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培訓學習
二零一零年,省城的餐飲業處於變革時代。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智,從過去的大吃二喝過渡到吃好、吃健康上來。人們對上飯店吃飯已經習以為常,以前有錢人才下得起的館子,現在尋常百姓也經常光顧。下館子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很普通。
由於經常去飯店吃飯,很多飯店的菜一些家庭主婦也開始會做,人們正在往美食家方面發展,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對熟悉的菜品說出個一二三來。
人們進店消費,越來越追求就餐體驗。也就是說到飯店吃飯吃飽吃好已經是最基本訴求,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吃得放心、舒心、開心。
人們的消費和就餐理念發生了改變,促使飯店的管理和運營也在相應的發生改變。以便適應人們的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要不然落後不但挨打,還會被無情的淘汰。
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前在一條街上只要開一家飯店,裝修的只要不是太寒酸,飯菜說得過去,就算服務不是太好開業的時候都會有人進去吃飯,並且越是新開業的飯店吃飯的人越多。中國人都有湊熱鬧的心理,管他好吃不好吃呢,先進去吃一頓再說,畢竟是新開業,就當湊個熱鬧。
可是現在不行了,飯店滿大街都是,你說吃啥吧,啥都有。想吃地方菜有家常菜館,想吃川湘菜有川湘菜館,想吃餃子有餃子館,想吃火鍋有火鍋,想吃韓餐烤肉有韓餐烤肉,如果中餐吃膩了有西餐,日本料理,韓式料理,巴西烤肉,土耳其燒烤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做不到的。
現在新開一家飯店,人們路過不是想進不進去吃一頓,而是看看是經營什麼的,如果是自己喜歡的那口興許會進去品嘗一下,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也就是瞅瞅,連進都不進去,看一眼轉身走了。
開飯店的門欄確實低,但是投資小見效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很快,甚至創造了世界性的奇迹,用三十年的時間做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五十年、八十年才走完的道路。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到了消費的次增長,飯店、旅遊行業的欣欣向榮就是很好的見證。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餐飲模式必然會受到衝擊,飯店的變革也是順應時代潮流,是發展的需要,也是進步。
餐飲開始向多元化、規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發展,這就給餐飲人提出一個新的課題,如何順應時代潮流,讓自己的餐廳生存下去。
有幾種傳統現象不存在了。
第一是一個師父帶領幾個徒弟小作坊操作行式的廚房不存在了,也就是說一個大師傅能捧火一家店的時代過去了。
第二是光達到菜品和服務合格已經不再盈利,客人開始追求深層次的消費服務和體驗。
第三現在飯店員工的主力軍是八零后,用管理七零后的方法已經不行了。八零后更開放,更有個性,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行為上和七零后大不相同,他們那離職不當回事,更多的時候是按着自己的心情來工作。
這一點是最主要的,當一個飯店什麼都準備好之後,如果沒人幹活是件很尷尬很可悲的事。飯店用人荒是家家都存在的普遍問題,不管是老闆還是管理人員,都在為缺人而發愁。
八零后是個特殊的群體,個性化太強,不管在廚房還是在前台,不喜歡被人說,稍有不如意就不幹了。以前,
像老譚和王剛他們這批人,在廚房師傅是爺爺,當小弟的是孫子,師傅的話就是聖旨,敢不聽的話輕則是一頓訓斥,重則直接開除。對師傅畢恭畢敬,唯恐師傅生氣自己工作不保。
現在全都反過來了,小弟是爺爺,師傅是孫子,唯恐那句話說過頭小弟一撅屁股走人,不伺候了。找個小弟比找師傅都難,哪家飯店一說招廚師,報名的有的是,扒拉着用。一說招小弟,等着吧,一時半會兒招不上來。現在的小弟得哄着幹活,就這樣還唯恐不開心不願意干呢。
前台也是如此,現在十八、九,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比小小子難管,更不讓人說,遲到是家常便飯,看着來氣說兩句,脾氣好的,稍微懂事一些的好些,能夠虛心接受批評,要是不懂事的直接頂撞,有時候一來勁直接走人,不幹了。家家飯店都缺服務員,不在你這干到別人家照樣上班,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還有就是現在的小姑娘開放,追求個性自由,拿搞對象根本不當回事,出去開房也屬正常。有時候前面的服務員不幹走了,能帶走後廚的一個小小子,一問才知道人家倆人搞對象呢。
在濱海的時候,老譚和一些飯店管理人員就探討過這事,一致認為,今後餐飲業的競爭,不再是核心技術,而是人和團隊的競爭,誰家擁有了穩定的員工隊伍就解決了人的問題,誰家打造了優秀的團隊就有了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才有競爭力,才能持續的發展下去。
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青花閣的掌舵人並不認可,認為老譚在打造自己的小團隊,在拉幫結派,於是就有了下崗這回事。
可是事實證明老譚說的是對的。現在餐飲業所面臨的的問題就是這樣,很多老闆已經認識到了這點,於是開始通過學習培訓來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先厲害起來。
任何一個企業的變革都是從帶頭人開始的,也就是老闆。如果老闆的思維不改變,企業將不會改變。
很多國學班、總裁班、老闆訓練營以及各種培訓機構開始發展起來,以前一說培訓感覺都是大企業、機關廠礦、教育部門的事,跟飯店沒啥關係。很多老闆認為自己就是開個飯店,把服務做好,飯菜做好就行了,還學什麼習?
