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孫堅力勸殺董卓 南方平亂封烏侯

第3章 孫堅力勸殺董卓 南方平亂封烏侯

朝廷的血腥鎮壓,黃巾起義終為失敗,惟部分殘餘隱匿深山野中,不成氣候。而此次義舉深度搖動了東漢統治之根基,一些地方閥門乘機擴充勢力,欲與朝廷相抗,以謀求更大私利。

邊章和韓遂率先在涼州擁羌人作亂,連年未平。

中平三年年底,朝臣奉詔會議,改派司空張溫行車騎將軍,並召前中郎將董卓,使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統歸張溫節制,張溫奏請孫堅為前佐軍司馬,出討涼州叛軍。

孫堅接到朝令,即辭朱儁,直至張溫軍。張溫見孫堅到來,便道:“知君勇猛,奏請前來相助。”

孫堅答道:“承蒙將軍提攜,盡當立功報答。”嗣孫堅助張溫調集諸郡兵馬。

張溫合兵十萬,屯守善陽,叛軍邊章引兵來攻,張溫率軍迎戰,而戰不利,董卓也敗退還營。

時已至仲冬,天氣嚴冷,夜空忽一大流星劃過,光長十餘丈,照徹亂軍軍營,驢馬皆鳴,亂軍疑為是不祥之兆,欲回金城再作計較。

董卓得知,心下大喜,復邀同右扶風鮑鴻等,趁機晨攻亂軍。

亂兵皆有歸志,不願力戰,一哄兒棄營西走。董卓等驅殺一番,斬首數千,還營報功。

董卓回營,張溫令董卓再討羌胡,另派周慎追擊邊章,當下孫堅由張溫調至周慎軍中參議軍事。

邊章敗退榆中,據城固守,周慎即欲進攻。孫堅向周慎獻計道:“賊新入榆中,必無糧儲,定當由外輸入。吾願得萬人,截賊糧道,將軍率大兵為後應,賊不能久守,自然駭走。若竄入羌中,并力往討,便可蕩平,涼州便可從此安靖!”

周慎不從,遂引兵圍榆中城。

邊章聞周慎軍將到,就先撥部分亂軍,往駐葵園。待至周慎軍攻城,堅守勿戰,又密令葵園亂軍,斷其周慎之糧道。

周慎得知糧道被劫,乏食生驚,丟棄輜重遁還。周慎沒聽孫堅之計,終有此敗。

另說董卓一路人馬,前討羌胡,行至望垣北隅,突遇羌胡大隊人馬,蜂擁前來,急切不能退避,致被敵羌軍所圍。董卓軍既被圍困,餉又不繼,急得董卓徬徨不可終日,左思右想,幸得了一計。

董卓本就倚水立營,令兵從水旁築起一壩,佯為捕魚,暗中卻將水勢堵塞,騰出淤地,乘着宵深更靜,在大壩的掩護下,悄悄拔寨撤軍。

待亂軍聞知,出來追擊,董卓軍已盡出圍。董卓見亂軍過來,令兵突決塞放水,河水泛濫,蓄水數十里。使亂軍淹死多人,亂兵慌忙走還,只得在扶風紮營。

適邊章與韓遂爭功,兩不相協,邊章致書張溫,自請投降,實是一緩兵計。

張溫樂得應允,收兵退回長安,並將前後軍情,奏報朝廷。

靈帝覽奏,見戰功多出董卓,因特封董卓為斄鄉侯,食邑千戶,調任并州牧。

當下頒詔付張溫,使張溫轉告董卓。其實董卓已得知封侯消息,便即志高氣盈,目空一切。張溫使人往召,他竟不奉命,故意推三阻四。

張溫久等不至,再遣屬吏齎詔召董卓,等了好晌,方見董卓才姍姍到來。

董卓入帳見張溫,不請自坐,並未謝及奏敘的惠德,而是滿面驕容,居然有壓倒張溫的氣勢,真是目無上司!

張溫看他不順,就出言斥責,而那董卓卻反唇相譏,並謂道:“西征諸將,全屬無用,若非吾董卓功勞,怎能使賊畏服?”

張溫又怒道:“邊章等名雖乞降,心實難久。將軍既智勇雙全,何不再接再厲,掃平群賊,方得上報國恩?”

董卓抗聲道:“賊已降服,何必再攻?無故往攻,豈不自失吾董卓之威信么?吾雖志在殺賊,卻不願師出無名!”

