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學東漸之大勢

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學東漸之大勢

第一百四十四章西學東漸之大勢

“你們多是我六藝學院之學子,也是朕的學生,亦或各省新秀,那也是朕的子民。今日西去,路途艱險,望各位一路保重,待他日歸來,朕親自為你們接風洗塵!!!”

望着眼前一個個年輕的面孔,想着此去萬里迢迢,無邊無際的大海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風暴、海嘯等自然災害,海盜、殖民者等**,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喪命,王大官人的心便有些沉重。但是凡事都不可能因噎廢食,這些名義上的使者,事實上的留學生去西方是為了大明的將來!

雖然王維來到大明改變了許多的東西,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就拿王維主持製造的火器來說,也曾在使用中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後來在各方的幫助之下才算是製造出來。甚至於王大官人還使出過開火槍館的昏招,這一件件都深深的證明着一個人改變不了整個世界,只有點出火星,放出火種,才能燎原!而王維給自己的定位便是施放火種的人,而此刻火種已經放逐,只待燎原!!!

“學生定當不負陛下重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已經登船的眾學子和領導人員高聲回道,聲音震懾住了整個港口……

看着遠去的船隊,王維矗立良久,直到海天的交界處再也沒有船隊的身影,王大官人才緩緩收回目光。運送留學生的船是鄭家的大船,為了護送這批留學生,王大官人命令無敵君王號和新下水的六艘戰船為他們護航,護送他們南下。在福建泉州,無敵君王號等七艘戰船將會將護衛工作交接給鄭家船隊,由鄭家一部分的武裝船隊護送這批留學生前往歐洲。

在這批船隊出發前,艾儒略神父就已經派遣了耶穌會中國區的代表前面開路,以保證這一路的順暢。本來按照艾儒略神父的意思,是打算現行派遣人員返回歐洲向教廷做申請,但是王維卻沒有同意,因為這一來一回就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王大官人可等不了這麼久。無奈之下,艾儒略神父才跟王維商討出了這麼個方法。

至於這批留學生到達歐洲被不會教廷被當成異端給燒死,王大官人實在是沒有那份兒閑心了,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餘下的就只能看留學生自己了。

……

沒有時間留給王大官人操心,那邊剛送走了留學生,這邊王維就需要思考的是那個教堂學校開在哪裏比較合適,是放在松江這個大明的對外開放的前沿,還是放在如今的大明都城南京。學校建在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不僅僅關繫着學校的將來,來華傳教士的將來,那甚至會關係到整個大明的將來!。

艾儒略神父是比較傾向於將學校建在南京,因為南京畢竟是大明的都城,對於他們傳教有着先天的優勢。至於王維則是更傾向於建在松江這個大明的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一個人的視野對於他的發展很重要,視野的大小決定着成就的大小,如果學校建在松江,那麼這個與外交流頻繁的新興城市會給每一個學子不一樣的視野。但與此同時,王大官人又有一個擔憂,松江距離南京有一段距離,學校建在這裏不易管理和監督。

就這樣,王大官人糾結了許久任然沒有下決定。直到一天下午,王維在與美麗的瑪麗小姐交談並幫助她學習漢語的時候,不時的出神,引起了瑪麗小姐的注意。當問清何事後,瑪麗小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王大官人。開始的時候,被美女注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慢慢的王大官人感覺有些不對了,直到王大官人被看得渾身發毛,才忍不住發問。

“咳……親愛的瑪麗小姐,為什麼這麼看着朕,難道說,你對這件事有些什麼看法?”王維向瑪麗問道。

“尊敬的陛下,其實這件事很簡單,既然您有這樣的想法,那何不如在南京和松江各建一所教堂學校!您和艾儒略神父都會很滿意,從而不會因此產生矛盾。”瑪麗用怪怪的眼神看着王維,莫名其妙的說道。

“對啊!朕怎麼沒想到!”王維一拍腦袋,忽然感覺自己似乎開竅了,但是隨即王大官人又皺眉道“但是那些書只有一份兒啊……”話還沒說完,王大官人就住了嘴,因為他忽然想到這書是可以抄錄幾份兒的嘛!!!

“只是……如此一來,松江府的學校豈不是仍然不易管理和監督嗎?”王維再次皺眉問道。瑪麗小姐卻只用了一句話就打消了王維的顧慮。

“學校還需要嚴密的管理和監督嗎……”

發人深省啊,沒有一定的自由,被嚴格的縛束着,能有所成就嗎?

最後,王維拍板做了最後的決定,先於南京創建一座教堂學校,先行翻譯並教授西方典籍,等到有所成就后,松江建造另一所教堂學校。再抄錄幾份兒分別派送六藝學院和松江教堂學院。至於這教堂學校的名字,王大官人決定就使用‘七千部書’為學校命名。雖然‘七千部書學院’很繞口,但其意義深刻,不是其他名稱所能替代的。

……

後來的歷史這樣記載,派遣留學生和七千部書學院代表着,大明時期的西學東漸從發展期進入了**期,這代表着大明終於睜眼看世界了……

明末的西學東漸中,雖然出現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譯的書籍,但這些書籍未能受到當時一般社會的重視,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發達的商業出版界,因此雖然西學書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僅流通於少數有興趣的士大夫階層。

例如明末清初,教士艾儒略所撰的《職方外紀》中,曾對歐洲國家的學校制度加以介紹,但未受當時士人的重視,也未影響中國的教育。

然而七千部書學院的成立,使得這一現象被徹底打破,西方的哲學、天文、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學、地理、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應用科技、史學、文學、藝術等大量傳入大明,對於大明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大明的士紳、百姓等各個等級開始廣泛、大膽、沒有心理負擔的認識和使用西方的知識、文化,大明的。而不是像清朝那樣夜郎自大,大多數人根本不重視甚至排拒西學的存在!不把西學看作是與中學對等的學術文化,西學只被看作是“夷學”!認為其中雖有可取之處,但其地位遠不及中國學術思想。

此時最常見的一種說法,便是“西學源出中國”,認為當下一些中學不及西學的事物,其實是中國古代已有而傳入西方,但中國本身反而失傳的事物,如黃宗羲認為一些數學原理是周公時代西傳的。王夫之認為西學大多是“剽竊中國之緒餘”。錢大昕認為西方天學算學,是習自於在中國已失傳的祖沖之的著作,這樣的看法使得當時人能很安心承認並學習這些西方較優越的學術。

派遣留學生和七千部書學院的建立標誌着,西學東漸大勢的到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之我為皇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之我為皇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學東漸之大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