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第四十九章募捐
第二天下學后,駱鋮和卓羽辰、還有魏楊青便幫雲吟收拾東西,直接搬去了駱府。
第三天開始,每日下學后駱鋮都會去藏書閣翻看蒼耳郡近百年來的方誌記載,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在幾十本方誌遊記中找到了歷史上與此次大雪極為相似情況的記錄。
其實駱鋮想看的是近三百年左右的方誌,因為那樣查證出來的結論會更加的準確一些,也更能推算出一些時間或天氣的規律來。但奈何天晟朝也才建立不過三十多年,很多的記載都隨着朝代更迭時的戰亂而被損毀不全了。
所以現在僅存的這百年內的方誌,都已經算是前人們努力的最大化結果了。
因此此時他能查詢到的這段時間裏,找出共有兩次與現在差不多相似情況的雪災記錄——一次是在五十九年之前,一次則就是原身記憶里的十三年前。
兩次災難都同樣是先有冬季的雪災,緊跟着第二年就是旱災,無一例外。
因此駱鋮便更加的確信了自己的判斷,拿着從書院借來的十幾本方誌野史,以及自己根據記載中的天氣和周邊自然情況變化的對比做出的相關筆記就去府衙找知府陳賜去了。
陳賜聽完他的述說,又看了他做了標記的方誌野史和推斷筆記后,心內大駭!良久之後才倏然起身,向駱鋮深深一揖。
“駱生高義!本府代蒼耳郡之所有百姓們,謝過救命之恩!”
駱鋮沒料到他會有如此舉動,當即心中也是一驚,側身回禮,道:
“大人過譽,此乃學生本分。”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因此身為天下人,幫助天下人,自是本分,無可邀功。
之後,陳賜便留下了駱鋮帶來的所有書籍和筆記,派同知去安排人員查閱官府的府志,打算一起做個補充參考。同時表示駱鋮帶來的哪些書籍用完后,都會替他完好無損的送還於書院去的。
十一月底,在經過了官府府志和書院方誌的比對后,陳賜和同知大人也基本可以肯定,這次的大雪不同尋常。於是當即就派人八百里加急,將此事上報給了皇上。
其中在上報的奏摺中,還特意提到了駱鋮的功勞。
臘月初一,陳賜在還沒有得到朝廷回復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向全郡發出告示:
——“澹雅書院”學子、‘駱家村’秀才駱鋮發現了當前天氣變化與百年內的兩次大災極為相似,遂提醒全郡百姓,儘快儲備各類生活物資,做好抗擊雪災和來年旱災的準備。
臘月初二,陳賜聯合蒼耳郡守城將軍——谷晉鋒一起發出調令,調遣蒼耳郡管轄區的各地守城駐軍,幫助各地衙門做好城內安防事物,以及嚴查在災難面前發難財的奸佞商戶們。
臘月初三,陳賜下達第三道命令——命郡府和下屬各縣衙都召集當地的豪門鄉紳,望其主動捐錢捐物,為全郡百姓盡一份綿薄心力!並親寫拜帖,將府城有頭臉身份的一些人和一些有錢有餘的商戶們全都請到了府衙,商量如何幫助全郡百姓度過這兩個難熬的難關。
不出所料,所有人都不願意,個個哭窮的想盡了辦法推辭。
陳賜痛心疾首,氣的將案几上的一摞摞公文都掃了下去,眼眶泛紅雙唇顫抖的看着底下的這一群狀似唯唯諾諾、實則自私自利的國之蠹蟲,無奈的閉起了雙眼。
就在他想實在不行就用軍隊強行逼着這些人拿出一些錢糧之時,差役來報,駱鋮求見!
今天他請的這些人都是在蒼耳郡有着很深的根基,且家底豐厚的大戶,因此像駱鋮這樣剛冒出頭不過一年多時間的‘新人’,則是都在考慮到他們自身的能力也有限的原因下,而全都沒有邀請的。
所以此時駱鋮的突然到訪,別說是那群各懷心思的豪門鄉紳了,就是陳賜自己都有點兒納悶。
不過他也明白,駱鋮雖然年輕,但卻絕非是那種沒有眼力見還瞎搗亂的愣頭青,因此此時突然求見,想來應該是真有什麼事情急稟的。
於是陳賜微微的擺了擺手,讓差役將人領了進來。
進門后的駱鋮向陳賜和眾人施了一禮后,便直入正題:
“學生今日前來,是也想為蒼耳郡的百姓們盡一份綿薄之力的。”
他抬眸,看了一眼那些豪門鄉紳后,直視向陳賜,繼續說道:
“學生雖只有兩家小店和兩個糖廠,拿不出來太多的東西,但卻也可以出力一二。因此學生決定——捐紋銀五千兩,以及向“澹雅書院”和府城其餘的學堂、私塾里的所有貧寒學子們捐助伙食和棉服、棉被、木炭等物,希望可以對他們有所幫助。”不然,那些因為災禍而越發吃不起飯的學子們,如果真的被迫回家了,那下場就只能是自己連同家人都更加的不能確定能不能度過這個難關的了。
陳賜聽后大為感動,緊緊的捏住駱鋮的肩膀,瞳仁震顫的看着他,好一會兒后才顫着聲音表示,他發現災禍並及時上報這一舉動就已經是救了整個蒼耳郡的百姓了,實不需要再做這麼多的。
