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隱忍,所以強大
※因為隱忍,所以強大
必有忍,乃有濟。只有忍耐,才能躲避不利的局面,積極準備才能完善自己。這在古代通用,在現代同樣適用。我們只有學會忍耐,忍耐艱苦的磨鍊,才能有成大事的機會。如果你想成功,必須要先學會忍耐。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屢敗於項羽,最後兵困滎陽,危在旦夕。正在這時,劉邦的部下韓信在北線卻捷報頻傳。
隨着軍事上的節節勝利,韓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他派人面見劉邦,要求封自己為王。劉邦一聽,便怒不可遏,當著信使的面斥責道:“我久困於此,日夜盼望韓信前來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為王。”
此時,張良正坐在劉邦身邊,急忙附耳說道:“漢軍剛剛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順水推舟答應他,使其自竊,否則將會產生意外之變。”
劉邦立即心領神會,話鋒一轉,反改口罵道:“大丈夫要做就做個像樣的王!”劉邦原本愛罵人,這一罵不足為怪,況且前後兩語銜接不錯,竟也沒露出什麼破綻。
不久,劉邦派張良作為專使,為韓信授印冊封。
劉邦忍住了韓信稱王給自己帶來的惱怒,從而不動聲色穩住了韓信,為漢軍日後十面埋伏、擊敗項羽做了組織準備。試想,如果劉邦不能忍,當時就為此事與韓信鬧翻,後果將不堪設想。以當時韓信的實力,獨自稱王、逐鹿中原也並非沒有可能。
人生的道理大抵如此,如果你不能改變風,也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和社會上的許多東西,就改變自己吧,學會給自己加重分量,這樣你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同樣,當你的實力很微弱時,暗中加重自己的分量,也顯得極為重要。而這個加重自己分量的過程,就是忍耐的過程。
一個小男孩只有7歲,父親派他去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乾凈,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着孩子的頭說:“孩子,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小男孩擦乾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啊,風為什麼把木桶颳倒呢?也許是重量不夠吧。想了半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小男孩去井邊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任何一個人,只有看清自己的分量,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加重自己的分量,補充自己的實力,那麼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才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