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上的陝北葭州(今佳縣),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發,階級矛盾尖銳,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唯有革命,才有出路。
喬國楨就是佳縣革命的播火者,是佳縣最早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07年3月15日,喬國楨出生在陝西佳縣店鎮喬家寨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9月在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喬國楨南下廣州,進農民運動講習所,聆聽毛澤東關於農民問題的論述,目睹海陸豐的農民運動。返回陝西后,在渭北發動群眾,建立農民協會,任三原縣武字區農會主席、中共三原地委委員,促使陝西成為大革命時期全國農民運動最活躍的省份之一,①人稱“農運大王”、北方的“彭湃”。②中共陝西省委派喬國楨到華縣高塘鎮,任高塘民團軍事教練、中共華縣縣委委員兼軍事部長,訓練農民武裝,率一營兵力參加陝西渭華起義。起義失敗后,他輾轉平津冀,歷任中共河北省井陘縣委書記、唐山市委委員、天津下邊區區委書記、天津總工會書記、順直(河北)省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和互濟會黨團書記等職,他紮根礦山、工廠,發動工人運動,成為“黑夜中的燈塔”。①七七事變后,組織一批學生奔赴山西和陝北。他七次被捕,坐牢五年,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曾任天津河北省第三監獄黨支部書記、疆域第四監獄聯絡員等,機智組織監獄鬥爭,同敵人斗,同病魔斗,被稱譽為“白區鬥爭的楷模”。②
①②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1991年12月陝西人民出版社第1版《中國共產黨在陝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增訂本〉》第164頁、第301頁。
1945年7月31日,喬國楨在疆域獄中走完了革命歷程。38年短暫人生,是用鮮血譜寫的英雄史詩,是一篇感天動地的鐵窗傳奇。
喬國楨的革命伉儷周鐵忠是湖南南縣人,徐特立的學生、中國共產黨早期女黨員、第一代女兵,參加過湖南學生運動、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海陸豐蘇維埃工作;歷任中共南縣特別支部婦女委員、北伐軍野戰醫院指導員、南昌起義軍秘書處秘書、工農革命軍前線救護隊隊長、海陸豐蘇維埃特邀代表、紅二師前線宣傳隊隊長、北方局秘書處內部交通員、順直省委職工運動委員會交通員、山東省委委員、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在天津、山東從事地下革命鬥爭中,她三次被捕,五年坐牢,不屈不撓、守口如瓶。左翼青年詩人符號撰寫的周鐵忠從出生到入獄的敘事長詩《鐵大姐》,於1930年5月由夜鷹文藝社公開出版,后遭國民黨當局查封。周鐵忠是英勇頑強的共產黨人,又是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在獄中生下女兒,又堅持獄中鬥爭三年,使嬌嫩的“監獄之花”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小的“政治嫌疑犯”;她把烈士丈夫的骨肉含辛茹苦撫養成人。①孫振武,《難以忘懷的人》,1985年11月《革命英烈》第6期、第25頁。
②宋新勇、陳德仁:《喬國楨傳》,1988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第1版《中共黨史人物傳》第37卷,第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鐵忠先後在湖南省南縣農民協會、天津紡織部門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1980年6月她任政協天津第六屆委員會特邀委員,1982年離職休養,1990年7月28日去世,終年89歲,被稱譽為“黨的好女兒”、“優秀共產黨員”、“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喬國楨、周鐵忠夫婦為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無畏地奮鬥一生,其“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疾病苦不顧、法庭審不了、屠場殺不倒、監獄巧鬥爭”的英勇、頑強、堅韌、機智的革命精神,與日月同輝,永照千秋!
