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利欲熏心(1)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蘇公回得定惠院,蘇邁出來迎接,三人至堂中,蘇邁端來熱茶,詢問蘇仁外出情形,蘇仁娓娓道來。蘇公喝了茶水,摸出那捲《吉夢錄》,自第一頁始細細翻閱,讀了前十首,皆言男女送暖偷寒,握雨攜雲。蘇公不忍再讀,遂翻至最後一首。這《吉夢錄》全卷共二十五首詩,其中五言五首、七絕十首、七律六首、七言四首,前二十四首皆是艷詩,唯有第二十五首,乃是首七言,喚作《秋日尋禹王城懷古》,見景抒懷,頗有意境,與前二十四首截然不同。蘇公不覺詫異,細細辨認字跡,確是出於同一人之手,為何此詩與眾不同?莫非玄機便在此詩中?
蘇公細讀《秋日尋禹王城懷古》,共二十四句,前八句言禹王城秋景,中八句言禹王城歷史並傳聞,后八句抒發感懷。蘇公讀罷,暗自思忖:大宋天下,稱禹王城者有數處,皆與大禹有關,此詩所言禹王城當在黃州,似指邾城,史稱“楚宣王滅邾,俘其民、徙其君於此”,故名邾城。邾城之由來,當在春秋之時,而禹王城之由來,當與夏禹有關,如此推想,禹王城之稱謂當在前。詩句中有“不知禹王是女王”,蘇公甚是詫異,莫非大禹竟是個女子?真千古謬論。
思索至此,蘇公不覺失笑。蘇仁、蘇邁聞得,詫異不已。蘇邁問道:“不知父親何故發笑?”蘇公道:“且看此詩。”遂將書卷遞與蘇邁,蘇邁伸手來接,不想未能接住,書卷掉地。蘇邁急忙彎腰拾起,順手翻那書卷,忽然驚訝一聲。蘇公一愣,疑道:“甚麼?”蘇邁思忖道:“適才一瞥之間,似見得有甚言與父親相干?”蘇公、蘇仁聞聽,驚詫萬分。蘇邁便頁頁翻來,細細查找,翻至第二十二首詩,乃是一首七言,喚做《東方雲空見仙女裸舞》,亦是首艷詩,蘇邁忽道:“父親且看。”蘇公急忙捧過書卷,果真如蘇邁所言,其中赫然有一句云:“嫦娥妙舞出霜曉,異事驚倒蜀蘇公”,此“蜀蘇公”分明是指川蜀蘇軾!
蘇邁奇道:“如此言來,這寫詩之人似識得父親?”蘇仁搖頭道:“老爺詩詞,世人傳頌,那寫詩之人知曉老爺,或喜好老爺詩詞,卻未必相識。”蘇公然之,思忖道:“此句卻是源於我詩,我原句為‘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他改‘百歲翁’為‘蜀蘇公’。”蘇仁罵道:“這廝無恥,篡改老爺詩句。”蘇公笑道:“非也,非也。此詩雖是艷詩,只道甚麼見仙女裸舞,但細讀此詩,便可知曉此詩確與我有些干連。”蘇邁、蘇仁驚詫不已,道:“有何干係?”
蘇公笑道:“此人曾與我在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蘇仁奇道:“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不知何地,何事?”蘇邁聞聽,很是不解,又細讀一遍,思忖道:“父親莫不是指海市蜃樓?”蘇公點頭笑道:“正是,此詩雖是艷詩,卻是因在東方雲空見得蜃景而作。《史記·天官書》云:海旁蜄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景象奇異無比,宛如仙境一般。此人定先讀過我詩,后見得蜃景,嘆其奇異而作詩,不覺間引用我詩。”蘇仁醒悟道:“我知曉了,老爺在登州時,曾往海邊見海市,小人亦曾隨往,那蜃吐氣甚是壯觀,明明見得海上一個仙島,不時便不見了。”蘇公然之,道:“正是。”蘇邁疑惑道:“如此言來,此人定是登州人,或曾到過登州?”蘇仁連連搖頭道:“老爺適才言過,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此人見過蜃景,並不一定是在登州。”蘇邁語塞,笑道:“此言甚是,邁一時愚鈍,只道唯有登州有海市。”蘇公笑道:“你不曾言錯,此人定是在登州見的海市。”蘇仁一愣,疑惑道:“老爺怎生知曉?”
