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煙雨收 第六章:貢院開考(求收藏,推薦票)
張繼看了一眼,繼續在雨中等待。
到了快中午時,下面終於輪到江南舉子入場了,張繼緩緩走向貢院,抬頭打量。
貢院是原來會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各地舉人來此應試,好象向皇帝貢奉名產,期初前朝武周時期沒有專門的考場,唐國立國之後才為了科舉選士所建造,故名貢院。
長安貢院建築佈局嚴謹,牆垣高聳,環境陰森,公堂、衙署高大森嚴,考棚則十分簡陋。外層圍牆三重,有外棘牆、內棘牆、磚牆。考棚計有9000多間,按《千字文》排布。貢院的四角還有瞭望樓,主要起到監視作用。東、西磚牆各開一磚門,門內有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南牆外有磚影壁,牆之左右各闢一門,門內正中有“天開文運“牌坊,正中軸線有大門、二門、龍門,亦稱三龍門。(注1)
門內有明遠樓,樓為三重檐,歇山十字形屋脊,樓下四隅各開券門,至公堂七間,尖山式懸山屋頂,前出抱廈五間,兩側有東、西大庫,東、西更道各設木柵,為東、西文場,各有號房五十七連(排),東文場內有官生號房六十一間,西北隅有小號房四十連(排),其它建築尚有總裁、副總裁、考試官、御史等官員的公堂、居室、點名廳、守備廳、監試廳及刷印刻字、謄錄、受卷、彌封等處所。考生進貢院時要經唱名、搜檢、領卷等極嚴的手續,並有軍隊彈壓、形如囚犯。(注1)
有唐國詩人魏扶詩云: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
長安貢院裏共有九千多會試考棚,又叫號舍,以木板房搭蓋,所以十分容易着火。
長安貢院的“鎖院貢試“最怕着火,而着火的事件卻經常發生,因此院內有很多大缸盛水以備救火。但杯水車薪,實是虛設。貢院着火的事件很多,如在唐元三年的秋試,首試的頭一天,就着了大火。最嚴重的一次,是唐元七年,春試的第一天夜晚,考場着火,燒死了九十多個考生。燁帝齊卿給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通化門外的空地,並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們稱為舉人冢。(注2)
貢院屢屢失火,不得不改建,燁文帝齊柯登基過後,賢相宋璟為相時,主要把長安貢院改木板房為以磚瓦結構為主的建築。使防火性能加強。在齊柯剛登基時期,又把貢院修葺一新,竣工時齊柯還親自去視察。並作詩,詩句中有:“從今不薄讀書人“(注3)
到時候能不能住入磚瓦結構的號舍,只能憑考生自己運氣了,若是到傳聞中的雨號,臭號,只能怪自己手氣不好。
浙江舉子搜檢完了,當下輪到湖北舉子進場。
貢院裏的監考很嚴,進貢院大門時,要進行嚴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夾帶“。所謂“夾帶“,即是把考試的答案或提綱藏在身上。如有夾帶,則送刑部嚴辦。當考生進入考場的考棚后,就要鎖門。稱為“鎖院貢試“,因貢院的外圍四周是用荊棘圍圈的。所以又叫“鎖棘貢試“。
監察會試的兵丁對於參考舉子搜查自是十分嚴苛,一名堂堂舉人,有功名在身的人,要雙手按牆,把頭低下,將衣袍解開,在把頭髮打亂,雙腿叉開,再給兩個五大三粗兵丁,從背後上來在身上摸來摸去。
張繼看着這搜身檢索的場景,這畫面是怎麼想怎麼讓人感覺噁心啊!
他看着身旁的一名舉人一面被官兵搜身,一面將雙手高高舉起愣了一下,繼而自嘲苦笑着道:“哦,原來這舉人,舉人就是舉起雙手的意思啊!哈哈。”
幾名兵丁瞪了他一眼過後,冷笑一聲,繼續搜查排隊參考的舉子,眾人皆都是如此這般一樣。
這時候雨越來越大了,又需解開衣裳搜查,結果令人不少身體不好的舉人們,連打了幾個噴嚏,這樣搞下去感了風寒也說不定。
這時搜檢官看不下去了道了一句:“快些放過,後面還有幾千舉子入場呢。”
兵丁應了一聲,後面速度當下快了,輪到張繼時,略微搜查了一下就過了。
長安貢院附近有一處民宅,幾天前有一位河南的考生,因家裏貧窮,是憑着兩條腿一步一步日夜兼程來長安趕考。等他到長安時,京城住處全部人滿為患,哪裏還有他的位置,不得已就在貢院附近搭了一個窩棚,剛好在一位孤家老人的院牆外面,邊等待邊藉著老人房門前的燈火微弱燈光苦讀,老人看他可憐就收留了他。
今日也是老人親自送他到貢院參加會試的。此時,細雨已經變成了傾盆大雨。老人剛送人回到家門口碰見相熟的老人閑聊,只聽一聲炸雷驚起,抬頭望去只見着從雲端躥出一條金光閃閃的白色鯉魚,落在那位河南考生搭的窩棚上;一會兒驚雷又起,鯉魚藉著暴雨騰空而起,直朝着貢院會試考場內飛去……。
陪着孤家老人閑聊的老人驚愕說道:“了不得,了不得了啊!這是“鯉魚跳龍門啊“,這位住在你家的舉人老爺必定會金榜題名啊。”
