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反還是不反,這是一個問題

第62章 反還是不反,這是一個問題

朱慈烺在打開火漆之前,已經大概猜到,這次案件應該會涉及到不少的地方官員,但是當朱慈烺真的看到劉墨翰的報告之後,還是被大明地方政權的腐敗給驚嚇到了。

如果劉墨翰信中所言皆屬實的話,山西,直隸兩省,外加大同,宣府,山西,三鎮,上下官員至少有一半兒收過逆商的銀子!

不過,仔細想一想也就會明白,八大逆商搞得可不是小打小鬧的買賣,而是大規模的走私!

別的不說,天啟年間,遼東大旱,建奴控制區的糧價一度達到了一石大米四十兩銀子的高價。而建奴之所以能夠挺過去這波旱災,八大逆商在其中可是出力不少。

彼時遼東人口尚有百萬,就算建奴丟下漢民不管,自己的國族女真人總有幾十萬張嘴指着八大商走私的糧草供給。

八大逆商為了滿足如此海量的需求,每次出塞都要攜帶大車數百輛,馱馬幾千匹才能成行。

而如此大的架勢,崇禎皇帝坐在深宮中竟然一無所知,邊關將領竟然無一舉報!

反過來講,為什麼做走私賣國買賣的只有這八家逆商,難道其他的商戶都是愛國商人嗎?肯定不是的。依着朱慈烺對人性的了解,十有八九,是只有這八大家晉商對邊關軍鎮還有上下官員打點的最為得力,可以做到手眼通天,其他商戶就算想做這等賣國買賣,也沒有門路。

照目前這個情形看,這幾家商戶滲透邊關已經不是一代兩代。這八大家的祖上很有可能從嘉靖年間就開始從事小股的走私貿易,然後漸漸賄賂世襲的邊關守將,上下一起分潤走私的利益,結成了一個世代相襲,固結的利益集團。

至於派來巡查的文官,他們不過是任期一到就要走人的流官,對於大明世襲的武將團體和世代因襲的商人集團來說,只是些沒有根基的外來戶。遇到識相的,給你分潤一些利益,大家一起發財,要是敢不識相,等到蒙古人或是滿洲人破口而入的時候,把你這個文官賣死在戰場上,又有誰能知道?

朱慈烺看着卷宗,越看心裏的殺意是越盛,但是看到涉案人員包括了姜鑲之後,本來一顆殺心,頓時涼了半截。

這名叫姜鑲的,乃是掛鎮朔將軍印,現任的大同鎮總兵官。

如果只是一個大同總兵,朱慈烺還不至於如此忌憚。

關鍵的是,此人出身的姜家,世代在大明軍中為官效力,其長兄姜讓此時任職榆林鎮總兵官,其弟姜瑄則為陽和副總兵。

一想到這層,朱慈烺就不禁大皺眉頭,心裏面暗暗奇怪。

按說大明為了防止藩鎮割據,一般來講都會盡量避免父子兄弟同時任職為一鎮總兵的情況發生。如果出現了弟弟為一鎮總兵,那做父兄的要麼引退,如吳襄,吳三桂父子,要麼,就會被調任,使其防區不再相鄰。

然而大明這條潛規則不知道為何,在姜家身上竟然失效了。只要稍微了解中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姜讓,姜鑲,姜瑄這兄弟三人的防區不僅是緊挨着,而且還都是邊關要鎮,雄兵強將之所出的地方!

如果這三人要是有什麼異心的話,一旦中央有事,這兄弟三人完全可以並氣連枝,進可以破居庸關要挾京師,退可以保守險要,坐觀形勢。

如果僅僅如此,手握五萬東宮軍的朱慈烺還不至於心驚膽戰,畢竟現在京城牢牢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大明朝現在的局勢已經安穩下來,至少在世人眼裏,還看不到大明改朝換代的可能,人心也都是向著大明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外界幫助,姜鑲就算敢反,也沒人敢跟。

真正讓朱慈烺心驚的是,根據劉墨翰查抄的書信來看,東虜那邊已經交代逆商范永斗,讓范永斗策反明國高級將領,而范永斗的回信裏面則明確表示,姜鑲似有與大清國親善之意。

大同鎮總兵勾結東虜,這才是最讓朱慈烺害怕的!

雖然目前的書信證據中,沒有提到姜鑲是否接受了東虜的條件,但是站在姜鑲的立場上,現在明清對立,大明內部的叛亂又此起彼伏,他們姜家依靠着大同榆林兩大強鎮為後援,結好東邊的關寧系軍閥,同時再在明清中間騎牆觀望,待價而沽,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最符合其自身利益的。

朱慈烺越想越覺得,現在姜鑲很有可能已經和東虜牽上線,準備待價而沽,那麼自己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打草驚蛇,逼反姜鑲。

然而晉商大案一起,朝廷查抄晉商的的事兒天下皆知,姜鑲會不會擔心自己的事情敗露,據大同而反呢?

朱慈烺相信,如果一件事情可能往壞的方向發展,那他就一定會往壞的方向發展。不論姜鑲現在到底有沒有割據自立的想法,朱慈烺都必須要及時作出預防的措施。不然的話,倘若姜鑲真的勾連外族,到時候大同鎮和滿清八旗裏應外合,兵臨京師,這仗可就不好打了。

朱慈烺在這邊冥思苦想,如何對付姜氏兄弟的時候,姜氏兄弟也暗中齊聚大同,商議姜氏家族的前途未來。

“大哥,您來大同也已經來了五六天了,咱們兄弟幾個議來議去,到現在也沒議出個章程。眼見着張家口那邊抄來的銀子都要起送入京了,咱們這事兒要是再不定下來,下一個被抄家的可就是我們姜家了!大哥,您今天必須給兄弟們一個明白話,我大同鎮要舉事反太子,你到底支不支持!”