張溫再次斥責他不從號令,他卻態度更加傲慢,且出言不遜,說罷便起座自去。

張溫見董卓如此倨傲,也不起送,只是悶悶不樂的坐在帳中。

在坐的孫堅,見此情景,也有怒意,便走至張溫旁,在張溫耳邊密語道:“將軍奈何放董卓出營?”

張溫不答,屏去左右,問道:“不放奈何?”

孫堅道:“董卓不怖得罪,且鴟張大語,可按召不時至,有違節度之軍法,將其斬之!”

張溫驚而搖頭道:“董卓素有威名於隴蜀之間,如殺之,西行無依。”

孫堅慨然道:“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一董卓?觀董卓所言行,董卓可有三罪,董卓抗辭不遜,輕上無禮,是一罪。邊章、韓遂跋扈多年,理應按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宜攻,沮軍疑眾,是二罪。董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妄自尊大,是三罪。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庄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董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後悔恐無及了!”

張溫聽后,還是不忍殺董卓,孫堅只得怏怏而退,嘆惜不已。

此後,幾經努力,邊章、韓遂之亂終得平息。隨即有詔書頒到長安,進張溫為太尉,三公在外拜命,由張溫為始。

張溫雖不能除董卓,但頗重孫堅才,薦為議郎。隨即朝廷下詔,拜孫堅俸六百石之議郎,至此孫堅便成了一名京官,隨時可被徙任地方高官。

邊章、韓遂之亂剛平,南方湘水又生三股亂軍,一是長沙的區星,二是零陵的周朝,三是桂陽的郭石。尤其是區星聚集萬人,攻打長沙,長沙告急,奏章飛報京城,靈帝又是大驚,立任孫堅為長沙太守,負責平叛。

孫堅接旨后,立刻起程。一到長沙,見區星圍攻暫時停頓,孫堅及隨從乘機馳入長沙城內。

到達官府,當眾宣告朝廷旨意,孫堅當即接管長沙。正在此時,一兵吏急忙踏入官府,急道:“報!區星賊又發攻城了!”

孫堅問道:“區星現在何方?”

兵吏道:“正在東門外叫陣。”

孫堅聽后,深感時間緊迫,就道:“隨我去觀。”

官府留下文官,其他將官皆伴孫堅而去。

孫堅至東門城牆,遙見叛軍眾,且氣勢甚洶。孫堅昂首高聲道:“請區星出來答話?”話聲如雷,叛軍聞聲皆靜。

從中走出一人,五大三粗,反問道:“汝是何人?”

孫堅答道:“吾是新來太守孫堅,汝就是區星?”

那區星驕傲地答道:“本王就是。”

孫堅道:“汝聚眾鬧事,懸崖勒馬還來得及,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區星道:“哈哈,好大的口氣,區區的長沙,吾看汝能堅守多久,我大軍即將攻佔!”

區星將手一揮道:“給我攻城!”

叛軍像螞蟻似的湧向城來。城上守軍手搭弓箭,直射叛兵。一時間,城上守軍與叛軍處於膠着之狀,叛軍幾經攻城,沒能攻破,死傷無數,只得息鼓回營,以後再戰。

孫堅見區星退軍還營,這才細詢城中的守軍和糧食情況,得知城中守軍兵力遠不及叛軍眾多,城中的糧食也是有限。

孫堅思如再這樣被圍,城中的糧食告罄,那長沙危矣。於是孫堅欲擇數壯士,出城一戰,將叛軍的氣勢打下去!

於是他對城下喊道:“區星,汝敢跟本太守單獨一戰么?”

區星答話:“只要汝能敢膽打開城門,吾就與汝一戰!”

孫堅道:“如吾能勝,汝退去三十里。如汝勝吾,當即城門打開,讓汝軍進入,不復阻擊。”

區星見孫堅瘦精,應不是對手,便應道:“請忽失言!”

孫堅復道:“決不失言!”

區星道:“善!”

孫堅與區星約定好,即選着數壯士便要出城,這時一守將阻止道:“孫太守,此法不妥,萬一城門打開,賊軍沖入城中,如何抵禦?”

