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國祚綿長
隨着蕭寒兮的倒下,秦安歌和柳湘順利地收復了北方的土地,秦羽睿領命去圍剿樊家剩餘勢力,一路上勢如破竹,終於換得天下安定了。留下的餘孽,秦安歌自然不會手軟,當年獨孤月敢下絕戶手,如今的秦安歌更敢,這些隨着蕭寒兮起家的人除了稍許有才幹並願意效忠的人,基本上都被清算了。
秦安歌不是寬宏大量的菩薩,她只有一條命,她需要留着這條命去做她該做的事情。
當年大夏立國,吸取了當年楚朝教訓,改分封製為郡縣制,集權中央,另設三省六部精簡機構,目的便是不願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可是誰能想到這樣做竟然會衍生除了世家,使得機構繁冗,不堪重負。
之後大宛立國,照搬夏制,獨孤月為避免世家橫行設置了重重限制,可終究敵不過韓宸利欲熏心,只不過堅持五十年,一切努力付諸東流。原來的小世家是沒有了,可是取而代之的是超級世家,直接牢牢控制着整個國家的命脈。
秦安歌不喜歡循環,她不想要陷入無止盡的災難之中。既然如此,那皇權就該從根本上改革了,秦安歌攤開了莫宇軒當年留下的筆記,她創立一個新的朝政,一個能讓百姓稍許滿意的朝政。
秦安歌稱帝改國號為昭,年號天壽,拜莫魚為相,改組三省六部,另設內閣,督察。軍權收歸國有,改府兵製為募兵制,糧餉交由內閣審理,並由督察監管,消除軍閥。國土收為國有,禁分封。設立私塾,開設國學,郡設塾,縣設庠,鄉設序,一切支出由戶部劃撥,並設監察,防止貪腐,消除世家士族壟斷。
這些改革耗盡了秦安歌的心力,新朝初立,哪處都是缺人的,使得秦安歌不得不開赦一批世家子弟按德行學識劃分,將他們分派到各地教書並採取輪換制。莫家得以保存,從此耕讀傳世,不涉朝政。
開國什麼東西都要親力親為,秦安歌甚至把自家還在開蒙的小兒子帶上了朝堂聽證了。她的身子越來越壞了,當年入了蠆湖,目的是為了接管苗疆,有什麼樣的收穫,就有怎麼樣的付出,秦安歌的身子撐不過四十,她每一步走得都格外費心。
直到莫源十五歲可以獨自理政,韓旭堯接管了莫魚的位置之後,秦安歌才徹底松下了一口氣。此時的秦安歌才不過三十二歲,可是他的頭髮已經全白了。韓旭堯看着一頭白髮的母親忍不住搖頭:“你其實可以不那麼拼。”
秦安歌笑了笑沒有說話,她帶着韓旭堯來到了獨孤家的祖墳,當年韓宸將他們砸壞了,韓元又將他們修復了。可是獨孤族人除了那個代管苗疆的大祭司,已經沒有人了,百年風光不過一抔土。
秦安歌摸着獨孤弘業的墓碑,她想父親了,至少父親在的時候,他不需要那麼累,不需要那麼苦。秦安歌靠在了獨孤弘業的墓碑旁笑着吩咐韓旭堯:“我累了,你替我好好看着這朝政,看看這天下吧。”
“娘?”韓旭堯驚訝地看着秦安歌。
秦安歌的嘴角勾起了笑容:“我想好好睡一覺,莫宇軒那個傢伙沒有留下任何屍骨,你就把我和他的衣服葬在一起吧,葬在獨孤家的祖墳里。”
“是!”韓旭堯看着秦安歌安然的面容,心頭墜得慌。
秦安歌閉上眼睛,手腕上還帶着那枚玉鐲子,隨着系統冰冷的宿主死亡的聲音響起,秦安歌沒了氣息。這個死後返魂的女人結束了她的疲憊爭鬥的一生。死後不立皇陵,不享帝號。並下令皇室傳三代而終,帝王僅享有皇宮駐兵兵權,立法權,內閣任命之權。若皇帝失德,內閣亦可罷免皇帝。
這一份遺旨讓天下嘩然,士族跪守國門,誓死不從,卻被莫源派出大軍平定,並將鬧事士族發配偏遠地區教化子民。這才使得這一條遺旨得以推行。看着滿朝文武不滿的憤恨之情,兩兄弟不由得嘆息,或許除了他們,誰人都不理解秦安歌的用意。
莫源看着母親的墳墓,簡簡單單的,立在獨孤祖墳的最邊上,好似她只是普通的獨孤族人。韓旭堯看着紅着眼睛的莫源:“我以為你不會同意母親的遺旨,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是最大的誘惑。”
“恨不生在帝王家,她這樣做也是為了子孫後代不被權力責任所累。何況誰能保證下一代不出庸主。”莫源淡淡地說,“只要我這一代做好了,活久了,下一代就可以舒坦一些了,這個國家從來不屬於我們這些少數人。”
韓旭堯看着莫源那張稚嫩的臉,不得不嘆服母親的眼光,她太清楚這兩個兒子的能力了。韓旭堯給母親的墳上添了一把土:“你真不愧是他們兩人的兒子。等我身體不行了,你一定要讓我到各地去走一走,這是母親的遺願,也是我的想法。”
“好!”
天壽十六年,莫源稱帝,改年號嘉和,興土木,修河道,興國學,重民生。五年之後,海晏河清,
“陛下,馬上要大典了,您為什麼不高興呢?”娜迦為莫源帶好了玉冠。
莫源板著臉不說話,這些年隨着母親處理政事的日子久了,他面部的表情也開始變少了許多,再加上剛剛辦了秦安歌祭祀洒掃,這個年僅十九歲的少年面上更是一片冰冷。娜迦看着莫源不高興的連嘆了一口氣:“這可是好日子,昭立國二十年了,百姓都等着慶祝呢。這二十年來,我們做得不錯不是么?”
莫源沒有說話,隨着鐘響,門開了,他和身後的大臣都從城樓里出來,莫源看着皇城下跪服的子民,看着他們期待的眼睛,莫源突然明白秦安歌為什麼拼了命也要護住這一片土地的安穩。他一步一步登上了祭壇,他朝那日月跪了下來,也是朝着子民跪了下來。莫源長嘯道:“天之蒼蒼,海之茫茫,唯我大昭,國祚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