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貳
拾貳
在史可法的感化之下,治軍無方的興平伯高傑,終於自告奮勇,願率領所部向北推進,規復中原。
高傑原駐離揚州不遠的瓜洲。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覺得他跋扈不馴,因而調靖南侯黃得功駐儀征,作為牽制。高傑自然忌他,但因為黃得功的兵力比他強,不敢輕易動手,只是在等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黃得功有個認作同宗,以兄弟相稱的好朋友黃蜚,放了山東登萊總兵,預備到任,請求黃得功派兵保護。黃得功心熱,親自領了三百精兵,往高郵一帶去迎接黃蜚。不想這一下引起了高傑的誤會。
高傑得到副將胡茂傑的報告,以為黃得功是藉此因由,預備突襲,正好趁此機會下手。於是親自挑選勁卒埋伏,等黃得功走到土橋地方,正下馬解鞍吃午飯的當兒,高傑的伏兵盡發。猝不及防,黃得功幾乎被擒,隨行三百精兵則無一得免。
不但如此,高傑還趁主帥不在之際,發兵攻黃得功的駐地儀征,頗有“斬獲”。黃得功憤不可遏,上書弘光皇帝,訴明冤屈,表示要與高傑決一死戰。
這是鬩牆之爭,萬萬不可。史可法派人調解無效,只好親自參與。恰好黃得功喪母,史可法親來弔孝,跟黃得功說:“土橋之役,天下不管賢愚,都知道是高傑的不義。如果,黃將軍你能夠為國息怒,那麼你就一點不錯了,錯處全在高傑。這一來,黃將軍你豈不是收大名於天下?”
黃得功是愛惜聲名的人,聽得這幾句話,久久不解於心的憤怒算是減了。但所傷過多,這口氣總還是咽不下。
於是,史可法便告訴高傑,責成他賠償黃得功損失的馬匹,同時送了一千兩銀子的奠儀,遣派使者到儀征,拜奠於黃太夫人靈前,禮數非常隆重。黃得功一看如此,只好嘆口氣,忍了下來。
這一切,都出於由南京出奔,投在史可法軍中的侯方域的策劃。
而高傑自知理屈,也自知不敵黃得功,所以對於史可法出面調解,挽救了他的一場大難,感激異常。他知道史可法的忠心,要想報答,最好的辦法也就是盡忠,因而才有自告奮勇,領軍北上這一番令人感奮的舉動。
“高將軍,英雄不世之業,全在此舉。老夫預賀,馬到成功!”史可法在餞行的筵宴中,舉杯相敬,“此去需人匡助,我想舉薦一位文武兼資的名士,高將軍以為如何?”
“好極了!多謝,多謝。只不知這位名士在哪裏?”
“喏!”史可法指着陪客說,“侯尚書的少君侯方域。”
“噢,噢,原來是位大名士!”高傑很客氣地說,“只怕委屈了!”
於是彼此施禮,互道仰慕。第二天,侯方域就隨着高傑的大軍,沿着黃河向西開拔。
不久,到了歸德。這是侯方域的家鄉,自然回家省親。
在歸德的高傑,得到一個消息,說駐在睢州的總兵許定國,打算投降清朝,並且接受了已到山東的清太宗長子肅親王豪格的要求,遣子先行,作為人質。高傑將信將疑,派人通知許定國來見,許定國託詞不來。
“他不來我去!”高傑向河南巡撫越其傑、巡按御史陳潛夫說,“兩位跟我一起走。”
陳潛夫是豪傑之士,而且年紀也輕,欣然樂從;越其傑卻面有難色——他是馬士英的親戚,衰邁無用,膽小如鼠,聽說許定國態度曖昧,生怕此去送死,所以不願同行。
“你不走怎麼辦?”高傑很不客氣地說,“除非你不當河南巡撫!地方官連自己的地方都不敢去,太不像話了。”
越其傑無奈,只好同行,而另有一個人想跟着去的卻去不成,就是侯方域。
“方域兄,你難得回家鄉,多陪一陪老太爺。我在睢州總還要住幾天,你隨後趕來好了。”
侯方域接受了他的好意,也因此逃出來一條命。
既到睢州,許定國不能不出城迎接,也不能不請“爵爺”進城駐節。
“將軍,”越其傑悄然相勸,“我看許定國靠不住,還是駐紮在城外的好。”
“怕什麼?”高傑眼一瞪,“許定國敢拿我怎麼樣?”
越其傑勸不住,只好跟着進城。許定國在總兵衙門,大張筵宴,找來好些出色妓女,吹彈歌舞,殷勤勸酒。高傑大為高興。
酒到半酣,方談正事。“許定國!”他直呼其名,“我派你往許昌、襄城這一帶佈防,你說,你什麼時候開拔?”
“爵爺,”許定國遲疑着答道,“起碼得半個月以後。”
“半個月?為什麼要半個月?”高傑大聲說道,“早有檄文,叫你預備,你拿我的命令不當回事,是不是?”
“我不敢!”
“那好,限你三天開拔。”高傑又說,“我聽到許多閑話,說你這個、那個。你要表明你的心跡,趕快走!”
許定國以子為質,是件極秘密的事,不想高傑也知道了。許定國暗暗心驚,越發起了戒備之意。一離睢州,說不定被繳了械,性命不保。且莫管他,好歹將他送走了,關緊城門,靜待肅親王兵到,是為上策。
誰知高傑不走,要親自監督許定國出兵。限期將到,毫無動靜,他可忍不住了,將許定國找了來罵:“你什麼意思,賴着不走?莫非在等清兵?你不要做夢!有我高傑在,不容你出什麼花樣!”
“哪裏,哪裏!”許定國惶恐地答道,“我是因為爵爺駐節在此,豈可不伺候。原想恭送爵爺出境,立即開拔,既然如此,明天就走。”
許定國退了出來,召集親信,秘密佈置。最要緊的一步棋,是找一百多名妓女,睢州不足,派人到鄰近各地去找。找齊了還得經過一番教導和挑選,第一等的侍奉貴人;第二等的陪伴高傑的賓僚佐屬;第三等的招待那五十名親兵。
“許總兵真夠朋友!”高傑的親兵都這樣子說,因為他們每人分配到兩名妓女,左擁右抱,跌入從未到過的溫柔鄉。當然,依紅偎翠,酒到杯乾,無不大醉。
不醉的是陳潛夫,他心裏疑惑,許定國巴結高傑是出於“畏”而非“敬”,對那五十名親兵亦如此優遇,莫非意存籠絡,想利用此輩對高傑有何不利的舉動?到得明日,倒要好好查個清楚。
等不到第二天,當夜就有動靜。一聲炮聲,驚醒了陳潛夫,只聽呼嘯之聲,由遠而近,似乎發生了兵變。
他這幾年都在前線,出生入死不知多少次,心雖疑懼,卻還鎮靜。越其傑卻嚇壞了,赤腳跳下地來,拉着陳潛夫的衣袖,瑟瑟地發抖,口中只是喊着陳潛夫的別號:“元倩,元倩!”
