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回家的路上,周金平坐在馬車裏,繃著臉,一言不發,顯然還在生悶氣。
李氏瞅了他一眼,嘆了口氣,婆媳之間的關係自古就難以調解。
今兒周母這話她當時聽了也很生氣,可事後一想,也就知道她不過是氣急了一時口不擇言,過兩日回過神來就好了,這麼一想,李氏就沒那麼生氣了。
可此事在周金平心裏卻是如鯁在喉,一時之間很難過得去,李氏就勸他,“你說你是何必呢?被阿娘說兩句也不會少塊肉。”
周金平擰着眉,攬着李氏的肩,心裏十分難過,
“你我夫妻一體,說你就是說我,且你自來就是聽我的,要指認禍頭子,那也該指認我才對。讓你平白吃了這個冤枉虧。要是阿杏幾個知道了,不定怎麼難過呢!”
丈夫向著自己,李氏心裏最後那一絲不虞也消失殆盡了,微微一笑,轉移話題,
“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
“她們不信便罷了,咱們只管咱們的!”
“可是就咱們這一家四口,回鄉路上要有個萬一……”
“回鄉做什麼?我從來就沒有打算回鄉。”
周金平不是那麼沒有成算的人,大哥周金川作為朝廷命官,豈能隨意出京?弟弟金泰那份差事更來之不易,也不是貿然能甩手的。
再說了,陵州未必就比京里安全!
且不說路上危險,就是安然回到陵州,咱們那小地方哪有什麼兵力守護鄉里。還不如就在京城,好歹,京里還有城防營和御林軍大幾萬人馬守着。
“那你剛才怎麼不說?”
“說不說有什麼差別?左右她們不聽的。”
何必費這個唇舌?左右消息是告訴她們了,聽不聽就不歸自己管了,周金平有些喪氣地擺擺手。
回到家裏,周金平思來想去,打髮長隨往交好的人家去提醒多屯糧,有了周家的教訓,旁的他也不說了,人家聽不聽,他也管不着了。
清點了手裏的余錢,周金平準備多買些糧食屯着。
所幸三房現在住的宅子有個地窖,原來是用來儲冬日鮮菜的,如今正好騰出來放糧食。
可上街了這才發現糧價已然漲了兩三成。
周金平一看這不行啊,於是着急忙慌的帶着人去了莊子附近,把莊子裏存的糧食拉回來,算了算賬,覺得不保險,又另外再去買了些回來。
一連在外頭奔走幾日,把三房這一畝三分地塞得滿滿當當的,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周金平這才罷休。
李氏負責登記造冊,自然知道周金平屯下的這麼糧食,周家這一大家子人吃上兩三個月也綽綽有餘。她只做不知道,畢竟是血脈親人,真出了事,也不能看着人家餓肚子不是。
周金平把糧食安置妥帖,外頭北狄打到京城的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這日正逢十五,當初分家時就定了,每逢十五,周家人便要齊聚長房,與周母和周老爺子吃一頓團圓飯。
雖前幾日鬧得很不愉快,但是周金平沒有耽擱,才到未時就吩咐套車,帶着一家子出門了。
經過正陽街時,馬車慢了下來。
周金平撩起帘子,查看情況,“怎麼回事……”
話才問出來,他就已經有答案了,
街上人太多了,到處都是人,男女老少,或拿着麻袋,或推着小板車,或挎着籃子背着背簍,在一家家糧鋪門口翹首以盼。
“這都是等着買糧食的,北狄打進來的消息傳出去了,百姓們都開始屯糧了,這幾日糧食都賣瘋了。”
外面那些風言風語周杏周梨姐妹是知道的,家裏這幾天趁着夜色悄悄的運糧食進來她們也是知道的,不由看向周金平。
得知這個消息,周金平眼皮子一跳,就覺得有些不對了,這事兒怎麼傳的這樣快?
“本來是沒有那麼快的,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呢!可是,不知怎麼的,前兩日皇上突然把京里幾萬御林軍調走了……”
外頭都在傳,說是皇帝也怕北狄人呢,不但御林軍,連京城附近的駐軍都抽調走了。
偌大個京城,如今可就城防衛那幾萬人馬守着了,大家這才慌了手腳,一時間,城中糧鋪人滿為患。
這樣下去,可要亂了套了。
周杏透過車窗,看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正陽大街,這條街不是四通八達的主街,也不是專營油糧的大街,這條街上也才十來家糧鋪,可就是如此,這來還是擠成這樣,四城主街和附帶有倉庫的糧食大街是個什麼情況可想而知。
周杏心裏正感慨,突然,有個熟悉的人進入周杏的視線里,
這是?
周杏拉了拉周金平,示意他看,
“那是夏管家吧!”
周金平定睛一看,可不是,那帶着七八個人推着三車糧食形色匆匆往街口去的青衣管事,可不就是二哥周金河家裏的管家。
周金平鬆了口氣,三車糧食,怎麼也夠二房吃上兩個月的,看來二房的糧食不用他操心了。
也是,就算不信他的話,周金河這些年也管着周家大大小小的田莊,關於糧價漲幅,比自己懂行多了。怎麼做對自己更有利,想來不必自己提醒。
一路上走走停停,足足比往日多花了半個時辰才到了周金川家。
“阿瑤來啦!快坐!我讓廚房做了棗泥糕,你嘗嘗!”
自打李氏進來,周母就一直拉着李氏說話,又是看茶又是上點心的,親熱得不得了。
這是在為前幾日的事賠不是呢!李氏也不戳破,周母給了茶她就喝,給了點心她就吃着,十分配合。
李氏吃得香甜,周母臉上的笑也越發真切,長媳說得不錯,李氏這個兒媳婦雖性子莽直些,但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萬事不往心裏去。
這要換了小兒媳張氏那嬌慣地性子,不擺幾天臉色給自己看,怕是不能罷休。
這麼一想,周母對李氏又喜歡起來,“親家母近來可有音信兒傳來?他們都好吧?”
“都好,都好,都好着呢!”
說起娘家,李氏更高興。
李琦外放的地方雖算不上富庶,但也不是什麼窮山惡水之地,又是任的父母官,哪有不好的,早前他們安置好了就遞了信來了。
那裏上任縣令大人是個清明人,走的時候把賬目都盤點清白了,縣裏也沒什麼鄉紳惡霸地頭蛇,所以李琦沒遇上什麼難題,很快就上手了。
“那就好!咱們阿崇要是像他舅舅就好了。也不知道那北地冷不冷?一定吃了不少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