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進關刀

第十章 改進關刀

簡雍,作為劉備集團的第一個文官,比原作稍微早了一些登場了。

他跟劉備從小就認識,家離這裏也近,所以收到信后,簡單收拾了下就過來投奔了。劉備一聽簡雍來投,立刻出庄迎接,二人訴說著舊事,同時與其他人互相介紹了一番。

莊上又免不了擺上一桌酒宴,事實上自從練兵以來,除非遇上客人,否則四人都不再擺酒宴,每天只吃比士兵好不了多少的飯菜,酒也很少喝了。省下的錢全投到士兵身上了。

劉備跟簡雍說了下目前的狀況,簡雍倒也沒什麼建議,只說有需要他做的,儘管吩咐就是。趙二對於三國演義里簡雍的了解,就僅限於知道他是劉備手下的文官,好像能力不怎麼突出。於是便提出讓簡雍負責教授軍官識字。

現在那些高級軍官已經把軍規背得七七八八了,正在教低級軍官。簡雍一來,就先順勢教他們軍規里的字怎麼寫,然後再教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

士兵們訓練了大約半個月後,趙二才開始讓他們習練本兵種的專有技能。本來按照趙二的想法,應該再多進行一段時間的隊列和體能訓練后,再練專有技能的。但時間不等人,黃巾之亂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他只記得不到一年就平定了。要是他練兵練得太久,軍隊的戰鬥力是強了,但立功的機會早沒了。雖說劉備最後只撈到個縣尉,但也總比沒有強啊!

騎兵自此交由關羽負責教馬術。趙二叮囑關羽,只需要讓他們學會加速奔跑和減速停馬,外加左轉右轉即可,其他的以後有機會再練習。訓練騎兵可是個大工程,在大漢官軍中怎麼也得幾年才行,在趙二軍中雖然肯定用不了那麼久,但時間也不會短了。因為訓練時間短,所以趙二也不指望他們能進行正面作戰,只讓他們當個傳令官或偵騎就好。

弓兵由劉備指揮練習齊射和輪射。目前弓手很少,所以只有齊射用得到。而輪射則是為以後做準備。

步兵還是趙二負責。趙二分別教授刀牌手和長矛手他們的武器使用方法。當然,趙二本人是壓根不懂怎麼揮舞武器的,兵書上雖然寫得詳細,但文字表達是一回事,親手做又是另一回事。於是就由趙二口述,張飛演示。張飛平素喜歡結交豪傑,武藝不俗,怎麼耍刀、如何使矛自然也是熟悉的,由他一演示,下面的士兵們自然都明白了。

戚繼光的軍隊十分講究配合,同時也意味着對個人武藝的要求不高。當然,不是說戚繼光不重視武藝,在《練兵實紀》中他曾多次強調過士兵習練武藝的重要性。只不過士兵們習練的所謂“武藝”更多的是指在戰場廝殺中用到的砍殺技藝。比如刀牌手,在戰鬥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左手持盾牌上舉護住全身,然後右手抽刀從盾牌下方砍對方的腿。長矛手更簡單,就是躲在刀牌手身後,見到敵人就拿長矛捅對方軀幹。

戚繼光所反對的,是士兵去習練那些江湖武藝,那些招式很複雜的“花巧”武藝。那些武藝不能說不厲害,只是一來訓練時間過長,二來在戰場上難以發揮出原本的威力。

尤其是在人擠人的戰場上,槍如林,箭如雨的。你想玩躲閃,沒有空間給你躲,你想耍花招,對方直接一片矛尖扎過來,以實破虛,瞬間要了你的命。

如果把這兩種兵種單獨抽出來作戰,相信面對任何一隻諸侯軍隊都很難佔到便宜,但二者組合在一起,就不同了。刀牌手負責防禦和砍腿,長矛手站在側後方拿矛捅人。攻防一體,配合好了自然戰力強大。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配合。如果再加入長戟兵和大棒手,組成改良版鴛鴦陣,更是所向無敵。不過目前對付些無組織無紀律的黃巾賊寇,只需要刀牌手和長矛手的組合就足夠對付了。

步兵們的個人技藝不到一天就都會了,所需的只是熟練而已。剩下的就是兩兵種配合的訓練了。有了之前的隊列訓練,新兵們的紀律意識提高不少,所以練起配合來,要容易不少。但也只是相對容易,實際上只讓這兩種兵相互配合,就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而結果仍然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畢竟這些新兵在一個月前還連左右都不分,想讓他們一個月就成軍,還是有些勉強。

武器鎧甲倒是打造得差不多了。其中槍頭全部用普通鐵,經過測試,鑌鐵槍頭比起普通槍頭優勢不明顯。環首刀和鎧甲則用的是鑌鐵。在對砍測試中,鑌鐵環首刀可以輕易砍斷普通環首刀。