“傑老,你沉住氣。看看再說。”
睡在外屋的長隨,也都趕了來探問消息、照料。他們要點燈,陳潛夫不許,只命令各自穿着停當,帶上武器,準備自衛。然後他躍上牆頭去探看究竟。
一看便知不妙,燈籠火把,手持短刀,有二十多個人,直撲中間那座巨宅——高傑的行轅。陳潛夫心想:親兵呢,怎麼一個不見?
這樣困惑地想着,突然意會,叫聲:“不好!”一翻身跳下地來。
“元倩,元倩,怎麼回事?”
“傑老,大事不好。不過你不要慌,趕快上馬,走!”陳潛夫又說,“噢,官服不能穿!”
越其傑已嚇得將要癱瘓了,由他的長隨,七手八腳替他脫官服,扶上馬,開了後門,由陳潛夫一馬當先,從冷僻小巷中曲曲折折繞了過去,在一家大宅門第,停了下來,擊着銅環叩門。
應門的是一個白鬍老頭,拿燈籠一照,趕緊躬身肅客:“原來是陳大人,請,請!”
“你家主人呢?”
“到浙江衢州避難去了。”
“噢,”陳潛夫說,“今天我們要在你這裏打攪一宵。你不必照料,也不必聲張,只管你自己去睡,我們坐一夜,明天一早就走。”
話雖如此,那老者還是送了茶水來,再三致意,說是家無主人,時世艱難,簡慢不周。陳潛夫將他敷衍走了,才告訴越其傑,這家人家姓湯,睢州世家。主人叫湯契祖,豪俠尚義,本來想投到他家,必可得到庇護。如今只好天一亮看情形,分散着混出城去。
“情形不知道怎麼樣?”越其傑愁眉苦臉地說,“高將軍那五十親兵,能不能保護得了他,大成疑問。”
“豈僅成疑問?高將軍一定遇害了!那五十親兵根本就不能抵抗。”
“怎麼呢?”
“你明天看好了。”
陳潛夫心中的猜測,一點不錯。當時炮聲驚醒了醉夢中的親兵,想起身戒備時,一左一右兩名妓女,死拖活纏地拉住了他們的兩隻手,有的軟磨,有的硬壓。就這糾纏不清之間,許定國的大隊已到,五十親兵,無一能活。
當然,高傑是怎麼樣也保不住性命了。
於是高傑所部,回師攻睢州。許定國攜帶家小細軟,星夜出城,投降肅親王豪格,接着帶領清兵渡過黃河,入儀封、下考城、破睢州、薄歸德。侯方域秉承老父之命,家眷避入深山,他隻身又往東走,打算着重回史可法帳下。
而攜着桃花扇的蘇崑生亦正一路往西而來,走到徐州地方,只見敗兵潰竄而下,才知道歸德已經失守了。
蘇崑生跨一頭瘦毛驢,背一個青布包裹,正走在徐州東南六十里的呂梁濱上——泗水自徐州東南過呂縣南,水上有石樑,稱為呂梁洪。照《列子》這部書上說,孔子曾經在這裏眺望過,當時的奇景是“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如今卻是通漕運的要道。嘉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陳洪範疏浚呂梁洪,兩岸石堤,水陸并行,土人喚作呂梁濱。
呂梁濱上,潰兵亂鬨哄由西北而來。前方吃了敗仗,在後方卻不像斗敗之雞、喪家之犬,依然橫衝直撞,當著凶焰的,無不遭殃。蘇崑生見此光景,本待折回,只是受了香君重託,不能輕罷,心裏打算,好歹要趕到徐州,打聽歸德情形,再做道理。
驀地里一聲“唗!”,蘇崑生只覺得身子突地往前一衝,幾乎跌下驢背,定睛看時,那頭小毛驢的短韁,已經捏在一名軍服不整的士兵手裏了。
“總爺!”蘇崑生賠笑問道,“有何見教?”
“你說的啥?‘孔夫子的卵脬,文縐縐的’,俺不懂。”
“噢,噢,我是說總爺攔住我,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
“對了!俺跟你借一樣東西。”
看他態度倒還和善,蘇崑生略微放了些心。“請問總爺,要借什麼?”他說,“我身無長物,只怕不能效勞。”
“喏,俺要借你這頭驢子用一用。”
蘇崑生大驚,“這……這……”他結結巴巴地說,“千里長行,全靠這頭牲口,總爺,你請高抬貴手。”
“他娘的!”那人翻臉了,“敬酒不吃吃罰酒,你替俺滾下來!”
說著,便抬起左臂,使勁往外一推。蘇崑生在驢背上哪裏還坐得住,滾下地來。小毛驢自然是被牽走了。
“總爺,總爺!”他實在少不得代步的牲口,氣喘吁吁地趕了上去,一把扯住那士兵的衣服,同時跪了下去,“總爺開恩!”
“開恩?開你娘的×!俺送你回姥姥家。”
話完腳起,抵着蘇崑生的肩,使勁一踹,“撲通”一聲,蘇崑生掉到了河裏。
亂世人命不值錢,而且水流湍急,逃難的人想救也不能。只見蘇崑生一個身子時沉時浮,直往下游漂了去。
漂不多遠,遇着一隻泊在柳蔭下的船,蘇崑生彷彿聽見有女人在喊:“駕長,駕長!行行好,把那個人救上來!”
真正是遇救了!蘇崑生只覺得突然間頭髮一緊,痛徹心肺,悠悠晃晃的三魂六魄,重複歸竅——船家抓着蘇崑生的髮髻,將他拖上了船,覆在船舷,使勁壓腰。蘇崑生嘔出許多水來,眼珠能夠翻動了。
“還好,還好,活着!咦,”那女聲顯得驚詫,“這不是蘇師父?”
蘇崑生也覺得聲音好熟,張開昏花雙眼來看,彷彿是李貞麗,但如何不是珠圍翠繞,竟是貧婦打扮?只怕不是!心裏轉着念頭,卻苦於氣息微弱,還說不出話來,只又將眼閉上了。
“駕長,駕長!莫非他又死過去了?”
“不礙了!落水的人,魂靈還不曾歸竅,且讓他息一息,灌一碗薑湯下去,才開得了口。”
“果然是貞娘!”蘇崑生說,“不想在這裏相遇,又不想是你救了我一條老命。貞娘,你如何落得這般光景?”
“唉!說來話長。”李貞麗嘆口氣,“蘇師父,你怎的在這裏落水?”
“我也是說來話長。”蘇崑生一身濕衣,凍得發抖,“好冷!”
這就無暇敘舊了,李貞麗喚船家將他領入后艙,脫下濕衣服,裹衾而坐。然後取了一塊碎銀子,囑咐船家上岸,設法買一身舊衣服,再沽一壺酒來。
於是蘇崑生便隔着艙壁,與李貞麗互談行蹤。他略略敘了此行的經過,便即問道:“貞娘,你既入田府,如何又在這裏?”