但駱鋮表示這些目前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無妨。
最後,陳賜一錘定音,接受他捐的五千兩紋銀和對“澹雅書院”貧寒學子們的幫扶,但其他一些小的學坊和私塾的問題,則就讓官府和其他人來一起解決。若到時候還有所缺的話,再請他幫忙。
他說“其他人”三個字時,眼神鷹厲的看向了在場的那些富豪鄉紳們,語氣加重,意味明顯。而那些人也在聽到他說的話后才知道,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告示上說的那個推算出災難降臨的秀才。
頓時都感到有所汗顏,在陳賜的目光中一個個的全都垂下了腦袋。
而駱鋮聞言后卻是感念陳賜的為民之心,於是又主動的接下了照顧善堂孤寡老人的重任。
陳賜是徹底的被他的品性折服,對他又是抱拳深深一揖。
駱鋮再次還了禮。
就在此時,季劭聰和卓羽辰、還有魏楊青三人也都氣喘吁吁的趕到了,指着駱鋮譴責他不夠哥們兒,這種做好事留名的事情竟然也不叫着自己。
駱鋮看到幾人後,神色舒緩啞然一笑,應下了他們假意的怪罪。
幾人正說著時,就又進來了一位大喘粗氣、二十幾歲身材有點兒微胖的男子,踉踉蹌蹌的走到了陳賜的面前,瞪了一眼看到他后就藏到了卓羽辰身後的魏楊青一眼,躬身行禮道:
“草民魏楊成,見過知府大人。”
“魏生是剛回來么?”陳賜虛扶起對方,有點兒疑惑的問道。
因為昨日他決定邀請富豪鄉紳時,第一個下拜帖的就是魏家。
魏家從魏楊青的爺爺開始算起,直到此時面前的這個魏楊成,三代都是朝廷的皇商,魏楊青的父親魏棟更是現任的蒼耳郡商會的會長。可惜拜帖送出去不久,下人就來報說魏棟和魏楊成都在幾日前離開了蒼耳郡,去下屬的一些商鋪考察去了,不知歸期,所以陳賜才有此一問。
“正是。”魏楊成慢慢的平緩着喘息,回道,“家父有事還沒有回來,草民也是剛剛趕到,聽小弟說大人今日要為蒼耳郡的百姓們募捐,因此便匆匆的趕了過來。”說罷,便從袖子裏掏出了一疊千兩的銀票:
“草民及草民的家人,願意為蒼耳郡的百姓們捐助兩萬兩紋銀,一千套棉服和棉被。紋銀草民現已帶來,棉服和被子還請大人容我五天,五天之後,定將送到。”
陳賜一聽激動的都有點兒不敢相信:
“魏生此話當真?”
“當真。”魏楊成鄭重點頭。
“好!”陳賜高興的重重拍了一把他的肩膀,感慨道,“難怪你魏家能三代皇商,如此心胸氣魄,焉能不比他人強啊!”
駱鋮在一旁看着魏楊成被拍的有點兒想呲牙又不敢的樣子,頓時覺得自己的肩膀也酸疼了一下——這個知府大人,好像每次一高興就喜歡拍別人的肩膀,也不知道的他一個文人是怎麼練的那麼大力氣的,拍的生疼。
其餘富豪鄉紳們一看魏家都如此做派后,當即也不敢再在心裏計較自己的那點小九九,紛紛表示自己也是可以為百姓們出一份力的——畢竟縣官不如現管,知府的官雖然大,但只要他們沒有犯事,那也就並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當然,敢這樣想的前提是上官是個好官,不然一樣有的是辦法弄他們)。可商會會長不一樣,三教九流、各路商隊、上至官員下至乞丐的各色人脈關係等等,都不是他們所能輕易得罪的起的。
因此,魏楊成都代表魏棟這個會長表明態度了,他們還哪敢再有什麼心思?
於是這場募捐,府衙共收了三十五萬兩紋銀、一千斤糧食、一千斤麥種、一千斤炭火、以及七千件的棉服和棉被等。
其中,季劭聰和卓羽辰都除了紋銀各捐助了五千兩之外,還給所有書院、學坊和私塾的先生和貧寒學子們都捐贈了手爐,並每個宿舍再配一個大的火盆和木炭,防止學子們凍傷。
還有城內的叫花子和拾荒者們,也都二十五歲以下身體健全的漢子們全都送去京城,交給他們的家人讓其送到兵營里當兵去。超過二十五歲的漢子和一些女子麟兒們,則都收容到魏家在城外的兩個宅子裏,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一個自食其力賺取食物衣物和安身地方的機會。剩下一些老人們,則都安置到善堂里,由駱鋮這邊負責。
所以,在募捐結束后,陳賜便鄭重的向大家承諾,等災情過去之後,府衙便會在城北城隍廟的門外豎一塊‘懷恩碑’,上面會刻上所有在災難降臨之時無償幫助過百姓之人的名字和其善舉,世世代代都受後人所敬仰。
古人重名,更重傳承,因此當陳賜把這個決定告知大家后,眾人才真正的對此次募捐心甘情願了起來,齊齊躬身感激道:
“多謝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