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九月十六日,石敬瑭率領兵馬會合契丹兵馬包圍了晉安寨,在晉安的南面設置營地,長一百多里,寬五十里,其間密佈脖頸上拴着鈴鐺的吠犬,人們連半步也不能過去。此時張敬達等將領的士兵尚有五萬人,馬有萬匹,但眾將四面張顧,不知往哪裏去好。十八日,張敬達派出使者向朝廷報告打了敗仗,此後便沒有再通音訊了。
李從珂極為恐懼,派遣彰聖都指揮使符彥饒,統領洛陽步兵、騎兵屯紮在河陽;符彥饒是符彥卿的二哥,而符彥卿排行第四,軍中稱符第四;兩兄弟的爹符存審當年便是李存孝收入賬下的,在討梁滅梁期間大小一百餘戰未嘗敗績;符家代出良將,因此關鍵時刻皇帝起用符彥饒守衛要地。
李從珂又令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統領魏州兵兩萬從邢州青山奔赴榆次;盧龍節度使、東北面招討使兼中書令北平王趙德鈞統領幽州兵從契丹軍陣之後出擊;耀州防禦使潘環糾合西路守戍的兵士從晉州、降州間的兩乳嶺出兵向慈州、隰州共同營救晉安寨,唐軍可說是精銳盡出了!
契丹主耶律德光把軍帳移到柳林,流動的騎兵過了石會關,還沒有遇到唐兵。
二十一日,李從珂下詔宣佈親征。雍王李重美說:“陛下眼疾還沒有好,不能遠路跋涉到風沙之地,為臣雖然尚在童稚之年,願意代替陛下向北方征討。”李從珂為將之時勇力過人,做了皇帝后自覺性命金貴了,本來就不想北行,聽了這些話,很是高興。但是張延朗、劉延皓和宣徽南院使劉延朗卻勸皇帝親征,李從珂不得已,於二十二日從洛陽出發,對盧文紀說:“朕向來聽說你有宰相才幹,所以排除眾議首先任用您,現在遭到如此禍難,你的好謀略都在哪裏呢?”盧文紀只是拜謝,但拿不出對策。
二十三日,李從珂遣派劉延朗監督符彥饒的部隊開赴潞州,為前線晉安寨的大軍去做後援。諸路軍隊自從鳳翔貪圖財物而推戴李從珂以來,日益驕悍不聽指揮,符彥饒雖勇,但也害怕兵士作亂,不敢用法度約束他們。
李從珂到了河陽,心裏害怕北行,召集宰相、樞密使討論進取的方略。盧文紀別的本事沒有,卻會揣度皇帝的心思,迎合皇帝的意旨說:“一來國家的根本,大半在黃河之南,契丹胡兵忽來忽走,不能久留;二來晉安的大寨非常堅固,況且已經派出范延光、趙德鈞、潘環三路兵馬去救援。河陽是天下的津渡要路,主上的車駕應該留在這裏鎮守,同時安撫南方和北方。可以暫且遣派近臣前去督戰,如果不能解圍,再向前進發也不晚。”張延朗也想借個因由來使政敵趙延壽解除樞要機務,便說:“文紀的意見是對的。”李從珂詢訪其餘的人,沒有人敢講別的意見。
澤州刺史劉遂凝,暗中和石敬瑭有來往,上表言稱:“皇帝車駕不宜越過太行山。”於是,李從珂便同大臣商議近臣中可以派去北邊的人。張延朗與翰林學士須昌人和凝等人都說:“趙延壽的父親趙德鈞帶着盧龍兵馬來勤王赴難,應該派趙延壽去與他會合。”二十四日,李從珂就派遣樞密使、忠武節度使、隨駕諸軍都部署、兼侍中趙延壽統兵二萬人開赴潞州。二十五日,皇帝去懷州。任命右神武統軍康思立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率領扈從騎兵開赴團柏谷,康思立本是晉陽的胡人。
李從珂憂慮晉安的軍事形勢,向群臣詢問對策,吏部侍郎永清人龍敏建議立李贊華(就是逃到後唐的阿保機長子突欲,先被賜名李慕華,后又改為贊華)為契丹國主,命令天雄、盧龍二鎮分兵送他歸國,從幽州趨向西樓,朝廷故意透露檄文講出這件事情,契丹主必有內顧不安的憂慮,然後選拔募集軍中的精銳之兵去攻擊他,這也是解圍的一種辦法。李從珂認為這個意見很對,而執政諸人擔心不能成功,議論之中竟然作不出決定。自此,皇帝的憂愁沮喪表現在神色之上,從早到晚只是酣飲悲歌,偶然群臣中有人勸他北行赴陣,便說:“你不要談這個了,石郎已經使我的心膽掉落地上了!”