“唉!當初母代女嫁,原也覺得老死風塵,不是回事,想覓個歸宿。誰知大婦不容,初到的那天,就受凌辱。”李貞麗用哭聲說道,“半夜裏把我揪了出來,一頓毒打,幾乎半死,至今傷痕還在。”
“可憐,可憐!”蘇崑生大為不忍,“那田仰莫非就眼看你受雌老虎的荼毒,也不替你出頭?”
“出什麼頭?老頭子自己都頂燈台跪了一夜。第二天勒逼之下,將我賞與一個老兵做妻房。唉!”李貞麗黯然長嘆,“想起在秦淮河的日子,就像一場夢。”
蘇崑生也是嗟嘆不絕,而且又上了一樁心事。李貞麗彩鳳隨鴉,也須替她做個打算,因而問道:“既是轉嫁,貞娘你如何又在這條船上?”
“這是漕標的報船,老兵上岸下文書去了。”李貞麗問道,“如今我也要尋着侯相公,方能替我做主。只是茫茫人海,哪裏去覓他。”
“貞娘,你休着急!等我慢慢來想個計較。”
縱是兵荒馬亂,干戈流離,也還不忘苦中作樂,方排遣得了這前路茫茫,朝不保暮,想起來便揪心的歲月。因此,徐州雖是危城,百業蕭條,只有酒樓茶館,卻與旅舍跟車船牙行,一樣的生涯鼎盛。
蘇崑生講妥了一家鬧市的茶館賣唱,門口貼出梅紅箋的海報,大書:“固始蘇崑生清唱候教,日夜兩場。”
日場過午就開始了。蘇崑生頭戴方巾,身穿海青,手搖摺扇,踏上歌壇,先自四下打量了一遍,然後拱手說道:“在下蘇崑生,落拓江湖,投老思歸。誰知鼙鼓聲急,硬生生敲斷了歸夢。進既不能,退亦不可,客里光陰,着實難堪。聊獻薄技,娛賓兼以自娛。只是又無弦索,又無簫管,自敲着檀板,獨口清唱。客官休嫌乏味,只當我蘇崑生別創一格的吹簫吳市。”
也真有慷慨的人,聽到“吹簫吳市”這句話,便有人拋過來一塊銀子,恰好落在蘇崑生腳下,撿起來一掂,約莫有五兩重,倒覺得沉重得無法承受了。
“這位客官,如此厚賜!”他雙眼潤濕了,“教我何以為報?”
“說什麼報不報?”那人是個赤紅臉,鬚眉虯張,儀觀甚偉,扯開一條黃鐘大呂的嗓子嚷道,“這世界,哪個不虧負了人?閑話少說,大家都是慕名來聽你唱曲的,休白耽誤了工夫。”
語言不甚客氣,卻是實在,蘇崑生拱手答道:“見教得極是。看客官不是喜歡那‘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人,待我伺候一闋‘逃海’。”
這是蘇崑生見他的容貌,彷彿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觸機想起《紅拂記》中的曲文。“逃海”一闋,蒼涼悲壯,必合此人的脾胃。
果然,那人微微頷首,凝神側耳。蘇崑生微咳一聲,擊板唱道:
“一鞭殘角斗橫斜,猛回頭壯心猶熱。帝星明復隱,王氣見還滅。漫自評騭,打疊起經綸手,王霸業。逶迤山徑墮黃葉,雁外流霜月。迢迢去路賒,地北天南,夢魂難越。無端車馬嘆馳驅,從征又與家鄉別。
坐談間早辨龍蛇,把袖裏乾坤,做夢裏蝴蝶。恨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發,空跌雙靴。只因為,自認做豐沛豪傑,因此上,小覷了韓彭功烈。所事撐達,與他爭什麼鳳食鸞棲?我自向碧梧中,別尋枝節。
搖落長途里,西風分外冽,秦娥夢斷秦樓月。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柳色年年傷別,西望長安,哪裏是雲中宮闕?
空打熬……”
正唱得凄涼激越,滿座如醉如痴之際,忽然有人失聲長號,打斷了歌唱,帶來了驚愕。都轉臉看時,是那赤紅臉的漢子,掩着臉,踉踉蹌蹌地痛哭而去。
“是怎麼了?”
彼此相顧低問,無人能夠回答。但想一想也就明白了,那人是“傷心人別有懷抱”,多半是為了“西望長安,哪裏是雲中宮闕”這句曲文,想起北面的胡地衣冠,忍不住生出亡國之痛。
“倒是我的不是了!”蘇崑生尷尬地說,“待我另外伺候一段,博諸公破顏一粲。”
蘇崑生特為挑了《東郭記》的一段來唱——這本傳奇,別開生面,明是罵那“墦間乞余”、驕其妻妾的無恥齊人;暗中是罵魏忠賢的閹黨乾兒。全本四十四齣,出目都用《孟子》上的話。他此刻所唱的一出,名叫“鑽穴隙”,描寫齊人“偷”他小姨的光景:
“嫁得夫君豪壯,會溫存更復情長,所恨情兒太廣,偷覷姨娘。妝枱邊、枕簟上、綉簾旁。
忽來天上,幸得嫦娥傍,含羞上床,妖艷真無雙。更有姨娘,知趣長陪講。嬌模樣,令人懷想。喜吾妻不甚防。春寒已往,新夏神情爽。
心兒暗傷,不奈這風魔狀!怪那兒郎,冷處來挑講。他情兒廣,令人悒怏,我時時淚幾行。
想着他朝朝繡戶把人張,眼去眉來直恁忙。恨當初不共效鸞凰,到而今可是難依傍,只落得一水銀河隔兩廂。
見了俺親親姐姐日濃妝,靜夜相偎共玉床,有時攜手出蘭房,不禁冷眼生凄愴。妹自孤單姐自雙!
為覓紅芳,俏俏輕輕過畫堂,斜凝望,那多嬌可是試蘭湯?解羅裳,金蓮倚處香飄蕩,玉體窺時室渺茫。尋方向,那門邊隱隱些兒亮。鑽他明朗,鑽他明朗。
不住姨娘,語語聲聲意態狂……”
正唱得起勁,聽得有趣,蘇崑生忽然停了下來,道聲:“獻醜,獻醜!”便待下壇。
“怎的不唱了!”台下有人抗議,“勾起人的興緻來,憑空又閃了去,卻不是作弄人?”
“正是!昆生,你接着唱。”
說話的是侯方域——蘇崑生原是弄的玄虛,只為徐州城太大,人海茫茫,不知哪裏去覓侯方域。因而以賣唱為名,掛出幌子。他心裏琢磨,除非侯方域不在徐州,萬事全休,不然,一定會聞風而至。如今果然收效了。
侯方域見他輟唱,知道是為了急着要跟自己見面,已經相遇,不爭此一刻,所以那樣說法。蘇崑生有他這句話,自然放心,便依言將那出“鑽穴隙”唱完。茶博士還在拿着簸籮替他斂錢,他卻顧不得了,匆匆走到侯方域面前,拉了他就走,走到門外,將那張海報扯了下來,揉成一團,順手拋掉。
“怎麼?”侯方域問道,“不‘候教’了?”
