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鑒別人才的依據

第九節 鑒別人才的依據

人們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孟學說一直是中國學術的主流,對中國人有很大的影響。現代依然相當通用而被肯定的人間觀察法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視其所以”就是說觀察其行為,看他班在做什麼。但是只是這樣是不夠的,還要更進一步了解他的動機是什麼,仔細吟味他的目的為何。若能做到此,就可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了。孔子的這個看法沒有什麼欺騙的味道,是一個極為正統的意見,在今日依然是一個完全通用的人間觀察法。

戰國初期的法家先驅李克,曾身為魏文候的宰相,從法治主義的立場斷然改革國內的政治,和理想主義的孔孟思想不同,他是一位極富於現實感的政治家。

當李克還是文侯的政治參將時,有一次,文侯問他關於選任宰相的意見。當時有魏成子和翟璜二位宰相候選人,二位都是朝廷的重臣,論才能、經歷實在分不出優劣。魏文候不知要選哪一位當宰相,於是詢問政治參謀李克的意見。

選任宰相是一國的最高人事,如果說出人名,說不定會為自己日後招來禍端,所以李克很慎重地避免說到個人的名字,只間接地提出人物鑒別的五條依據。

一、境遇不佳時都親近些什麼人?

二,富裕時都施予些什麼人?

三、處於離位時採用什麼樣的人?

四、陷於窮地時是否不做不正的行為?

五、貧窮時是否不貪取?

李克所着重的,不是二個人的能力和才能,而是整個人的資質,這點很值得研究玩味。

附帶說明,當時被選為宰相的是魏成子,後來翟璜也被認為是宰相人物,因為就能力、才能這一點來看,他們二位,不相上下,但如果從李克所提出的五個方面來看,特別是第三條“處於高位時採用什麼樣的人”這一點,則有明顯的差異。他們二位重臣都積極地啟用人才,這點是相同的,但他們所推薦的人則有質的差別。翟璜推薦吳起、西門豹,樂單等蒙受魏的隆盛之有力之士,這些人充其量只不過是文侯的臣下,而魏成子所推薦的人是子廈、田子方、毆干木等,都是文侯仰之為師的人,以當時中國人的常識來看,很明顯魏成子較能採用優秀的人才。

從李克的時代開始約百年以後,燕照王因齊的攻擊想要重整國內的政治,從各國廣招人才,乃找師傅郭隗商量,當時郭隗提出了一個人才招攬法。

“以禮出任對方,謹受其教,如此可招致比自己優秀百倍的人才;對對方表示敬意,洗耳恭聽他的意見,如此可招致比自己優秀十倍的人才。”

“如果和對方對等,只能招致和自己差不多少的人。倚靠在床口邊,柱着拐杖橫眼豎眉地頤伎着,這樣只能招致一些小官吏。不把他們放在眼裏,大聲叫嚷申訴,這祥只能招致些下仆。”

這也是一個卓越的人才招攬法,在此所謂人才的意義,不是單指有才能而已,其着眼點在於善用比自己優秀的人才。有了這種想法,所以,推薦魏文侯所仰慕為師之人的魏成子,比推薦有才能但只能做文侯臣下之人的翟璜,他的評價要來得高,此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在鑒人用人方面,中國的傳統是以德為主,但也有以才為主的,三國時代的曹操就是“唯才是舉”。他曾三次下了求才的招賢令,致使魏國人才雲集,戰將千員,雄兵百萬,成為三國之中力量最強盛的國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做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做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節 鑒別人才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