很多老闆都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進培訓班聽老師講課的,當聽完之後發現確實是這麼回事,應該好好學習學習。
飯店把飯菜做好了,服務做好了這只是最基本的工作,把這些做好之後還需要知道什麼是僱人、用人、留人,老闆應該有什麼樣的格局,怎麼樣當老闆,如何賺錢,賺錢之前學會如何分錢。在老師的講解下,知道了老闆是幹什麼的,同時知道了一家企業最初的競爭是技術,然後是人才,到最後一定是文化。
很多飯店老闆通過學習都有了進步,大體上明白一件事,自己是做餐飲的,客人來飯店消費,不再是吃飯那麼簡單。還有就餐體驗,還有文化感受。同時理解了美食的真正含義,不但是“食”,還要“美”。
如果把飯店只是當成一個生意來做,它的生命力不會太長。中國飯店的平均壽命是三點二年,五年以上的飯店佔百分之八十,十年以上的飯店佔百分之十,三十年以上的佔百分之五,百年以上的飯店不到百分之一。
這是擺在所有餐飲人面前的一個現狀。中國是世界美食大國,中華美食源遠流長溢滿中外,但是百年老店卻很少,遠遠沒有我們的鄰居日本多。並且世界級御廚也僅僅只有三位,能夠在世界各地開分店的餐廳寥寥無幾。
為什麼?都是錢在作怪。
開飯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快速收回成本,收回成本之後想的是如何賺錢,只要賺錢就行,往往忽略了管理和發展。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飯店開業火一年,第二年平淡,第三年開始走下坡路。走下坡路的時候老闆想到的不是如何整改,而是把飯店兌出去,再重新開一家。
重新開的飯店走的還是以前的老路,這時候發現飯店開業之後不像之前那樣顧客盈門,生意慘淡,已別說賺錢了,收回成本都是回事。突然意識到飯店不是這麼玩的,以前開門營業就有客人進來消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徐總在朋友的推薦下,報名了國學班和總裁商學院。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進步不少,感覺自己的心胸開闊了,格局漸漸打開,當老闆的思維發生了大的改變,認識到以前的管理方法已經落伍了,不但落伍,並且是死路一條。
現在不是能人管理的時代了,而是團隊合作共創共贏的時代,老闆和員工之間不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而是合作,或者說是和老師講的那樣,是合伙人。再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老闆已經不行了,充其量是個投資人。自己拿錢投資一個飯店,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大夥都喜歡做的事,共同創造財富。
這些變化是潛移默化的,也是令人欣喜的。
在學習班還認識了不少做飯店的老闆,沒事和他們溝通,在溝通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學晚了,有很多老闆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學,不但自己學,還把店裏的經理、廚師長、部長、分店管理人員帶過來一起學。他們說自己學完了是成長了,但是回去之後不能教手底下的高管,叫自己當老闆行,當老師不行。同時意識到這樣的課程高管們學習之後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去,這樣對飯店的管理和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了管理人員,管理還上去了,最顯著的效果是員工的團隊氛圍有了,工作態度有了改變,營業額提升了。
徐總在想,自己通過學習受益匪淺,進步很大,也得和人家似的叫店裏的管理人員來學學,他們進步了員工才能進步,飯店才能發展起來。
想到讓飯店的管理人員來學習的時候,同時想到了學習費用。一個階段的學習十節課,每周的周二上課,一個半月的時間,一個人是一千八,前台和后廚現在是八個人,那就是一萬四千四,不小的數字。不知道別的飯店管理人員來學習是自己掏錢還是老闆掏錢,他想問一問。
省城著名火鍋店的王老闆就是帶着自己的管理團隊來學習的,徐總來到王總跟前兒,先是和人家閑聊幾句。在王總面前他還不算大老闆,王總現在擁有十二家花園式火鍋店體驗店,做得非常好,每個月的營業額在六百萬,是業內的領軍人物。
王總說:“我聽說三檯子開了家大型農家院,和那家老院子有一拼,有時間過去坐坐。”
徐總說:“老大哥過去一定熱烈歡迎。”
王總問:“感覺怎麼樣?是不是收穫挺大?”