劉關張趙四人一人一身全鐵甲。趙二穿上鐵甲后就不想脫了,感覺穿起來太神氣了。穿着鐵甲上躥下跳,又翻跟頭又跑步,張飛看了笑罵他猴精附體。

趙二在莊裏顯擺還覺得不過癮,騎上趙三又去庄外亂跑,足足發了一天瘋才回來。

鐵匠打造的盔甲樣式與漢代官軍鐵甲樣式相同,是一種名為筩袖鎧的鐵甲。漢朝的鐵甲防護面積比起之後的朝代要小很多,除了軀體部分外,雙臂只有肩膀處有個肩鎧,僅能遮住肩膀和上臂的一部分。身軀下方的裙甲則只防護到了臀部位置,跟現代的超短裙差不多,只不過是與身甲相連的。(具體樣式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秦兵馬俑,漢朝的甲胄樣式與兵馬俑區別不大,僅僅是把秦兵的皮甲片換成了鐵甲片而已)這樣一來,刀牌手的砍腿戰術,就可以輕易威脅到敵人的披重鎧者。

當然,護腿的甲也不是沒有。如果是騎兵,大腿部位會有一個髀褌,即腿甲,不過是皮的。步卒一般不會配備這個。

鎧甲防護面積小倒是可以暫時將就,最令趙二不滿的是居然沒有頭盔!

據打造盔甲的鐵匠講,漢朝軍隊普遍不怎麼裝備頭盔,據說是從秦朝起就一直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腦袋上頂着鐵會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此時的頭盔尚還是拼接式的,防護力不強,戴了與不戴區別不大。

趙二問難道就沒整體式的頭盔嗎?鐵匠想了想,說用銅倒是可以弄出整體頭盔,但是造價太貴了,防護效果也不如拼接式鐵盔。於是趙二便命鐵匠先打制幾個拼接式鐵盔出來,給劉關張趙等人裝備上,雖然防禦效果不怎麼樣,但好歹能護住耳朵。

三國時期,隨着戰爭的頻繁,盔甲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防護面積會大幅增加,頭盔也開始逐漸變得更加實用。不過現在是暫時指望不上了。

除了這四人外,高級軍官也有幸得到一件鐵甲,只不過是皮鐵混合,無論防護面積還是甲片密度,都差了很多。高級軍官是兩當鎧,只能防禦前胸後背。中等軍官的則只有半個兩當鎧,只能防禦前胸,後背無防護。而低級軍官只有皮甲,軍官每差一級,盔甲的式樣都有明顯不同,方便士兵區分,而普通士兵還是布衣,沒有任何甲胄防護。

最後就是劉關張哥仨的武器了。趙二自認不是武將的料,所以只用一把環首刀和長槍,跟麾下騎兵相同。

劉關張的武器倒是與演義略有區別。關羽還是青龍偃月刀,不過重量減了,理由一是省鐵(你不是說將領不能省么?),二是出手速度可以因此而加快。原著里青龍偃月刀八十二斤,趙二的建議是至少減半。漢代一斤為二百五十克左右。八十二斤換算成現代斤為四十一斤,再減半為二十斤,即現代十公斤。

趙二這麼建議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三國演義原著中,關羽打造青龍偃月刀時,只有江湖廝殺經驗,而沒有戰場殺敵經驗。戰場上將領廝殺,與江湖打鬥最大的區別在於,戰將是騎馬的,移動速度非常快。關羽本身出手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在江湖打鬥時,由於只能步行(騎馬一般是旅行,打人時很少騎),等跑到敵人跟前時,敵人早就做好防備,關羽一擊之下,敵人很輕易就可以招架住。關羽根據江湖經驗,所以想打造一把很重的武器,這樣在敵人招架時,會因為武器很重,要麼招架不住,要麼手臂發麻導致無法應對下一擊。

而等未來關羽上了戰場之後,發現偷襲敵人變得極其容易,無論是殺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還是過五關斬六將,都是一擊得手。敵人完全沒有招架的機會。這樣一來,過重的武器反而成為一種累贅,限制了他的發揮。

關羽用一個八十二漢斤的鐵塊鑲在木杆上模擬了一下,一刀揮出,速度非常快。張飛在旁邊看了下,覺得這樣一擊雖然很快,但自己還是可以躲過或招架住的。然後關羽又換了個四十漢斤的鐵塊,然後全力一揮,竟然快的連影子都看不見!

張飛眼睛都直了,走過去說:“二哥你再試下我看看!”

關羽依言又揮了一刀。張飛驚得汗都快出來了。唉呀媽呀,這一刀也太快了,張飛心想,還好之前打架時關羽沒拿刀,不然自己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關羽又騎馬試了試。發現趙二說得果然有道理。騎馬作戰還是用快刀更適合自己。他看了一眼張飛,想起了之前被他打敗的屈辱,頓時一股惡念油然而生。先騎馬走到遠處,然後縱馬快速衝到張飛面前,一刀斬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混在三國當軍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混在三國當軍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改進關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