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吾國學術,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諸子百家之學,一也。兩漢之儒學,二也。魏、晉以後之玄學,三也。南北朝、隋、唐之佛學,四也。宋、明之理學,五也。清代之漢學,六也。今所謂新學,七也。七者之中,兩漢、魏、晉,不過承襲古人;佛學受諸印度;理學家雖闢佛,實於佛學入之甚深;清代漢學,考證之法甚精,而於主義無所創辟;梁任公謂清代學術,為方法運動,非主義運動,其說是也。見所撰《清代學術概論》。最近新說,則又受諸歐美者也。歷代學術,純為我所自創者,實止先秦之學耳。
然則我國民自漢以降,能力不逮古人邪?曰:不然。學術本天下公器。各國之民,因其處境之異,而所發明者各有不同,勢也。交通梗塞之世,彼此不能相資,此乃無可如何之事。既已互相灌輸,自可藉資於人以為用。此非不能自創,乃不必自創也。譬之羅盤針、印刷術、火藥,歐人皆受之於我。今日一切機械,則我皆取之於彼。設使中、歐交通,迄今閉塞,豈必彼於羅盤針、印刷術、火藥,不能發明;我於蒸汽、電力等,亦終不能創造邪?學術之或取於人,或由自造,亦若是則已矣。
眾生所造業力,皆轉相熏習,永不唐捐。故凡一種學術,既已深入人心,則閱時雖久,而其影響仍在。先秦諸子之學,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興起者也。其在前此,旁薄鬱積,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時勢,乃如水焉,眾派爭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積之久,泄之烈者,其力必偉,而影響於人必深。我國民今日之思想,試默察之,蓋無不有先秦學術之成分在其中者,其人或不自知,其事不可誣也。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支流。欲知後世之學術思想者,先秦諸子之學,固不容不究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