為了紀念疆域死難九烈士喬國楨、林基路、祁延沛、陳振亞、吳茂林、彭仁發、汪德祥、謝奇光、柯永學,1946年8月5日在延安中央黨校舉行追悼大會;8月6日《解放日報》刊登馬明方、張子意的題詞“事業永存,精神不死”和李宗林悼念喬國楨烈士的文章。
1951年7月6日,《疆域日報》發表劉護平的《悼烈士喬國
楨同志》的文章。195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將佳縣圖書館
命名為“國楨圖書館”。1956年7月25日,在烏魯木齊南郊烈士陵園隆重舉行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五位烈士陵墓落成典禮大會,革命烈士移葬委員會主任、中共疆域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王恩茂報告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文化大革命”中,喬國楨和吳茂林烈士的墓碑被炸毀。1978年
5月,王士英、張東月等老同志向疆域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建議:儘快為喬國楨烈士恢複名譽,重建墓碑。在時任全國人大研討組會副委員長鄧穎超親自過問下,1980年10月,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恢復修建喬國楨、吳茂林烈士墓地。1986年2月,全國人大研討組會委員長彭真為佳縣“國楨圖書館”題寫館名。薄一波、劉瀾濤、張邦英、張達志、張明遠、高登榜、杜遠等老一輩革命家為喬國楨題詞,以弘揚革命烈士精神。
20世紀80年代初,《革命英烈》編輯部派宋新勇搜集、整理喬國楨資料。查閱檔案和報刊,走訪老同志,組織回憶錄,在1985年11月出版的《革命英烈》第6期上發表趙和民、張明遠、
杜松壽、蔡子偉、李握如、周鐵忠同志的回憶錄。1988年4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人物傳》第37卷,刊登宋新勇、陳德仁撰寫的《喬國楨傳》。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董振修研究員早在20世紀50年代協助周鐵忠整理回憶錄。周鐵忠去世后,董振修搜集、整理資料,1997年9月編印《黨的好兒女鐵大姐》一書,向讀者介紹周鐵忠傳奇般的一生。
2001年6月14日,天津《今晚報》舉辦《天津地下黨中的“江姐”和“彭松濤”———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特刊,刊登《喬國楨、周鐵忠夫婦———在烈火中鍛鍊出來的革命夫妻》等七對革命夫婦的文章和圖片。
為了紀念喬國楨100周年誕辰,喬沙①、喬石②撰寫的《追憶成永遠———父親喬國楨誕辰百年祭》文章,在2007年第2期《陝西黨史》上發表。經與喬沙、喬石商議,由宋新勇、董振修分別整理喬國楨、周鐵忠夫婦資料,編輯成《烽火伉儷革命楷模———記喬國楨周鐵忠夫婦》書稿,經中共佳縣縣委史志辦苗發源等同志編輯、審定,由中國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全面地反映喬國楨、周鐵忠的生平事迹。①喬沙是喬國楨、周鐵忠的女兒,誕生在監獄,隨媽媽坐牢三年。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后,由政府撫養至大學畢業,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分校黨委書記,1991年離休,已去世。
②喬石是喬國楨、周鐵忠的兒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政府撫養至大學
畢業,曾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煤炭工業部科教司高教處處長,1998年退休。
在榆林市、佳縣多個單位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0月17日,喬國楨紀念館在烈士家鄉佳縣店鎮喬家寨落成並舉行了揭幕儀式。紀念館展出中共佳縣縣委史志辦公室在佳縣、榆林、延安、西安、三原、華縣、燕京、天津、烏魯木齊等地搜集的歷史照片和拍攝的遺址照片,全面介紹了喬國楨烈士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使紀念館成為佳縣黨史教育基地、黨員幹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清明節、烈士紀念日、“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節假日弘揚革命烈士精神的場所。
2016年7月,《天津支部生活》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發表專稿《天津地下黨中的革命夫妻》,刊登《戰火中的愛情———喬國楨、周鐵忠夫婦》等六對革命夫婦的文章和圖片,表達天津人民對曾經戰鬥在天津的革命夫妻的懷念之情。
為了紀念喬國楨烈士110周年誕辰,中共佳縣縣委和佳縣
人民政府於2017年3月15日召開座談會,緬懷革命先烈喬國楨的事迹,縣委、縣政府、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領導和烈士親屬分別講話;同時組織編輯《喬國楨周鐵忠夫婦紀念文集》書稿,經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審稿,即將由三秦出版社出版,本書更為全面反映喬國楨和周鐵忠革命事迹,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增添教材。
在搜集、整理、編輯喬國楨、周鐵忠資料過程中,得到中共中央組織部檔案室、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陝西省民政廳《革命英烈》編輯部、天津市河東區委黨史研究室、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三原、華縣縣委黨史研究室、湖南省南縣縣委黨史研究室、燕京國家圖書館、燕京市圖書館、陝西省檔案館、陝西省圖書館、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中國文化出版社、三秦出版社、榆林報社印刷廠等單位和烈士親屬喬克功、喬沙、喬石、喬乃章、喬愛雄及劉傑誠、張守憲、郭洛夫等同志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謝意。
鑒於編者水平有限,史料搜集有遺漏,本書編輯中的差錯實恐難以避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喬國楨\t周鐵忠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