蘇公淡然一笑,道:“我非但知曉他到過登州,還知曉他是何人。”蘇邁、蘇仁對視一眼,驚訝不已。蘇仁笑道:“老爺定是識得此字跡。”蘇公搖頭道:“不識得。”蘇仁疑惑道:“老爺知是何人?”蘇公笑道:“非是他人,正是元悟躬元大人。”蘇仁驚詫不已,疑道:“通判大人?”蘇公淡然一笑,道:“元悟躬曾任登州提舉市舶司,定然見過海市蜃樓。”蘇邁思忖道:“即便如父親所言,亦或是巧合而已。元大人見過海市蜃樓,並不一定就寫此詩。”蘇仁亦道:“此書若是元大人所寫,適才書院之中徐大人便可辨認出元大人字跡來。”蘇公淡然一笑,道:“你所言錯矣。因此書已害卻三人性命,真兇兀自在苦尋,可見此書非同尋常。徐大人未點破書卷字跡,或是徐大人有意為之,此其一;其二,此詩雖是元悟躬所作,但未必是其抄錄,或是他人抄錄之,故此徐大人不識其字;其三,徐大人與元大人乃同謀。”蘇仁驚詫不已,道:“他二人是同謀?”蘇公拿過書卷,自第一首詩開始細讀。
窗外天色漸暗,蘇仁、蘇邁自去做晚膳。蘇公讀罷,而後放下書卷,起得身來,拈鬚思忖,來往踱步,喃喃道:“這書卷中究竟隱藏了甚麼秘密?”
是夜,春寒襲人,蘇公病癒未久,不敢熬夜,早早便濯了足,上床歇息,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只得坐在床頭,披着外衣。蘇仁聞得響動,早進得室來,將桌上燭台置於床頭。蘇公取過《吉夢錄》,細讀起來。蘇仁躡手躡足,出得室去,在室外守侯。蘇公又細看一遍,未從詩句中尋得端倪。蘇公靠着枕頭,閉目思索:莫非玄機亦分散於各詩中?猛然睜眼,又尋覓眾詩之間有無干連。約莫一個時辰,毫無頭緒。蘇公只覺雙眼疲倦,只得棄了書卷,閉目思忖:莫非玄機非在詩,而在紙,如那“殳刀赤”一般?蘇公渾身一震,急忙呼喚蘇仁。室外蘇仁應聲,披衣進來,蘇公令他取些清水來。蘇仁出房取水回來,蘇公用手沾些清水,浸濕一頁,借光察看,並無可疑字跡。又濕了一頁,亦無異常。蘇公焉肯罷休,又濕了其中兩頁,均無變化。蘇公無奈,只得令蘇仁將水端出,獃獃望着燭光,皺眉思忖,猛然靈光一閃:非是用水,而是用火?蘇公又取過書卷,撫平其中一頁,在燭火上方小心烘着,但頁面上並未出現異常字跡。
蘇仁回來,見蘇公將書卷湊向燭火,只道蘇公要焚燒書卷,不覺一驚,急忙道:“老爺,為何要燒此書?”蘇公縮回手來,笑道:“非是燒書。”蘇仁見着燭火,靈機一動,道:“老爺可曾記得在芭蕉庄時,在漆黑中發覺那巴氏捲軸玄機。”蘇公點頭笑道:“蹊蹺便是那墨汁。”蘇仁便一口氣吹滅蠟燭,蘇公於黑暗中翻看書卷,如瞎子一般,莫道是字,連書卷亦見不到。蘇公連聲道:“沒有,沒有。”蘇仁只得摸出火石,重又將蠟燭點燃。
蘇公苦笑一聲,棄了書卷,復又閉目思索,不覺間,竟睡著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蘇公回得定惠院,蘇邁出來迎接,三人至堂中,蘇邁端來熱茶,詢問蘇仁外出情形,蘇仁娓娓道來。蘇公喝了茶水,摸出那捲《吉夢錄》,自第一頁始細細翻閱,讀了前十首,皆言男女送暖偷寒,握雨攜雲。蘇公不忍再讀,遂翻至最後一首。這《吉夢錄》全卷共二十五首詩,其中五言五首、七絕十首、七律六首、七言四首,前二十四首皆是艷詩,唯有第二十五首,乃是首七言,喚作《秋日尋禹王城懷古》,見景抒懷,頗有意境,與前二十四首截然不同。蘇公不覺詫異,細細辨認字跡,確是出於同一人之手,為何此詩與眾不同?莫非玄機便在此詩中?