孫堅笑着道:“我正令汝等率重兵潛伏城門二側,如賊軍果如你所料,有賊軍沖入城中,我即率壯士斷其歸路,再關城門,且用重器擊射,關門打狗。如區星依約與我一較高低,我定勝區星,區星軍向後退撤,汝等就率軍衝出城門,殺伐一陣。”

守將見孫太守信心充足,就沒再言,依計率軍達城門二側。

城門打開,區星軍並沒沖向過來,孫堅即率數壯士立陣於城門前,孫堅獨騎上前。

區星也從叛軍中走出,區星自倚粗壯,手持大塑,二話沒說,便向孫堅衝殺過來。

孫堅緊握大戟,拍馬向前,戟塑相交,火花四濺,第一回合,倆人其鼓相當,誰也沒佔到便宜,孫堅調回馬頭,主動向區星衝去,這次倆人再次相遇,大戰數個回合,區星身材粗短,不能靈活。

孫堅趁轉回馬頭之機,區星不能首尾相顧,孫堅借隙就將區星撩於馬下。

守兵見此大喜,頓時大聲歡呼道:“孫太守勝了!孫太守勝了!”

叛軍見到區星敗下陣來,急忙迎上,就將區星救起,並欲將孫堅圍困,區星大喝一聲:“撤!”叛軍立刻向後撤退。

此時正值城門開着,就按照先前計策,守軍向區星兵衝殺過去,孫堅也趁機率壯士斬殺叛軍數首。

區星人雖眾多,但被城中守軍沖跨,急亂後退。守軍追殺一陣,斬首無數。孫堅見叛軍已退數里,長沙之圍已解,思手中兵力太少,如再行追殺,恐有不利,即令守軍回到城中。

長沙將士都見識了孫堅過人膽識,無不貼服。自此後,區星也沒再行攻城,這使得長沙城得到喘機會,於是孫堅就着手治理長沙,任用良吏,查勘城防。並在城外招來新兵,擴大守軍。孫堅與部屬同甘共苦,加緊練兵,增強實力,未多日,守軍便換然一新,長沙城也固如金湯。

區星自敗於孫堅,只得整兵休軍,時過數日,再行圍攻長沙。這次孫堅再不只是守城,他主動早開城門,佈陣迎敵。

區星一看,這長沙城來了這孫堅的新太守,確實和從前不一樣,再也不是縮頭烏龜,被動守城,而是主動出城迎戰。

區星叛軍看到孫堅軍,紀律嚴明,威武不屈,不由得有些膽戰心驚。孫堅騎馬立於陣前,大聲向區星軍喊道:“區星,手下敗將,還想單獨再與吾一戰么?”

區星答道:“孫堅,上次是吾輕敵,被汝戰敗,按約後撤三十里,而汝卻不守約定,乘吾師後退,引兵殺來,使吾師有損,今日來戰,吾再也不與單獨一戰,有種二軍就在此決一勝負。”

孫堅道:“區星軍的弟兄們,汝等不要再給區星賣命了,吾孫堅作為長沙太守,可向你們承諾,如來投,定與王師兵一視同仁,決不二樣!”

區星一聽孫堅所言具有動搖軍心之意,如真的軍心一動,那就難以收拾了,於是,他大呼道:“眾軍聽令,給我殺過去,佔領城池,各有賞賜!沖呀!”

經孫堅整訓的守軍,已不同與往常,區星軍雖眾,但皆是烏合,幾下交峰,紛紛潰敗。孫堅藉此乘勝追擊,區星軍被迫躲進小山中。

孫堅採用招攻並用之策,區星軍投來者不在少數,這不但擴大了孫堅的兵力,而且大大削弱了區星叛軍的力量,不到一個月,孫堅就完全平息了區星叛軍,區星本人也不知所終。此後,孫堅之名遠播長沙遠近,名聲大振。

長沙為荊州所轄,孫堅清除了區星叛軍后,來見荊州刺史王叡,向他稟報戰績。

王叡問道孫堅家世,孫堅只能如實回答,王叡聽后,只覺孫堅出身寒微,不由恥笑道:“汝出於庶民,全憑匹夫之勇而得官職。”

孫堅聽得王叡如此分清門弟,有些不樂,且又見他對他的戰績不以為然,更有些不快。

隨後,王叡就主動亮出自己的出身道:“吾仍是琅琊王氏之後,為官多年,這次區區小賊在吾轄內鬧事,不足為患,只是一時抽不出時間和兵力來平叛,長沙區星之叛既已除,汝就再征討零陵、桂陽一帶的叛軍吧。”

孫堅不樂辯道:“朝有規,太守不可越境作戰。”

