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兩個億
華夏,京城。
半個月後。
在付出兩千萬的支付款后,星耀集團正式從聯想集團手中拿下了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
並且更名為星耀集團科研所。
而嶄新的星耀集團科研所剛剛成立,便在整個華夏科研學術界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剛剛從聯想集團解除了一切職務的倪廣南,竟然高調復出,成為了這星耀集團科研所的首席工程師以及科研所所長。
說白了,就是星耀集團科研所的大權,將會徹底交予倪廣南。
跟之前在聯想集團不同,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次是倪廣南親自出山,帶領科研所發展。
而正因為有倪廣南這塊金字招牌,所以不單單是復旦大學,還有清北兩所高校以及長江計算機公司都同意與星耀集團科研所達成戰略合作。
長江計算機公司由國企管控,在工程院第一時間發話后,便代表上面的意思宣稱將會負責科研所的一切基礎設備。
而至於人才方面,年輕一輩的人才將會有復旦大學以及清北兩所高校選送最優秀的學生進來,跟隨教授級當助理。
然而真正擔任骨幹的,自然還是幾所高校的教授級人物。
這些老教授,每一個可都是工程院挂名的老院士,含金量不在倪廣南之下。
之所以他們樂意加入星耀集團科研所,其中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楚天耀捨得下血本。
兩個億的資金投入。
光是前期的宣傳攻勢,便鋪天蓋地的出現在了華夏各大一線媒體的頭條版面。
科學家也是要吃飯的。
楚天耀不惜高薪聘請,再加上倪廣南的人脈,邀請到這些老教授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前腳星耀集團科研所剛剛成立,後腳聯想集團內部便也得知了消息。
早會期間。
柳傳智少有的大發雷霆。
“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這不是讓外界打我柳傳智的臉嗎?”
柳傳智將一份報紙重重的摔在桌上,怒氣沖沖的衝著面前的眾人發怒道。
報紙頭條,赫然正寫着關於倪廣南從聯想集團退出,組建星耀集團科研所的事。
不少媒體甚至都在評論,聯想集團放棄走技工貿路線,是在開歷史倒車,掉入了資本主義陷阱。
而反觀星耀集團,卻是因為兩個億的手筆,便邀請到了華夏科研界不少泰山北斗級的專家坐鎮,收穫了一致好評。
最為奇葩的是,楚天耀居然還收到了華夏工程院給他頒發的一張先進企業家的獎牌。
如今,這塊獎牌就被掛在科研所的大廳里。
而在柳傳智看來,這塊獎牌就是在活生生的打他的臉。
“是誰把設計中心賣給他們的?”
柳傳智怒視了一眼自己的秘書,繼續道:“沒有我的同意,你們怎麼敢這麼做?”
秘書一聽這話,頓時嚇得滿頭大汗,一臉委屈的說道:
“柳董事長,這事我之前跟您彙報過……”
“彙報過?”
柳傳智聞言,這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了什麼。
而在一旁的副總楊勤,也是腦門一黑,衝著柳傳智解釋道:“董事長,這事您先別著急,不過就是一家小公司宣傳造勢罷了,估計就是想請倪廣南出山壯壯門面,區區一個設計中心,咱們都不要的玩意兒,能幹成什麼事?”
聽到楊勤這話,柳傳智的臉色仍舊不太好看。
讓倪廣南退出聯想集團,這件事已經對他的聲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甚至為此當初他和倪廣南還在上頭面前爭吵不休,最終通過些手段,才將倪廣南正式逐出聯想集團。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便是因為當初他通過種種證據,證明了自己放棄技工貿路線的可行性。
如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居然要請倪廣南出山搞科研所。
這不就是在跟他柳傳智反着幹嗎?
一旦讓他們做出點成績,柳傳智這張老臉往哪擱?
“柳董,這家公司我調查過,就是一家套着科技外皮的營銷公司罷了,你放心……您擔心的事一定不會發生,再說咱們已經跟英特爾達成了合作,明年咱們公司的銷量至少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有這份成績在這裏,誰還敢質疑您的決定!”
楊勤是了解柳傳智的,此刻這番話出口,倒是讓柳傳智的表情由陰轉晴。
跟英特爾達成合作,拿到了十年的授權,有了這張王牌在手上,聯想集團在電腦業務上便可高枕無憂了。
未來,只要提升產量,搶先一步搶佔華夏市場,那他柳傳智終將會像天下人證明,當初他選擇放棄技工貿路線的正確性。
“咱們在港城的事進行的怎麼樣了?”
一想到這裏,柳傳智又看向身旁的楊勤問道。
一聽這話,楊勤便笑嘻嘻的回答道:“柳董放心,港城那邊一切搞定,公司註冊一切順利,接下來的幾年咱們只需要通過幾次改革,就能不斷稀釋聯想集團內部的股份,然後通過港城獨資公司,進行併購操作……”
聽得楊勤這話,柳傳智的臉色更是狂喜。
他雖是聯想集團的一把手,但眼下聯想集團不單單從名義,甚至從股權上來說,都不是他柳傳智一個人的,這其中絕大部分股權,其實是由中科院以國科控股的方式代持。
然而這部分被代持的股份股權架構並不清晰,實質上是屬於員工股居多。
然而整個聯想集團的高層員工,又有幾人知道這件事。
柳傳智心中早有了計劃。
最多不過幾年時間,他便能成功利用改制的手法,將這部分所謂的員工股,通過改制的方式,轉移到自己的名下。
90年代,不單單是柳傳智這麼干,不少國企在改制中逐漸淪為私企,便也是由此而來的。
這在90年代至千禧年間,倒也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上頭需要私企的力量發展經濟,在粗抓粗放中難免會有疏漏,而柳傳智這幫人便趁機通過各種名義正確方式,成功將所謂國企轉化為私企。
即便是放在三十年後,知道這件事的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