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末代霸主
《越王勾踐世家》·末代霸主
吳國攜全國之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志在霸主,與晉國爭鋒,熟料越國襲其後,破國都殺太子,之後數次伐吳,吳王失敗,不堪受辱自殺。越王勾踐也沒有吸取吳王夫差的教訓,打敗吳國之後,北上的野心逐漸蓬勃。
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越國擊敗吳國,東南疆域盡在掌控之中,北望中原,其時中原除晉齊楚外,越國算是躋身強國之列。越王勾踐乘敗吳之勢,意欲有更大的影響力,於是開始頻頻涉足中原,來加強越國的國際大國地位,而中原諸國也有藉助越國之威來制衡國內反動勢力的想法。譬如魯國哀公時,國內三桓作亂,哀公投奔越國,勾踐發兵助哀公,儘管哀公沒有如願返國,客死國內,但這見得越國當時在諸侯中已經開始積累威望,得到一些弱小國家的信任。這也表現了春秋時期的霸主特徵,旨在“代天下行政天下”,不過越王勾踐時,中原主要大國如晉楚早有兩次弭兵,對爭霸天下已經沒有許多的熱望,各國上下也願意保持和平的態勢。
但是後期吳越的崛起,而且帶有爭霸強烈的慾望,中原大國如晉楚,各自忙於國內,對於虛耗國力無益本國發展的爭霸事業早已失去信心,只有吳越新興的諸侯對爭霸這項事業非常新鮮。吳國崛起,蓬勃的霸主幻想使得吳國走向巔峰,也瞬間崩塌。越王勾踐也效仿吳國爭霸,遊走諸侯之間,染指中原。
勾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強立。
客觀的說,越國自勾踐后再無政治強人,而且幾代之間,內亂不止,但是沒有發生什麼重大國際影響力,其間也有過一段時間兼并小國,甚至被墨子所謂“好戰之國”。太史公一筆帶過,至於無強。無強所以能在太史公那裏保有大段的記述,有賴於無強釋齊伐楚的精彩表演,這直接促使了越國的滅亡。
這裏留一個問題,越國與秦國因為地理原因,不與中原相交通,文化上被視為另類,秦國一直想東向中原,因為強大的晉國橫亘,始終沒有得到機會,直到三國分晉才逐漸蠶食六國,那麼與秦國類似的越國卻走向另一個極端,瞬間而起,勾踐之後再無更強盛之主,戰國開始后,竟然迅速衰落,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有待另開議論。
《越王勾踐世家》·無彊·末代君王
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勾踐之後,承霸主之餘威,後來繼位的越國君主,尚能維持霸權,也對外發動兼并戰爭來擴張勢力,譬如越王朱勾滅滕等小國,越王翼繼位又滅曾國,但是其後越國開始不斷的發生內亂,其中的原因,多半是政治傾軋,外來勢力越國本土勢力。
越國先後滅吳,又兼并諸小國,肯定留用了不少外國官員來協助管理國家,畢竟越國底子很薄,本土面積狹窄,多山多丘陵,人口少,難以消化軍事擴張帶來的土地激增,在任用官員的事上只能本土人才與外來人才並用,這也間接造成了多方的政治勢力。
越王翼后,在爭奪君位的繼承人上,動蕩很嚴重,真正算得上父子相仇,兄弟相殺,國家實力也在政治鬥爭中不斷被削弱,這個時候曾經屬於楚國被吳國佔領的部分土地被楚國收回,幾個諸侯小國又重新獨立,越國嚴重衰落。
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
這樣一直亂到無彊執政時,越國基本上已經不能夠控制所侵佔的土地,甚至在諸侯心目中越國就屬於曇花一現,勾踐之後,越國大致上對於中原大國的影響力損失殆盡。無彊執政,感慨祖先偉烈事業,意欲復興霸業,重振國際威望,向北鄰齊國西鄰楚國用兵。
當時齊國有威王,楚國也有一個威王,都是國際上的中興之主,天下之強非齊即楚。越王無彊要有所作為,要麼向齊要麼向楚,以此時越國的國力莫說對付齊楚,就算拿出一個齊或楚就夠越王應付的。
這一場榮譽之戰真是很有意思,越王無彊兵向齊國,反而受到齊國的挑撥去進攻楚國,結果被如日中天的楚威王打了個稀里嘩啦,直接亡國。
越王無彊伐齊。齊王使人說之以伐齊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楚人大敗之,乘勝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海上,朝服於楚。
看上去似乎是越中了齊國的圈套,其實就算齊國正面與越國硬來,越國也不足以打敗老牌霸主齊國,更別說楚威王領導下的楚國了。越國之所以攻齊大概是看到齊國被楚威王揍的不輕,想趁火打劫撈一把,而齊國方面因為與三晉楚的紛爭,急於休息故而遊說越國攻楚。
王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故原大王之轉攻楚也。
齊國以謙卑的態度表示,伐齊不足以稱王稱霸,要想影響國際諸侯,要找更強硬的去玩,打敗楚國,越國自然威服天下。越弱伐楚,三晉與齊都有可能聯盟,至少也會保持中立。越王無彊琢磨着有道理,於是轉而攻楚。不自量力,大敗亡國,越國從此淪為楚國的附庸,整個戰國時期消聲匿跡,曾經大名鼎鼎的勾踐王朝終究是流星一閃。