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怨恨父母

第75章 怨恨父母

爺爺的離去,湯圓的難過超乎常人的想像,脆弱而又孤獨伴隨着她很長一段時間。

在爺爺身邊的她,哭的時候有人哄,難受的時候有人抱,餓的時候立即得到滿足,這樣穩定而積極的關係,讓湯圓獲得最深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如今,隨着爺爺的離開,寄人籬下的感覺,越來越濃厚。

別的小朋友在六一兒童節都想要禮物,而湯圓最想要的禮物不過是想再見一見爺爺。

加上城市教育要比農村教育節奏要快一點,外婆不會用智能手機,讓湯圓在親子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礙,更讓她的心裏倍感自卑和焦慮。

湯圓在幼兒園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除了願意和老師聊聊關於爺爺的話題,她都耷拉着腦袋,不願意說話。

叩!叩!叩!

周末在家的湯圓,無論外婆怎麼敲門說:“湯圓,該起來吃早餐啦!”

她都裝作沒有聽到一樣。

老師了解到湯圓近期的情況之後,打電話跟她父母進行了溝通,也讓父母跟孩子多進行電話鼓勵和肯定,要讓湯圓覺得父母無時不刻就在身邊的感覺,畢竟教育孩子,鼓勵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爺爺在湯圓心裏已經有根深蒂固的情感關係,在發展心理學上被稱作是依戀。如今爺爺的離開,對湯圓來說肯定是不小的打擊。父母一定要親自多溝通,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聽完老師的話,湯圓媽媽震驚不已。

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那麼,她跟湯圓聚少離多,孩子對她的依戀,是不是就減少了甚至都消失了?

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感的缺失,必定也會造成親子間產生的隔閡,也將成為管教中最難消融的問題。

如果父母錯失了建立依戀的階段,沒有和孩子進入親密關係,那麼教養她,肯定會變成親子關係中最難的事情。

老師一方面向父母提出寒暑假的時候接出去大城市團聚等建議,另一方面也給湯圓不少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給她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讓其他小朋友主動找她玩,讓湯圓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可是湯圓都拒絕了這些幫助,從而也不再喜歡和父母通電話,她只想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待着。

她覺得自己就像足球一樣被人踢來踢去,自始至終她不過是想待在父母和爺爺的身邊。

可是,沒有人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

因為在她的成長中充滿了太多的傷害,一直赫然擺在那裏,可是卻沒有人能感同身受。

湯圓也漸漸開始怨恨父母,甚至是不肯在電話裏頭叫一聲“爸爸”或者“媽媽”。

湯圓媽媽也是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她起早摸黑地賺錢,她把賺來的錢一分不少地全部寄回老家,只希望能供自己的孩子讀書,上好的學校。

然而,現在她的孩子卻漸漸怨恨她,甚至不肯叫她一聲“媽媽”。

孩子這是在怪她,爺爺的離開是因為他們做父母的原因嗎?

這讓湯圓的媽媽不能理解,他們在外邊做着最辛苦的工作,過着最簡樸的生活,承受着最痛的離別之苦,卻沒能讓孩子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人都是隨着環境走的,環境給逼的,留下孩子在家,實在是屬於沒有別的辦法。

“湯圓,媽媽到底是做錯了什麼,你連一聲媽媽都不肯叫了?”

湯圓媽媽感覺特別心痛,這話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湯圓留守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湯圓留守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怨恨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