“原是候你的教!”蘇崑生說,“尋得你好苦。”
“噢,”侯方域愕然,“你特地來尋我?何事?”
“說來話長。且到貞娘船上敘話。”
侯方域越發詫異,張眼望了一下,拉着蘇崑生說:“來,來,且借這酒店坐一坐,細細說與我聽。”
於是借酒店的座頭,蘇崑生從香君守節談起,一直敘到巧遇貞娘,將個侯方域聽得傻了。
“聽來真似一本傳奇。”侯方域定定神,將蘇崑生的話細想了一會兒,想起一件大事:“那柄桃花扇呢?”
“在貞娘船上。”
“船在哪裏?”
“在城外。”
那隻漕標報船,就泊在南門城河,上得船去,相見如夢。少不得又是蘇崑生敘一遍遇侯方域相見的經過。貞娘又驚又喜,只是心裏亂糟糟的,千言萬語,不知說哪一句好。
“罷,罷,如今且商量行止。”蘇崑生說道,“我也回不得家鄉了,依舊轉回南京。侯相公,你呢?”說著,取出那柄扇子,交到侯方域手裏。
一見鮮血點染的桃花扇,侯方域又憐又痛,神魂飛越,只是回憶着媚香樓頭的旖旎歲月,竟忘了說話。
“侯相公,我出門的時節,香君說道:‘千愁萬苦,俱在扇頭。’你休辜負了她那一片痴情。”
“我不敢!”侯方域惶恐地答說,“哪怕阮大鋮羅網再密,我也要趕回南京去見一面。貞娘,你又如何?”
“我自然也想念香君。只是——”
只是那老兵牽纏,身不由己。蘇崑生懂她的意思,便即說道:“那位總爺,倒是老實人。你看,昨日見面,跟他說要移船回城,尋訪侯相公,他便移船到此。我看是個好商量的。”
“如何商量?”
“與他幾十兩銀子,勸他另娶一房妻小。”
“說得是!”侯方域連連點頭,“夫婦總要匹配,彩鳳隨鴉,鳳既委屈,鴉亦非福。還是勸他另娶的好。”
“好是好!”李貞麗軟口氣,“唉!就一樣不好。”
“怎麼?”
“哪裏來的幾十兩銀子?”
“不要緊!”侯方域看一看天色,“事不宜遲,我趁早進城去一趟。”
“進城,”蘇崑生問道,“去借銀子?”
“對了!兩三百兩銀子還借得着。”
“既如此,我隨侯相公一起進城。”蘇崑生說,“先覓定了住處。等一談妥,貞娘便好離船,大家住在一起,再商量行止。”
諸事順利,到最後卻出了難題。官府“封船”,潰兵亂搶牲口,要覓代步之具,卻如登天之難。
“失算了!”侯方域說,“早知如此,倒不如借他的報船一用。”
“真的無法,只有偏勞這兩個夥計。”蘇崑生拍拍腿說,“只是貞娘小足伶俐,如何吃得起這長途跋涉之苦?”
相對無語,一籌莫展,唯有以酒解愁。
侯方域一面喝悶酒,一面在心裏盤算,好久,問出一句話來:“貞娘,你可會騎馬?”
“哪裏會?!”
“這就無法了!男女共騎,有傷風化。”侯方域說,“不然,我設法去找兩匹馬,總還辦得到。”
“侯相公,”李貞麗說,“只有這麼辦,你弄匹馬先回南京,我跟着蘇師父,設法隨後趕來。你看可使得?”
“只好如此!”侯方域站起身來,“我去找馬。”
一到南京,顧不得先投客店,侯方域就策馬直奔媚香樓。叩了半天的門,方始有人來應接。一見之下,大為詫異,應門的是個儒生打扮的老者。
“尊駕何事?”
侯方域不知如何回答,愣了一下問道:“足下貴姓?”
“敝姓藍。”
“藍?”侯方域皺着眉說,“這是我香君的妝樓,足下如何寓此?”
聽得這一說,姓藍的神態不同了,“尊駕,想來是侯公子?”他問。
“不敢。歸德侯朝宗。”
“果然是侯公子,幸會,幸會。我是藍瑛。”
侯方域也深感意外。這藍瑛,字田叔,是鼎鼎大名的畫士,久想識面,誰知竟在這裏邂逅!“原來是藍田老!”他很高興地說,“真是幸會。”
“彼此,彼此!”藍瑛拱手肅客,“且請上樓敘話。”
到得媚香樓上一看,光景大異昔時,最觸目的是當窗一張大畫桌,壁上懸着好些畫稿。看樣子這位畫師住在這裏,已有了些日子了。
“藍田老,我實在不明白,你怎的住此?”
“原是兵科楊龍友為我安排的住處。”藍瑛答道,“我與楊龍友筆硯至交,聽說他得意南都,特為從杭州買舟來訪。龍友倒是故人情重,着我暫時住在這裏,趁新貴滿朝,着實好賣幾張畫,做逃難的盤纏。這是俗不可耐的算計,侯公子你休見笑。”
“不敢,不敢。”侯方域緊接着問,“然則我那香君呢?”
“聽說選進宮去了。”
就這一句話,在侯方域便如焦雷轟頂,震得支持不住,頹然坐倒。藍瑛見他神色大變,彷彿盛暑天氣,突然中惡似的,也是嚇得心頭亂跳。
“侯公子,你……你是怎麼了?”
“咳!”侯方域長嘆一聲,搖搖頭不答。
他哪裏有心情跟這初見的朋友,細說究竟?一路來,馬上夢中,朝思暮想,無非香君的一顰一笑、萬千風情。一遍遍打算着,憧憬着,模擬着,是要與香君執手偎肩,細訴別後相思,誰知人去樓空,而且宮牆高峻。若說侯門如海,那宮門便是一座南天門。大海撈針,還可碰一碰運氣,人在天上,便如仙凡路隔,除卻夢中,何處相會?
這樣一面想,一面便覺得魂飛天外,渾身冷汗淋漓,像是要虛脫的樣子。藍瑛越發著慌,急急喚來書童,相偕走到廚下,七手八腳地弄來一碗紅棗薑湯,捧到樓上,看侯方域的神氣卻是好得多了。
“侯公子,請喝了這碗湯,定定心。”
“生受你。”侯方域顫巍巍站起身來,“我先告辭。”
“不行,不行!”藍瑛也是熱心腸的人,極力勸阻,“你身體虛弱,且將養一會兒。”
“實不相瞞,我須去打聽香君的消息,不然寸心無主,坐立不安。”
“向哪裏去打聽?”
“自然是到楊龍友那裏。”
“這又何必親自勞駕?”藍瑛說道,“着人去請了他來,不一樣嗎?”
