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大夏東起遼渤之海,西達九島之湖,北通蠻荒之地,南抵兀山之脈,看着疆土無邊,幅員遮天,盛榮千百年……
季二十一年,九月秋。
正值壯年的玄宗夏政突發疾病一卧不起,面對這等突發情況,加之皇室子弟多數年幼,尚無登帝的合適人選,後宮便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太子之爭,朝綱也開始變更,爭權的爭權,謀利的謀利。
臘月雪。
朝政已形成左右相分庭抗禮,左相石謙支持立僅七歲的嫡皇子夏立風為太子,然則右相謝耀反對,支持以最為年長的夏立祁為太子,兩方爭執不休……
後來,後宮千變萬化,劉貴妃用計陷害皇后,誣告皇後為子求榮,用毒謀殺其他嬪妃及年幼的皇子們,甚至連她的祁兒也險些喪命。
此事一出,又逢玄宗駕崩,右相捏住時機,將左相一脈徹底打壓,石謙被發配到邊疆,而皇后謀殺皇子的罪名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最終落得個皇場斬首,以示天下。
而七歲的兒子夏立風被帶入皇陵為那些死去的皇子陪葬,事後被稱為“鳳落之變”。
而後,後宮內再無人與劉貴妃相爭,夏立祁被立為太子,掌朝綱攝政,劉貴妃聽政,右相輔政。
三年後,西域小國聯盟,向大夏征戰討伐,又逢十八歲的夏立祁稱帝,他心中豪氣衝天要親自出征,結果輕敵敗北,九島之湖失守,落得倉皇東顧。
謝耀進言祁帝,應當召回夏立青挂帥,這個從小就被玄宗送去求道的三皇子。
祁帝才想起“鳳落之變”,他同胞兄弟皆死於皇后之手,唯獨事後來了一趟的三弟,詢問一些皇城的大體情況,便連夜匆匆離去,才免於禍亂。
待半月,夏立青踏馬而來,祁帝封他為靖王,再次起兵西征平亂……
二年秋,靖王奪回九島之湖,一舉攻破墨城,西域聯盟就此潰散,並被靖王征服,必須每年向大夏進貢。此後,靖王名聲大起,成為整個大夏敬仰的英雄人物。
祁帝三年。祁帝仍覺得大夏不夠廣闊,命靖王南征兀山之脈的南國,南國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盛產糧,易養蠶,但南國人最喜歡的卻是養蠱。
而靖王反對攻打南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何況我大今已是疆土無邊,幅員遼闊。”
二人見解不同,出現了分歧,最終祁帝下了皇旨,強行讓靖王攻打南國。
靖王被迫南征,攻打南國不盡全力,又加上南國憑藉兀山地勢,鳥獸飛蟲,戰爭拖拖拉拉打了一年,靖王也沒攻下兀山。
祁帝大怒,欲要召回靖王,而靖王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三日後,靖王一夜突襲孤城,攻下兀山,南國不敵,被迫向大夏俯首稱臣,每年都要進貢大量的物資,並且早被當作質子的南國皇子百越謹,此後在大夏皇城活得不盡人意,遭受諸多屈辱。
入秋,靖王凱旋而歸,滿城歡喜,風頭早已蓋過當今皇上。而太后劉婭覺得靖王功高已蓋主,讓祁帝為靖王設宴慶祝,已好“杯酒釋兵權”。
靖王一氣之下,大罵祁帝陰卑,震碎黃金戰甲,絕意道:“此生覺不認他這個皇兄”。便踏着來時的戰馬,絕塵而去,事後三軍將士得知,卸甲於皇城外,各自縱馬走江湖,歸故里。
這事被稱為“靖離之變”,事後祁帝派兵四處尋找靖王,再無他的任何消息……
五年匆匆而過,沒了靖王的影響,大夏如今兵衰文盛,各方虎視眈眈。
大夏之北,部落民族集居之地,遭逢三年大旱,草原演變荒漠。
還以游牧為生的部落民族苦不堪言,為取求生存之道,可汗拓跋水澤親自出使大夏,向祁帝借取糠糧,以救百族於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