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模範生
江川帶着團隊一連三天都在配合康城電影節官方的各項活動,5月28日《寄生蟲》率先在日韓北美上映,緊接着大陸和歐洲也開始了公映。
這幾天全世界傳媒的娛樂版面都有關於江川極其作品的報道,毫不吝嗇各種彩虹讚美之辭,“天才”、“最年輕的大師”、“亞洲之光”、“全才藝術家”等等不一而足。
尤其是曰本媒體,甚至有報紙建議授予江川曰本文化勳章,以表彰他數年內連續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獎項、為弘揚曰本文化作出卓越貢獻。
大曰本文化勳章是曰本授予對科學技術或藝術文化發展有顯著功績者的勳章,藝術界只有曰本社會普遍承認的大藝術家才能獲得,諸如川端康成、黑澤明、司馬遼太郎、小澤征爾等等。
如果僅憑漫畫、動畫的成就,江川恐怕連這種勳章的邊都摸不着,畢竟漫畫界還無人獲得過獎項,手塚治虫、宮崎駿、鳥山明等皆無例外。
不過如果以電影方面的成就,江川獲得的國際獎項似乎足夠多了,曰本已經無出其右,拿獎是應該的。
然而要說對曰本文化的傳播貢獻,似乎又有些談不上,《熱血高校》是校園幻想漫畫的延伸,《藍色是一種暖色調》中的姬情也非曰本獨有,《寄生蟲》是韓國故事,與曰本文化的關係都不大。
只能說從大的文化範疇而言,江川的貢獻相當可觀。
不過媒體的這種建議沒用,大曰本文化勳章是有年齡限制的,要七十歲以上才能獲得,手塚治虫沒有活到七十歲法定年齡,即便想表彰也不行,相關規定的執行非常古板。
有時候記者關注的角度也很特別,不止一家媒體報道《寄生蟲》獲獎后三天就全球公映,步調非常一致。
“可以想像雪野江川對自己的作品有多麼自信,才敢於作這樣極端的安排,緊接着電影節就開始公映。
然而真正令人吃驚的是,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協調一部電影全球同時公映是非常困難的事,通常能在半年內全球放映完畢就已經是不錯的安排。
尤其是中國大陸也加入第一時間上映行列,對於外國影片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絕無僅有,這凸顯了雪野江川難以置信的能量,顯然不是一個普通年輕億萬富豪可以做到的。”
僅僅依靠金錢的確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有先見之明就更加容易,甚至可以對細節進行佈局,這看在外人眼裏自然顯得神奇。
《寄生蟲》北美、歐洲由華納發行,上映第二天就轟動了各大媒體,更是好評如潮,直接封神。
這在江川的預料之中,全世界的媒體都是左翼佔主流,一向高舉公平正義大旗,對這種題材當然大力讚賞,於是把江川當作人類良心力捧。
荷里活尤其好這一口,全世界範圍內說起主持正義的先鋒,那自然是非荷里活莫屬,像江川這樣的社會精英、億萬富豪拍出這樣的電影,是最符合左派主流價值觀的。
何況他理解同情同性之愛,在康城電影節上宣佈成立飢餓基金會,簡直是最懂行的藝術家,這種人必須得樹為全世界敬仰的楷模。
得到米帝輿論的賞識,於是江川的形象更加高大起來,《熱血高校》中的扮相更酷了,唱歌跳舞的影像更帥氣了,漫畫被更多介紹,動畫被更多國家引進,甚至有藝術家同行為他設計了LOGO,方便進一步傳播。
媒體進而紛紛預測,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非《寄生蟲》莫屬了,甚至可能有更多斬獲。
總之如果江川肯被釘在十字架上,很可能大家以後就拜他了。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反而主要來自曰本,有媒體責備江川將《寄生蟲》拍成了韓國電影,沒能更多關注本國底層。
“難道曰本就沒有貧窮現象了嗎?很不理解雪野江川為什麼非要跑到韓國去拍這部電影。”
這就屬於動輒得咎,江川真要在曰本拍了,一樣會有人罵。
若干年後是枝裕和拍了《小偷家族》,反映的就是曰本底層的生活,而且是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同樣獲得了康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就被罵了個狗血噴頭,說他丟曰本的臉。
江川倒是一直擔心影片在韓國播出后惹毛了棒子,影片的題材韓國人自己拍應該是沒問題的,畢竟韓國電影一向以敢拍聞名,什麼樣的丑都可以揭,改不改是另一回事,至少顯得進步,這和荷里活是一個路數。
但江川是個外國人,不遠千里跑到首爾揭人傷疤,這是什麼樣的精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韓國方面負面評價很少,壓根就沒往小鬼子居心叵測方面扯淡。
反而有一種論調說:“雪野江川先生尊重韓國人,宋康昊等人飾演的窮人,代表了韓國社會的最底層,但他們穿上西裝換上體面的衣服,和最富裕的階層站在一起時,絲毫也不違和。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江川先生認為韓國人的總體素質是很高的,窮人和富人擁有同樣的品格,差別只是不同檔次的衣服。”
如此卓爾不群的見識,江川都忍不住點贊,簡直說得太好了。
在飛回首爾的灣流商務機上,李英愛也對《寄生蟲》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追捧有過評價:“通過您的才華和努力,另東方受到了更多關注,現在全世界都在迷戀曰本、韓國的文化。”
然而江川並不太贊同這樣的說法,雖然韓國和曰本都有許多人聲稱文化輸出很成功,全世界範圍內日流、韓流。
反正旅途無聊,他和美女掰扯了這個問題:“日韓的所謂文化輸出都是幻象,你想聽真正的答案還是一個心理安慰?”