這三人之中,雖然榆林鎮總兵官姜讓才是大哥,但是姜讓為人死板,腦子裏只知道帶兵打仗。在如何謀取家族利益這方面,平素倒是姜鑲這個二弟最有主意。

眼下這個藉著晉商和建奴拉關係,在明清兩邊玩騎牆的主意,也是姜鑲私下裏搞得手筆,姜讓和姜瑄兩人事先並不知情。

等到逆商賣國案震驚朝野之後,姜鑲不禁擔心太子會得到自己跟晉商來往的證據。

這些晉商當初勸自己在明清之間兩不相幫,暗自割據,自己對此頗為動心,已然託了范永斗,讓這老西兒去摸摸東虜給的價碼。

雖然這些話都是口頭上的協議,並沒有留下紙面證據,但那些老西要是扛不住打,把這些破事兒供出來,難保太子不對自己起疑。當今太子素有抄家太歲之稱,誰知道會不會藉著這個由頭來抄自己的家?

姜鑲一個人是越想越怕,想得多了,自然就會就會採取一些行動。

他先是召集自己直屬的三千多名家丁,以防備蒙古人入寇為名義,將這三千名家丁全部武裝起來。他自己則乾脆搬到了家丁的軍營,和家丁同吃同住。

這三千家丁中,有一千多是從姜鑲就任大同鎮總兵的時候從老家帶來的,從小就跟着姜家打仗。另外的兩千多人,則是他就任大同總兵之後從草原上招募的蒙古勇士。

在這些家丁眼裏,姜鑲的話就是聖旨,什麼皇帝老子,他們都不認,他們只認姜鑲一人!

姜鑲這會兒對明軍的看法,還停留在朱仙鎮大戰之前的狀態。在他看來,明軍打仗比的就是家丁。什麼朱仙鎮幾十萬大軍的決戰,套用之前的經驗,極有可能就是虎大威他們的幾千家丁打出來的勝仗。

至於太子的東宮軍?

姜鑲表示皇家的部隊要是能打仗,母豬都能上樹了!

單純比拼家丁的數量和戰鬥力,姜鑲是十分有自信的。他自小就隨父輩在明軍中供職,他所在的榆林鎮又是直面蒙古套冦的邊鎮。姜家的這些家丁,可都是砍蒙古人腦袋歷練出來的,說起拼家丁,姜鑲可是不懼任何人。

有此三千家丁,打下北京城,改朝換代,那是痴人說夢,但是據大同而守,姜鑲自信沒人能打得下大同城。

然而姜鑲可不想僅僅在大同等着朱慈烺的圍剿大軍。

姜鑲心道,自己既然本來就要和滿清聯合,據大同自立,那跟大明是早晚要翻臉的,何不趁此機會,將大哥三弟招來大同共議大事?只要自己姜氏族人齊心,到時候自己手上握有榆林,陽和,大同三鎮,麾下得力家丁近萬人,如此戰力,做一個明清之間的第三方勢力,當不為過吧?

然而讓姜鑲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大哥還有三弟都對自己的提議猶豫不決。

尤其是自己的大哥姜讓,這幾日是經常反覆。

每次商議姜讓都是剛剛說定,要回榆林召集族中精銳家丁,共同舉事,轉首又說事不至此,要不再等等消息。

姜鑲今天把兄弟二人叫來,實在是不想再拖下去了。反正眼下也是在他的地盤,乾脆語氣也強硬了起來。因為姜瑄本身只是一個副總兵,在家裏排老三,分到的姜氏家丁人數也最少,平素又是隨風倒的牆頭草,所以姜鑲就只逼迫他的大哥,希望姜讓能給一個明白話。

姜讓身材高大,面膛黝黑,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一個廝殺漢,但此時面對自己弟弟的逼迫,卻是一副舉棋不定,局促不安的模樣,和他這副勇猛果決的外表十分不搭。

其實倒也不怪姜讓猶豫寡斷,實在是姜鑲的提議太突然了。

和姜鑲不同,姜讓的頭腦十分簡單。他的腦子裏,只裝着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效忠大明,第二件事是殺蒙古。

在姜讓年輕的時候,萬曆三大徵才剛剛打完,大明的威勢正是如日中天。現在拽到不行的建奴東虜,當時不過就是李成梁的走狗。

在這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姜讓,當然沒有反抗朝廷的底氣。

結果自己朝廷命官做得好好的,自己的弟弟突然把自己叫來大同,說他惹上了毀家滅族的禍事,還讓自己跟着他一起造大明,哦不對,造太子的反,他的精神沒有崩潰已經很不錯了。

姜讓見自己的弟弟逼迫甚急,他自己也跟着急了起來。

畢竟當今太子可是號稱“抄家太歲”啊!

可是真讓他舉兵反明,反那個打贏了三大征的大明,他又沒這個膽子。

到底是反,還是,不反,這是一個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太子朱慈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晚明太子朱慈烺
上一章下一章

第62章 反還是不反,這是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