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於自我

第二十五章 關於自我

這是付剛在一個半月康復中每天都要經過的思考,也許每天就這麼幾個話題,不斷地再重複思考,或許還有其它的問題也思考了。一遍一遍磨鍊自我的內心,幸好他也想不起來昨天想什麼,乾脆不去想,一切可能重頭開始。

這就是付剛說得享受過程,享受自己步行時候思考的過程,一些問題不斷與自我論述,有可能會改變答案,那代表他否定了之前的答案。有的答案一直沒變,那就是加深對此問題的認知。

思考不是拍着腦袋,想一出是一出,要不斷磨練,不斷嘗試問自己的內心,內心給出答案,最終做到我要怎麼看。

從以前學到的知識為基礎,不斷展開對自我的詢問。這些答案只針對自我,與別人無關。

別人也可以問自我,也可以給出答案,不同倆人的答案沒有完全相同的,這才顯示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自我。

你找到了自我,有自我的態度,有自我看世界的角度,雖然思考方式也不過是肯定與否定之間那點事。

為什麼老子說有無,佛陀講色空,儒家叫格物致知,西方哲學卻是否定之否定呢?

付剛想過,本質就是肯定與否定之間你得到的。

有、色、否定之否定代表肯定,無、空、否定代表否定。這些人也都是在肯定與否定之間去尋找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千差萬別,他們都有自我,都試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他們看到了世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付剛想到這裏,有時候忍住衝動,他想看老爸得出了什麼答案。只是老爸的手機並不在身上,他需要時間來詢問自己,我到底怎麼想,怎麼看。

從付剛的角度延展問題,孔子比老子要更明白這個問題,起碼在付剛看來是這樣的。

之前也曾說過,關於道家一個說法:我懂了,我不一定說。因為你不是我,你怎麼會懂我說了什麼,那樣還不如不說。

老子的敗筆在於寫了本道德經,他懂了自己,他說了自己,卻給後輩造成極大的困擾。後世多少人想理解道德經,他們卻沒有想過,只有老子會懂老子,他們又怎麼可以真正懂老子呢?

後世人鼓吹老子,以為自己懂老子。他們不知道,他們如何會懂老子,也不過是在老子描述虛幻的基礎上再自己架起一個虛幻的橋樑,只能是深度虛幻了。

他們架起的虛幻橋樑不是老子的錯,老子留下道德經才是最大的敗筆,因為道德經就是一切有關老子虛幻的開始。

這當然是付剛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誰不服氣,也可以就自己的角度展開思考,但這與付剛沒關係,他只關注他自己的思考。

對於孔子,其實印證了儒家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聖人,孔子也是經歷一路,思考一路,最後選擇去教育弟子,這是一個關於人不斷改變自己態度的過程。

總有人嘲笑孔子是官迷,希望得到諸侯國的認可。付剛對照自己,自己原來也是官迷,也想往上爬,這沒什麼錯吧。經歷很多事情,孔子也有自己思想上的轉變,最後他是甘於做個教育者,而不是整天長吁短嘆。

孔子高就高在,他自己沒留下過什麼,他編譯了很多書籍,甚至還大量刪減某些書籍的內容。最後留下一部論語,還是他弟子寫的,他什麼都沒有留下。付剛認為這才是他高深之處,孔子如果留下東西,必然是經典,其實也是在誤人子弟,還不如什麼都不留下。

你們自己想吧,能想明白,你就懂了,想不明白,你就傻着,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都是一輩子。

付剛無意中想到道教三清,道德天尊肯定是老子,這個毋庸置疑。其實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合起來就是某個側面的孔子。

元始天尊是人族正統,顯然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就是正統,那麼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孔子就是正統。孔子有很多後來帝王賜予的名號,其中一個就是至聖先師。皇帝在封建社會代表正統,皇帝們的老師,豈不是正統中的正統。

靈寶天尊喜歡教化,尤其喜歡有教無類。你要知道孔子比創造出的靈寶天尊在歷史上要早得多,而孔子也是最開始提出有教無類的說法,從這個側面靈寶天尊也是具有孔子的功能的。

所以,在付剛看來,孔子起碼在說得問題上比老子要偉大。老子誘導了很多人,孔子啥也沒說,最後儒家走成那樣,難道真的與他有關係嗎?他說過什麼,才導致了那種結果?

即使孔子有出名的七十二弟子,每個人也不同,孔子從來不會把弟子塑造成一類人或一種人,而孟子之後的儒家,則把後來人都要塑造成一種人,這難道是孔子的錯嗎?

我懂也不說,你們願意怎麼玩就怎麼玩,你們懂就懂了,是從你們自身來的,你們懂我根本沒用。

這可不是自私,怕你們懂我。不是怕你們懂我,是怕歪曲你們,你們最應該懂得是自己,不是我。

怎麼能懂自己,那要先找到自我,然後試着用我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看見什麼無所謂,起碼你試着去看了。即使看到一個虛幻的世界,那也是自己睜開眼去看得,不是通過別人的描述,去看別人的描述,對這個本來的世界置之不理。

付剛的過程,拋出腦溢血,就是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獨自一人靜下心來思考以前的知識,不斷與自我思駁的過程,不斷問自己,我到底怎麼想。

你的內心會給出你一個答案,再去對照你原有的別人給你的答案,你要對此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融合,最終形成你自己的觀點。有了一個觀點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你找到了一種思考的方式,然後繼續下去,不斷思考,讓你的思想統一起來。

這樣,你對所有事情,可能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思想並不統一,那又有什麼關係,他們不是你,他們不知道你的心路歷程,你覺得你能統一就好。

統一之後也不要沾沾自喜,能統一的人不見得少,你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況且,你如果只能統一一次,只能說你的思想已經在那次統一之後已經死了。

再經歷一些人,一些事,回過頭再去思駁,可能否定之前的統一,達到新的統一。

讀萬卷書就是思考與學習,行萬里路就是經歷,知行合一,這個一就是統一,就是平衡。

然後繼續經歷,繼續思考,繼續達到統一的平衡。

很多傻子還以為老子的無,佛陀的空是終極。

在付剛看來,無、空都不平衡,它們只體現兩句話,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有無與色空就相當於陰陽,很多人只強調無、空,就是孤陰不長,孤陽不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老實客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老實客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關於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