蘇公細讀《秋日尋禹王城懷古》,共二十四句,前八句言禹王城秋景,中八句言禹王城歷史並傳聞,后八句抒發感懷。蘇公讀罷,暗自思忖:大宋天下,稱禹王城者有數處,皆與大禹有關,此詩所言禹王城當在黃州,似指邾城,史稱“楚宣王滅邾,俘其民、徙其君於此”,故名邾城。邾城之由來,當在春秋之時,而禹王城之由來,當與夏禹有關,如此推想,禹王城之稱謂當在前。詩句中有“不知禹王是女王”,蘇公甚是詫異,莫非大禹竟是個女子?真千古謬論。
思索至此,蘇公不覺失笑。蘇仁、蘇邁聞得,詫異不已。蘇邁問道:“不知父親何故發笑?”蘇公道:“且看此詩。”遂將書卷遞與蘇邁,蘇邁伸手來接,不想未能接住,書卷掉地。蘇邁急忙彎腰拾起,順手翻那書卷,忽然驚訝一聲。蘇公一愣,疑道:“甚麼?”蘇邁思忖道:“適才一瞥之間,似見得有甚言與父親相干?”蘇公、蘇仁聞聽,驚詫萬分。蘇邁便頁頁翻來,細細查找,翻至第二十二首詩,乃是一首七言,喚做《東方雲空見仙女裸舞》,亦是首艷詩,蘇邁忽道:“父親且看。”蘇公急忙捧過書卷,果真如蘇邁所言,其中赫然有一句云:“嫦娥妙舞出霜曉,異事驚倒蜀蘇公”,此“蜀蘇公”分明是指川蜀蘇軾!
蘇邁奇道:“如此言來,這寫詩之人似識得父親?”蘇仁搖頭道:“老爺詩詞,世人傳頌,那寫詩之人知曉老爺,或喜好老爺詩詞,卻未必相識。”蘇公然之,思忖道:“此句卻是源於我詩,我原句為‘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他改‘百歲翁’為‘蜀蘇公’。”蘇仁罵道:“這廝無恥,篡改老爺詩句。”蘇公笑道:“非也,非也。此詩雖是艷詩,只道甚麼見仙女裸舞,但細讀此詩,便可知曉此詩確與我有些干連。”蘇邁、蘇仁驚詫不已,道:“有何干係?”
蘇公笑道:“此人曾與我在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蘇仁奇道:“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不知何地,何事?”蘇邁聞聽,很是不解,又細讀一遍,思忖道:“父親莫不是指海市蜃樓?”蘇公點頭笑道:“正是,此詩雖是艷詩,卻是因在東方雲空見得蜃景而作。《史記·天官書》云:海旁蜄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景象奇異無比,宛如仙境一般。此人定先讀過我詩,后見得蜃景,嘆其奇異而作詩,不覺間引用我詩。”蘇仁醒悟道:“我知曉了,老爺在登州時,曾往海邊見海市,小人亦曾隨往,那蜃吐氣甚是壯觀,明明見得海上一個仙島,不時便不見了。”蘇公然之,道:“正是。”蘇邁疑惑道:“如此言來,此人定是登州人,或曾到過登州?”蘇仁連連搖頭道:“老爺適才言過,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此人見過蜃景,並不一定是在登州。”蘇邁語塞,笑道:“此言甚是,邁一時愚鈍,只道唯有登州有海市。”蘇公笑道:“你不曾言錯,此人定是在登州見的海市。”蘇仁一愣,疑惑道:“老爺怎生知曉?”
