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明軍百萬騎兵

第401章 明軍百萬騎兵

《東師奏報》是由楊鎬和麻貴的聯署,因此最為真實,原因無它,因為楊鎬和麻貴有隙,此事在朝鮮君臣內部,甚至明廷,都傳開了。

兩人之所以關係不好,也是因為政見所致,正如明廷內部文臣之中有主戰派和主和派一樣,大明武將之中,也出現了主戰派和主撫派。

而楊鎬作為連番讓日軍實力大損的人,自然是堅定的要把倭人打怕,要打的他們不退不休,讓日軍害怕,退回日本的主戰派。

至於麻貴,作為老將,深知明軍在朝鮮的花費,自然希望早點結束戰爭,所以他主張用明軍所打下的大勝,在擁有好機會的時候,利用外交手段,迫使日軍知難而退。

正是因此,楊、麻二人不在戰場,平日關係不好,這才保證了《東師奏報》的正確性。

畢竟,兩個關係差,出了戰場就基本不認識的人,要是相互之間有勾結,虛報明軍,那可就奇怪了。

當然,明軍的戰損比很詳細,但是日軍就不一樣了。

後世里,日本人一直不願意承認蔚山之戰里日軍的損失在兩萬以上,他們只承認損失幾千人而已,甚至於,不少日軍聲稱蔚山之戰,明軍動用了百萬騎兵來,因為寡不敵眾,日軍大敗。

不過,那些日本人可是真敢吹的,張口就說明軍有一百萬騎兵。

要是大明那時候真有百萬騎兵,那出兵朝鮮,怎麼也不會就派幾萬人去?

而且真要是那樣的話,那大明的邊塞絕對會和平很久,終究,大明真要是有百萬騎兵,哪裏還有那些邊塞附近的。

當然,蔚山之戰的影響是深遠的,大明和朝鮮聯軍,與日軍的戰損對比,實實在在的又給再次侵朝的日軍潑了一次冷水。

明軍所擁有的眾多火炮火銃,特別是明軍中擁有“東亞第一強軍”的浙兵,在絕對強大的火器實力,日軍即使在火銃上也很有實力,但還是不敵當時明軍的戰力。

日軍這一場大戰,可謂是慘勝,這也讓日軍在稷山大敗之後,人心惶惶,士氣大損,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輕易與明軍開戰。

戰後,楊鎬率軍回到漢城,當即上疏朝廷,彙報此戰經過。

疏中陳:島山之賊指日可待,甚至於“不三兩日,可生縛而生獻之闕下”,沒想到日軍援兵四面前來,而明軍早已疲憊,無法與日援軍決戰,只得撤回,將幾乎可以摘取的勝利果實,就這樣丟失了。

楊鎬自陳有責任,“臣宜罷歸,仍願治臣委任不稱之罪。但乞餘生,返衰於隴畝,無致填壑於異域,終抱屍位遺親之恨。另簡才能者前來,專征討之事,庶軍伍之氣色更新,海氛之清盪無難矣。臣不勝惶恐待命之至。”

其實,楊鎬自己亦感到責任難逃,故自請罷歸,這可以說是一種遺憾心態的表露,但絕不是後世中國史料所載,楊鎬諱敗為勝,主動壓下戰敗之事,和朝廷報捷的。

況且,就算楊鎬有那個心思,但他也沒那個能力。

終究,雖然楊鎬是大明在朝鮮軍務的最高指揮者,但是這並不代表楊鎬能駕馭得住在朝鮮的所有軍將。

畢竟這些軍將,可是有不少當時大明的名將,他們的官職使得他們完全有渠道向朝廷告信,甚至直接向皇帝上疏。

而楊鎬如果真要做諱敗為勝的事情,很明顯,他不可能把那些大明當時的名將全都收買,但凡有一個人不聽他的,向萬曆皇帝或者朝臣報知消息,楊鎬獲得欺君罔上大不敬之罪,那又哪裏能活命?

朝廷接到楊鎬奏疏,下聖旨曰:“屢報東征全籍,奮勇爭先,親冒矢石,斬獲數多,何速遂有此奏,專無靖難之計?倭情甚狡。遂與總督等官,竭力籌劃,務為萬全退便之計。”

那時,萬曆皇帝看到楊鎬奏摺時,尚未接到後來丁應泰的彈劾楊鎬的奏疏,所以萬曆皇帝不僅未准他辭職,還加以鼓勵,敦促他“竭力籌劃,務為萬全退倭之計”。”

與此同時,總督邢階也上疏彙報此戰情況,其解釋未能將倭斃其功於一役的原因,曰:“奈何風雨為阻,士馬久疲,且水陸之援兵俱至,此時圍不得不解,兵不得不撤,撫臣臨時變通,班師而還,深為有見。”

對於楊鎬撤兵班師之舉,深表贊同,認為是明智之舉,頗有見識,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極大的避免了明軍傷亡。

同時,邢階也為楊鎘請功曰:“役也,奮勇爭先,戰勝攻取者,諸將出之我力;設伏用正用奇者,提督麻貴之苦心,然獨全藉撫臣楊鎬。

躍馬身先士卒,環甲親臨行陣,主籌運算,無一事不經其心思,無一命不賴其指授。

至於冒矢荷簡不膜,窮日夜而無休,勵兵圖賊,終始如一,蓋尤為人所難也。

是以堂堂正正,成此奇捷,厥功偉矣,今以勞瘁偶疾,而天竊忠

良,旋當痊可。

若逃然藝休,圓之大事,更籍何人?伏乞天語勉留,暫行調理,另圖戰

守。

乃若職在王京,雖東顧西眄,南催北運,未敢一息之少停,然匣中之虎復出,簽里之魚再游,未竟九簧之功,實乏萬全之算。

禍來不得旱除,中原未即息肩,職固不得辭其職矣。”

邢階自己上疏將此戰的功勞全歸諸楊鎬,認為完全是他籌劃指揮所取得的,他對於楊鎬評價甚高,對其戰功也推崇備至,這完全打破了中國史料里一切功勞歸邢階的記載。

而對於楊鎬自請罷歸,邢階特別

指出“若逃然乞休,國之大事,更籍何人”,企望萬曆皇帝勉留。

當然,此戰也特別受到朝鮮君臣的稱頌。

戊戌三月十五日,蔚山之戰已經結束,朝鮮宣祖親往楊鎬經略衙門拜會,對於楊銷的戰功深表敬佩。

宣祖曰:“自古大賊,寧有剿滅之理?島山之舉,實令凶鋒概魄,將有破竹之勢。皇上之德,大人之恩,誠不勝感激。”

儘管未能盡殲守城日軍,宣祖還是對明軍的英勇善戰,表示欽佩,故親自前往楊鎬的經略衙門致謝。

而楊鎬對此戰頗有遺憾,且自覺有責任,所以楊鎬對曰:“一舉掃清,是俺本心,簡力不齊,且緣賊援大至,以致班師。以此之故,業己具本辭職,方候聖旨耳。”

聽到楊鎬談起辭職之事,宣祖當即表示:“何可乃爾?願大人終始濟拯小邦,勿復為辭職之舉。”

由此可見,無論是朝鮮君臣,還是邢階等明朝指揮官,對於此戰都有很高的評價。

儘管他們有所遺憾,未能全殲敵軍,但是這場大戰絕非大敗,而是一次相當重要的勝利。

可是,這場理應獲得嘉獎的戰役,卻因為黨爭緣故,在明兵部主事丁應泰的眼中,卻是一場喪師辱國的大敗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好國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好國舅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1章 明軍百萬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