一句話提醒了侯方域,再想到自己是阮大鋮要得而甘心的人,蹤跡能隱藏,自然要隱藏,於是他拱拱手說:“既如此,就費心了。”
“小事,小事!”藍瑛吩咐他的書童,“你去請楊老爺。只說有位楊老爺非見不可的貴客到了,請他即刻命駕。”
相見驚喜,但一提到香君,彼此都黯然了。
“只為聖上感於‘萬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幾見月當頭’,今年元宵佳節,要選一班好角色來搬演阮圓海的《燕子箋》。禮部把曲中各妓,都傳了去過堂。香君自然列名,自然中選,送入熏風殿,聖上親挑又挑中了,派做正旦的角色。聖命難違,侯兄,你就提慧劍斬斷了情絲吧!”
這一縷情絲繫着侯方域的心,若是斬斷了,寸心飄蕩,喪魂落魄,如何使得?五中如焚的侯方域不理他的勸告,只問:“香君如今在哪裏?”
“自然是在教坊司。”
“不是在宮裏?”
“不是。”楊文驄說,“只是常到宮裏承應差使。”
壞了!侯方域暗暗叫苦。弘光帝好色如命,香君既然常到宮裏承應差使,難免奉召侍寢,只是這話問不出口。
“侯兄,”楊文驄看他容顏慘淡,彷彿索然無生趣的神色,心中大為不忍,便改了主意,不再勸他拋開香君,先安慰他說,“你休心急,容我緩緩圖之,讓你跟香君團圓。只是定不得准日子,你須耐心等待。”
這是好意,但侯方域卻生了疑心。如說香君常到宮裏,必承雨露,萬無再落入民間的道理。說不定是楊文驄自己將香君藏諸金屋。
然而這話也問不出口,須得設法迂迴試探。
心意一動,便有了計較。他指着壁上所懸的一幅《桃源圖》問道:“這是替哪家畫的?”
“大錦衣張瑤星先生,新修起一座松風閣,要裱做照屏的。”
“高明得很,位置點染,別開生面。”他搓一搓手說,“我倒技癢了!”
藍瑛愣了一下,會過意來,大喜離座,長揖到地:“若得侯公子品題一番,足為拙畫生色。”
“不怕寫壞了,我就獻醜。”
“哪裏,哪裏。求之不得。”
於是藍瑛一面命書童磨墨,一面親自將那幅畫取了下來,平鋪在畫桌上。侯方域拈筆在手,細細端詳了一番,在那空山煙雲、漁郎遙指的左上方空白處,落筆寫道:
原是看花洞裏人,重來哪得便迷津?
漁郎誑指空山路,留取桃源自避秦。
寫完詩又落了款:“歸德侯方域題。”然後放下了筆,回身看着楊文驄。
藍瑛方待讚揚兩句,話到口邊,愕然而止,因為楊文驄的神色有異,是生氣的樣子,不知為了什麼。
為了侯方域的那首詩。楊文驄一看就明白,漁郎是指誰?誑指空山,留取自避,言外之意,極其明顯。不能不有所辯解。
“侯兄,漁郎並未誑指,只是桃源路隔,可望不可即而已。”
“然則何以謂之為‘緩緩圖之’?”
“我是以鵲自擬,痴心想搭起一座橋來,好教織女牛郎相會。誰知牛郎竟是狗咬呂洞賓!”
這一說,侯方域既感且慚,改容相謝,“罵得好!”他帶着窘笑說,“原是不識好人心!”
聽這麼說,楊文驄自是釋然,一笑丟開,換了個話題:“侯兄,你可知道,陳、吳兩公又到金陵來了!”
“你是說定生、次尾?好極了,好極了!”侯方域很高興地問,“他們下榻何處?我有件大事待與定生細談,你聽了一定也欣慰。”
“什麼事?請快說。”
“等一等。等見了定生細談,省得我一番話做兩番說。”
“既如此,我們就走吧!”楊文驄說,“他住在二酉堂。”
天下書籍之富,無過金陵;金陵書鋪之多,無過三山街;三山街書客之大,無過蔡益所。他開的一家書鋪,就叫二酉堂。二酉是指湖南沅陵大酉、小酉二山,相傳這兩座山洞中,藏書極富。蔡益所所發售的書,上至經史,下及唱本,無所不有,確不愧“二酉”的嘉名。
當然,生意最好的是子午卯酉的大比之年。這年歲次乙酉,雖在國破家亡之時,依然不廢開科取士的盛典。只是考試只重太祖高皇帝與劉伯溫所創意,而到成化年間格式大備的八股文。也因此,三場考試僅重考八股文的頭場。說是只要把“宇宙者天地之乾坤”這一套陳腔濫調弄熟了,就能中舉,固不免過甚其詞。但揣摩風氣,卻是下場的舉子,在期前必不可少的功夫。
所謂“風氣”是文章的文氣。這幾年流行華腴典麗,過幾年又會注重清瘦峻峭,揣摩得法,便能高中。
揣摩要有範本,稱為“刻本”。刻本一共四種,第一種稱為“程墨”,是每一科主考的文章及下場舉子闈墨的精華合刊而成;第二種稱為“房稿”,是十八房考官所作;第三種稱為“行卷”,是舉人平日的窗課選萃刊刻;第四種稱為“社稿”,是各文社會課之文。
這四種刻本,最重要的是“房稿”。但在“復社”全盛時期,卻是復社的社稿特受重視。如今東林正人君子為馬、阮所仇視,復社好幾年不刻社稿了,所以依然是房稿最吃香。
各大書鋪,三年一次的大生意,就刻印房稿發售。房稿要評要選,多請文名最盛的人主持,名之為“操選政”。蔡益所這年請到了兩位大名士操選政,就是陳定生跟吳次尾。他們倆就住在二酉堂樓上,做蔡益所的上賓。
楊文驄陪着侯方域安步當車,到了三山街,老遠就看到二酉堂門庭若市。走到門前,但見高懸一張方幅紅箋,右面四個大字:“復社文開”;左面另有一行小字:“壬午、癸未房墨合刊”——壬午是上一科鄉試之年,癸未是緊接下來的會試之年。
夥計聽說是“陳相公、吳相公”的朋友,急忙放下手裏的生意,引領上樓——樓上別有天地,中間一張大長桌,一頭堆積文稿,一頭羅列酒肴。陳定生一手執筆,一手持杯,念念有詞地振筆疾書,聽得樓梯聲響,回頭一看,喜逐顏開地起身迎接。
“啊,啊,朝宗!龍友也來了。”陳定生問,“哪一天來的?”
“今天剛到。”
“不是說你參史公之幕,想來是有公幹?”
“什麼公幹?說來話長。”侯方域四面看了一下,“次尾呢?”
“拜客去了。休管他。”陳定生問道,“上江消息如何?”
“消息不好。驕兵悍將,自相傾軋,一時也說不盡。唯有一事,可以告慰,貞娘不日就要回金陵了。”這一說,不但陳定生,楊龍友也深感意外,“怎的!”他問,“你從何得知?”
