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異類【十】
但是現在怎麼樣都有五個人,於是增加其他的才是肯定的,不知道她會怎麼處理,“你能幫我切一下香菇嗎?”就聽到許沐對自己說道,“嗯,香菇?”戴蘅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了,“怎麼,不會切嗎?”許沐顯然也愣了,“不是,這是要做什麼?”戴蘅說道看着灶台上的火和面前的許沐。
“這當然是燉湯了,這麼多人,當然是要一鍋湯的,香菇筍湯。”許沐靜靜地解釋道,“啊……”難怪她剛才只切了一半的筍,還想着是不是第二天吃的,原來是這樣。而那沙發上,孔克玲再說關於茶的事情。“和、敬、清、寂”被稱之為RB“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熏陶。但RB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RB高僧最澄和尚,將中國的茶樹帶回RB,並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開始種植,這就是RB栽培中國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中國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RB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RB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RB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
茶在剛剛傳到RB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做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圍,內容和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鎌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與中國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RB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這樣的茶葉就稱為“抹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了對茶葉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遊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茶院”過渡做了鋪墊。
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鋪滿榻榻米的室內設計為後世所借鑒,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茶室”。此前的鬥茶會都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
“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RB文化相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代RB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了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孫思珍似乎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事情,聽得一絲不苟的,再然後孔克玲說到了朝鮮的茶道,清、敬、和、樂朝鮮與中國土相連,中國儒家的禮制思想對朝鮮影響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鮮茶禮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創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禪師張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東茶頌》裏提倡“中正”的茶禮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過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
也就是勸要有自知之明,不可過度虛榮,知識淺薄卻到處炫耀自己,什麼也沒有卻假裝擁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應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從而使消極的生活方式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使悲觀的生活態度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這種人才能稱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應成為人效中的生活準則。“但說來說去,什麼是茶道呢……”孫思珍問道。“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裏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裏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按照孔克玲的說明茶分為喝茶、品茶兩個層次。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茶具的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其他人聽得彷彿明白了,而在一旁的廚房裏,另外的兩個人聽得暗自發笑又輕輕的搖了搖頭,這真的很像是孔克玲會做的事情,而在同時戴蘅已經把香菇洗好了並且開始切了,放進已經調味的湯鍋里,有些菜譜里會放蒓菜,覺得還是不需要了一般香菇去掉根莖后,洗凈泥沙,用溫水泡透,切成絲;冬筍去硬殼洗凈切成絲,香菇絲、冬筍絲、,加入適量清水,放在火上煮開,再煮沸時,加入精鹽,出鍋后淋入香油即成。這就是很現實的一道菜了,至於其他的菜也漸漸地做好了。“吃飯了。”戴蘅說道,其他人也是很自然的坐下,整個氣氛還是很和諧的,也不知道後來說了些什麼,總之就是互相夾菜哦,整體還是很高興的,但是這個高興為什麼有着一種刻意感如果說自己的想法是神經性敏感的話,那這次在桌邊的感覺有着一種確實的刻意感了但是既然是這麼開心的場景需要刻意的營造嗎,而且之前的大家都挺好的啊,不過既然這樣的場景很好也不需要說出來吧萬一又是自己的多想那就太尷尬了,晚餐進行的很快,事實上她們也只是在許沐家呆了兩個小時吧,離開的時候天色感覺更深了,當然也是非常的感謝許沐的招待,走在路上的時候幾個人都在說許沐和戴蘅還是很會做飯的。說的戴蘅不好意思了,但是心裏的問題也一直揮散不去,是不是應該問呢,不問有些不放心但是問的話會不會讓人笑話?有點猶豫呢而大概是自己走的太慢再加上自己的表情不那麼自然,還是讓孔克玲她們注意到了,“你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孔克玲說道,“其實……”戴蘅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這個事情啊,其實是這樣……”孔克玲把那個時候的場景複述了出來,孫思珍在聽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還回了回頭。
“放心,沒人。”莫寒說道,“也就是說在聊天的時候,孫思珍不小心說到了那個人,雖然聲音很低但你們還是怕許沐聽到於是把話題岔到別的地方了,所以那個時候你說茶道,其實就是為了轉移話題嗎?”戴蘅有些驚訝了這樣的情形微微地沒想到,如果是平時,她們幾個人說到那個人的時候可能會適當的深入甚至可能會說到那件事,但前提是只有她們的時候,而那個時候她們是在許沐的家,雖然聲音小但萬一聽到的話,這事情就會變得複雜了。
“所以……你們覺得……那時候你們見到的那個場景真的是他回來了嗎?”孫思珍的聲音還是那麼低,現在這條街上現在只有她們。
“放心,如果他真的回來了,我們一定會知道的,而且這些年過去了還沒有發生什麼,可能他從來沒有回來,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嚇自己。”莫寒繼續說道。然而一陣狂風刮過這條巷子,樹葉發出沙沙聲,“這是……”莫寒的聲音頓了一下,“各位玩得很開心嘛,有沒有想我啊,無論你們承不承認,是的,地球上的各位,我又回來了。”一道黑影彷彿將天上的星星擦除了一般的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