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居不易

149 居不易

149居不易

就在大家猜測,乾隆是否會強迫曹雪芹改劇本,曹雪芹是否會抗爭到底的時候,新一期的視頻播出了。

內容倒是挺新,就是這個定場詩嘛,呃,挺別緻的。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今天咱們考語文,知道這首詩的名字的請把詩名打在公屏上,不知道的,面壁思過一百年!】

【哈哈,開句玩笑,這首如雷貫耳的名詩,大家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草》,準確的名字叫《賦得古原草送別》,小學的時候咱們都學了前四句,後面還有四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雖然這首詩是個“應試作文”——凡是詩名前有“賦得”二字的都是應試用的——但絲毫不影響該詩被廣為延譽。】

【只那一句“春風吹又生”,便道出了生命力的頑強,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這首詩的作者,大家也都清楚,白居易,一個幾乎可以和李杜肩並肩的唐朝詩人。】

【您可別以為我在諷刺白居易,您要知道,那可是唐朝,你如果不會寫詩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的時代。會寫詩不值錢,敢和李杜合稱“李杜白”那才叫本事。】

【在您的印象中,白居易是幾歲寫的這首詩?】

【五歲?八歲?還是十歲?】

【畢竟,前有駱賓王五歲詠鵝,後有司馬光八歲砸缸,白居易怎麼著也得十歲寫草吧?】

【只可惜,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十六歲了,大概相當於後世高考作文滿分?】

【而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

【於是,十六歲的應屆考生白居易,就來到了顧況家裏。】

【說起顧況,您可能有點陌生,在大神遍地的唐朝,顧況的存在感是極低極低的,就算是他最有名的詩句被後人歸納一句著名的成語“紅葉傳情”,也不算是什麼頂流。】

【但好歹也是前輩,而且當時顧況身為著作佐郎(國家政務記錄副官?),跟達官貴人們都能說上話——白居易一個小官家庭出身的子弟,也不能奢望一下子就見到宰相不是?】

顧況:“你叫白居易?”

白居易:“正是在下。”

顧況:“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啊!”

路人:“哈哈哈。”

白居易:“呃……要不您看看我這首詩?我覺着還行。”

顧況:“離離原上草,一歲……好詩好詩啊!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顧況其實嘴挺損的,你說人家一個年輕人來找你商業互吹一下,你居然嘲笑起人家的名字了,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你怎麼不問問李白到底有多白呢?】

【好在顧況不是段子手,還是很被白居易的才學折服,改口說白居易詩才了得,在長安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了。】

【只可惜,顧況的嘴實在不怎麼靠譜,這一等,就是十三年。】

【那個時候,白居易一邊苦苦學習,一邊忍受着沒錢的苦惱。雖然沒有淪落到住地下室長綠毛的程度,但也比那些“北漂”強不了多少。】

【好在,他認識了元稹,一個三觀相近、志趣相投、榮辱與共、如膠似漆、緣定來世的好基友!】

【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

元稹:“樂天你好,我是元稹,字微之,行九,今年二十三,河南洛陽人。”

白居易:“微之你好,我是白居易,字樂天,行二十二,今年三十歲,雖然是山西太原人,但出生在河南,我們也算是同鄉。”

元稹:“樂天,恭喜,我們都通過了考試,授了校書郎,以後就是同事了。”

白居易:“好巧喲!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元稹:“樂天,我不想做這個閑職了,想去考制舉。”

白居易:“元九,太好了我也是這麼想的。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疏狂屬少年,閑散為官卑。”

元稹:“樂天,真高興你我想的一樣,有你陪伴,何其有幸。”

白居易:“我會加油的!分定金蘭契,言通藥石規。交賢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元稹:“謝謝你,我會加油!”

白居易:“閑時還可以喝酒賞月、撫琴賞雪喲!有月多同賞,無杯不共持。秋風拂琴匣,夜雪卷書帷。”

元稹:“我考中了,拜了拾遺。”

白居易:“恭喜你,我也中了,得了周至縣尉。”

元稹:“我升職加薪了,封了監察御史。”

白居易:“我接了你的職務,拾遺。”

元稹:“樂天,眾官之中,你最好看。”

白居易:“微之,你最好看。”

元稹:“樂天你剛正不阿,忠心志堅。”

白居易:“微之你嫉惡如仇,不畏權貴。”

【這樣一對“極品”好友,在相識三十多年的時光里,來往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絕對的空前絕後!】

白居易:“照你這麼說,好像我們倆有什麼特殊關係?”

元稹:“他們就是嫉妒,甭理他們!”

【如果按照這個進程,大概率他們只會寫下更多唱和的詩,固然可以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友情是多麼的堅實,但只會唱和的白居易,還叫白居易嗎?】

【其實,在白居易擔任周至縣尉的時候,他的詩才、詩風就已經很好的展現了出來。】

【觀刈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烈日炎炎,一家農民仍然在辛苦地割麥子,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

【更讓人心酸的是,一個貧婦人懷裏抱着孩子,提着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

【她要來拾麥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

【而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可是,你這麼個“吏祿三百石”的芝麻官都知道為貧苦百姓發聲,你讓那些三千石的高官、高高在上的皇帝做何感想?】

【這麼強烈的諷喻意味,你覺得別人會看不出來嗎?】

【合著就你白居易能,就你白居易知道關心百姓疾苦,我們都是尸位素餐的飯桶是吧?】

【更何況,他還寫下了直接諷刺李唐皇帝的《長恨歌》,更是犯了大忌!】

【問個小問題哈,有沒有哪位大神能把《長恨歌》全文背誦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典藏歷史:開局盤點十大明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典藏歷史:開局盤點十大明君
上一章下一章

149 居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