在飛機的酒吧里,英愛偎依着笑了起來:“我當然聽真正的答案。”
“你說的全世界,實際上就是歐美西方,沒人在乎其他地方的人迷戀什麼。
然而說實話,西方人迷戀曰本和韓國的真正原因,恐怕是因為曰本和韓國都服從於西方,是他們的自己人、小兄弟。
西方支持韓國和曰本,其實就是在將日韓打造為全世界學習的榜樣,成為大家學習的模範生,潛台詞就是:只要按照我們的規則做事,我們就會認可你。”
這一點英愛只部分贊同:“我們有共同價值觀,互相認可是正常的,但西方是真的喜歡日韓的文化,這應該是偽裝不出來的,比如他們欣賞《寄生蟲》,追捧《進擊的巨人》,也很喜歡你壞學生的形象以及歌舞才華。”
江川笑着把話說透了:“我可不認為那是在追捧日韓文化,實際上是韓國人和曰本人迷戀西方文化才是真的。
我的《寄生蟲》實際上是用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拍出來的,很迎合文化精英的口味。
《進擊的巨人》並不是一個東方故事,絕大多數漫畫角色是西方人,而且都是大大圓圓的眼睛,藍色綠色灰色都有,而不是曰本人實際擁有的細長黑眼睛。
為什麼會這樣呢?你看看我們曰本最火的那些漫畫,明明是東方人卻擁有金頭髮藍眼睛,難道這是東方文化嗎?
《進擊的巨人》也就算了,畢竟設定的就是歐陸故事,那麼《鬼滅之刃》和《食戟之靈》,我的角色不也都是歐美人特徵,一個個瑩藍碧綠的眼睛嗎?
更邪門的是,曰本竟然發展出一套類似歐洲實際上與歐洲文化相去甚遠的二次元審美。
實際上就連“漫畫”的日語詞彙“アニメ”,都是基於英語“animation”演變而來的。
我們曰本人為了取悅西方人甚至改變自己名字的寫法,例如雪野江川翻譯成英語大概是“Snow·Edawa”,但為了和西方接軌,我應該主動自稱“Edawa·Snow”,將姓名前後掉頭。
然而你不可能看到西方人為了適應東方而將自己的姓和名轉換位置,比如哈利·波特自稱波特·哈利。
亞洲的曰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痴迷於棒球,然而這是一項完全米國式的運動,歐洲都不太流行,你會發現這項運動只在所謂亞洲模範地區流行。
另外任何在西方很紅的藝術家在曰本和韓國都會自動火起來,但日韓的藝術家顯然就沒有這種待遇,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西方人無法立刻說出一個日韓藝術家的名字。
所以西方之所以更容易接受韓國或曰本,是因為韓日的思想和價值觀都來自西方,你剛才還提到了我的音樂,實際上《六本木style》是一首說唱歌曲,而說唱起源於米國。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人只是接受了西方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接受真正曰本、韓國的東西。”
英愛笑着遞給江川一杯橙汁:“你現在是以一個中國人視角看問題。”
這話是對的,江川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批判性的,這一點已經定型,很難因為環境而改變多少。
不過這也的確是他正在反思的,關係到未來應該去做什麼,才能進一步提高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