王叡高傲道:“零陵、桂陽等地皆歸本刺史管轄,汝隨本刺史一道征討,那就算不上犯朝規了。”

孫堅接口道:“有刺史帶領,孫堅當可征討。”

孫堅率部隨荊州刺史王叡開始越境征討,他們沿湘水南下,轉戰於零陵、桂陽之間,很快擊破了周朝、郭石等叛軍,零陵、桂陽二郡迅速恢復正常。

孫堅在征討中,雖表現非凡,但由於孫堅出身寒微,始終得不到身為琅琊王氏之後的王叡賞識,王叡總當眾人挖苦他,用言語相譏,這使得孫堅對王叡深感怨恨。

雖王叡雖對孫堅有所輕視,但江東之虎的孫堅,他那赫赫戰績,威震荊州等地。

離孫堅作戰地不遠處的宜春,被叛民圍困,形勢其甚是危急。

太守陸康之侄恰在宜春為官,特遣使向孫堅求救,孫堅得息后,準備發兵。

助手主簿的提醒道:“宜春不為荊州所轄,而屬豫州管轄,如匆忙發兵,是為越界用兵,違反朝規。”

孫堅卻道:“我為太守,並無文德,那就得立戰功,今就算越界,也無愧於天下!”

主簿不能阻止,孫堅毅然率兵東向。其實孫堅也甚明白越界用兵之朝規,當初隨王叡征討前,就向王叡提出過太守越境征討是違朝規,而此時得到主簿提醒,他卻不以為然,當初孫堅只是不滿王叡對他的輕視。

孫堅率軍來到宜春,叛民已將宜春城圍得水泄不通,宜春危在旦夕,孫堅見此,揮軍衝去,想殺他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而城上守軍身居城牆高處,遙見到有一大批官兵殺至,就知可能孫堅所率援兵已到,就大聲呼道:“孫太守援兵到了!春宜有救了!”

圍困宜春的叛民聞到孫堅率兵已來,回首看去,確是見一路大軍正向他們殺來,他們深懼於孫堅的的威名,自動潰逃。

孫堅沒想到,叛民見到他率軍前來,自動逃離,這實出於他的意料。為使宜春以後永保平安,孫堅率軍追殺一番,斬其叛首,掃其叛民,直至部分殘餘叛民四處紛散,逃匿山中,孫堅這才以為應是不足為患了,這才收軍返回。

宜春被圍,城中官兵、百姓苦不堪眼,如圍再不解,城中將有斷糧之險。孫堅率軍解圍,宜春城官民感激涕零,當孫堅率兵回歸宜春,宜春軍民夾道歡迎。

孫堅向道邊軍民不斷揮手致敬,在一兵的引導下,孫堅來到宜春府,府中所有官員早已齊集府門,陸康之侄緊握孫堅之手,激動得不知所言,良久他才道:“我顧慮孫太守不肯救援,沒想到孫太守來得如此及時,真是解了我宜春的燃眉之急,否則,我城將被攻破,其後果真是不甚設想。”

孫堅道:“平叛救援仍是朝廷命官之職,有急求救,應當義不容辭。”

陸康侄指着早已準備好的謝禮道:“孫太守大仁大義,使陸謀深感敬佩。不過這宜春軍民點點心意,請太守務必收下。”

孫堅道:“為國除害,人人有責,何況我是方太守,這謝禮就不必了。”

陸康侄急道:“莫非孫太守瞧不起我陸謀。”

孫堅道:“哪裏,哪裏,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孫堅將手一揮道:“來人,將禮收下!”

孫堅收下禮物,辭了陸康侄等宜春官員,回到營中,孫堅吩咐道:“多戰得勝,全憑大家功勞,將禮物全賞將士。”

將士得到禮物獎賞,當然高興,紛紛願跟隨孫太守效勞。

孫堅多次平叛成功,朝廷並沒怪罪孫堅越境用兵,相反認定他前後戰功頗大,頒出朝旨,封孫堅為烏程侯,時年三十二歲。這正是:為國平叛不宜規,得勝解圍功為大。寒微出身立戰功,朝封孫堅烏程侯。

評:孫堅破敗區星,全憑智慧。而荊州刺史王叡自是名門之後,對出身寒微孫堅頗為鄙夷,此為以後孫堅逼殺王叡留下必然。至於孫堅越界解宜春之圍,在漢未亂世,已不再算作違朝規,且以戰功而得封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孫吳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孫吳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孫堅力勸殺董卓 南方平亂封烏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