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CL的故事
TCL的故事
TCL手機同樣在2000年進入市場,儘管通過成功的定位策略和精緻的工業設計,TCL手機賣得比其它國產品牌高,但從技術、功能和持續的溢價方面來看,走的還是低端路線。
簡單地說,TCL手機在基本功能上走的也是"滿足消費者的第一需求——通話功能"這一正確的道路,所不同的是溶入了民族的審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把手機當作大眾藝術品來經營。
由於TCL手機的獨特定位,阻止了其它國產品牌的快速跟進,贏得了彌補其它方面弱項的時間,典型的例子就是高昂的銷售渠道建設成本。
別人的啟動資金有幾個億,而TCL手機只有1000萬美元。別人可以採取走扁平式大規模營銷的方式壓縮中間銷售環節,而TCL手機恰恰相反,必須利用經銷商分享利潤的方法來調動整個市場資源。
夏新的故事
2000年初,夏新公司決定,從電視機和VCD機兩個領域轉型,而手機的研發生產則是轉型的方向。當時波導、TCL等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了手機的研發生產。這時,一家韓國公司在中國遍尋合作夥伴,均遭到拒絕,最後找到夏新,夏新買下了其設計方案,由此誕生了夏新A8,這是夏新推出的第一款手機。
A8機型設計精巧,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
夏新和TCL的路子如出一轍。外國人拿出來和你合作的都不可能是前沿技術,它可能是第二流,甚至是第三流的技術,如果中國公司不暫時利用這些差強人意的技術,外國公司照樣會用這些第二流、第三流的技術掙中國人的錢。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如先把這些技術拿過來,做成大宗產品,積累技術、資金之後再往高端走。
打時間差
國產品牌利用打時間差的方法,從側翼襲擊外國品牌,而不是和它們正面迎頭相撞。時間差主要是指:
外國品牌完善產品線的時間。也就是外國品牌的產品線將要完善而尚未完善的時間。
銷售渠道下沉的時間。也就是外國品牌銷售渠道將要下沉,而尚未下沉的時間。
2000年外國大品牌手機平均每2個月推出一個新機型,而當時大多數的國產手機總共也不過5、6個機型。在2001年,摩托羅拉保持着一個半月推出一款新手機的速度,而在這一點上,諾基亞2001年幾乎沒有太多的新產品,但就是憑藉8250、8850、3310等產品,保持其市場份額。
外國品牌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放棄超額利潤的,比如摩托羅拉當初竟然可以把一個尋呼機賣到一萬多元,這樣的黑心錢一掙就是十多年。從這個角度,國產品牌的任何反擊都是對中國人民的貢獻。不過,正是由於跨國公司的貪婪本性,使它們養成了一種貴族做派,什麼都是最貴的,什麼都是最講排場的,連打份工也能成為所謂的"皇帝"。這就說明,跨國公司往往居高難下。在做銷售渠道方面也是這樣,你要它很快鋪到基層是不可能的,一是以它們的做派來說,他們會認為渠道建設成本太高;二是沒有榨夠超額利潤以前,這是不能考慮的做法,除非逼得走投無路,就象它們在2004年的吐血反擊一樣。這是一個好空擋。在跨國公司銷售渠道將要下沉,而尚未下沉的這個時間裏,我們就有機會,可以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