那位收留河南考生的老人聞聽也是非常的高興,猶如自家子孫就是那位河南舉子一般,連說道:“好,好,老夥計,借你吉言了啊。”
……
與其同時,一條白色鯉魚藉著狂風暴雨啪的一下落在了剛進入龍門的一位考生的腳下,引起了一陣的騷亂,眾人感到非常的稀奇,那位考生穿着有補丁的衣裳,卻洗的非常的乾淨,見狀就捧起白色鯉魚連忙冒雨走到不遠處的觀景池邊,把白色鯉魚放入水中。
這一幕並沒有引發過多的騷亂,很快的平息,張繼一過二道龍門,迅速穿戴好衣裳,免得感了絲毫風寒,在這貢院裏要先考他三天兩夜的,若是得了病,考掛在裏面的,半途被抬起出去,每年都有十幾個。
讀書人所在的地方聖潔高雅,無功名之人是不能進貢院的,所以腳夫把張繼送到了貢院門前就不能在進了,過了龍門,張繼就只能自己扛行李了,領了會試的卷子,這時路過一個大槐樹。
但見每個路過槐樹的士子,都是放下行李,鄭重地朝此槐樹拜下,這顆槐樹枝繁葉茂非常的有名氣,張繼知道此槐叫文昌槐。他自己看過不少進士的讀書筆記,也早已經聽過許多學子說此槐決定考生的文運,說的神乎其神,故而考試前,每個考生都要拜一下。
張繼也是凡人,也不能免俗啊,也鄭重拜了一下,想來真是功名誘人。
入了考場,見中央是明遠樓,北面是至公堂,東西設更道,更道兩旁用木柵分割,文場裏號兵來回巡弋。
張繼依着考卷上排號去了‘丁’字房,進了考巷,但見每個號舍門前都有一名兵丁把守,這竟然是一對一看守。兵丁檢查過張繼考牌,領着他進了號舍,這號舍不是新蓋的磚瓦結構的新舍,而是原先木頭搭蓋的舊考棚。
一看號舍就樂了,“不是臭號!順風順水,好運在我啊。”不過張繼打量了一下,所幸考棚還算堅固,下着雨也沒有漏水進來,比起自己鄉試時,四面漏風漏雨的號舍好多了。
張繼待至號舍后,附近號舍已有數名考生。十年寒窗苦讀,大小考試參加無數,早已經磨礪的他經驗豐富,於是他不急不忙,先鑽進號舍,準備先打掃衛生來,畢竟乾淨整潔的環境會令人才思敏捷的。
這會試號舍當真如傳說般的狹小,進去后腰不能伸直,躺下去腿露在外面,站起身頭碰到頂。張繼不由感慨一番這朝廷有關部門的不作為,有錢給大老爺們尋歡作樂,就不能認真花點錢,給考生整治一個好好考試的地方。
張繼一面打掃,一面欣賞起牆壁上的‘號舍塗鴉’,這些當然都是之前參與會試前輩留下來的‘墨寶’。
大概就是如風景名勝之地塗鴉,如某某人到此一游之類的文字,張繼隨意看了幾個名字,大多默默無名,他也沒有聽過,看來皆是落榜之人,大浪淘沙,沉寂於江河湖海之中了。
張繼坐在號舍里,對着牆上的前輩們的墨寶觀瞻了一會,倒是發現了一些前輩留下的會試心得體會。愣了一會。半響后,張繼直起腰,向這些前輩們拜了一拜,心道繼往開來,就讓我這後來之人金榜題名,不負你等之授道之言。
張繼想到這裏,繼續開始抹灰掃塵將考棚打掃干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張繼還是謹慎的,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油布在號舍屋頂撐起,防止有塵土落下污了卷子,又作了門帘,以防外面雨水打進號舍,若是卷子不潔,記號,會被判為藍卷。判為藍卷,基本就是落卷了。
雖然已經是夏天,但是外面狂風暴雨,號舍里還是潮濕乾冷,佈置好號舍,張繼就趕緊把先前買的炭拿出來點起炭盆烘乾號舍裏面的水汽。又用買來的水壺去供水的地方裝了水,回來放在炭盆上在那燒着。
水燒開后,張繼往裏面丟了從老家帶過來的茶葉,薑片,紅棗,枸杞,鹽巴等放了些進去,茶不是什麼好茶,但勝在提神,開胃,醒腦,不多時候,銅壺中就噗嗤,噗嗤作響,茶,燒開了,一股茶香充斥在號舍中。喝茶可以保暖。這讓從早晨就沒有進食的張繼騷亂緊張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
煮好這壺后,張繼又把帶來的乾糧放在了炭盆上烘烤,然後拿出瓷碗,倒上一碗,直接沿着碗沿喝了一口,茶的香味和腥甜頓時滲透了他的五臟六腑里。
方寸之地,自成空間,聽着雨聲,喝一壺熱騰騰地香茶,也是難得享受。張繼的午飯,就是乾糧就着熱茶,在喧囂又平靜中度過的。
……
(注1):參考改編於北京貢院,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禮部衙門的舊址,坐北朝南,大門5楹。往裏有二門五楹、龍門、明遠樓、致公堂、內龍門、聚奎堂、會經堂、十八房等處。最大時佔地範圍:東起貢院東街,西至貢院西街,南起建內大街,北至東總布衚衕,包括貢院頭條、貢院二條、貢院三條在內。
(注2):參考改編百度詞條:明天順七年(1463年)北京貢院會試大火事件。
(注3):參考改編:清,乾隆時期,乾隆親自去視察貢院。並作詩,詩句中有:“從今不薄讀書人“。
……
讀書,考試,陞官,從來不是本書的主線劇情,本書的主線劇情從來都是,爭霸,宮斗,江湖,廟堂,謀略,縱橫的配方,書友們投資,收藏,支持夜鴿哦,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