“是我親自相遇,還料理了她的‘婚事’,如今又是自由之身,可以跟定生做伴了!”說罷,拿起酒杯,浮一大白。
於是侯方域將與蘇崑生、李貞麗的一番意外遭遇,細細說了一遍。不但陳定生大為欣慰,連楊文驄亦喜不可言,自道可以藉此補過,極力勸陳定生將李貞麗攜歸宜興,別營香巢。
“到時候再看。此時此地,禍福不測,凡事做不得自己的主。”
一語成讖,果然禍福不測。
這天是侯方域到金陵的第五日。為了桃花依舊、人面不見,他每天都到二酉堂,與陳定生、吳次尾盤桓。那天下午正在把杯論文,談得起勁時,只聽樓下鳴鑼喝道——這是不足為奇的事,每天都有顯宦從三山街經過,陳定生與吳次尾也對這些聲音聽得多了,並不在意。奇的是,鑼聲及門而止,不能不令人注意,莫非有官員到二酉堂來拜客?要拜,不會拜蔡益所,當然是拜他們三個人中的不知哪一個。
都猜錯了!這個顯宦是為“復社文開”四個字所吸引停轎的。而且這個顯宦也是他們所萬萬想不到的:新升兵部侍郎,特賜蟒袍玉帶,欽命防江的阮大鋮。
他到三山街是來拜訪僉都御史越其傑,一眼發現那張朱箋,即時吩咐停轎。“長班,”他喊,“把那張什麼‘復社’字樣的紅紙,揭來我瞧。”
一看之下,不由得就勾起了新仇舊恨,而且遷怒到蔡益所,當時便傳管理地方的“坊官”。
“這個什麼復社的陳定生、吳次尾,是東林後起,與周鑣、雷演祚同黨,朝廷正在訪拿。”
“喳!”坊官響亮地答應。
“還有這個書客,居然敢留他們選書,真正大膽之極!替我先拿了來。”
阮大鋮沒有想到陳、吳二人就住在二酉堂樓上,所以只傳拿蔡益所,當街詢問。
蔡益所雖是書商,見過許多達官貴人,所以並不畏懼,到得阮大鋮面前,從容說道:“小人蔡益所,並未犯法。”
“你刻什麼‘復社文開’,犯罪不小!”阮大鋮喝道,“還敢嘴犟!”
“這是鄉會試的房墨,每年都要選一部的。”
“目下訪拿逆黨,功令森嚴,你是書商,總識得字,難道不看朝報?”
朝報是看的,只為陳定生、吳次尾是大名士,當朝顯宦,無不尊禮,所以蔡益所也就不放在心上。如今看阮大鋮翻臉要公事公報,不由得有些着慌。
“哼!諒你也無言可答。還不從實招來,為何容留逆黨選書?”
“這不幹小人的事。”蔡益所心想,且先自己脫身事外,將來才好在外面設法營救陳定生、吳次尾,所以便推脫着說,“是兩位相公自己走了來的。”
“如今在哪裏?”
蔡益所倒還想遮掩,偏巧陳定生推開樓窗望了一下,便有認得他的人多嘴,手一指說:“那不是陳相公?”
“原來就在你樓上。好得很!坊官!”阮大鋮說道,“你派人看守,不許走脫一個。訪拿逆黨是鎮撫司的專責,速速派人去遞報單,叫他派校尉來拿人。”
說完,便上轎要走,轎夫剛抬上肩,只聽有人喊道:“停!停!”
停下來一看,是陳定生、吳次尾、侯方域。他們在樓上聽得阮大鋮的話,大為生氣,聯袂趕來,要跟他講理。
彼此雖從未叫應過,卻都是認識的,但彼此亦都裝作不識。首先是陳定生抗聲說道:“我們有何罪過,要派人看守?你這位老先生,不畏天地鬼神了?”
阮大鋮十分沉着,“為何動公憤?”他拱一拱手,“請教三位尊姓大名。”
一個個坦然報了名字: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域。
“原來就是你們三位。”阮大鋮得意地看一看自己的蟒袍玉帶,“下官阮大鋮。三位都來認一認。”
看他這副得意忘形的小人神態,吳次尾斜睨着他說:“原來你就是阮鬍子!敢莫想來報仇?”
“管他報仇不報仇?”陳定生便來扯住轎杠,“拉他到朝門外,講講他素日的行徑。”
“不要忙!”阮大鋮冷笑,“自然有你們講的地方。那不是來了?”
抬眼一看,四名着白靴的鎮撫司校尉,手持鎖鏈鐵尺,一陣風似的趕了來。陳定生將手一松,阮大鋮的轎子飛快地抬走了。
“誰是蔡益所?”領頭的校尉問。
“在下便是。”蔡益所問,“有何貴幹?”
“我們是‘駕上’來的。快領着拿人。”
錦衣衛由皇帝直接指揮,所以錦衣衛鎮撫司自稱“駕上”,捕人的文書便叫“駕帖”。此時卻不曾帶駕帖來,只說:“拿陳、吳、侯三個秀才。”
“都在這裏。有話過來說。”
鎮撫司校尉向來不講理,也不容人分辯。陳定生的話還沒有完,一條鏈子已經飛了過來,套在頸項上了。
“到衙門裏去說!”
三個人都被鎖拿走了。正好蘇崑生來探望,聽蔡益所一說經過,匆匆忙忙趕到錦衣衛去打聽消息。
這一案歸錦衣衛的儀正張薇管。此人的父親叫張可大,曾任登萊鎮總兵官。毛文龍叛變時,他與巡撫孫元化雙雙被害。由於這殉國的功績,張薇被授為錦衣衛千戶,積資升到儀正。雖是武官,而且錦衣衛多行喪天害理之事,但這張薇卻是出淤泥而不染,平日正直慕義,喜親翰墨。眼看朝政日非,在郊外修起三間松風閣,正在做棄官歸隱之計。就為了周鑣、雷演祚一案,馬、阮挾仇,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張薇深知其冤,打算相機援救,因而遷延未決。
這時聽說拿到三名逆黨,不敢怠慢,升堂提人,一看都是衣冠楚楚、書味盎然的人,便叫:“拿報單來看。”
報單上只說:有人結社朋謀,替周鑣、雷演祚行賄打點。只看這個案由,心裏明白,又是冤屈的案子。
“你們叫什麼名字?因何結社謀逆?”
“犯生陳貞慧,南直隸宜興人。不合在蔡益所書坊選書,並無別情。”
“犯生吳應箕,”吳次尾接着也說,“南直隸貴池人。不合與陳貞慧同事,並無別情。”
“你呢?”張薇指着侯方域問,“你叫什麼名字?也是一起選書的嗎?”
“不是。犯生叫侯方域——”
“你就是侯方域?”
“是!”侯方域說,“犯生河南歸德府人,遊學到京,與陳貞慧、吳應箕文字舊交,才來拜望。一同被拿,並無別情。”
“你可曾題過一幅藍田叔的畫?”
