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兒皇帝引狼入室
石敬瑭留在京城的兩個兒子右衛上將軍石重殷、皇城副使石重裔聽說石敬瑭起兵造反,躲藏在民間市井中;石敬瑭的弟弟沂州都指揮使石敬德殺了自己的妻子、女兒后隻身逃走,不久,被捕獲,死於獄中;石敬瑭的叔伯弟弟彰聖都指揮使石敬威不想牽連全家選擇了自殺。七月初二,朝廷抓住了石重殷和石重裔,誅殺了他們,並把藏匿他們的人家滅族。
雲州步軍指揮使桑遷上奏稱應州節度使尹暉驅逐雲州節度使沙彥,接收了他的兵馬,響應河東造反。七月十一日,沙彥也上表奏稱桑遷謀反響應河東,並且率領兵馬包圍了子城。
桑遷是惡人先告狀。沙彥說的才是真話,他突破包圍走出西山,佔據雷公口,第二天,收集兵士入城襲擊亂兵,桑遷敗走,軍城恢復安定。同一天,尹暉抓住桑遷把他押送到洛陽,朝廷把他斬了。
七月二十一日,范延光又攻下魏州,斬了張令昭,皇帝下詔把張令詔的同黨七個指揮使全部誅殺。
朝廷軍隊連連告捷,石敬瑭怕極了,派使者從偏僻小路求救於契丹,讓桑維翰草寫表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稱臣,並且請求用對待父親的禮節來侍奉他,約定事成之後,划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十六州給契丹。
劉知遠勸諫他說:“稱臣就可以了,用父親的禮節對待他就太過份了。拿豐厚的金銀財寶賄賂他,足以促使他發兵,不必許諾割給他土田,那樣以後恐怕要成中國的大患,後悔就來不及了。”
石敬瑭說:“高祖與阿保機同輩,明宗自然與耶律德光同輩,我雖然比耶律德光年長十一歲,但我是明宗的女婿,確是低人家一輩。從前阿保機都稱庄宗是朝定兒,我以父事現在的契丹主不丟人。”沒聽劉知遠的諫言。
表章送到契丹,耶律德光非常高興,告訴他的母親述律太后說:“孩兒最近夢見石郎派遣使者來,現在果然來了,這真的是天意啊!”便給石敬瑭寫了回信,答應等到仲秋時節,發動全國人馬來支援他。
八月初三,李從珂任用范延光為天雄節度使,李周為宣武節度使、同平章事。八月初七,應州奏報契丹三千騎兵進攻了州城。
張敬達設置了很長的包圍工事來攻打晉陽。石敬瑭任用劉知遠為馬步都指揮使,把安重榮、張萬迪的降兵都隸屬於他。劉知遠以法辦事,沒有私弊,對軍民撫恤一視同仁,因此手下都沒有二心。
石敬瑭親自登城視察部屬兵卒,坐卧在敵人的矢石投射範圍之內,他打年輕時起養成了樸實穩重、寡言笑的性格,自幼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隨李嗣源衝鋒陷陣多年,戰功卓著,本就勇悍,此時涉及到身家性命,自然更要在一線鼓舞士氣。
劉知遠說:“察看張敬達這些人築設高壘深溝,想作持久打算,他們沒有其他好的辦法,是不足為慮的。請您向各方派出走僻路的使者,經辦對外事務。守城的事很容易,我知遠一個人就能獨力辦理。”石敬瑭拉着劉知遠的手,撫拍他的肩背表示讚賞。
八月二十二日,朝廷任用成德節度使董溫琪為東北面副招討使,用來幫助盧龍節度使趙德鈞。李從珂派出端明殿學士呂琦(這時候覺得人家忠心可靠了)到河東行營犒勞軍隊,楊光遠對呂琦說:“請您附帶奏告陛下,請主上稍微減少晝夜操勞。賊兵如果沒有援兵,用不了多少天就可以平定;如果他石敬瑭勾結契丹來犯,那就放契丹進來,一次戰鬥就能把他和契丹一起打敗。”因楊光遠確實大勝過契丹,李從珂聞奏很是高興,又聽說契丹答應石敬瑭在仲秋時節發兵來支援他,便幾次督促張敬達緊急攻打晉陽,但攻不下來。
每當張敬達大軍構築工事,往往就遇到風雨天氣,很長的包圍工事被水浸破壞,竟然接合不攏。但被包圍的晉陽城中也日益窘迫,糧食儲備同樣因浸泡而短缺。
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終於大舉發兵,親自統領五萬騎兵,號稱三十萬,從代州揚武谷向南進發,旌旗連綿不斷達五十餘里。代州刺史張朗、忻州刺史丁審琦領兵繞城自守。契丹大軍經過忻州城下時,耶律德光指着城頭向左右言道:“這丁審琦就是忻州本地人,如果我們攻城,他為保家鄉,必定會全力拚死拼活,所以沒必要在此地耽擱時間。”耶律德光就沒派人去誘降挾脅丁審琦,領兵逕自繼續向南。
九月十五日,契丹主到達晉陽,把兵馬布列在汾北的虎北口,先派人對石敬瑭說:“我打算今天攻打賊兵,行不行?”石敬瑭派人馳奔通告他們說:“南軍力量很雄厚,不可以輕視,請等到明天議論好如何開戰也不晚。”石敬瑭的使者還未到達契丹軍營,契丹兵已經同朝廷騎將高行周、符彥卿(就是李彥卿,他也改回了本姓)打了起來。石敬瑭便派劉知遠出兵幫助契丹。
張敬達、楊光遠、安審琦用步兵列陣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輕騎兵三千人,不披鎧甲,直奔唐軍陣列。唐軍士兵看到契丹兵力單薄,爭相驅趕想立頭功,追到了汾水之曲,契丹兵涉水而去。唐軍沿着河岸向北進取,猛然契丹伏兵從東北山後湧出,衝擊唐軍,把唐軍截為兩段,唐軍大亂。契丹放開兵馬乘亂攻擊,唐軍大敗,在北面的步兵被殺近萬人,在南面的騎兵跑得快退回到晉安營寨得以保全了。
張敬達等收集餘眾退保晉安,契丹也領兵返回虎北口。石敬瑭俘獲了後唐兵一千餘人,劉知遠認為當前生死存亡之際,哪裏能抽出人手去看管降卒,勸石敬瑭把他們都殺了。
這天晚上,石敬瑭出北門,來會見契丹主。耶律德光握住石敬瑭的手,二人相見恨晚。石敬瑭問道:“皇帝遠道而來,兵馬疲倦,急切同唐兵作戰而取得大勝,這是什麼原因?”耶律德光說:“開始我從北面過來,以為唐兵必然要切斷雁門的各條道路,埋伏兵眾在險要之地,那樣我就不能順利前進了。我先派人偵察,發現斷路和伏險都沒有,這樣,我才得以長驅深入,知道大事必然會成功了。兵馬相接以後,我方剛抵戰場氣勢正銳盛,而彼方圍城多日氣勢正沮喪,如果不乘此時急速攻擊他,曠日持久下去,張敬達等人都不是平庸之輩,那誰勝誰負就不可預料了。這就是我之所以速戰而勝的道理,不能用誰勞誰逸的通常的道理來衡量。”石敬瑭很是嘆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