蘇公淡然一笑,道:“我非但知曉他到過登州,還知曉他是何人。”蘇邁、蘇仁對視一眼,驚訝不已。蘇仁笑道:“老爺定是識得此字跡。”蘇公搖頭道:“不識得。”蘇仁疑惑道:“老爺知是何人?”蘇公笑道:“非是他人,正是元悟躬元大人。”蘇仁驚詫不已,疑道:“通判大人?”蘇公淡然一笑,道:“元悟躬曾任登州提舉市舶司,定然見過海市蜃樓。”蘇邁思忖道:“即便如父親所言,亦或是巧合而已。元大人見過海市蜃樓,並不一定就寫此詩。”蘇仁亦道:“此書若是元大人所寫,適才書院之中徐大人便可辨認出元大人字跡來。”蘇公淡然一笑,道:“你所言錯矣。因此書已害卻三人性命,真兇兀自在苦尋,可見此書非同尋常。徐大人未點破書卷字跡,或是徐大人有意為之,此其一;其二,此詩雖是元悟躬所作,但未必是其抄錄,或是他人抄錄之,故此徐大人不識其字;其三,徐大人與元大人乃同謀。”蘇仁驚詫不已,道:“他二人是同謀?”蘇公拿過書卷,自第一首詩開始細讀。
窗外天色漸暗,蘇仁、蘇邁自去做晚膳。蘇公讀罷,而後放下書卷,起得身來,拈鬚思忖,來往踱步,喃喃道:“這書卷中究竟隱藏了甚麼秘密?”
是夜,春寒襲人,蘇公病癒未久,不敢熬夜,早早便濯了足,上床歇息,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只得坐在床頭,披着外衣。蘇仁聞得響動,早進得室來,將桌上燭台置於床頭。蘇公取過《吉夢錄》,細讀起來。蘇仁躡手躡足,出得室去,在室外守侯。蘇公又細看一遍,未從詩句中尋得端倪。蘇公靠着枕頭,閉目思索:莫非玄機亦分散於各詩中?猛然睜眼,又尋覓眾詩之間有無干連。約莫一個時辰,毫無頭緒。蘇公只覺雙眼疲倦,只得棄了書卷,閉目思忖:莫非玄機非在詩,而在紙,如那“殳刀赤”一般?蘇公渾身一震,急忙呼喚蘇仁。室外蘇仁應聲,披衣進來,蘇公令他取些清水來。蘇仁出房取水回來,蘇公用手沾些清水,浸濕一頁,借光察看,並無可疑字跡。又濕了一頁,亦無異常。蘇公焉肯罷休,又濕了其中兩頁,均無變化。蘇公無奈,只得令蘇仁將水端出,獃獃望着燭光,皺眉思忖,猛然靈光一閃:非是用水,而是用火?蘇公又取過書卷,撫平其中一頁,在燭火上方小心烘着,但頁面上並未出現異常字跡。
蘇仁回來,見蘇公將書卷湊向燭火,只道蘇公要焚燒書卷,不覺一驚,急忙道:“老爺,為何要燒此書?”蘇公縮回手來,笑道:“非是燒書。”蘇仁見着燭火,靈機一動,道:“老爺可曾記得在芭蕉庄時,在漆黑中發覺那巴氏捲軸玄機。”蘇公點頭笑道:“蹊蹺便是那墨汁。”蘇仁便一口氣吹滅蠟燭,蘇公於黑暗中翻看書卷,如瞎子一般,莫道是字,連書卷亦見不到。蘇公連聲道:“沒有,沒有。”蘇仁只得摸出火石,重又將蠟燭點燃。
蘇公苦笑一聲,棄了書卷,復又閉目思索,不覺間,竟睡著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蘇公回得定惠院,蘇邁出來迎接,三人至堂中,蘇邁端來熱茶,詢問蘇仁外出情形,蘇仁娓娓道來。蘇公喝了茶水,摸出那捲《吉夢錄》,自第一頁始細細翻閱,讀了前十首,皆言男女送暖偷寒,握雨攜雲。蘇公不忍再讀,遂翻至最後一首。這《吉夢錄》全卷共二十五首詩,其中五言五首、七絕十首、七律六首、七言四首,前二十四首皆是艷詩,唯有第二十五首,乃是首七言,喚作《秋日尋禹王城懷古》,見景抒懷,頗有意境,與前二十四首截然不同。蘇公不覺詫異,細細辨認字跡,確是出於同一人之手,為何此詩與眾不同?莫非玄機便在此詩中?