“啊!”侯方域想起來了,原來張薇就是張瑤星,便點點頭說,“是的。”
“失敬了!”問官向犯人拱手,“前日所題《桃源圖》大有見解,領教,領教!這事與你無干。請一邊等候。”
“多謝開脫。”侯方域長揖說道,“我這兩位知交,原屬無辜,並求開釋。”
“陳、吳兩位,我慕名亦久。待傳了蔡益所來,我自有道理。”
於是吩咐“押候”,暫且退堂。侯方域原可恢復自由,但同在患難,不肯獨善其身,陪着陳定生和吳次尾,一起被押在錦衣衛。
獄中一住半月,毫無動靜,侯方域知道,這是出於張薇的維護。而掌管錦衣衛刑獄的鎮撫司馮可宗,也算是良心未泯的人,所以網開一面,不加刑罰。但消息隔絕,吉凶莫卜,這份悶得透不過氣來的滋味,也着實難受。
侯方域唯有覓句排遣,一日一詩,沒有紙筆記載,尋塊石頭磨尖了當鐵筆,都刻在牆上。刻到第二十天上,獄卒敲敲鐵柵圍喊道:“侯相公,有你的相好來會你。”
抬眼看時,一張麻臉,正是銜命投書,一別多時的柳敬亭。
“柳老,柳老,”侯方域驚喜交集,“想不到是你來相訪,卻又是在這裏相會!”他又急急問道:“外面消息如何?”
柳敬亭帶來的消息很不好,寧南侯左良玉,終於舉兵東下。是他的門客胡以寧的獻計——為了師出有名,胡以寧假造了系在獄中的“太子”的血書手詔,詔令率師救駕。左良玉亦假作奉詔,設壇而哭,灑血誓師,然後領兵自武昌順流而下,中軍座船上掛起兩面旗子,一寫着“清君側”,一面寫着“定儲位”。
由武昌到南都,必須經過九江,這是一道緊要關口。怕九江總督袁繼咸阻撓,胡以寧便又以“故人”的身份,帶着假血詔到九江,騙袁繼咸出兵會師。這樣部署好了,才一面上疏論劾馬士英和阮大鋮的罪狀,一面傳檄各處,表明興兵原因,說是“本藩先帝舊臣,招討重任,頻年痛心疾首,願為鼎邊雞犬以無從。此日履地載天,誓與君側豺狼而拚命”。自道“申明仁義之令聞,首嚴焚戮之隱禍。不敢妄殺一人,以傷天心;不敢怠忽一日,以忘王室。義旗所指,正明為人臣子,不忘君父之心。天意中興,必有間世英靈,矢翼皇明之運。泣告先帝,揭此心肝,願斬賊臣之首,以復九京;還收阮奴之黨,以報四望”。
“賊臣”馬、阮,自然大懼。同時警報亦不止長江上游一處,北面南下的清兵,自歸德分道,一路向亳州,一路攻碣山、徐州,八百裏間,沒有一處抵擋的官兵。在前線的史可法,告警的文書,雪片似的飛向南都。
但是,馬士英所能調動的人馬,都派到西面去了,黃得功、劉良佐各離原來的防區,堵截左良玉。另外,以朱大典為兵部尚書,方國安佩鎮南將軍印,為前敵總指揮。因此,對於史可法的乞援,置之不理。
於是,史可法的話說到盡頭了:“上游不過欲除君側之奸,原不敢與君父為難。若北兵一至,君社可虞,不知輔臣何意,蒙蔽至此?”所謂“輔臣”,正是“君側之奸”,是左良玉所在清除的對象,當然先顧自己的身家性命要緊,所以任令清兵如入無人之境,攻佔亳州,繼下泗州,渡過淮河,長驅直入。正行軍到天長的史可法,率隨騎數騎,倉皇回到揚州,閉城作固守之計。
左良玉兵到九江,約了袁繼咸在湖口相會,共商入京之計。哪知筵宴初起,只見九江城內,火光燭天,左、袁二人大驚失色,趕緊傳令打聽——是袁繼鹹的部將郝效忠、郭雲鳳,勾結左良玉的養子左夢庚,縱兵大掠九江,放起一把大火。
但是,來探報的人,卻是袁繼咸部下,只說是左夢庚領兵攻破了九江。
左良玉原知道他這個養子,有不逞之心,一路約束,而終於還是闖出禍來——這個禍闖得不小,不但檄文上的那些話,完全落空,論眼前便對袁繼咸無法交代,急痛之下,口吐狂血。衰病侵尋的七十老翁,何堪受此打擊,頓時奄奄一息了。
“逆子,逆子,陷我為反叛之臣!臨侯,”他執着袁繼鹹的手,凄然垂淚,“我負你了。”
話完氣絕。所有人馬歸左夢庚統率,他劫持袁繼咸東下,在坂磯為黃得功阻遏了攻勢。然而馬士英還是不放心。
四月十九,弘光帝召集“御前會議”,研商戰略。馬士英仍舊堅持主防左軍,但是請求備兵淮揚的卻占絕大多數。
“左良玉原不該興兵進逼,不過看他當初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該守淮揚。”弘光帝很有決斷地加了一句,“江防兵不可撤!”
話剛完,馬士英滿面通紅地抬起頭來,指着主守淮揚的那班臣子,厲聲說道:“這些都是左良玉父子的死黨!他們蠱惑陛下,其言絕不可聽。臣已調黃得功、劉良佐從江北渡江,防守采石磯。寧可君臣都死於清,不可死在左軍手裏。”他瞪大了雙眼,患了失心瘋似的狂喊:“有異議者斬!”
君臣相顧失色,一場“御前會議”就此草草終場。
聽罷柳敬亭的陳述,侯方域憂鬱地抬眼問道:“照此看來,揚州怕是守不住了?”
“那還用說?”柳敬亭忽然變得興奮了,“拋開國事談香姐。侯公子,你知道我為何來探監?”
“多承不忘患難,特來探視,感激之至。”
“不是,不是!見一面,有何意味。等我來說與你聽——”
他扳着手指說了兩件事:第一件,蘇崑生已陪着李貞麗,重回秦淮;第二件,香君已被釋出宮,但只是暫時的,教坊司轉達上諭:隨時要傳喚入宮,一年不召,方得自由。
“啊!”提到香君,侯方域心潮起伏,只覺得有千言萬語,恨不得即時見她一面,相擁細訴,由白日到黑夜,由黑夜到天明。
“侯公子,我再說與你一個好消息,張大錦衣前日親口與藍田老說,如今軍情緊急,馬、阮一時顧不得報復私怨。侯、陳、吳他們幾位,且再耐心幾時,覷個機會,必定開脫了他們,釋放出獄。”
“這也罷了,等我說與定生他們。”
“我自會跟他們說。事不宜遲,侯公子你早早跟香君見面去吧!”
