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團結力量,集結智慧

第六節 團結力量,集結智慧

大凡古今中外的領導者都非常善於“把眾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清朝名臣曾國藩經常以各種形式向幕僚們徵求意見,在遇有大事決斷不下時尤為如此。

有時幕僚們也常常主動向曾國藩投遞條陳,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辦法,以供其採擇。幕僚們的這些意見,無疑會對曾國藩產生重要影響,這方面的事例可以說是俯拾即是。

如採納郭嵩燾的意見,設立水師,湘軍從此名聞天下,也受到清廷的重視,可以說是曾國藩初期成敗之關鍵。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圍困長沙,官紳求救,全賴湘軍。而羽翼尚未豐滿的湘軍能否打好這一仗,事關存亡之大。曾國藩親自召集各營官多次討論戰守,又在官署設建議箱,請幕僚出謀劃策。曾國藩最終採納陳士傑、李元度的意見,遂有湘潭大捷。咸豐十年秋,是湘軍與太平軍戰事的關鍵時刻,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咸豐帝出逃前發諭旨令鮑超北援。曾國藩陷入極難境地。北上實屬君國最大之事,萬難辭推;但有虎將之稱的鮑超一旦北上,兵力驟減,與太平軍難以對峙,多年經營毀於一旦。曾國藩令幕僚各抒己見,最後採納李鴻章“按兵請旨,且無稍動”的策略,渡過了一次危機。不久,下安慶、圍天京,

形成了對太平軍作戰的優勢。那些聞旨而動的“勤王軍”,勞民傷財,貽笑天下。

可以說,曾國藩是把眾人的智慧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眾人相助之益,也多次寫信讓他的弟弟曾國荃如法炮製。他說與左宗棠共事,因為他的氣概和膽略過於常人,因而希望能與他一起共事,來幫助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他還勸曾國荃“早早提拔”下屬,再三叮囑:“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其後曾國荃屢遭彈劾,物議也多,曾國藩認為是他手下無好參謀所致。

與此相反,曾國藩拒絕幕僚的正確建議,而遭致失敗或物議鼎沸的事例也不少。如天津教案的處理,大多數幕僚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直接對曾國藩提出尖銳批評,態度堅決,但曾國藩一意孤行,殺害無辜百姓以取悅洋人。其結果,“責問之書日數至”,全國一片聲討聲,“漢奸”、“賣國賊”的徽號代替了“鐘鼎世勛”,京師湖南同鄉,將會館中所懸曾國藩的“官爵匣額”砸毀在地,幾十年以來積累的聲望一日消失乾淨。曾國藩晚年對未聽幕僚勸阻頗為後悔,“深用自疚”,“引為漸怍”。他在給曾國荃和曾國演的信中說:“天津之案物議沸騰,以後大事小事,部中皆有意吹求,微言諷刺”,“心緒不免悒悒”,回到江寧僅一年多即死去。

總體而言,曾國藩能夠虛心納言,鼓勵幕僚直言敢諫,這與他在事業上取得一些成功有很大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做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做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 團結力量,集結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