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後起之秀
結盟蒙古夾擊金國也是這個道理,那時上上下下對靖康之恥誰敢言忘?當然,那時候的南宋與其說趁機北伐,莫不如說是純屬無奈之舉,蒙人太強勢,金國已經必亡無疑。
聯蒙滅金,既可以滿足百姓因靖康之恥而產生的仇金民族情緒,又可以暫時緩和與蒙古的緊張關係,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至於某些“唇亡齒寒”的論調,太可笑,據記載,金國一被蒙古人痛揍,轉而就拿南宋來出氣,以獲得對蒙古人在土地財政等各方面的損失。
北方,蒙古滅西夏,繼續高歌猛進。南方,宋金又陷入了城池拉鋸戰,人口傷亡使得南宋朝野對金的仇恨情緒急遽升溫,這時候還想唇寒齒亡?
沈侃將自己的觀點以較委婉的方式寫出來,沉思了一會兒,這題目肯定是因最近的局勢,周學正有感而發。
題目是不是有些難了?不及多想,最終他下筆指出,戰爭並不單單是軍事上的勝負,其實質是綜合國力以及國策的反應。
宋朝軍隊的戰力並非如傳言般低下,相反,能與遼國維持長期大體上的和平,光用歲供是買不來的,雙方軍事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不然早已被遼人吞併。
證據是以萬餘人的金人就火速滅了遼,而夾大勝軍威,面對區區半壁江山,倉猝泥馬過江的南宋******卻毫無辦法,完顏亮只能望江興嘆。而以蒙古大軍橫掃寰宇的剽悍,面對南宋時竟足足攻打了四十餘年,這都足以說明我漢人軍隊的戰力,此外我太祖皇帝麾下的大明軍隊……
寫到這,沈侃不寫了,因為再寫下去,矛頭只能指向宋朝的統治階級,同樣連年挨打,豈不是有影射當今朝廷無能的嫌疑。
第二場策論,題目是“安國全軍之道。”
沈侃確認無疑朝廷有了振作的決心,是啊!眼下局勢已經很危險了,韃靼人氣焰囂張,都快打到京城了,倭寇也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再這麼下去……
到了第三場,題目恢復了正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四書五經方面,沈侃始終認為自己不行,不管怎麼下功夫,思維方式都已經定型,比不過古代人。
但是四書五經有多深奧,又何嘗只有現代人覺得難呢,其實過去的人也一樣,哪怕一輩子讀四書五經,能真正理解的仍然少之又少,就拿眼下這些歲數大大小小的童生來說,恐怕比沈侃也強不到哪去,更何況在綜合方面,沈侃自有他的優勢。
從上午到日落西山,整整一天過去了。
這次考試無需封卷,都由周學正一言而決,考生們答完了,自己上去交卷。
有個五十來歲的老童生上前交卷,周學正看了下卷子,翻了翻點名冊,問道:“你名叫魏明?”
老童生回道:“是,童生就是。”
周學正打量了下他,又問道:“你今年多大年紀?”
老童生解釋道:“童生冊上寫的是三十歲,童生今年已經五十二歲了。”
“考了幾回?”
“二十歲應考,至今已考過二十餘次。”
“那你為何不進學?”
“大概因童生文字荒誕,諸位大人不賞識吧。”老童生苦笑。
周學正笑道:“你倒有自知之明,下去吧。”
陸陸續續很多童生都交了卷子,幾乎沒有周學正能看上的,其中有個年輕人詩作的好,但策論卻作的稀里糊塗。
周學正問道:“你這文字牛頭不對馬嘴,平時從不關心時政嗎?”
“回老師。”年輕人神色不屑,“漢唐重詩詞歌賦,學生也醉心於此。”
“混賬!”周學正變了臉,“現今聖上務實,誰和你談詩詞歌賦?像你做童生的人,正該關心時事文章,詩詞歌賦能管好治下么?本官奉旨來此衡文,難道是來與你談詩詞的?像你這樣務名而不務實,把真正的學問都荒廢的,本官懶得與你交談。來人,把他趕了出去!”
雖然將年輕人逐出,周學正還是仔細又看了遍他的文章,覺得此人還堪造就,便說道:“給他一個最低的名次,讓他進學吧。”
這時候,沈侃拿着卷子走了過來。
周學正不認得他,也沒有看卷子上的名字籍貫,大概掃了一眼,不由得一驚,又認認真真的將整個文章看了一遍,沉吟半響,這才去看考生的姓名,恍然。
“你是沈侃?”
“是。”
“為何冊上沒有你的名字?”周學正翻了翻點名冊,覺得很奇怪。
沈侃說道:“在下年紀還小,學問不好,所以未曾考過。”
周學正心中嘆息,沈家這一代人才也未免太多了吧?這樣的孩子竟然都不叫上考場。
揮手叫沈侃下去,左右官員就見他又看起了卷子,這一看,足足小半個時辰,忽然嘆息道:“這樣的文字,我看了三遍竟也不能解,第五遍之後,才曉得這些詞與道理,真乃妙不可言。”
拿起筆來,在卷子上將這些聞所未聞的詞彙都加了圈圈,即刻大筆一揮,第一名!
…………
沈侃沒想到自己竟能考中第一名,發榜的時候猶自覺得不可思議,面對眾人的羨慕嫉妒恨,鬆了口氣,心說總算不辱沈家的書香。
他的第一名委實實至名歸,原來今日來考試的讀書人太多,而大部分都是和沈侃一樣,沒有通過鄉試府試,抱着碰運氣的目的。
縣裏名額有限,府城也一樣,於是周學正遂出了七道題目,五個都是關於時政方面的,一個四書五經,一個詩詞方面,就為了難難這些考生。
果然,大多數的考生甚至都不能完篇,而沈侃不但七篇全部做完,且篇篇有理有據,且詞彙新穎,文章清晰明了,不像其他人之乎者也了一大頓,也沒有說個明白。
就算是矮個子中拔將軍,沈侃也應該得第一名。如果放在一群秀才中間,興許就未必了。
總之沈侃順利通過加試,可以進入縣學了,以他的名次和年紀上的優勢,也算是個編外秀才。也就是說,現在的沈侃已經有資格被人們稱呼一聲“相公”。
由此,他突然間在士林中聲名鵲起,繼沈氏一族四兄弟之後,沈家的又一位後起之秀。
倒是村裡人形容他,用上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
面對所有人的交口稱讚,沈侃卻變得更加低調了,他深知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現在還遠不是得意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必須加倍努力。
為此,他決定儘快去縣裏讀書,躲開這能讓他飄飄然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