說著,柳敬亭便摘冠卸帶,不知他要做什麼。侯方域愣了半天,越想越糊塗,跳起來拉住他的手問:“柳老,你說的什麼話?再說一遍。”
“我跟你實說了吧,出去了,你須向張瑤星道謝。主意是我想出來的,卻虧得他成全。”
只為香君渴望與侯方域見面,卻以“欽命”管束的人,不能到鎮撫司來探監,所以柳敬亭想了一條李代桃僵之計,進監獄來換出侯方域去。藍瑛自告奮勇,悄悄向張薇去關說,一說便成。並且柳敬亭與獄卒亦有交情,因而順順利利地進了監來。
“我順順利利地進來,你順順利利地出去。侯公子,好在我孤家寡人一個,陳、吳兩公又是素識,不會寂寞。你就讓我安安閑閑在這裏住幾日,不必進來替我了。”
如此高義,卻出以如此近乎詼諧的言語,侯方域感動之下,眼眶都潤濕了。
“豈能累你受縲紲之災!我能先跟香君一晤,已深感大德。明日,至遲後日,我必定回來。”
跨進媚香樓,侯方域百感交集,但無論如何喜多於悲,因為久已冷落的燈火,重見輝煌;久已消失的俏影,重見往來;甚至久已沉寂的笙歌,亦重見沸揚。這天恰是貞麗的生日,麴院舊侶,湊集了份子來替她上壽。現成有位海內第一曲師的蘇崑生在這裏,所以拂拭笙簧,苦中作樂。
他有着“近鄉情更怯”的心情,而香君則像受了絕大的驚嚇——清晨花下,月夜窗前,不知道多少次閉着眼將嵌在心版上的侯方域的影子,“看”了又“看”;也不知道多少次打算着要將宮中永巷,漫漫長夜裏無窮無盡的凄涼,細細說與情郎。然而情郎來得太匆遽,太意外,不是她心裏所想像的從容舒坦,眼梢眉頭,都能表達細緻情思的那種相見的光景。因而心裏慌慌的,只覺得手足無措,必須找個清靜的地方,將自己一顆懸盪飄浮的心,先安頓下來。
等她霍地起立時,寇白門眼明手快,一把拉住她說:“怎的?人家來了,你倒走了!”
香君急得滿臉通紅,只是掙扎着喊:“寇姐放手,寇姐放手!”
“且放她吧!”做了女道士裝束的卞玉京說,“香君剛強,必不願在侯公子面前落淚。”
這句話說到了香君心坎里,只覺眼眶熱得受不住,真的掩臉而啼,踉踉蹌蹌地躲入自己的卧室。
隔着一層薄薄的板壁,她聽得非常清楚,從侯方域跟她假母和諸姐的周旋詢問之中,才知道他忽然出獄的經過——為了柳敬亭入獄替換侯方域,能不能如願,未有把握,所以事先不曾告訴她。此刻瞭然了,卻又勾起無限的心事,原以為情郎安然脫身,誰知只是一時的自由。
縱是一時的自由,畢竟是相見了!一念及此,渴望着與侯方域執手相看,無奈他脫不得身,自己又不便靦然出室。內心焦急,只怨貞麗不體諒、諸姐不知趣。
“快進去吧!”終於聽得她假母在說,“香君不知有多少話要跟你說。”
千言萬語,只凝成一聲稱呼:“相公!”
“香君,”侯方域痴痴地望着她,彷彿要從她的眉目之間,察究出別後的心情,“你……你瘦了!”
怎的不瘦?但“為郎憔悴卻羞郎”,香君低着頭說:“你也瘦了。”
“自然!在監獄裏何能養得胖。”
這算是在一團亂絲中找了個頭緒。“為何受這一場災禍?”她一句接一句地問道,“到底是什麼罪名,要緊不要緊?多說一到鎮撫司監獄,不死也剝層皮,你可曾受苦?”說著,便捉住他的手臂,擼起衣袖,細細檢視。
於是,侯方域也捉住她的手,拉着她坐到床前,由二酉堂訪友談起,追溯到如何遇見藍瑛,再從頭細敘當日倉皇投奔史可法,一直到重回媚香樓的經過。
“你呢?”說到香君身上,他問,“怎的選進宮去了?”
這就不知從哪裏說起了!一肚子的話,挑了半天挑出來一句:“一直住在教坊司,那日子真悶人。”
“你,”侯方域很謹慎地問道,“不曾見過皇上?”
“自然見過。”
“見過幾次?”
“五次。”
“你,”侯方域說,“你倒記得清楚。”
“自然記得。我唱過五折《牡丹亭》,所以記得是五次。”
“一個人唱與皇上聽?”
“哪裏?”香君答道,“是全班奉召,人人要唱。”
“噢,原來是承應戲曲。”
“當然是承應戲曲。”香君恍然大悟,既惱怒又好笑,“你以為承應什麼?”
“沒有什麼,沒有什麼!”侯方域也明白了,如果曾經侍寢,那就絕無再放出宮來的道理。
“你放心。”香君背轉身去說道,“我既立志守着你,到哪裏都是一樣的。一個人只要能守得住,在家也守,在宮裏也守。”
“在宮裏!由得你嗎?”
香君未及回答,只聽一陣樓梯急響。凝神聽時,只聞腳步,不聞語聲,再看到窗外曙色,方始恍然。壽宴早已酒闌人散,自己跟侯方域竟說了一夜的話。
“香君,香君,”是李貞麗奔了進來,“錦衣衛陪着太監在樓下,宮中急召。”
就這一聲,香君和侯方域都如焦雷轟頂般,魂飛魄散。
“怎……怎會此時來召?”
“那就不知道了。我本待搪塞一陣,天殺的錦衣衛‘番子’不講道理,伸手就拿我推了一跤,腰都閃壞了。”
接着她的聲音,樓下粗暴地大喊:“快走、快走!誤了欽限,你們有幾個腦袋!”
“不要急!”侯方域挺身說道,“等我與他去說。”
“不!”香君拉住他說,“你是‘黑人’,出不得頭。”
這提醒了侯方域,自己應該在鎮撫司監獄中,如何出現在媚香樓頭。倘或追究,自己的安危是小事,柳敬亭卻要遭殃,說不定還會連累蘇崑生和張薇。
這樣一轉念,氣便餒了,而香君卻昂然挺立。“相公,”她說,“不論男女,重在一個‘節’字,除你以外,此身不許別人!利誘自不必談,威脅無也用。我只為你留着清白,只是,”她凄然淚落,“只索夢中相會,來生相聚了。”
四目凝視,漸看漸小——香君倒退着往外房走去。侯方域突然省悟,“香君,香君,”他趕上去握住她的手臂,“怎說是來生相聚?”
“你好傻!此時來召,不會是要聽我的《牡丹亭》。你看,”她從袖子裏摸出一個紙包,揚了一下,“這就是我自保清白之身的憑藉。”
侯方域一把搶了過來,扯破紙包,落了一地的白粉末,自然是毒藥。“香君,”他正色警告,“你休存此拙見!”
香君笑了一下,回身就走,一下了樓,便為錦衣衛擁上小轎,等侯方域追到樓下,轎子已在轎夫肩上了。
“你放心!我不止那一包葯。”香君高聲說道,“好生收着我那把扇子!”
等痴迷的侯方域驀地警醒,定一定神再看時,轎子已經無影無蹤了。
曉風殘月,秦淮青淺。魂銷目斷,侯方域憂愁地自問:怎生打發得自今而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