十月初七,皇帝下詔普遍搜集天下將吏以及民間的馬,又發動百姓當兵,每七戶出一個征夫,自己準備鎧甲兵器,稱作“義軍”,定在十一月將“義軍”全部集中起來,訓練他們的戰陣知識和技能,這是採用張延朗的謀划。結果只得到馬二千餘匹,征夫五千人,實在沒有多大用處,但民間卻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騷擾。
屢敗契丹后,名將趙德鈞漸漸覺得自己一身無敵的本事卻用來給別人保天下太虧了,心中暗懷異志,想要乘着此時動亂奪取中原,所以當初才主動請求去救援晉安寨,皇帝命他從飛狐道出代州,繞到契丹之後,包抄襲擊其部落。趙德鈞請求把他在幽州用契丹降卒設置的三千銀鞍騎兵,從土門路向西進軍,皇帝准許了。趙州刺史、北面行營都指揮使幽州人劉在明領兵戍守在易州,趙德鈞路過易州,命令劉在明帶着自己的兵跟隨他行進。趙德鈞到了鎮州,任用董溫琪為招討副使,也邀他一起行動。又上表朝廷說自己兵少,須同澤潞的兵力會合,便從吳兒谷向潞州進發,十月十八日,到達了亂柳。當時范延光領受詔命統領所屬魏博兵士二萬人屯駐於遼州,趙德鈞又請求與魏博軍會合。范延光知道趙德鈞合攏諸軍,意圖難料,上表朝廷聲稱魏博兵已經入了賊境,不能再向南行軍數百里與趙德鈞會合,便停了下來。十一月初一,朝廷任命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依舊任東北面行營招討使;任用趙延壽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使,翰林學士張礪為其判官。初五,任用范延光為河東道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宣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李周為其副使。初六,任用劉延朗為河東道南面行營招討副使。趙延壽在西湯遇到父親趙德鈞,把所統兵馬全部歸屬於趙德鈞。皇帝派呂琦賜給趙德鈞敕告,並且犒賞了軍隊。趙德鈞的意圖是要兼并范延光的軍隊,逗留不肯前進,朝廷屢次下達詔書催促他,趙德鈞便引領部隊向北屯紮在團柏谷口。
前坊州刺史劉景岩是延州人,富有家財而且喜愛俠義,交結豪傑,家裏設置丁夫兵仗,當地人都懾服他的勢力強大,整個州縣無人能比,而主管當地的彰武節度使楊漢章治理無當喪失人心。朝廷下令在民間搜集馬匹和義軍時,劉景岩正趕上楊漢章率領步兵、騎兵數千人即將按期開赴集合,正在野外進行檢閱。劉景岩暗中使人破壞此事,散佈恐慌說:“契丹強盛,你們這些人肯定有去無回。”兵眾聽后感到害怕,殺了楊漢章,不去前線,擁護劉景岩為留後。皇帝不得已,十一月十二日,任命劉景岩為彰武留後,於此事可以看出皇帝對天下的掌控已經很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