蘇公細讀《秋日尋禹王城懷古》,共二十四句,前八句言禹王城秋景,中八句言禹王城歷史並傳聞,后八句抒發感懷。蘇公讀罷,暗自思忖:大宋天下,稱禹王城者有數處,皆與大禹有關,此詩所言禹王城當在黃州,似指邾城,史稱“楚宣王滅邾,俘其民、徙其君於此”,故名邾城。邾城之由來,當在春秋之時,而禹王城之由來,當與夏禹有關,如此推想,禹王城之稱謂當在前。詩句中有“不知禹王是女王”,蘇公甚是詫異,莫非大禹竟是個女子?真千古謬論。
思索至此,蘇公不覺失笑。蘇仁、蘇邁聞得,詫異不已。蘇邁問道:“不知父親何故發笑?”蘇公道:“且看此詩。”遂將書卷遞與蘇邁,蘇邁伸手來接,不想未能接住,書卷掉地。蘇邁急忙彎腰拾起,順手翻那書卷,忽然驚訝一聲。蘇公一愣,疑道:“甚麼?”蘇邁思忖道:“適才一瞥之間,似見得有甚言與父親相干?”蘇公、蘇仁聞聽,驚詫萬分。蘇邁便頁頁翻來,細細查找,翻至第二十二首詩,乃是一首七言,喚做《東方雲空見仙女裸舞》,亦是首艷詩,蘇邁忽道:“父親且看。”蘇公急忙捧過書卷,果真如蘇邁所言,其中赫然有一句云:“嫦娥妙舞出霜曉,異事驚倒蜀蘇公”,此“蜀蘇公”分明是指川蜀蘇軾!
蘇邁奇道:“如此言來,這寫詩之人似識得父親?”蘇仁搖頭道:“老爺詩詞,世人傳頌,那寫詩之人知曉老爺,或喜好老爺詩詞,卻未必相識。”蘇公然之,思忖道:“此句卻是源於我詩,我原句為‘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他改‘百歲翁’為‘蜀蘇公’。”蘇仁罵道:“這廝無恥,篡改老爺詩句。”蘇公笑道:“非也,非也。此詩雖是艷詩,只道甚麼見仙女裸舞,但細讀此詩,便可知曉此詩確與我有些干連。”蘇邁、蘇仁驚詫不已,道:“有何干係?”
蘇公笑道:“此人曾與我在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蘇仁奇道:“同一處見得同一事情?不知何地,何事?”蘇邁聞聽,很是不解,又細讀一遍,思忖道:“父親莫不是指海市蜃樓?”蘇公點頭笑道:“正是,此詩雖是艷詩,卻是因在東方雲空見得蜃景而作。《史記·天官書》云:海旁蜄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景象奇異無比,宛如仙境一般。此人定先讀過我詩,后見得蜃景,嘆其奇異而作詩,不覺間引用我詩。”蘇仁醒悟道:“我知曉了,老爺在登州時,曾往海邊見海市,小人亦曾隨往,那蜃吐氣甚是壯觀,明明見得海上一個仙島,不時便不見了。”蘇公然之,道:“正是。”蘇邁疑惑道:“如此言來,此人定是登州人,或曾到過登州?”蘇仁連連搖頭道:“老爺適才言過,此幻景多見於海上,或是沙漠中,此人見過蜃景,並不一定是在登州。”蘇邁語塞,笑道:“此言甚是,邁一時愚鈍,只道唯有登州有海市。”蘇公笑道:“你不曾言錯,此人定是在登州見的海市。”蘇仁一愣,疑惑道:“老爺怎生知曉?”
