撕毀了這封勸降信。

很顯然,高孝珩和高湝不願意做楊業,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忠,而是高緯這樣的人根本不配他們去效忠,他們只忠於自己的國家,卻不會忠於已經投降敵國的高緯。

雖然沒有勝利的把握,但是他們決不放棄,雖然所有的人都歸降了,但是他們不能,因為在他們的身體裏,流淌着的是高家的血液。

頭可斷,血可流,投降卻是萬萬不能。

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打吧。

臨時拼湊的部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戰鬥力太差。

雙方剛一交鋒,高孝珩和高湝這邊就兵敗如山倒了。

高孝珩和高湝,其實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畢竟是臨時拼湊的,既缺乏統一訓練,也沒有紀律性,戰鬥力必然也差,不過,高孝珩和高湝並不在乎,因為這是家族榮譽之戰,超脫於勝負的榮譽之戰。

這場戰役一共歷時兩天,臨時拼湊出來的四萬兵力,在北周的精銳之師面前不堪一擊,最後被斬殺和俘虜了三萬,幾乎全軍覆沒,高孝珩和高湝也都被生擒。

宇文憲也很欣賞高湝的血性,看着昔日的任城王此時卻被五花大綁,不由得心生惋惜說道:“任城王何苦至此?”

高湝義正詞嚴地回道:“我乃是神武皇帝高歡的兒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一人獨存,如今社稷傾覆、國破家亡,今日我若得死,也就無愧於九泉之下的先人了!”

宇文憲感念於高湝的忠義,但並不想殺他,並把他的家人歸還於他,準備將他送到鄴城。

宇文憲又看向高孝珩,此時的高孝珩在作戰中負了傷,行動不便,宇文憲便親自上前為他敷藥,詢問他齊國滅亡的緣由。

高孝珩無奈地仰天長嘆道:“趙郡有一個術士李穆叔曾經預言,我們齊國只有二十八年,如今果然應驗!除了神武皇帝高歡之外,我的父輩和兄弟,無一人活到四十歲,這是天命!皇帝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遺憾的是我不能掌握兵符,授予我兵權,以施展我的抱負!”

聽着高孝珩的這一番肺腑忠言,宇文憲也不禁感愴起來。

這一幕楊堅也必然也是看在眼裏的,所謂英雄相惜,哪怕生死仇敵,自古如此。

這一場烽煙過後,北齊境內終於平靜了,陷入一片安靜與祥和之中。

最後的殘局

楊堅和宇文憲也滿載勝利而歸,對於宇文邕來說,最大的威脅,此刻終於被徹底解除了。

然而,平靜並沒有維持多久,北朔州一帶又出問題了。

宇文邕在攻克晉陽之後,將北齊一位降將封為北朔州總管,此人叫做封輔相,由他來掌管山西北部事宜。

可是封輔相走馬上任沒幾天,就被手下的一位長史活捉並殺掉了,這名長史叫做趙穆。

趙穆此人也是個野心家,想趁亂擁立任城王高湝,然而不幸的是,高湝戰敗被北周活捉了。於是,趙穆又聯絡了當時的范陽王高紹義。

高紹義,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從小不學無術,好勇鬥狠,後來因為犯了事兒,被叔叔武成帝高湛痛打了三百大板。

由此看來,高紹義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不是什麼好主,然而,趙穆還是選擇了擁立高紹義。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因為高湝已經敗了,北齊宗室也基本都被宇文邕活捉了,數來數去只有這麼一個姓高的了,別無選擇,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在趙穆的積極運作之下,迅速拉起了“反周復齊”的大旗,一時間,北朔州周圍二百八十多座城池全都響應了起來。

這是宇文邕絕不能容忍的,宇文邕派出手下大將宇文神舉,率軍平叛。

宇文神舉不負眾望,以摧枯拉朽之勢,把高紹義的隊伍打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

逃到哪裏?突厥。

這是高緯曾經一度夢寐以求逃跑的地方,高緯沒跑成,高紹義卻成功跑過去了。

當時突厥的可汗,叫做佗缽可汗。此前我們講過,宇文邕早年曾迎娶了一位突厥可汗的公主為皇后,這位公主的父親就是木杆可汗,而這位佗缽可汗就是木杆可汗的弟弟,木杆可汗死後,就由他的弟弟佗缽可汗來繼承。

而這位佗缽可汗,非常欣賞北齊文宣帝高洋,稱讚高洋是英雄天子。

史記載,高洋有兩大身體特徵,一是鱗身,二是重踝。

鱗身,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像魚鱗一樣,用現代醫學來解釋,就是牛皮癬。

重踝,同樣顧名思義,就是踝關節內外都有一個大踝骨,用現代醫學來解釋,就是踝關節畸形,骨質增生,導致看起來踝骨特別大。

可憐高洋一身的牛皮鮮,而且踝關節畸形,居然被史書載成帝王之相,不以為病,反以為榮。

而佗缽可汗突然驚訝地發現,高紹義同樣也有一個和高洋一模一樣的大腳踝,兩側的踝骨高高起。

也不知道這位佗缽可汗是不是親自脫了高紹義的鞋子,仔細檢查過,反正佗缽可汗對高紹義非常器重,凡是在突厥的北齊人,全都由高紹義統一管理。

高紹義雖然遠逃到了突厥,但他並不甘於寂寞,他依然在時時蓄謀顛覆大周王朝,至於如何顛覆,那是以後的故事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北齊舊境一片風平浪靜,連日作戰的北周軍隊也終於可以偃旗息鼓,好好休息休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唐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章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