“收穫挺大。”徐總點點頭,然後問:“王哥,我看你是帶管理人員來的,他們都是自己交學費學習?”
王總馬上聽出徐總的意思,笑笑說:“老弟,讓咱們花錢還不願意來呢,他們能捨得花那錢?但是咱們學完了不能親自去管,到時候還得叫他們管。給他們投點資值過,以前咱們都把錢花瞎了,凈投資脖子以下的地方了,呵呵,給脖子以上的地方都投點沒毛病,還有就是管理人員是給咱們賺錢的,給他們多投點更沒毛病,他們厲害了咱們就賺錢了,也省心了。”
“今天來得是第二批,第一批都學完了。現在我幾乎不怎麼參與管理,每個月把任務分配下去就行,剩下的就是檢查,看報表,再不就是學習,我看你也報國學班了,國學學學行,咱們腦袋裏缺東西,尤其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聽王總說完徐總有些觸動,心說是呀,這長時間白學了,格局還沒打開,咋還省思叫管理人員自己交學費呢,這點學費自己還能交得起。
在心裏開始計算起飯店的管理人員來。前台經理張麗是個人才,她叫來的李爽也行,這兩個人做工作沒毛病,絕對有培養價值。還有三樓管包房的胡靜,跟自己干五年了,沒結婚的時候就跟着自己,雖然管理上欠缺點,但忠誠,對飯店沒二心,培養一下是自己的人。
辦公室張娟也可以,培養一下,讓她管人事和行政。
廚房王剛是必須得培養的,他最應該學習。其實早就應該叫他學習,現在都有點晚了,當初也沒意識到這點,要是剛開始的時候就叫他出來學習,現在也不用找廚師長了。
廚房裏的老人還有李旭和王淑蘭,一個副廚一個面點老大,都跟自己干多少年了,他倆得培養一下。都是能跟着自己干長的人,重點培養,這是自己人。
涼菜老大周宏友和砧板老大袁華,剛來沒到三個月,先考察一下,半年之後如果還在這工作,也給他倆培訓一下。
老譚,確實是個人才,感覺他說的和老師講的差不多,有些道理說的比老師還透徹,應該不用培訓。另外他才來,工作剛剛開展,能不能幹長還兩說著。看樣能力確實有,就看他能不能和王剛合作到一起吧。
王剛看着耿直、憨厚,挺實誠,也聰明着呢。現在廚房都是他找的人,在廚房可以說是一手遮天,有時候我這個當老闆的說句話都不好使。他那點小心眼兒瞞不住人,想把廚房把持在自己手裏,不叫別人插手,怕把他擠兌走了。
這樣的心胸太狹小,每格局,得叫他好好學學,不行給他也報個國學班,學學國學,讓古人的智慧能和豁達教育教育他。
看樣老譚把他拿住,這小子就那樣,只要把他拿住,叫他從心裏佩服,那他就會聽你的,唯你馬首是瞻。
老譚應該能行,他要是整不了王剛那這個廚師長就別當了。
徐總心裏盤算着,其實他也是有點整不了王剛,礙着多少年哥們面子,不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