蘇公淡然一笑,道:“我非但知曉他到過登州,還知曉他是何人。”蘇邁、蘇仁對視一眼,驚訝不已。蘇仁笑道:“老爺定是識得此字跡。”蘇公搖頭道:“不識得。”蘇仁疑惑道:“老爺知是何人?”蘇公笑道:“非是他人,正是元悟躬元大人。”蘇仁驚詫不已,疑道:“通判大人?”蘇公淡然一笑,道:“元悟躬曾任登州提舉市舶司,定然見過海市蜃樓。”蘇邁思忖道:“即便如父親所言,亦或是巧合而已。元大人見過海市蜃樓,並不一定就寫此詩。”蘇仁亦道:“此書若是元大人所寫,適才書院之中徐大人便可辨認出元大人字跡來。”蘇公淡然一笑,道:“你所言錯矣。因此書已害卻三人性命,真兇兀自在苦尋,可見此書非同尋常。徐大人未點破書卷字跡,或是徐大人有意為之,此其一;其二,此詩雖是元悟躬所作,但未必是其抄錄,或是他人抄錄之,故此徐大人不識其字;其三,徐大人與元大人乃同謀。”蘇仁驚詫不已,道:“他二人是同謀?”蘇公拿過書卷,自第一首詩開始細讀。
窗外天色漸暗,蘇仁、蘇邁自去做晚膳。蘇公讀罷,而後放下書卷,起得身來,拈鬚思忖,來往踱步,喃喃道:“這書卷中究竟隱藏了甚麼秘密?”
是夜,春寒襲人,蘇公病癒未久,不敢熬夜,早早便濯了足,上床歇息,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只得坐在床頭,披着外衣。蘇仁聞得響動,早進得室來,將桌上燭台置於床頭。蘇公取過《吉夢錄》,細讀起來。蘇仁躡手躡足,出得室去,在室外守侯。蘇公又細看一遍,未從詩句中尋得端倪。蘇公靠着枕頭,閉目思索:莫非玄機亦分散於各詩中?猛然睜眼,又尋覓眾詩之間有無干連。約莫一個時辰,毫無頭緒。蘇公只覺雙眼疲倦,只得棄了書卷,閉目思忖:莫非玄機非在詩,而在紙,如那“殳刀赤”一般?蘇公渾身一震,急忙呼喚蘇仁。室外蘇仁應聲,披衣進來,蘇公令他取些清水來。蘇仁出房取水回來,蘇公用手沾些清水,浸濕一頁,借光察看,並無可疑字跡。又濕了一頁,亦無異常。蘇公焉肯罷休,又濕了其中兩頁,均無變化。蘇公無奈,只得令蘇仁將水端出,獃獃望着燭光,皺眉思忖,猛然靈光一閃:非是用水,而是用火?蘇公又取過書卷,撫平其中一頁,在燭火上方小心烘着,但頁面上並未出現異常字跡。
蘇仁回來,見蘇公將書卷湊向燭火,只道蘇公要焚燒書卷,不覺一驚,急忙道:“老爺,為何要燒此書?”蘇公縮回手來,笑道:“非是燒書。”蘇仁見着燭火,靈機一動,道:“老爺可曾記得在芭蕉庄時,在漆黑中發覺那巴氏捲軸玄機。”蘇公點頭笑道:“蹊蹺便是那墨汁。”蘇仁便一口氣吹滅蠟燭,蘇公於黑暗中翻看書卷,如瞎子一般,莫道是字,連書卷亦見不到。蘇公連聲道:“沒有,沒有。”蘇仁只得摸出火石,重又將蠟燭點燃。
蘇公苦笑一聲,棄了書卷,復又閉目思索,不覺間,竟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