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伏羲考
(六)伏羲考
《易·繫辭傳》:“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釋文》云:“包,本又作庖。鄭云:取也。孟、京作伏。犧,鄭云:鳥獸全具曰犧。孟、京作戲,雲伏,服也;戲,化也。”案鄭說非也。《白虎通義·號》篇說伏羲之義曰:“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也。”《風俗通義》引《含文嘉》曰:“伏者,別也,變也;戲者,獻也,法也。伏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伏貢獻,故曰伏戲也。”此今文舊說。《禮記·月令疏》引《帝王世紀》曰“取犧牲以共庖廚,食天下,故號曰庖犧氏”,則襲鄭曲說也。此說實本於劉歆。《漢書·律曆志》載歆《世經》曰:“作網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易》但言“為網罟以佃以漁”而已,歆妄益以“取犧牲”三字,實非也。
古代帝王,蹤跡多在東方,而其後率傳之於西,蓋因今所傳者,多漢人之說,漢世帝都在西,因生傅會也。而伏羲之都邑,亦不能外此。
《御覽·皇王部三》引《詩含神霧》曰:“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按《淮南·地形》曰:“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山海經·海內東經》曰:“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作“鼓其腹則雷”。郭《注》引《河圖》曰:“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犧。”又曰:“今城陽有堯冢,靈台,雷澤在北也。”本於《漢志》,蓋相傳之舊說也。《水經·瓠子河注》:“瓠河又左徑雷澤北,其澤藪在大成陽縣故城西北一十餘里,昔華胥履大跡處也。”亦同《漢志》。乃《御覽》又引《遁甲開山圖》曰:“讎夷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犧生處。”又《水經》:“渭水過陳倉縣西。”《注》曰:“姚睦曰:黃帝都陳,言在此。榮氏《開山圖注》曰:伏犧生成紀,紀徙治陳倉也。”《注》又曰:“成紀水故瀆,東徑成紀縣,故帝太昊庖犧所生處也。”則將伏羲之跡,移至秦、隴之間矣。案《左氏》昭公十七年曰:“陳,大皞之虛也。”與宋大辰之虛、鄭祝融之虛、衛顓頊之虛並舉,所謂大皞,實為天帝之名。皇甫謐因此附會,以為伏犧都陳,已為非是。《水經·渠水注》:“陳城,故陳國也。伏犧、神農並都之。城東北三十許里,猶有犧城。”今又移諸陳倉,於是並黃帝之都而移之矣。《注》又云:“南安姚瞻以為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則因移黃帝之都,又並其生處而移之矣。《注》又曰:“瓦亭水又西南出顯親峽,石岩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案《遁甲開山圖》又曰:“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襲庖犧之號。自無懷氏已上,經史不載,莫知都之所在。”蓋自女媧以上,無不為之偽造都邑矣。《遁甲開山圖》,蓋專將帝王都邑,自東移西者也。《路史》曰:女媧出於承匡。《注》曰:“山名,在任城縣東七十里。《寰宇記》云:女媧生處,今山下有女媧廟。”又言“任城東南三十九里又有女媧陵”。女媧本創造人物之神,說見《女媧與共工》條。其後附會,以為伏羲之妹。《風俗通義》。任城地近雷澤,《寰宇記》之說,蓋由此而生。雖不足據,所託尚較古。然《寰宇記》又謂女媧治中皇山之原,山在金之平利。又《長安志》謂驪山有女媧治處,亦見《路史》引。則皆《遁甲開山圖》等既出后傅會之辭,其為時彌晚矣。
《楚辭·大招》曰:“伏戲《駕辯》,楚《勞商》只。”《注》曰:“伏戲,古王者也。始作瑟。《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言伏戲氏作瑟,造《駕辯》之曲,楚人因之,作《勞商》之歌,皆要妙之音,可樂聽也。”伏戲遺聲在楚,亦其本在東南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